要說華夏人最喜歡什麼,那絕對是喜歡看熱鬧,對別的事情不上心,可是要對八卦絕對感興趣。
「你們還不知道吧,我可是親眼看到這小三子的媳婦經常是從小魚張的家裡出來,而且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晚上。」
一個好像是知道一些小道消息的婦人向著周圍說道,看到周圍對她那崇拜的目光她的虛榮心似乎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開始向著周圍的人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本來這只是一件小事現在卻成了大事。
偷漢子勾引別人在那個時候卻是一件大事,要浸豬籠的,既然小三子已經說出來了那麼應該是真的了。
下面的事情趙旭沒有興趣知道了,這些東西自會有當地的官府來辦,本來他還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呢,沒有想到出來這個事情。
趙旭帶著趙夢茹有點失落的離開了,也沒有了繼續在這裡遊玩的興趣,不過他不知道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一個人對他恨之入骨,還在關鍵的時刻差一點要了他的性命。
趙旭終於想起來他的來這裡的目的了,於是他向周圍的人開始打聽如何去君山。
大家雖然都是知道哪裡,可是沒去去過一時間趙旭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當地的漁民也不願意去哪裡,在他們的認知中,哪裡就是一個叫花子待的地方。
上面的人十分的凶,不然人靠近,誰也不願意去哪裡,這一點趙旭很是無語。
自己想買條船去,可是也沒有人買船給他們,這讓趙旭是更加的無語了。
哪有這樣的人,有錢都不轉,他不瞭解這些與水打交道的人,他們什麼時候會因為錢放棄自己的生計。
趙旭就這樣到處詢問人看看有沒有去君山的,他沒有注意在後面有人一直在看著他們。
汴京城!
夜深了,趙匡胤還在不停的看著奏章,他每天都是這樣看,即使是在晚上也是到了很晚才能睡的。
不得不說他是一個勤奮的皇帝,這一點相信是誰都不會否認的,這不他剛下朝就來這裡處理奏章了。
今天在早朝上他沒有答應讓趙光義插手軍隊的事情,他自己也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了趙光義現在在朝中的勢力有點大了。
三個宰相之中魏仁輔現在已經是處在半隱半退的狀態了,而趙普是以穩妥為主,這個時候趙光義是十分有實力的。
現在趙光義在朝中實力的太大了,這一切都是因為沒有人制衡他,現在也只有趙匡胤能夠壓制一下他了。
趙匡胤現在發現他是越來越放肆了,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趙光義了,好像有一股巨大的勢力在幫助他。
趙匡胤能夠清楚的感受到,因為在趙光義府邸中的一些素衣衛都是被直接的給清除了,現在根本就不知道趙光義府邸中的情況了。
趙匡胤現在感到有點無力了,難道權力真的是讓人變得瘋狂了嗎,自己的家裡也是不能免俗嗎?
趙旭想起了在以前自己的家裡兄弟幾個人是多麼的和睦,沒有想到現在自己當上了皇帝,居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權力真的就是這麼可怕嗎,想想前幾天自己的目前病重的時候,曾經說過。
如果要不是看著趙旭這麼能幹,估計老太太會提議趙光義在趙匡胤駕崩之後當皇帝的。
不過老太太是對趙旭比較滿意的,所以老太太是沒有這方面的想法了,不過這件事情只有趙匡胤和老太太知道。
難道自己的二弟真的是想做自己的這個位置,要不然他在朝中為什麼這樣做呢?
趙匡胤揉了一下有些酸痛的腰部,做的實在是時間太長了,他剛想站起來,張德均滿臉笑意的走了起來。
熱情的給趙匡胤續上了茶水:
「皇上您這每天都要批閱這麼多的奏章一定要注意身體呀。」
「張德鈞你跟著朕有多少年了,你成為大太監又有多少年了呢?」趙匡胤喝了一本茶潤了潤喉嚨,然後說道。
「回皇上奴才跟著您也有兩年多了,而奴才成為大太監是從前朝太世宗的時候,這麼說來已經有了七八年了,這些都是奴才的福氣。」
「聽說你是幼年就淨身入宮了,還是你的父親親自送入皇宮的,家裡還有什麼人沒有?」
現在趙匡胤在這裡跟著張德均聊了天,這也是他放鬆的一種形式。
「回稟皇上,有勞皇上掛心微臣的家裡也沒有什麼人了,老家還有個侄子在。」
張德鈞也是不知道皇上為什麼問這些問題,不過他還是老老實實的回答了。
「哦,這樣那好等有時間,將你這個侄子帶來見見朕,他也算是你張家的唯一後人了,朕是不會虧待他的。」
趙匡胤這是要給自己恩典呀,當即喜的張德鈞連忙扣頭請安,不知道有多高興了。
不過他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趙匡胤手中的那本茶,一直等到趙匡胤喝下去之後才大送了一口氣。
趙匡胤只是休息了一會然後繼續去處理那些堆積如山的奏章去了,這是他身為一國之君的工作。
不過在第二天大宋的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件足以震驚天下的大事情。
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突然生了重病,沒有任何的知覺,都是在昏迷之中,
但是太醫檢查之後說皇上沒有任何的事情,但是為什麼會昏迷就不知道了。
氣的皇后是大罵這些人是庸醫,後來孫留命也是說好像是中了某中毒,不過也不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皇上的生命氣息平穩,沒有一絲的危險。
唯一的麻煩就是他不能醒來,這讓孫留命感到很是麻煩,畢竟不是貿然的用藥不是。
所以只能在暗中慢慢的想辦法,但是國家要運轉呀,這個時候張德鈞拿出來一道聖旨說是趙匡胤以前就準備好的。
上面說的是如果有什麼大事不能決斷的,朕又不在可以問太子或者晉王。
現在皇上昏迷不醒,太子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只要暫時由趙光義監國攝政,大家雖然感到有點不妥,可是也沒有一個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