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宋第一太子

《》章 節目錄 第268章 佛寺多了不好 文 / 九天楓

    「朕是真的不明白你小子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你小子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趙匡胤不明白趙旭知道鄭國這個奸細還有鄭國渠這個給韓國帶來的後果,你還說你要派你的「鄭國」去的南唐。

    難道你想成為第二個韓國,雖然趙匡胤不知道趙旭說的是他的鄭國是何許人也,不過總是覺得這樣不好。

    趙旭知道趙匡胤怕自己派去的人真的能把南唐給搞的強盛了,那真的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於是他就對趙匡胤說道:

    「我說老爹你就不用擔心了,我能派什麼技術人員,什麼有定國安邦之才的人過去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我是絕對不會的,我派去的人是一個僧人,一個精通佛法的僧人。」

    「說起來可笑的,也許對那些高僧們來說是一個諷刺,因為這個精通佛法的人一起拿居然是一個小混混。」

    趙匡胤聽到這裡也是感到驚奇了:

    「哦?這個人居然是一個混混有意思,有時間朕要好好的見見他,看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隨後他就自言自語說: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長處,一個小混混也能精通佛法,甚至比那些高僧還要精通,看來他們只是沒有把自己的位置給找對。」

    聲音小的只有他自己能夠聽到,就是趙旭在他身邊也是沒有能夠聽到。

    「對了你是不是派這個人去南唐宣揚佛法嗎,你這不是想讓他們都喜歡佛法,這樣他們的國家不就越來越強盛了嗎?」

    在趙匡胤的印象裡,佛教就是一門十分重要的門派,也是勸人向善,要是用這治理國家的話,國家絕對是會強盛的。

    這也是一個皇帝正確的認識,佛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絕佳的統治的棋子。

    「父皇既然說到了佛法,兒臣也是對這有衣袋內想法,先不說他到底能不能讓國家富強,我就先說點其他的吧。」

    「古人都是說倉廩實而知禮儀,百姓的日子好過了,自然就好治理了,他們也是不會作亂的父皇我說的是也不是?」

    趙匡胤也是點點頭:

    「你說的卻是是對的,老百姓的肚子都填飽了誰還沒有事情跑去造反,就像隋末年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才有了後來的大唐。」

    「但是倉廩實的也不一定能讓國家穩定,您看春秋時期的齊國是多麼的強盛,可是你看齊桓公和管仲一死齊國慢慢的就衰落了。」

    「所以一個國家要強盛還必須要有一個健全的制度,不能之寄托於一個君主和一個賢相。」

    「但是有一個健全的制度也不一樣能夠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您看秦國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可是最終還是二世而亡,父皇你知道我在想些什麼嗎?」

    「朕怎麼知道你心裡想的是什麼,朕又不是你肚裡的蛔蟲,對了我們不是在說佛法你怎麼說道這裡來了,趕快回歸正題上來。」

    趙匡胤才反應過來,剛才他們正在說的是佛法現在趙旭在這裡講的什麼呀?

    「您能不能別著急,這些可都是我從歷代總結出來的治國經驗,我就是想跟您談談我的看法,您就這麼不看好我所說的嗎?」

    聽到是太子總結出來的治國經驗,趙匡胤來精神了,這正是他感興趣的。

    「哦,想不到你還在總結治國經驗,不過這也是對的,反正你以後也是要用到的,你說說看看。」

    看到趙匡胤變現出來極大的興趣,這也是在他的可預料之內,皇帝有幾個對治國之道不感興趣的呢?

    「我是這樣認為的齊國是富足可是最後為什麼慢慢的就衰落了,因為他們沒有健全的制度。」

    「秦朝倒是有了嚴厲的的制度,可是最後也是滅亡了,那就是他們只有嚴酷的法律卻沒有仁義德教。」

    所以要儒家的文化,有儒家的文化還不夠,還需要其他的像道家和墨家的。

    大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佛教。其實佛教對於我們統治還是有好處的。

    因為一個國家無論多麼強大,無論是多門富足,都還是有窮人的,這些窮人是社會的最底層,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他們窮就會對國家不滿,不滿就是要鬧事,對國家的安定十分的不利。」

    「這時候其他的教義,像儒家根本就沒有辦法有效的解決這件事情,這時候佛教就能有效的解決這件事了。」

    「佛教的教義就有勸導這人民忍耐,因果輪迴,這對國家的統治是十分的有好處的。」

    趙旭說道這裡看著趙匡胤,問他又是什麼想說的沒有。

    趙匡胤思索了一會,才開口:

    「你這麼一說不是說這佛教是好東西嗎,你現在讓精通佛法的人去南唐,這不是讓南唐的百姓更加的篤信佛法嗎,不是對南唐有利嗎?」

    說道這裡又回到了佛教佛法上來了,終於回到了開頭父子兩個人說的問題。

    「父皇我沒有說這個佛教不好,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的,這佛教也是這個樣子的。」

    「所以對於我們朝朝廷來說既要用佛教來維護我們的統治,但是更多的是必須要控制它。」

    「父皇你想想如果寺院多了的話,會出現什麼後果,想必您是知道的吧!」

    趙匡胤當然知道知道了,這佛寺一般都是不用交稅的,也是自己不耕地種田。

    佛寺多了的話,就是說明佛寺的僧眾多了,也是平民百姓少了,都去當和尚了吧。

    更深層的來說就是不耕作的的百姓就多了,那麼朝廷的稅收就少了。

    這樣的寺院還是好的嗎,有的時候寺院的財富幣朝廷的還要多,怪不得北魏武帝和大周的世宗都曾下令滅佛。

    還有寺院養了大量的僧兵,更妨礙朝廷和官府的執法,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

    這都是寺院多的緣故,趙匡胤也是明白這一點,剛開始他只想到了佛教可以幫助他的統治。

    現在經過趙旭這麼一說,才猛然想起來這佛寺多了也不是好事,甚至更有可能威脅朝廷的統治的。

    是呀,什麼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這佛寺也是一樣的,多了真的是不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