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宋第一太子

《》章 節目錄 第156章 配享太廟? 文 / 九天楓

    就這樣孔子的後代順利成章的就被封為世襲的文宣公了,沒有任何的意外。

    「皇上聖明」這些文臣們說起來,都是孔子的徒子徒孫的,現在他的後代受到了皇帝的敕封,他們也是跟著高興。

    所以都是在這裡拍著趙匡胤的馬屁,皇帝聖明的叫著,,其實皇帝做的符合他們的心情,他們說聖明,不符合的話,在心裡罵你。

    這就是這寫文臣的毛病,他們就是在這裡等著你呢,你有什麼辦法。

    「父皇您這樣做是十分正確的,我想孔聖人的後人也會盡心盡力的為我們大宋效力的。」

    這都是廢話,歷朝歷代的山東曲阜孔家的人哪一個不是盡心盡力的為朝廷盡忠,不然人家憑什麼用你們呢?

    「是的,陛下太子殿下說的很對,這是朝廷對孔家的隆恩,是天大的恩賜,他們不會不感恩戴德的。」

    大臣們紛紛跳出來支持趙旭,或者說是支持趙旭說的話,他們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文官的團體了。

    趙匡胤不在乎他孔家是不是感恩戴德,他要的是天下的讀書人,是不是因為這件事情效忠朝廷。

    這個時候許久沒有露面的趙光義也跳了出來,看來是有話要說的,其實也是老趙安排好的。

    「皇上臣弟,也有話要說。」

    「原理是光義呀,你有什麼話要說,就說吧。」

    「是,皇上。臣弟也是對孔聖人十分的推崇,臣弟認聽說很多的帝王都把他請進太廟,讓他享受祭祀,不知道陛下的意思?我朝是否也要這樣做呢?」

    將他請進太廟祭祀,實際上就是已經承認了孔子的超然地位,配享太廟。

    你要知道太廟裡面放的都是誰的靈牌神位,那是皇家的祖先、先人的牌位。

    也就是說裡面要麼是皇家的親人宗族,也就是那些對國家有十分重大貢獻的人,這些人可以被皇帝特旨恩准配享太廟。

    不就是一個牌位放在一間祠堂裡面嗎?有什麼好說的,用得著在這裡大張旗鼓嗎?

    這樣想你可就錯了,而且是打錯特錯了,錯的是沒有一點的譜了,別人如果聽到你這樣說,非抽你丫的不行。

    你應該清楚太廟是古代皇帝的宗廟,它的由來已久了,在夏朝的時候她就出現了。

    不過那時候她不叫太廟,而是被稱為「世室」,後來殷商的時候叫做「重屋」。周仇叫它喂「名堂」。秦漢的時候才開始正式稱為「太廟」。

    古代的人很重視這個宗廟的祭祀的,就在周武王滅掉商朝的時候,還要封商的王子微子為諸侯,讓他延續殷商的祭祀呢!

    起初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後來皇后和功臣在皇帝的特批下也可以把神位放進去了。

    這樣也就說只要這個國家的社稷存在一天,就不會忘記你們的,只要能夠進入太廟,那你的後人也不用愁了。

    所以對大臣們來說,死後能夠配享太廟絕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誰人不想呢?

    現在趙光義提議讓孔子進入了太廟,就是說以後四時祭祀絕對是少不了他的了。

    這不是他們考慮的,這是孔家的後人應該考慮的,朝廷的大臣們,特別是那些文臣考慮的是以後朝廷的風向。

    做官的就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定要學會看朝廷的動向,就比如說這一件事情吧。

    如果皇上真的同意趙光義的提議,讓孔子配享太廟,拿不僅僅是放個牌位的事情。

    你是說朝廷以後就會重用文臣了,這不是明擺著的嗎,你就一個文化人請進太廟是個什麼意思呢?

    這些人能夠站在朝堂是的都是帝國最為聰明又或者說是老奸巨猾的人,他們的頭髮絲都是空的。

    就像一隻獵犬嗅到了獵物,個個都是面露喜色,他們覺得這是自己等人的機會。

    打天下靠的是武將,可是要說治理天下還不得要我們這些文臣嗎,看來陛下是準備收兵權。

    范質能幾個老傢伙,開始在心裡琢磨起來了,他們猜得也是**不離十了。

    「陛下,趙大人說的對,我們應該將孔聖人請進太廟,為天下讀書人做出表率,讓他們一心為我而大宋。」

    這一次是王溥搶先出班了,他也是一名儒學弟子,自然雙手贊成了。

    他這一出列後面後面也是跪倒一大片,全部都是一邊倒的支持孔子配享太廟的。

    不用看了這些全部是文官,他們是孔子的堅定支持者和信仰者,自然是不遺餘力的支持。

    武將們在一班沒有一個人出來贊成,更有甚者,還有反對的,在趙旭的一個眼神的示意下,呼延贊沾邊了出來。

    「啟稟陛下,末將有不同的看法。」

    「哦,呼延將軍也有看法,恩都平身吧,聽聽將軍有什麼高見。」趙匡胤招呼著大家起來。

    大家也想看看這個大腦袋的呼延贊能夠說出什麼道道來,其實大家都是被他這憨厚的外表所欺騙了。

    「陛下我只是不明白,我等將領浴血奮戰尚不能死後配享太廟,為什麼一個死後的一千多年的老頭卻卻能呢?」

    呼延贊用手撓了撓頭,一副天真的樣子,惹得大家想笑而不敢笑,呼延贊說完又有幾個將領在趙旭的示意下走了出來。

    無非就是說一件事情,還是說孔子配享太廟的事情,快演變成文武大戰了。

    「好眾位愛卿都不要吵了,朕就給你們解釋一下。這個孔聖人,建立了儒學,也立下了三綱五常的規矩……」

    趙匡胤剛才還讓范質給他講孔子,現在說的比誰都好,這不是扯淡嗎?

    「所以光義說這樣就讓他配享太廟是十分合乎規矩的,你們還有什麼意見嗎?」

    這些大老粗哪裡知道接下來該說什麼,他們都是在趙旭的示意下才出來的。

    現在皇帝問起,他們也是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只能求助的看向趙旭。

    看來又該趙旭出馬了,其實他內心裡是十分的不希望孔子能夠配享太廟的。

    太廟是我家的宗祠,憑什麼我們每天都要拜你,這可能嗎,我一定要阻止。

    趙匡胤卻盯著他在看,好像是在說:

    「昨天不是商議好的嗎,現在你小子怎麼變卦了,你小子一定要給我一個交代。」

    「啟稟父皇,我認為趙大人說的不錯,孔聖人確實是受到了歷代帝王的尊重,我也同意。」

    趙光義現在還沒有被封王,趙旭可以在私下裡稱呼他為二叔,但是卻不能在這裡成為他為王叔。

    只能稱呼他為趙大人,這是體制的問題,趙旭也漸漸的習慣了這樣的規矩。

    聽到趙旭這個太子也是支持,文臣們個個是喜笑顏開,當今的第一把手和二把手都是同意了,就沒有什麼變故了。

    「但是我朝新立國,還沒有統一,有功的臣子尚不能進入太廟,現在就把孔聖人請進太廟,我把寒了功臣們的心。」

    趙旭又將一顆重磅炸彈投了下去,我個人比較同意,但是我也要考慮一下這個大局。

    很多時候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做主的了,總不能一意孤行吧,那樣我們的江山也快完了。

    還沒有等趙匡胤和大臣們有所反應,他就趁熱打鐵繼續說道:

    「不過既然孔聖人是聖人我們還是要尊敬的嗎,我們可以建立孔廟祭祀嗎!」

    孔廟那是有的在山東曲阜那不是孔廟嗎,還要費力建個什麼勁,文臣們在心裡犯嘀咕。

    「也許眾位大臣會說,不是在山東有孔廟嗎,哪裡有最大的孔廟我們還再建什麼?」

    趙旭豈會不知道他們心裡想的是什麼,一言就道破他們的小心思。

    「呵呵眾位大人你們忽略了一點,既然是要尊崇孔聖人,我們一定要有個拜祭的地方,以後皇上也會拜祭他。」

    「但是皇上不可能經常去曲阜吧,所以我們要新建一座孔廟,將聖人的牌位放到裡面去,這樣也可以方便我們時時的拜祭嗎!」

    廢話誰沒有事情的時候總是跑到山東去祭拜孔子,這樣哪裡還有時間去處理政務。

    那些文成們還是強烈的反對,但是趙匡胤不鳥你,自己的兒子說了,我的功臣還沒有資格配享太廟,你也不行。

    所以趙匡胤一錘定音了,在和皇城一牆之隔的地方建立孔廟,用於事實祭祀孔聖人。

    不過這一次趙旭有出來搗蛋了了,他說以前的那個國子監要修葺了,要不在孔廟的旁邊重建一個國子監。

    他的理由很充分,國子監是朝廷的官學,自然要重視起來,再者說了,和孔廟在一起能夠時時的起到督導作用。

    既然理由這麼充分,沒有一個人反對,就這樣辦吧,孔子最終沒有配享太廟。

    只能去他的孔廟去安家了,趙旭沒有想到這次的事件,趙光義居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就是因為他提出了讓孔子配享太廟。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他卻是贏得了滿朝大臣們的好感。

    這也是趙匡胤父子他們後悔不已的事情,但是現在他們還沒有知道這件事情的多麼的嚴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