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宋第一太子

《》章 節目錄 第111章 大婚〔上〕 文 / 九天楓

    高歡是東魏的權臣,掌握了東魏的軍國大權他的兒子高洋後來取代東魏成為北齊的開國皇帝。

    趙旭看著趙匡胤若有所思,又進一步說道:

    「父皇你像利用文臣限制武將,可是你想過這樣一來的後果嗎?」

    「後果,什麼後果,那樣只會讓我大宋千秋萬代,沒有武將的威脅,文官何足道哉,你沒有聽說過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嗎?」

    趙匡胤的認知了武將的威脅更加的可怕文官他還真的沒有放在眼裡。趙旭苦笑道感情剛才那一番口舌白費了,得還是不能有這樣的思想,否則還真的危險,再說一遍吧。

    「父皇此舉造成文官勢力必定強大,接下來的是武將或者說是整個國家的武風受到影響,因為他們能從朝廷的政策中看出國家不重視武而是重文,那他們就會棄文從武這樣就極有可能在民間厭武成風。」

    趙匡胤立刻接過話茬:

    「這樣有什麼不好,民間習文成風,這是一個國家文化興盛的標誌,你看南方的唐國,百姓喜文而厭武,這麼多年來,百姓安居樂業,人人富足,違法亂紀之徒,更是少之又少,這有什麼不好呢?」

    趙旭看得出來老爹真的是陷入怪圈了,處處只想到百姓好文風的好處,這不老趙同志又開始說了起來,並且越說越興奮:

    「這樣百姓都是好文風數十年之後,民間風氣為之一清,政治清明,那時候定能重現大唐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趙匡胤說道此處,雙眼放光,大唐盛世是他所嚮往的,他也想成為一個開明青史留名的好皇帝,想唐太宗李世民那樣。

    可是趙匡胤忘記了大唐的盛世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是數次對外戰爭取得,是大唐的虎狼之師南征北討才得來的

    趙旭搖頭道:「唉父皇可曾想想到百姓都是習文成風,不修武術,那麼勢必會造成百姓的身體羸弱,那麼一但有敵的入侵怎辦,誰來抵擋?」

    「哈哈旭兒何故如此的糊塗,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大宋的軍隊自會擔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這是軍人的本分,當初你我父子不就這是這樣為大周出生入死的嗎?」

    趙匡胤不知道自己的兒子今天怎麼老是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敵人來了我們有刀槍,還用問嗎?

    「父皇我大宋的軍對來自哪裡?」

    「我大宋的軍隊當然是來自民間招募的百姓,這是毋庸置疑的呀。」趙匡胤很是肯定的回答道。

    「那麼父皇百姓們都是棄武從文,他們的身體能夠有多強壯,能夠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嗎。」看到趙匡胤想開口說話趙旭緊接著又追問道:

    「父皇也許會說,我們實行的是募兵制,軍人專門有自己的身份,當他們入伍之後可以進行嚴格的訓練,這樣一定能提高他們的也體能,他們也很快能夠達到標準的,是不是?」

    趙匡胤只得點了點頭,自己確實是這樣想的,當兵的只負責保家衛國,平時負責訓練,有戰事的時候要上戰場。

    「父皇說的也是十分有利,那麼我有個問題想問父皇,一匹劣馬將它訓練成千里,馬的幾率是多少呢?」

    老趙想說什麼張張嘴卻沒有說出來,劣馬在再怎麼訓練也不可能成為千里馬的,他好像是有點明白兒子想說什麼了。

    「就像一匹劣馬怎麼訓練都不能成為千里馬一樣,一個身體孱弱的士兵,再怎麼訓練也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士兵,只不過能讓他的身體強壯而已,他日如果我們一統天下之後,征契丹能是對手嗎?」

    契丹人生活在北方的草原,騎兵是是他們的天然優勢,他們的士兵虎背熊腰,異於常人,趙匡胤也是和他們交過手,自然知道他們怎麼樣。

    「我國中的百姓長期身體孱弱,造成我士兵的質量下降,別說我們要統一天下,恐怕守衛國土都有問題,這一些雖然不全是您提高文人的地位造成的,但是卻有一大部分原因。」

    「限制武將是必須的,這是為了中央集權的需要,但是不殺士大夫這一條可以去掉,文官武將的地位是平等的,只要我們能好好的用人,他們都是沒有好壞之分的。」

    「怕武將造反可以改革軍制,更加可以設立機構教育士兵的思想,讓他們效忠的是國家而不是某個人,同時可以專門設一個官職到軍中管理軍中士兵的思想教育。」

    一不留神將後世的政委制度給整了過來,當年毛太祖一個黨支部建在連上,使黨很好的指揮了槍桿子,在這個時代也是可以的。

    趙匡胤哪裡聽過這麼繞口的話,被趙旭繞糊塗了,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心裡覺得是不是真如他說的這樣不該立下不得殺士大夫的誓言。

    他不知道趙旭用了一個偷換概念,明明是一個不殺士大夫,這個趙旭卻扯到了,什麼不殺士大夫會造成百姓身體孱弱,又扯到國防上面去了。

    如果是現代人很快就會發現貓膩,可是趙匡胤哪裡會知道這裡只是聽著迷迷糊糊的,又覺得挺對。

    其實趙旭心裡想說的禁武所造成的影響,他以前看過一部武俠劇說的是武林人士,以武犯禁,禁武是最好的選擇,結果強制的禁武使那個國家的民眾身體越來越弱,慢慢的就被其他國家所滅掉了。

    還別說趙旭這一偷換概念,趙匡胤還真的動搖了,自己跪在祖宗的牌位面前,懺悔說自己差一點毀掉了大宋江山,很快就把這條誓言給抹去了,至於加上其他了什麼,趙旭就不管了。

    後來在杯酒釋兵權之後,朝廷還下旨鼓勵民間習武,並且決定舉行武舉和科舉取士一樣重要,這也為大宋成為一個顯赫的帝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是先放一邊,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太子還要大婚,本來就是來祭告祖宗的,這只是一個插曲。接下來還是要為大婚忙碌著的。

    雖然趙家是皇家但是還是按照民間的禮節成親,但是卻比民間的更為隆重,畢竟是朝廷的臉面,不過程序卻是走的天下通用的程序。

    第二天,趙匡胤寫了一道聖旨讓禮部尚書去高家提親,雖然他們以前是訂過婚的,但是這次卻是要大大的操辦,當然帶的禮物不可謂不豐厚,這就是古代婚姻所說的納采。

    古按照周禮,結婚有三書和六禮,納采是六禮中的第一步,他是指男方欲與女方結親,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親,送禮求婚。不過這個當朝的太子求婚,這個「媒婆」不可謂不重,掌管天下禮儀的陶谷。

    這本來就是準備好的,高家當然是一口答應,然後陶谷又代表則趙旭向高家求婚,本來趙旭要自己去求婚的,結婚是自己的事情,哪裡用的著別人代替,不過被老太后狠狠的訓斥了一番。

    趙旭一個勁的嘀咕;「這到底是誰結婚,求婚不是我自己的事情嗎?」

    高桂英注定是正妻,也就是太子妃,才有這樣的待遇,你像符彥卿的女兒符雪彤卻是沒有這樣的待遇了,但是也是派個宰相過去了,宰相位高權重不假,但是並不是掌管天下禮儀的人。

    至於王靈兒的父母雙亡,唯一的爺爺也死了,可謂是沒有親人了,後宮中的皇后則是忙著她的出嫁事宜,辦的當然是相當的熱鬧了。

    完成了第一步下來就花費了老長的時間,趙旭在大呼成個親怎麼就這麼難呢,這不是折騰人嗎、

    接下來陶谷像不知疲倦的來回跑還來個問名,就是由媒人詢問女方的姓名、年庚以及「八字」,自己跟高桂英只能這麼熟了,還用得著什麼問名,這古禮還真的是折騰人。

    陶谷還裝模作樣的問了一番,讓後他將所得到信息交給了司天監,司天監的那個傢伙搖頭晃腦算了一番,說了一句大吉,趙旭知道之後幾乎是氣的吐了幾口鮮血。

    這就是走形式,這不是浪費納稅人,哦,不是,是大家的時間嗎,搞得這麼繁瑣,他也不信司天監的人敢說高桂英和自己不和,符雪彤他們不用說也是和自己是天作之合。

    這樣的話還不如讓苗訓來說呢,這傢伙可是真的會算命的,哪裡用得著你司天監。趙旭又不免向老爹抱怨這是形式主義,不過老爹說這事情是你祖母在當家,我問不了,趙旭沒轍了,老實的看著他們折騰吧。

    看著他們忙碌的樣子,趙旭反而閒了下來,像是個沒有事的人似的,彷彿成親的不是他。

    其實也確實用不著他,其他的事情有陶谷他們忙,婚禮酒席更不用自己說了,自然有人打理,一下禮節自然會有人教他,什麼事情都不用他親自出面。

    現在他做的就是等著去迎親,然後白雲天地入洞房,其他的一看還真沒有他什麼事情了,可不是嗎這傢伙沒有事居然跑到後宮去逗他的小弟玩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