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宋第一太子

《》章 節目錄 第80章 朝堂出兵 文 / 九天楓

    趙匡胤轉身離去,他不知道在他離去後,趙旭就站在他的身後,看著他離開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庚申年的大年初一,大家都來給皇帝拜年,新帝即位沒有改年號,還是沿用的顯德的年號。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必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

    拜年在中原地區自古就有,大臣們給皇帝的拜年儀式更加的隆重,伴有禮樂,隨著歡慶的禮樂,大臣們給皇帝三跪九叩,然後皇帝還要賜給大臣們點心,以示恩寵。

    大臣們一番忙活都快上午了,大家不僅需要給皇帝拜年還要把這一年的規劃大致說一下,總要有一個大致的方向,就像現在的建設還有有一個幾年計劃或者是規劃。

    大家都是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輪流在朝堂上說了一番,文臣關注的是民生和政局的穩定,武將呢,就是想要擴將拓土,文臣以范質為主,武將自不用說是以趙匡胤為主。

    等到范質講完,趙匡胤就從武將的最前面走了出來,先向上首的太后和皇帝行了一禮,才稟奏道:

    「啟奏皇上,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統一天下是時勢所趨,更是先皇的遺願,所以微臣提出來,是希望皇上太后還有大臣們能集思廣益,是先南後北還是先北後南,平定亂局。」

    龍椅上的小皇帝快走了一上午,早就不能耐煩了,讓他一個八歲的孩子,做這麼長時間也真難為他了,那還想著玩呢?

    趙匡胤看到這裡,微微的皺了一下眉頭,不過他表現的並不明顯,又接著說道:「不知道太后的懿旨是?」

    符太后哪裡聽到趙匡胤說什麼了,她正忙著拉著小皇帝不讓他亂動,小傢伙現在正在想向龍椅下滑去。聽到趙匡胤問她的意思,她哪裡聽到什麼了,更加不會有什麼想法了。

    她不懂,但是她記得自己的丈夫柴榮說過,內事有什麼不懂可以問范質呀,於是她就端起架子:

    「范相有什麼意見?」

    坐在板凳上的范質立馬漲了起來,微微行了一禮:

    「啟稟太后,啟稟皇上,老臣以為統一天下固然是先皇的遺願,但是那是未來,未來的事情」范質說道這裡不好意思的看了看趙匡胤,他和趙匡胤關係還是不錯的,柴榮當時就然他們共同輔助幼主統一天下。

    「未來的事情,作為未來朝廷的施政目標,或許等皇上長大些,親征以後,再做決定。」

    年輕的太后聽完這些,很快就鎮定了下來:

    「范相說的對,先皇自從登基以來,連年征戰,將士們都很辛苦,不如這幾年大家休養生息,統一天下之事還是以後再說吧。」

    太后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就是統一的事情大家以後再說吧!大家都是閉嘴不言,但是趙匡胤的臉色卻變了變。

    看來範質和太后他們老早的就商議好了,不會同意我的意見的,也罷我最後問你們一句

    「啟稟太后,我朝雖然連年有戰事,但是我等每戰必勝,士氣如虹,正可趁此機會一鼓作氣。加入讓他們解甲歸田,他們不修兵事,到那時候再讓他們報效國家恐怕士氣已經不如現在了,所以臣還是認為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柴大哥,這是我給太后的最後一個機會,如果他們還是一意孤行的話,為了咱們的統一大業,我只能對不起大周了。

    這個時候太后、皇上和大臣們,並不知道趙匡胤在想些什麼,聽到趙匡胤這麼說,太后又沒有注意了,於是她又轉向了韓通。

    韓通和趙匡胤都是站在武將的行列之內,韓通現在是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也就是侍衛親軍馬步軍的二把手。

    韓通身長八尺,身材挺拔,按理說應該是一個偉男子,但是你看他的長相就不這樣認為了。他長著一張黑臉,就連趙旭的護衛董玄燁也是比不上他。

    同時長著一雙小眼睛,瞇起來都看不到眼珠,但是就是這樣的一雙眼珠似乎散發出精光。他就是和趙匡胤不和,處處都是喝趙匡胤作對。

    想想自己跟隨太祖的時間和先帝的時間比趙匡胤還長,自己的資格比你趙匡胤還要老,但是趙匡胤混的比自己還要好,這讓他心裡極其不平衡。

    「啟稟太后,臣也同意休養生息。」說著還得意著看著趙匡胤,小樣我就不同意你能怎麼著,你能把我怎麼樣?可是還沒有等他說完從外面就匆匆的進來了一個人。

    一個從邊關來的急使,這是從北方邊疆趕來的信使,來報告邊疆的急事的,他跑了進來,只喊了一句:「邊關急報。」接著就昏了過去。

    趙匡胤立刻就上前查看一番,這個人是累的暈過去的,於是就吩咐然將他抬了下去,好生照看著,他手裡拿著的那份奏章已經到了符太后的手裡。

    只見符太后的臉色是越來越難看,大家都不知道說了什麼事情,這時候老丞相范質又一次挺身而出,讓張德鈞把那個邊關奏報拿給他看看。

    「鎮州和定州聯合奏報契丹和北漢聯合進犯,直奔開封,希望朝廷派大軍援助。」

    這次契丹是從北向南,北漢是向東行軍,這沒有什麼聯合進軍,北漢和契丹又不是第一次了,劉鈞這次又搞什麼鬼,大周,還怕他。但是這次是真的不一樣。

    因為以前兩國進攻大周都是在邊疆,如果你站在地圖旁邊,一定會發現這兩股大軍的方向都是汴京,他們這次目標是大周的京城,他們還不和邊疆的士兵糾纏,直奔開封。

    本來範質還以為這次還是他們商議好的,是讓他們自己人謊報軍情,把趙匡胤騙出京城,然後再將他在京城的勢力連根拔起。他以前和韓通商議過這件事情。

    韓通也是很高興,他也是以為這是范質他們安排好的,所以他知道趙匡胤很快就要被調出京城了,很快就要被取代了。

    「眾卿以為此事如何是好?」符太后是著急了,孤兒寡母的沒有了任何的主意,只能再次求救朝中的大臣了,還好這些臣子都是他丈夫最為忠心的臣子。

    她的話落音,並沒沒有人搭話,大家心裡都在思索,剛才還說要休養生息,這時候誰敢再說要出兵,最為關鍵的是自己等人不知道太后和宰相到底是怎麼想的。

    大家心裡都有人選,輪打仗,滿朝文武誰敵的上殿前都點檢、宋州節度使、太尉趙匡胤。從顯德元年到現在趙匡胤已經掌軍六年了,將士都對他很佩服,在他的手下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在他們的眼裡有趙匡胤,未必有現在的皇帝。

    大家心裡還有一個人選,那就是趙旭,前任的殿前都虞侯,一些沒有資格知道內幕的官員,不知到趙旭失蹤回來之後,朝廷為什麼不用他了?不過他不是他們關心的。

    大家沒有啃聲這也不是個事,這很不給當朝太后的面子。當仁不讓的是忠臣范質站了出來,不得不說范質在柴榮時候在大周的朝堂上起了極大的穩定作用。

    「北漢和契丹聯合入寇」,范質語氣中有點意外,同時還稍微的瞥了一下武將前列的韓通,在怪他這動靜弄的太大了,本來按照他的意思,一個緊急的戰報就可以了,誰讓你奏報兩州遭到了入侵。

    不過現在還不是責怪他的時候,還是把面前的事情給搞定再說:

    「太后,北漢和契丹聯合入寇,微臣請太后即可下旨率大軍北上抗敵,趙大人有勇有謀,副都點檢慕容延釗驍勇善戰,他們一定會得勝歸來。」

    范質說完,大家都是點頭表示贊同,試問滿朝說道英勇還有誰能夠比得上趙匡胤,既然宰相都這樣說了,我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臣,王浦,也是贊同趙大人領兵出征。」這不范質的搭檔右相王浦立刻跳出來我自己的老搭檔吶喊助威了。此時兩位宰相都是支持趙匡胤出征,大家都是紛紛復議。

    「既然眾卿都是推薦,趙大人,那趙匡胤你可願意領兵出征?」符太后一手扶著小皇帝,一邊說道。

    看來你們還是不想放過我,既然如此我就沒有任何的顧忌了,這也許就是天意;「臣萬死不辭。」

    「好,下旨任命趙匡胤為元帥,慕容延釗為先鋒領兵抵抗北漢和契丹的入侵。」

    很快基調都已經定下來了,趙匡胤領兵出征了,此時范質和韓通等人都是齊齊鬆了一口氣,只有趙匡胤離開京城就好辦了,我韓通身為京城巡檢,還怕控制不了局勢嗎?

    「老夫就恭賀趙大人旗開得勝,早日歸來。」下朝之後韓通忙跑過來和趙匡胤道賀。其實他的心裡想說的是,趙匡胤你這次出去就別想回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