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宋第一太子

《》章 節目錄 第47章 退守正陽橋 文 / 九天楓

    這次大周首先要奪取的是南唐的重鎮——壽州。壽州是位於淮河流域上的一個城池,位置極其重要。

    壽州在歷史上也是大有來頭的。

    開皇年間隋文帝楊堅為伐陳軍事需要,於開皇八年(588年),在壽春置淮南行台省。

    第二年,南陳被平定,於是楊堅下令撤去淮南行省,設置壽州總管府,治理治壽春。

    唐武德三年改為壽州,州治所設在壽春,初轄壽春、安豐兩縣,後增轄霍邱、霍山、盛唐(今六安)三縣。屬淮南道。

    五代十國時,吳國以壽縣為忠正軍,南唐以壽州為清淮軍,此次大周的軍隊直接圍住了壽州。

    此時駐守壽州的是南唐名將劉仁贍,他正是清淮軍的節度使,率部駐守壽州,

    劉仁贍字守惠,彭城人,五代時期南唐著名的大將。在南唐,曾經多次陞官至武昌節度使。

    後來改任為清淮軍節度使,鎮守壽州。

    李谷自從被任命為淮南行軍行營都部署後,就積極的領軍出征,命人在淮河上面搭上浮橋。

    使大周的軍隊順利的從正陽河度過了淮河,直接圍攻了壽州城,大有甕中捉鱉的意思。

    當日壽州就有幾千的唐軍出城來,攻打周軍,可是反而被忠武軍節度使王彥超給擊敗了,同時斬殺和俘虜南唐士兵兩千餘人。

    沒有過幾天先鋒軍都指揮使白延遇在山口鎮有一次擊敗了南唐幾千人的部隊。

    也不知道是南唐的是實力太弱,還是大周的實力太強了,一時間柴榮受到的都是好消息。

    柴榮坐不住了,南唐如此不堪一擊,看來朕一定要御駕親征了,好盡快把南唐的江北十四州都給拿回來。

    這時候已經養傷差不多的趙旭向柴榮進言要訓練水軍,柴榮沒有同意。

    現在大周的軍勢,是正旺盛的時候,哪裡還用的著水軍,看我大周是如何破南唐的。

    趙旭柴榮根本沒有心思聽進他的話,於是就要求跟著柴榮一起去,這個柴榮倒是答應了。

    後周顯德三年的二月十九日,柴榮下詔正是親征淮南,想要一舉拿下唐國的江北十四州。

    親征不是說去就去的,自己大本營一定要穩固,不然後方不穩柴榮一定要穩定。

    於是柴榮任命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擔任東京留守,並讓端明殿學士王樸輔助向訓工作。

    向訓在伐秦鳳四州的時候,立下大功身手皇帝柴榮的信任,這次沒有想到被任命為東京汴梁的留守了。

    既然政事有了安排,軍事上也要好好的安排一下,柴榮的親信韓通權擔任點檢侍衛司,負責大梁城內外的巡視和檢查。

    同時他還命令命令侍衛都指揮使、歸德節度使李重進現行率軍奔赴正陽。

    河陽節度使白重贊率領三千兵馬在穎上駐紮。

    李谷聽說柴榮要親征,正向壽州這裡趕來,他就想在遲蓉感到這裡的時候,一定要拿下壽州,這樣他子啊皇帝面前也可以露露臉。

    他沒有想到無論如何他也沒有想到無論他怎麼樣的叫戰,劉仁贍就是高掛免戰牌。

    氣的李谷老血幾乎能吐三升,這時候來了一個更讓他吃驚的消息,南唐的援軍來了。

    南唐的援軍來就來唄,打仗還能沒有個援軍,可是南唐的援軍卻是直奔正陽去了。

    這下子李谷可真的慌了,正陽有大周搭的浮橋呀,萬一被南唐的給拆掉,柴榮過不來,自己等人也是回不去,這真的成了孤軍了。怎麼辦呢。

    其實南唐的將領、神武統軍劉彥貞在被任任命為北面行營都部署之後,就立刻率軍增援壽州了。

    當他到達壽州城外二百里外一個叫做來遠鎮的時候,他就沒有在命令士兵再次向直接向壽州前進。

    他是讓手下的人換了幾百艘大的戰船,直接奔正陽,他要來個圍魏救趙。

    果然他這一招還是很奏效的,李谷在聽說了劉彥貞帶兵趕去了正陽,也是非常的恐慌。

    於是他連忙著急部將商議對策,那可是自己的退路呀,一旦被截斷之後,自己等人在壽州可就是真的孤立無援了。

    其實這也不能怪他,看一下地圖就知道了,壽州位於淮河流域,在他的東北有塗山,東南有滁州。

    這個城池都是南唐的,而且駐軍還不少並且南唐的援軍也正在不斷的湧來。

    也就是說現在的形勢是大周的軍隊包圍著壽州,而南唐的援軍開始漸漸的湧上來,對大周實行合圍。

    也就是說大周的軍隊現在處於兩面夾擊的狀態下,前提是壽州的守軍如果出城的話。

    李谷他也不敢冒這個險,所以他就格外的重視他的後方,如果真是被包圍他們可以退回去,再作打算。

    在他和眾將商議的時候,認為大周的士兵不善水戰,不能夠抵擋住南唐的的百艘戰艦。

    如果浮橋真的被截斷就有可能腹背受敵,就是他決定率軍返回,親自防守浮橋。

    他的提議得到了眾將的一陣贊同,廢話,大家也是看出來了,留在這裡有可能就要被南唐包圍,到時候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現在自己的主將說要返回正陽固守浮橋,還有誰不願意的嗎,誰不願意誰是傻子。

    大周的軍隊是十分的英勇,但是也不乏有貪生怕死之徒,這是人之常情嗎,誰人不怕死呢?

    於是很順利的全體通過退回正陽,大家都是舉得雙手贊成,沒有誰反對。

    李谷下令大軍回守正陽,其實李谷出發點是好的,守住正陽的浮橋,可是柴榮允許他這樣做嗎?

    柴榮一心想拿下淮南之地,為他統一中國做準備,現在你居然撤退了,他絕對是不會同意的。

    柴榮此時帶領著大隊的人馬已經趕到了圉鎮,也得到了情報說是劉彥貞率領戰艦趕往正陽了。

    但是柴榮是一個馬上的皇帝他會懼怕戰爭嗎?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他一點都沒有把劉彥貞放在眼裡。

    這時候和他一起的趙旭就提醒他:

    「陛下,我擔心的是,李大人會因為我大周的水軍不如南唐,而退守正陽的浮橋呀,那時候我們的前期的努力可就整的是白費了呀。」

    柴榮經過這麼一提醒也是明白過來了,立刻派出一名信使去阻止李谷。

    還不容易才圍困壽州,怎麼就這樣輕易的就撤退呢。

    可是那個信使終究還是晚了一步,李谷已經率軍趕回了正陽,看來李谷還沒有正在明白柴榮的意圖。

    柴榮是氣憤不已呀,於是他再次下令急行軍,終於在二月二十六日趕到了陳州。

    於此同時他立刻派遣李重進率軍直陳淮河邊上。李谷也是知道柴榮對自己撤軍回守不滿,於是上書辯解。

    奏章被柴榮扔的老遠。但是柴榮也看到了周軍水軍的不足,於是命令訓練水軍。

    負責相關事宜的正是後蜀的降將王環,同時心裡也想著把李谷給換下來,李谷政事上還可以,但是軍事上卻沒有多大的遠見。

    這對統一的大業不利,還是派些有軍事頭腦的人來頂替他的職務吧。

    柴榮立刻派人趕去正陽橋,哪裡更加的不容有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