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宋第一太子

《》章 節目錄 第41章 議取淮南 文 / 九天楓

    「眾卿平身」說著柴榮坐在了龍椅上。

    大臣們口中喊著:「謝皇上。」才站起來。

    每次都是又跪又站的,趙旭就煩這套禮儀了。

    柴榮看到大臣都列班站定之後,就吩咐:

    「張德均,你來宣旨吧。」柴榮沒有一句廢話就立刻進入正題,張德均緩緩的展開一匹黃絹,那就是聖旨。

    趙旭這時候就然再想,就在點聖旨在我那時候可是古董呀。什麼時候了他還想這東西。

    張德均緩緩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五代以來,武人霍亂,戰火連綿,中原遭劫,秦鳳成階,四州被佔,朕繼承大統,決意收復。

    今有將軍王景向訓等人,浴血奮戰,更有禁軍趙匡胤父子領軍西征,戰功赫赫,朕何吝賜爵拜官」

    「特加封王景為景鎮秦州兼西面緣邊都部署,兼任太子太保。都監向訓加封太保,昝居潤提升為秦州刺史其餘鳳翔軍各有封賞。」

    王景立刻跪在地上帶鳳翔軍的諸將寫柴榮的皇恩,發誓一定要一死報皇上。

    柴榮勉勵了一番王景,示意張德均繼續宣讀,張德均清清嗓子繼續念道:

    「原禁軍趙氏父子,領軍西北,功勳卓著,特提升趙匡胤為殿前司都指揮使,授正三品下的懷化將軍。副都虞侯趙旭擢升為殿前司都虞侯,授正四品的壯武將軍,其子恩蔭營指揮使。」

    原來趙匡胤是都虞侯和副指揮使,從三品下的歸德將軍,現在實職是升了一級,散官也是升了一級。

    趙旭原來是副都虞侯,從四品下的宣威將軍,現在也是提升了一級,變成了都虞侯,正四品下的壯武將軍。

    但是更搞笑的還是恩蔭一子,趙旭才多大,還沒有成親,這都有恩蔭了。

    恩蔭是給後代的,為了表彰某些官員的功績,特意留給她後代的恩典,以示恩寵。

    趙旭還納悶呢,我才多大就可以恩蔭一子了,我兒子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現在他有點明白了,為什麼後世宋朝會出現冗官冗員的現象了,立大功的臣子誰都可以有機會有恩蔭的名額。

    官員不多才怪呢?朝堂上的官員,心中都是大駭:

    「這父子兩個真是牛叉上天了,父子兩個都是很年輕,但是已經身居高位了額,尤其是趙旭,一個十四歲的少年,居然是都虞侯了,這是多少人夢想的職位。」

    「不可否認柴榮是有意的栽培他,但是本身他也是戰功赫赫,這次聽說收復四州,他自己孤身收復的秦州,其他的三州,他也是起了重大的作用。」

    所以說大家雖然詫異他的年齡,但是更多的是羨慕他的戰功。

    在大家的羨慕中趙氏父子跪謝朝廷的恩典,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柴榮授趙玭為郢州刺史,算是對他舉城投降和勸降的獎勵。

    這個趙玭從此以後歷當汝、密、澤三州刺史。後周被替代以後,又入周,被任命為宗正卿。

    乾德初年為秦州刺史,未幾改為左監門衛大將軍,判三司。性狂躁,不能容人。但是忠心不二。

    自乾德五年(967年)以來,多次彈劾宰相趙普私下的違背朝廷禁令,私自購買秦,隴的木材建房,受到太祖趙匡胤的嘉獎。

    後被前任宰相王溥劾,宋太祖黜其為汝州牙校,,但是仍然子啊以後予以啟用。

    在趙旭當政的時候,他更是身居要職,一身嫉惡如仇,為官清廉這都是後話。

    就連在鳳州拚死抵抗,後來被俘投降的王環,也被授予右驍衛將軍之職,趙崇溥寧死不降,活活的餓死。

    柴榮鑒於趙崇溥的忠義,下令厚葬,追封為太尉。消息傳到後蜀孟昶也是追封趙崇溥為太師,其子恩補為國子司業。

    柴榮在封賞完有功的臣子之後,接見了,後蜀來求和的使臣,經過一番的磋商,柴榮同意後蜀的求和。

    但是後蜀必須同意秦、鳳、成、階四州為大周的領土,兩國劃定邊界,不得騷擾。

    同時後蜀承擔此次大周出兵的軍費,白銀二十萬兩,黃金兩萬兩,糧草十萬石。

    孟昶也不傻,這麼多的東西,你張張口就要奏,你要我就給嗎?於是他讓使者,繼續和周朝廷談判。

    柴榮本來就想趁機敲詐你一筆,況且是你要求和,你還跟我討價還價。

    柴榮在趙旭的提醒下,柴榮命令前線的部隊進逼後蜀的境地,王昭遠的部隊和大週一觸即潰。

    嚇得孟昶立刻接受柴榮的建議,迅速將柴榮所需要的送抵大周,向周稱臣。

    大周的軍隊才撤出蜀國境內,但是沒有完全的撤離,一直在監視著蜀國的動靜,這種情況一直到大宋攻滅後蜀。

    此時在趙家的後院,趙弘殷一家子人在一起吃飯閒聊,說是閒聊,他們卻是閒聊國家大事。

    趙弘殷顯得蒼老了,許多,年輕時候征戰沙場,身上的傷不少,年老之時,就要受苦了。

    不過他還是很滿意的,兒子,孫子如今都是身居高位,他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皇帝和他們家的關係也是非比尋常,起碼他們趙家以後幾十年絕對是大周的名家。

    每當想到這裡,他就笑得跟盛開的菊花似的。這時候他趙匡胤在討論朝廷下一步的行動,趙旭在旁邊一直他聽,沒有說話。

    「我覺得下一步,我大周應該攻去淮南。」聽了他爺爺和老爹談論了半天,趙旭突然發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沒錯說話的正是趙旭,還沒有等他們反應過來,趙旭又緩緩的說道;

    「當今陛下,聖明無比遠勝唐朝滅亡後的其他帝王,可謂是雄才大略,這些年南征北討,為的就是統一天下,我說的可對?」

    趙弘殷父子二人,沒有說話,倒也沒有反對,趙匡胤卻是點了點頭。

    「統一天下首先解決自身的問題,攘外必先安內,我們大周要首先解決自己的威脅,我大週一直受著南北夾擊的威脅。

    高平之戰大周已經解決了大周北部的安危,秦鳳四州也已經收回,然而南方的威脅依然存在。所以必須取得淮南。」趙旭緩緩的說道。

    那邊趙匡胤和趙匡義似乎在沉思,趙弘殷一手捋鬚,哈哈哈大笑:

    「旭兒能看到這一點,著實不錯,當得我趙家兒郎,不過你還是畢竟年齡小,看問題還不透徹……」

    趙弘殷身為軍人,謀略不是太的特長但是也是有戰略眼光的,趙旭說的他也是明白的。

    趙旭就知道趙弘殷會這樣說:

    「爺爺,我還沒有說完,剛才那些只是表面上的東西,最重要的我們是要淮南的的糧食。

    戰爭,靠的不僅僅是軍隊,更多是是糧草,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可以看出糧草的重要性。

    淮南,是魚米之鄉,餘杭人甚至自稱餘杭百市繁庶,是地上的天宮,可見其富庶非同一般。

    先攻去南唐的江北十四州,有了淮南,可以使國庫每年增加千萬兩的收入,國庫充盈才有能力一統天下。」

    趙旭一口氣說完,趙弘殷父子三人已經是目瞪口呆了,這是個十三歲的孩子,這是趙旭,那個以前不學無術的趙旭。

    趙匡胤的雙眼更是冒著金光,因為這本來就是他的原話,不過被自己這個便宜的兒子給說出來了。

    「旭兒,這是誰教你的?」趙匡胤以為是有人在旭兒的背後教他說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軍師」。

    趙旭早就料到自己的父親想什麼了:「父親在上,孩兒,最近熟讀《史記》和《孫子兵法》,再結合我大周的情況孩兒信口說的,請爺爺父親不要見怪。」

    趙旭很是謙虛的說了一番。

    聽說是趙旭自己想出來的趙弘殷,更是滿面紅光:

    「當年魏武帝說生子當若孫仲謀,現在看來我孫也是不遑多讓,哈哈哈,趙家列祖列宗保佑。」

    旁邊的杜老太太和賀氏也是為自己的孫子和兒子感到高興。

    這個宴會現場都迴盪著趙弘殷的笑聲,按時高興,那是欣喜。

    趙匡胤也是用極其欣賞的眼光打量這自己這個兒子,有子如此夫復何求?

    趙匡胤很是高興,不僅是為了自己有個出色的兒子,更是為了這個能有機會壯大周國的實力,一蹦老高進宮去見柴榮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