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宋第一太子

《》章 節目錄 第23章 秦州來民風波 文 / 九天楓

    這一階段趙旭倒是也過得舒服,和高桂英打得火熱,平時去殿前司報個到,日子還算可以。

    這不他正在指點他的護衛劉紅慶正在練習分筋錯骨手,劉紅慶的輕功不錯,可是近戰的能力就差了點。

    恰好趙旭前世的時候得到了一本孤本的分筋錯骨手,可是那無論怎麼練習就是不能成功。

    他見劉紅慶近戰能力不強,就想試一試看,沒有想到,這傢伙一練就會。

    這都讓趙旭相當的嫉妒,他雖然不能練習,但是他卻可以指導劉紅慶練習。

    擁有華夏幾千的武學沉澱,理論是不錯的,只見他這邊解說著,那邊劉紅慶飛快的練習著。

    只見劉紅慶的手不停的扭、纏、繞對著他面前的一個木偶一一的施展,對準木偶上的穴位不停的擊打。

    認穴之準,就連趙旭也不得不佩服,看來這家戶天生是吃這碗飯的人。

    大宋立國後,趙旭專門成立了個叫做暗影的組織,專門負責刺探情報和審訊,這個組織的領導人就是劉紅慶。

    那個時候的他,一手分筋錯骨手使的是出神入化,審訊是無往不利,人送外號「閻王劉。」

    至於那個黑臉大漢董玄燁,此時也美譽閒著,在趙旭的吩咐下,正在不停的用身體裝著大樹,鍛煉身體的強度。

    到後來他的橫練十三太保已經到達了頂層,全身刀槍不入,後來成為禁軍的殿前指揮使。

    這都是後話,暫且不說,正在趙旭在這裡訓練他們的時候,這邊朝廷裡可以熱鬧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從外地來了幾個百姓,確切的說是百姓的代表,來到汴京拜見大周皇帝柴榮。

    本來這等小民皇帝哪有功夫劍,可是這幾個農民的代表不是一般的代表。

    這倒不是說他們多麼出名,或者是長的多麼帥,只是因為他們是別國的農民。

    這個別國就是後蜀,後蜀是孟知祥所見建立的國家,都城在成都。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的地方。

    說起來這個孟知祥也是個能人,字保胤,今天的河北邢台西南人,五代十國時期後蜀開國皇帝。

    孟知祥是原來是晉王李克用的侄女婿,在後唐李存勖哪裡很深受重用,歷任中門使、馬步軍都虞候、太原尹、北京留守,後擔任西川節度使等職務。

    後來李存勖被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替代,李嗣源唐明宗繼位後,四川節度使孟知祥產生了據蜀自立的念頭。

    準備學劉備佔據蜀中割蜀稱王的念頭。他訓練兵甲,擴大兵力,增設義勝、定遠、驍銳、義寧、飛棹等軍,命李仁罕、趙廷隱、張業等親信分別統率。

    對後唐的命令是置之不理,朝廷也是拿他們有辦法誰讓他手裡有錢有人呢,李嗣源也沒有辦法。

    隨後孟知祥的做法越來越過分,後來孟知祥想吞併東川。後唐終於興兵討伐,可是為孟知祥所打敗,後唐大將董璋被殺。

    933年,孟知祥吞併東川,佔據兩川之地,朝廷也沒有辦法,只有順水推舟,封他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劍南東西兩川節度使。同時進階為蜀王。

    在公元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稱帝,改元明德,建立後蜀。但是這傢伙命薄只當了六個月的皇帝就一命嗚呼了。

    隨後他的第三個兒子孟昶繼承皇位,尊孟知祥為高祖,廟號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

    就在大周顯得元年也就是公元954年的二月,後蜀左匡聖馬步都指揮使、保寧節度使安思謙驕橫不服從管轄。

    越權殺了後蜀大臣張業,自己又作戰不力,對孟昶出言不遜,被孟昶下旨警告。

    但是安思謙不思悔改,反而越發的驕橫,同時他的三個兒子橫行霸道,仗勢欺人,強搶民女。

    弄得是民怨沸騰,給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孟昶處死了安思謙和他的三個兒子。

    同時雄武節度使韓繼勳,知震秦州,但是後蜀在秦州等地的賦稅實在是繁重,韓繼勳也是橫徵暴斂,百姓無法忍受。

    於是就有部分的秦州民眾偷偷的逃跑到汴京,說明秦州百姓的願望,請求柴榮能收復秦州等中原的故地。

    柴榮本來就認為自古以來只有中原才是王朝的正統,大周佔據的就是中原的腹地。

    隨意他自認為自己是天下的正統,假以時日一定要一統天下,這也是他一直的願望。

    後世的人稱柴榮為「五代第一明君」,這也是有原因的,他是一個有統一意識的明君。

    現在秦州的百姓來到汴京,請求大周收復秦州,這就是代表秦州的百姓也是認為大周是正統。

    這讓柴榮十分的高興,下令重賞秦州來民。畢竟天下的人都說太祖郭威是從人家漢隱帝的手裡奪來的江山。

    這叫名不正言不順,怎麼都叫柴榮心裡不舒服,就連郭威臨終前都是對此耿耿於懷。

    所以後來柴榮才南征北討,還都是親自上陣,為的就是向世人證明,他大周才是天命所歸。

    現在秦州來的民眾讓他,眼前一亮,這對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來說是個機會。

    本來就一下想統一天下,這下更是機會,不過這事情不是他一個人決定的。

    但是他已經決定,無論如何,一定要決意伐後蜀,取回秦州等地,大大的擴張大周的疆土。

    想想這一年來,他已經大力的整頓禁軍禁軍,裁汰老弱,同時限制節度使的權力,軍事實力大漲。

    經濟上他大力的獎勵耕織,減輕賦稅,國內實力激增,國庫充盈。同時他限制佛教,收回佛教的土地。

    對於冥頑不靈的佛教徒予以嚴懲,這樣耕作的人口有了,土地也有了,糧食自然就多了。

    同時也接受了佛教大量的財物,足以抵擋國庫,幾年的收入,軍費也有了。

    這一年來,柴榮的積極治理下,國泰民安,他的威望也是達到了頂點,這讓他十分滿意。

    此時正是收復,中原故地的最好時候,無論有多麼的困難,他都要做到。

    所以他召集了眾多的大臣,商議收復秦州等地的可行性。

    眾多的武將當然是想後秦州了,一方面是忠於柴榮,另一方面更是因為這有打仗武將才能有功勞,才能得到利益。

    李重進更是蹦躂的老高,一定要打前鋒,他的提議得到了眾多武將的贊同。

    趙匡胤父子卻沒有說任何話,靜靜的看著這場爭論,武將可以說是主戰,主伐,而也有不主張用兵的。

    那就是以李谷、范質為首的一些文臣,不主張對後蜀用兵。

    他的理由很簡單:

    「自古以來就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秦州等地被後蜀佔據那麼多年,早已經融入後蜀,沒有必要在取回。」

    「況且伐秦州,等於和後蜀結仇了,我們現在和周邊國家的關係都是不好,一旦和後蜀戰爭起來,周邊的國家會不會趁機攻打我們呢?」

    「同時,出兵西北之地軍費開支也會死巨大的,所以建議不出兵,等上幾年在出兵也不遲。」

    范質的一番話讓那個朝堂上的許多人都是深表贊同,就連一些嚷嚷著要出兵的人也是點頭稱是。

    柴榮看到下面的群臣意見不同意,就大聲質問:

    「眾卿還有誰有不同的意見嗎,說來聽聽。」說著他看向了趙匡胤父子所在的方向。

    柴榮的意思很明顯,該你出來說了,趙匡胤也明白,正要出列,趙旭卻攔住了老爹自己站了出來。

    趙旭出來拜奏道:

    「啟稟陛下,微臣有話要說。」趙旭恭恭敬敬的行禮。

    柴榮搭眼一看是趙旭,他還是比較喜歡這個趙旭的,聰明伶俐但也英勇無比。

    當初他斬殺張元徽的一幕至今還留在柴榮的腦海裡,他微微一笑:

    「原來是小趙愛卿,平身,你有什麼話要說。」

    「謝陛下。」

    說著趙旭從地上震了起來。同時開口說道:

    「臣在在發表意見之前,我想先講個故事。」

    柴榮先是一愣,想起以前他親征的時候,這小子也是講了個故事,於是,點了點頭。

    趙旭就開始講起來他的故事;

    「從前呢,一個地主因為去世了,家裡的人在爭家產,地主在外地的一處房產和僕人全部被別人給霸佔了。」

    趙旭低頭講道。

    「後來地主的兒子重振了家業,原先在那個房產的僕人這時候卻從哪裡逃了回來,希望新主家能派人收回那些房產,從前的那些僕人正在等著新主人去呢?」

    周圍的人似乎已經明白了,這個傢伙又要講什麼了,這不是類比這件事嗎?

    「陛下知道這個地主的兒子怎麼做的嗎?他是答應了,這個僕人的要求,帶領全部的護院赴外地去接受房產。」

    此時趙旭轉向了范質等人:「當時管家就說,那麼遠,又要浪費人力物力物力財力,真的值得嗎?」

    范質等人心裡在想,你這話看著我們幹啥。

    「你們猜當時那個當家人怎麼說嗎?他說我在乎的不是那些房產,而是那些人,人心是最重要的,千萬不可丟失,不然我的末日也就到了,誰還肯為我賣命呢?」

    趙旭又再一次跪下:

    「所以我覺得一個國家也是這樣,秦州來民這是民心所向,民心不可失,我覺得陛下不僅要收復秦州,就連鳳州、成州、階州要收回,這些自古就是中原的土地,不收回我們無言以對先人祖宗。」

    趙旭的聲音在大殿裡迴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