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神級備胎

正文 第三百九十章 掌聲雷動 文 / 獨孤紅蝦

    「我想要學會自我催眠

    聰明再多一些

    潛意識作祟

    想著想到失眠

    我走在沒有你的世界

    卻走不到永遠

    我漸漸地自我催眠

    慢慢閉上雙眼」

    當蘇晨那深情至今,婉轉空靈的歌聲,唱完了整首歌,低沉微顫的收了尾音之後。

    全場沉默了。

    過了半晌,隨即爆發了如雷的轟鳴掌聲!

    全場沸騰了!

    ……

    劉備為了興復漢室是四處奔波,孫權具有父兄留下的基業對未來也是躊躇滿志,曹操、劉備、孫權最終都站在了自己的人生制高上,建立了自己的霸業,令後業人欽佩不已。然而在三國中有個令人回味的問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最終沒有稱帝,卻留下了篡漢的歷史罵名,而一直以興復漢室為己任的劉備最終自己稱了皇帝,卻還留下了仁義的歷史美名,那麼我們該用怎樣的方法來看待這段歷史中的人物呢?誰是三國時期真的英雄,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客講壇,為您精彩講述品三國之《歷史插曲》。

    東漢末年的條件和局勢是什麼呢?八個字:舊政已亡,新政末立。這個政指政權,也指政治,一方面東漢王朝作為一個政權它實在是不要說行將就木,嚴格地說應該是已經就木了,它是一個空架子了,當然那些人勸曹操當皇帝的時候就說得很清楚,普天之下沒有一寸土地是東漢的。沒有一個子民是東漢的,它憑什麼還存在,是個空架子,只有一個名,一點實都沒有了,這個政權已經亡了,但是新政權沒有建立起來。另外,東漢的那個舊秩序,政治秩序沒有了,三根支柱支撐帝國大廈。這個已經不存在了。東漢哪三根支柱:外戚、宦官、士族。外戚和宦官在自己內部鬥爭中。在董卓入京之前這兩根柱子就已經垮台了,然後士族這根柱子獨木難支,那麼在這樣一個時候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也是八個字:重建秩序,重歸一統。因為這個時候只有重歸一統天下才能太平。老百姓才能過上安生日子。你想這些軍閥們今天你打過來,明天我打過去,最後吃苦的是誰啊?老百姓啊。不管哪一個軍閥過來都要搶糧、搶錢、抓壯丁,而我們國家是一個農業國家,我們民族是一個農業民族,農業生產是要緊的是什麼呢?安定,因為農業生產要依天時,春天來了要趕快春耕,夏天來了要趕快夏耘,秋天來了趕快秋收,我這個正種莊嫁,你那兒打仗。所以人們盼望統一是盼望安定、安寧、安靜、安居,安居才能樂業,樂業才能發展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民族才能昌盛,國家才能富強,人民才能幸福,所以統一是大勢所趨,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我們就好做評價了,怎麼評價呢?誰能做到誰是英雄,就是誰能為國家的重歸統一做出貢獻,把這個統一的事業往前推進,誰就是這個時代的英雄,誰是英雄呢?第一個就是曹操,如果沒有曹操平定北方為將來的三家歸晉打下這樣一個基礎的話,很難說將來歷史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我們的人民還要受多少苦難;其次孫權、劉備,孫權把江東平定了,劉備把荊州的一部分益州平定了,也就是說三國鼎立,三家之主都為將來的重歸一統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因此曹操、孫權、劉備都是這個時代的英雄,因為這個統一或者一統並不是誰的專利,曹操、劉備、孫權都有都有權利,都有資格,你不能說只有曹操才有資格統一,也不能說只有劉備才有資格統一,就因為他姓了個劉,這是沒道理的,而孫權也是想統一的,這個忽視孫權也是沒道理的,孫權稱帝以後也還是不滿意的,當時要孫權去進行一些祭祀儀式孫權都不肯,他說天下沒有統一我怎麼能做,但是這樣麻煩也就來了,因為都有權利,都有資格,都覺得應該由自己來實現天下的統一,這就造成了一個什麼結果呢?就是滄海橫流、英雄輩出、龍爭虎鬥,三國鼎立。所謂歷史插曲就是這樣插進來的,我們一旦知道了怎樣來看待這段歷史我們就很好、很容易來評價這段歷史當中的歷史人物,就可以解開許多謎團了,比方說荀彧之謎。

    畫外音:荀彧之死是三國時期一個重要謎案,荀彧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謀士,他為曹操霸業的最終確立嘔心瀝血,但是最後與曹操發生分歧,憂憤而死,易中天先生認為荀彧之死是個歷史悲劇,同時他認為曹操其實也是個悲劇人物,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荀彧是三國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說他重要還不僅僅因為他為曹操平定中國北方做了多少多少貢獻,而在於他的身份,他是什麼身份呢?他出身士族,他是屬於士族地主階級的,他的祖父做過朗陵令,朗陵縣令,他的父親做過濟南相,就是濟南國的國相,他的叔叔位至三公,就是他的叔叔荀爽當過司空,所以荀彧這個家族是一個士族,荀彧本人是個名士。當時有一個著名的人物批評家叫做何顒的,何顒什麼人?何顒南陽人,是當時名士集團的領袖,他和橋玄兩個最早看好曹操的,何顒說荀彧是王佐才也,所以荀彧是士族兼名士。那麼我們前面講過,曹操建立的政權是非士族政權,曹操是對抗士族不喜歡名士的,比方說他殺孔融啊,殺邊讓啊,那麼這樣兩個人怎麼會合作呢?而且荀彧的重要還不光在於他的身份,還在於時機,就是荀彧去投奔曹操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呢?是袁紹已經當了冀州牧,曹操是袁紹任命的一個東郡太守,打個比方說荀彧這個人從袁省長的手下跑到曹市長那兒去了。這個很奇怪,那麼荀彧為什麼要走呢?為什麼要到曹操那兒去呢?《三國誌》的說法是荀彧度紹終不能成大事,就是荀彧看透了袁紹是成不了大事的。那麼我們要問荀彧的大事是什麼呢?和諸葛亮一樣興復漢室,他就是要把東漢王朝重新恢復起來,那麼荀彧要恢復東漢王朝為什麼要去投奔曹操呢?因為荀彧認為要打鬼必須借助鍾馗,現在鬼太多了,只有鍾馗能打鬼,曹操就是鍾馗,他想的是曹操把這個鬼打了以後,打完了以後這個東漢王朝恢復起來。交給漢皇帝。或者是漢獻帝,或者是漢獻帝的繼承人,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鐘馗在打鬼的過程中自己變鬼了,他要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他沒有想到曹操變成挾天子以令諸侯了。他沒有想到曹操最後要做魏公了。而荀彧認為曹操一旦做了魏公就意味著曹操要篡漢了。所以他只好痛苦的離開了曹操,至於是鬱悶死的還是自殺死的,還是被曹操逼死的我認為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們兩個在政治上已經分道揚鑣了,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結果呢?就因為荀彧和曹操都是有理想的人,他們的理想發生了衝突。荀彧的理想是恢復東漢的秩序,而曹操的是要重建新的秩序,一個不同於東漢秩序的秩序,要建立秩序、要統一中國這是一樣的,問題是統一了以後走什麼路?荀彧是想走東漢老路的,而曹操是想走一條新路的,而曹操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就是他屬於這樣的一種人物,所以這是一個悲劇性的衝突。所謂悲劇性的衝突一定是善的衝突,就是雙方都有道理,放在一起是矛盾的,所以這是一場悲劇的衝突,最後是胳膊擰不過大腿,荀彧的胳膊擰不過曹操的大腿,曹操的胳膊擰不過士族地主階級的大腿。等他死了以後他兒子馬上就和士族地主階級妥協了,歷史又回到了士族階級所希望的那個軌道上,從這個角度講曹操也是悲劇人物。

    魯肅可以說是三國時代最先認清形勢的一個人,當曹操和袁紹剛剛在官渡作完戰,很多人還看不清這個形勢的時候,魯肅來到孫權身邊對孫權說了什麼話?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你要知道七年以後,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話還在說興復漢室呢,你說魯肅多有遠見啊,漢室是扶不起來的了,曹操一時半會兒也除不掉,所以怎麼樣呢?所以將軍你就可以幹點事了,漢室不可復興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孫權霸業可成,反正現在亂哄哄的,你不如現在可以趁早搞一塊地方搞政權出來,曹操既然是不可以卒除的,一下子除不掉的,三分就是必須的,所以魯肅就向孫權提出三分天下的設想,孫權、劉表、曹操三分天下。那麼既然要這個三分天下,荊州和揚州或者說江東就要聯合起來對抗北方,劃江而治,所以南方對抗北方就是必然的,既然南方對抗北方是必然的,那麼聯劉抗曹就是必定的,這就是魯肅的意義啊。我現在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最後赤壁之戰之前孫權決定和劉備聯合就因為七年前魯肅已經把事情說清楚了,孫權必裡有這個底,知道這是必由之路,所以孫劉聯盟赤壁之戰魯肅是第一功臣。魯肅的運氣呢?也在於他遇到了孫權,孫權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前面講了曹操、荀彧是有理想的,但是理想不同發生衝突,孫權和魯肅兩個人都沒有理想,有什麼呢?有目標。他們只有目標,目標是什麼呢?就是魯肅提出的「建號帝國,以圖天下」。要圖天下就得稱帝王,要稱帝王呢,你就先得固江東,你要江東這塊地方都保不住,你還稱什麼帝王,圖什麼天下,你先把江東保住,要保江東怎麼樣呢?就要聯劉備,就要本土化,這是很清楚的一筆帳啊。所以孫權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毅然和劉備聯合,所以孫權後來毅然把政權和軍權都交給江東士族,我得把江東的士族和我綁在一起我江東才能固,我固了江東我才能稱帝王,我稱了帝王我才能圖天下,他帳算得很清楚。所以孫權有三個不在乎:第一不在乎漢室是存是亡。這大漢存不存在無所謂,我覺得它要存在的時候。我說我也是要為了興復漢室,他哪一點做了興復漢室的事啊。第二個不在乎,不在乎曹操是忠是奸。曹操是個忠臣還是奸臣他無所謂,需要你是忠臣的時候你就是漢相,需要認為你是奸臣的時候你就是漢賊,你去看孫權對曹操的稱呼一會兒是曹公如何如何,一會兒是老賊如何如何,他變好幾回了,根本不在乎。第三個不在乎呢,不在乎政權屬性。就是他不在乎他的政權是屬於士族地主階級。還是屬於庶族地主階級,他不在乎,他只在乎一條,姓不姓孫。姓孫就行。所以他在江東成了氣候。因為畢竟曹操是漢相。劉備是皇族,孫權是什麼呢?他為什麼能成氣候呢?與這個有關係。所以魯肅和孫權之間有種默契,君臣之間有一種默契。但是魯肅也有點可憐,就是他死了以後得了個三七開的評價,孫權評價周瑜、魯肅、呂蒙,對陸遜講的,對周瑜的評價是最高的,對魯肅是三七開的,為什麼那麼說?魯肅不該要我借荊州,那魯肅為什麼要借荊州呢?魯肅他是現實主義者,他就考慮到這個時候你不聯合劉備你對抗不了曹操當然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討論的,該借不該借我現在也不想說這個問題,我只是說這兩個人是現實主義者。

    劉備和諸葛亮是什麼關係呢?兩個字:微妙。如魚得水有沒有,有一點,不多,什麼時候?隆中之對之後是如魚得水的,赤壁之戰以後發生了變化,為什麼呢?因為諸葛亮是有理想的人,劉備有什麼呢?有抱負。曹操叫做有理想但是無藍圖,曹操有一個朦朧的想法,他不知道該怎麼做他摸著石頭過河,所以他挨罵最多。諸葛亮是有理想有藍圖,他有一個《隆中對》,然後井井有條地在實施,做得非常漂亮。孫權他沒有,他有一個目標,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劉備有什麼?有抱負,欲信大義於天下,實際上劉備在見到諸葛亮之前他也不知道他該幹什麼,他只知道我劉某人男子漢大丈夫我得幹出一番事業來,我不能白活在世界上啊。他以他在劉表的那個地方跟劉表流著眼淚說:你看我的大腿都長出贅肉來了,這一把年紀了怎麼辦。因為四十多歲在古人已經是老人了,在古時候,他有一個抱負,他沒有目標,沒有藍圖,誰給了目標、藍圖,諸葛亮。諸葛亮《隆中對》讓劉備豁然開朗,原來我劉某人還可以這樣啊,那好,那我就干,兄弟你呢,幫我籌集糧草吧。赤壁之戰以後諸葛亮才正式擔任的職務叫軍師中郎將,任務是什麼?調集賦稅以充軍實,就是總後勤部部長兼總裝備部部長再兼財政部長再兼軍需部長,真正的去奪取天下劉備帶的是別人,入蜀帶的是龐統,入漢中帶的是漢正,為什麼不帶諸葛亮?各種解釋,一般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啊,這個糧草問題是很重要的。你比方說當時劉邦打天下的時候,蕭何就是做這個事情,最後劉邦評定功臣誰評第一,蕭何第一,對不對?劉邦對那些出生入死的將軍說好比是打獵,一個獵狗去追兔子,最後功勞是誰的獵人的,你們這些打仗的就是功狗,蕭何是功人。那麼從這個角度上講諸葛亮當然也是功人他不是功狗,但是我總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這個人太正派了,諸葛亮做人很正派,龐統和法正兩個人不好說了,你看劉備入川的時候去奪劉璋的地盤,這說起來是不夠道義的,你們都是宗室,姓劉的,人家請你來幫忙,你把人家地方佔了,這講得過去嗎?龐統怎麼做解釋,說他這個房子他反正也守不住,我們不去拿了曹操就拿了,那與其給我們還是給曹操呢?這是第一筆帳。第二個,我們得了益州以後封他個大官不就行了嗎?這什麼話嘛,這等於人家一棟別墅請你去做客,然後你變成別墅主人了說分套大房子給他,這種話諸葛亮肯定說不出來的啊。但是這個時候需要這樣的人,那個法正就更糟糕了,他是那個別墅的管家,別墅的主人說請劉備來住住,法正說你把那個主要做了,把這個別墅得了,你說這都是什麼人?但是這個時候劉備就需要這樣的人,不是這樣的人他下不了手,他奪不了地方。所以我們看劉備入蜀帶的是龐統,劉備征漢中帶的是法正,關羽攻襄樊諸葛亮一句話沒說,連他贊成反對我們都不知道,最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諸葛亮是贊成還是反對,我們只知道他事後說了一句如果法正在就好了,法正一定能攔住主公不讓他發動這場戰爭,請大家想一想,在這一段時間內諸葛亮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實際上諸葛亮一生當中還有很多不解不謎,有哪些不解之謎呢?(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