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神級備胎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三章 闡述 文 / 獨孤紅蝦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在易中添品三國,講壇節目的伊始。

    可以說相比那些在電視或者大學的現場,看到的演講還是比較正統的。

    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講授對於三國歷史的一點看法和總結。

    說到底,這是一個動盪的時代,同樣地,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對於這個時代,人們有著鮮明的印象和感知。

    劉備,關羽,張飛,曹操,這些也都是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

    但是歷史上的人物,會慢慢的演變成三種形象。

    歷史形象,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

    這三種形象又是否一致呢,接下來,易中添便站在平民的立場,和現代的視角。

    開始解讀三國的這段歷史。

    其實和真正的歷史相比,現代的文學影視形象中的三國很多的事跡和人物,是有出入的。

    而人們看多了文學影視和小說裡的人物形象,那麼真正的三國又是怎樣的一段歷史呢。

    而就在這一集的節目中,易中添教授將就幾個大家熟悉的三國人物和三國故事為觀眾開始,梳理三國歷史的多重形象。畫龍點睛品三國,繼往開來說三分: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講三國。說起三國,我們就會想起著名的赤壁之戰,而說起赤壁之戰,我們就會想起蘇東坡那首著名的《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東坡這首詞寫得可真是大氣磅礡,它使我們想到三國時代的英雄氣概、浪漫情懷。蘇東坡這首詞是他47歲的時候在黃州赤壁所寫,黃州赤壁不是三國周郎赤壁,這一點蘇東坡是知道的,因此他說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也就是有人這麼說。但他還是寫了這首詞,因為當他站在黃州赤壁岸邊,看著那萬里長江滾滾東流水的時候,他沒法不想到三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就說周瑜吧,周瑜是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的前線總指揮,當時34歲,迎娶江東美女小喬已經十年。並非小喬初嫁了。但是蘇東坡把小喬初嫁和赤壁之戰聯繫在一起,是要著力表現周瑜風流倜儻的儒將風采。所以下面說「羽扇綸巾,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羽扇就是羽毛做的扇子,綸巾就是青絲做的頭巾,這個打扮在當時是儒雅的表現。我們知道漢代的服飾,貴族和官員是要戴冠的,高高的冠,寬寬的衣,峨冠博帶,是所謂漢官威儀。但是到了東漢末年呢。貴族和官員開始時髦穿戴平民的服飾,這就是戴頭巾。如果是軍事將領。而一身平民的服飾,羽扇綸巾。那就是儒將風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周瑜就是這樣的一個形象。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赤壁之戰當時的場景,赤壁之戰打響的時候,曹操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北部。我們知道曹操是一個亂世英雄,他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難,討董卓、伐袁術、殺呂布、降張秀、滅袁紹、征劉表,獲得了當時北部的統治權,這個時候他決定南下,一舉剿滅盤踞在江東的異己力量,這就是孫權的軍事集團。這對於曹操來說,是他一統天下、九合諸侯的一個戰略舉措;而對於孫權集團來說,那可謂危急存亡之秋。當時曹操親提大軍十幾萬人,號稱八十萬沙奔江東而來,列陣於長江的西北岸。當時曹操的軍隊在長江西北列陣,戰艦連成一片,軍旗在江風中飄拂,虎視眈眈,雄心勃勃。而江東的君臣談虎色變,魂飛魄散,膽顫心驚,紛紛向孫權提出立即投降曹操。但是34歲的青年將領周瑜卻不把曹操的幾十萬人馬放在眼裡,他頭上戴著青絲做的頭巾,手上拿著羽毛做的扇子安之若素、指揮若定,談笑風生之間曹操的幾十萬人馬就灰飛煙滅了!不可一世的敵人就立即遁逃了。

    通過以上易中天先生對《赤壁懷古》這首詞的分析,可以看出,作為赤壁之戰的主角周瑜是一位光彩照人的少年英雄形象。而根據小說《三國演義》的描寫,赤壁之戰的主角應當是諸葛亮,周瑜不過是作為襯托諸葛亮智謀形象的配角而已,是一個氣量狹小之人。那麼,歷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一個具有怎樣性格的英雄呢?

    事實上歷史上的周瑜確實是這樣一個英雄的形象,他24歲的時候就被孫策任命為建威中郎將,吳中呼為周郎,就是當時他們這個地方的人都管他叫周郎,叫孫策為孫郎。「郎」是小伙子的意思,這個時候呼他們為郎有讚美的意思,所以孫郎就是孫帥哥,周郎就是周帥哥,帥哥都是招美女喜歡的,帥哥也都是喜歡美女的。我們古人有兩句話,自古美女愛英雄,自古嫦娥愛少年,所以美女最喜歡的那就是少年英雄,周瑜和孫策恰恰就是這樣的少年英雄。而且,他們也都娶到了江東最美麗的女孩子,那就是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這個時候的周瑜真可謂官場、戰場、情場場場得意。

    想想看吧,一個24歲的年輕人,擔任了一個地方的高級將領,馳騁戰場,建功立業,而且娶得這個地方最美麗的女孩子為妻,作為一個男人還有比這更令人羨慕的嗎?連蘇東坡提起這件事情來還表現出他的無限羨慕吶!我們去品讀一下蘇東坡的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家了」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反正我是羨慕他,你想這樣的一個人他怎麼可能會去忌妒別人呢?我們忌妒他還差不多。他又怎麼可能因為忌妒別人而會被別人氣死呢?那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歷史上的周瑜氣量是非常大的,《三國誌》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就是氣量大,品質好;當時的人對他的評價也非常高,劉備說他「器量頗大」;蔣干說他「雅量高致」。順便說一句,蔣幹這個人也是受冤枉的,蔣干確實到過周營,因為蔣干和周瑜是同學,但是蔣干沒有盜什麼書。看來歷史有時候離我們真的是非常地遙遠啊,我們已經很難弄清楚歷史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樣子了。

    歷史上的周瑜是一個少年英雄

    他不可能因為嫉妒別人

    而被別人氣死

    歷史上對周瑜的評價:

    性度恢廓

    器重頗大

    雅量高致

    事實上任何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有三種形象。一種是歷史的本來面目,我們稱之為歷史形象,這是歷史學家主張的樣子,比方說《三國誌》的記載。第二種是文學藝術作品當中的面目,我們稱之為文學形象,這是文學家、藝術家主張的樣子。還有一種,是一般老百姓主張的樣子,我們稱之為民間形象,比方說民間信仰中歷史人物的形象,以及我們每個人心目中歷史人物的形象。其實我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自己的歷史人物的形象,因此一個歷史劇,電視連續劇,或者電影拍出來以後,我們的觀眾會發表評論說某某演員演得不像,這個曹操不像,這個周瑜不像,這個林黛玉不像,這個賈寶玉不像。你怎麼能說不像,你見過嗎?可見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形象,這個我們稱之為民間形象

    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易中添教授對於三國這段歷史的解讀,非常的立意新穎。

    的確,因為人們習慣了影視文學形象中,對於三國的事跡與人物,也在腦海裡早有了既定的形象。

    但是這些形象,卻不一定符合真實的三國。

    而證實的三國又是怎樣的呢,於是乎,他就舉了一個周瑜的例子。

    一般人們說道周瑜,都會說他的心胸狹隘,量器小。

    但是真正的周瑜卻並不是這樣的。

    易中添又搬出了幾個證據,來闡述他的這種觀點。

    而這些證據,也都可以從《三國誌》這篇歷史巨著中可以找到引證。

    這樣一來的話,就引發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這樣的話,那麼真正的三國人物,他們真實的形象又會是怎樣的呢。

    易中添沒有吊大家的胃口,繼續侃侃而談,他接下來說到的又是一個很出名的人物,諸葛亮。

    易中添以他的解讀,來向觀眾們,闡述諸葛亮他的生平事跡與人物個性。(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