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恆商業變革的最大助力就是趙子贇幕後操縱的三大集團,吳伯琴、燕鶴鳴和張瑞三人現在是經常湊在一起,交流心得,三大集團可謂各有特色,張瑞的光華集團基本上是過手的商號,唯一讓人關注的恐怕只有名下的光華醫院,藥廠?還在天上飄著,地他倒是已經準備好,在下堡察哈爾醫學院邊上,房子都蓋了不少,不過生產什麼,還得等醫學院那邊的進展。
吳伯琴則是完全的生產,對外銷售他是有些不大在行的,除了剛剛投產的鋼鐵這一塊算是不用愁,只需要等人付錢提貨便是,其餘的如機器廠和兵工廠附屬的一些外圍生產廠,做什麼他都以燕鶴鳴為主,算是落得清閒。
永興集團則是兩者兼顧,燕鶴鳴不但有龐大的糧食加工廠、成衣廠等,還有遍佈北方的商號,是既賣自己的產品,也倒賣一些和食品有關的東西。
從表面上看,永興的銷售額最高,在察省的糧油及副食品加工銷售方面,已經沒有任何商號和加工廠能夠抗衡永興,燕鶴鳴在陽高、張北、宣化和集寧各有四個大型麵粉加工廠,年可加工小麥近三百萬擔,幾乎壟斷了察省七成的小麥加工,單麵粉一項,每年就有兩億斤掛零,幾乎佔到北方市場的四成,銷售額達到一千四百萬元,加上其餘雜糧和倒賣糧食,永興在糧食上面就有超過兩千萬的銷售額,不過箇中滋味只有燕鶴鳴知道,永興在糧食上別說賺錢,能不虧就不錯了,這幾年永興在麵粉上面幾乎都是虧,幸好雜糧不錯,基本彌補了虧損,燕鶴鳴沒辦法,趙子贇需要他穩定察省的糧價。
永興賺錢的大頭在肉類上,除了冬季利用北方低溫將肉運往平津、河北河南等地謀取較大利益外,永興也是察省率先進行肉類深加工的企業,什麼醃肉、香腸、罐頭等,琳琅滿目,一年兩千多萬的銷售額,永興就能賺到近五百多萬,而油和棉花的倒賣也讓永興獲利頗豐,加上成衣等一些別的,永興一年的銷售額可以達到八千多萬,在北方幾乎無人能抗衡。當然,燕鶴鳴也知道,這其中三十一軍就佔了永興整體採購量的兩成多。
本來永興還有一項賺錢的生意,就是和羅爾夫原來洋行的皮毛生意,不過為照顧多倫皮革廠,燕鶴鳴將大頭讓給了多倫,反正都是趙子贇操縱的公司,他無所謂,分紅讓他和各位陽高出來的股東已經有些多得錢沒處花,現在大家的念頭不是每年數錢,而是關注著永興到底能擴張到什麼程度。
張家口鋼鐵廠自投產後,先期就達到了五萬多噸的產量,光此一項,就有六百多萬的產值,也是察哈爾的兵工廠還未完全恢復生產,吳伯琴算是穩穩當當的收了不少錢。有了鋼鐵廠,王卓然的機器廠算是突飛猛進,僅僅依靠現有的母機和購置的一些機床設備,他就弄出了近兩百萬的銷售額,而且利潤高達四成辦,可謂工業集團會下蛋的母雞。雖說眼下的工業集團投入明顯大於產出,燕鶴鳴和張瑞卻是不敢小瞧了吳伯琴,原因無他,察哈爾工業集團可是重工業,私下還兼顧軍工,一旦爆發,那是不好估量的。
若說賺錢賺的最狠的,還是光華,任何年代,這藥品當真是暴利,在趙子贇的授意下,張瑞完全壟斷了察省的全部西藥,甚至是山西、綏遠都要看他的臉色,除此之外,張瑞在王頌的建議下,還插手中藥材,他在張恆的火車站旁建了一個大型的中藥材分揀加工廠,將各地收購來的藥材進行分級、包裝,然後出售給那些藥鋪和醫館,他採購量大,自然能夠低價購入,簡單處理批發出去,價格翻了一倍,還是比那些藥鋪和醫館自己購入便宜些,如今這項生意都擴張到平津和山西等地,也有人想學他,不過無法和光華的龐大購買力比。
張瑞的光華集團在藥品上的利潤幾乎都在五成以上,尤其是西藥,那是翻了好幾倍銷售,他在擴張時期,又趕上西方經濟危機,康利洋行根本不敢小覷了他這個大客戶,給的價格要比其他地方低不少。
在藥品上吃到巨大甜頭,張瑞也趁機建議還在上海的孫經理不要弄其他的了,就藥品,老孫自然是願意,趙子贇重新入主察省後,他漸漸覺得自己在上海的作用越來越低,很是心灰意冷,有些打算關了商號前往張恆,如今張瑞重新給了出路,他是開心不已,這裡面不但有做大生意的期盼,更重要的是趙子贇借張瑞這個舉動賦予了他一個秘密使命,協助建立情報網絡。
光華的銷售額要比永興低不少,一半都沒達到,但貢獻的利潤卻是趙子贇旗下集團的一半多,按照張瑞的說法,他就是趙子贇的小金庫,隨時等著他來拿錢折騰,也正是有張瑞支撐,趙子贇有些時候才敢和馬君武等人說給錢就給錢,張瑞賺錢賺的有些無聊,於是乎才將注意力轉到醫院上,濟世救人,他也想積些善德。而這個設想又符合趙子贇以民生掌控察省的意圖,可謂一箭雙鵰。
外界總認為三人不過是趙子贇的傀儡,察省的幾位高官就知道趙子贇其實根本沒怎麼約束三人,除了陳淑珍不得不替他有時瞭解下幾個集團的情況,他可謂甩手東家當得異常瀟灑。
如果從公司的股權上來看,除了察哈爾工業集團算是帶有省府背景,沒有外人參與外,永興和光華還是有原來陽高的幾個商號的,按照此時國內通行的做法,作為地方軍閥的趙子贇早就該將其餘幾家的股份吃干抹淨,給些錢算是好的了。
燕鶴鳴和張瑞早先也有此擔心,畢竟原對東家還是有些感情的,過河拆橋的事情在商場上也是大忌,知道察省穩定下來,趙子贇也沒有奪了其他股東股份的意思,張瑞私下感歎跟對人了。
這也是張瑞和燕鶴鳴觀念慢慢轉變,和吳伯琴越走越近的原因之一,三人湊在一起,多數時候都會談論如何配合省府的要求,來調整集團的經營思路,吳伯琴一門心思打造中國的兵工事業,言談之中多為如何做強,至於自己能賺多少,從不關心,張瑞和燕鶴鳴受此影響,也慢慢談及如何緊跟局勢,二人開始看政治格局多了起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已經開始把自己當做省府一員來看待問題,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商人。
別人不知道其中奧妙,從表面上看,三大集團就是趙子贇掌控察省經濟,進行斂財的檯子,這也就是李再興會懷疑永興收購糧食的真實性的原因,從商人角度來說,永興這麼做沒有任何好處。
由於燕鶴鳴出任張家口商會會長,連同張瑞一起打壓市裡的皮毛業,幫著省府打造上下堡商業區,在很多商人眼中是走狗,好在二人也不在意這些言論,他們更多是從察省經濟角度來想問題,每每聽到家裡人埋怨,也是嗤之以鼻。
南方有人做了對比,認為趙子贇旗下集團和孔、宋家族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完全是利用權力來獲取巨額利潤,屬於官商勾結的壟斷資本,一些激進派對此抨擊不已。商界和實業界卻有著不太一樣的看法,從形式上講,察省三個集團確實是官商勾結的典範,不過從經營的方式上說,和孔、宋家族還是有很大不同,區別最大的就是三個集團以實業為主,投入根本不是孔、宋家族那些公司可比的,除此之外,三個集團的主業還是很突出的,雖是壟斷,卻沒有肆意吞併別人的舉動,也沒有見到賺錢的就上。
除此之外,這種有一根幕後線連在一起的聯合體也讓人羨慕,尤其是察哈爾銀行參與其中後,四家可謂資源共享,察哈爾銀行依靠永興和光華在省內和省外的力量,快速建立分號,而三個集團也依托察行流動現金,極大的支撐了察行的業務,吳伯琴將機器廠和其他廠銷售丟給永興後,光華後來也摻了一腳,慢慢也形成了三個集團銷售網絡相互交叉的情況,加上察行的匯兌支持,這個壟斷資本越來越大。
有時候,吳伯琴、鞏天民、張瑞和燕鶴鳴會結伴去找趙子贇閒聊,鞏天民有一次問及趙子贇以後對於他的這些資本如何打算時,四人聽到他讓人驚訝的答覆,趙子贇說如果有一天,天下太平,國泰安康,他會考慮將所有自己名下的資本全部轉交給政府。
這話讓幾人想法各一,鞏天民以為趙子贇是想自己**,政府的自然也就是他的,吳伯琴是相信他說的,而張瑞和燕鶴鳴卻是不知道他什麼意思,難道交給老蔣?
不管如何想,四人倒是一致認為趙子贇賺錢不是為了自己,這一來他們也好理解為何趙子玉會源源不斷的弄錢回來,這姐弟二人胸懷大志啊,當然,這大志到底是什麼,四人都說不清楚,對他們的影響就是繼續跟著他,看一看這一生到底會有多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