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虎刺天下

正文 第七十八章 三省九部制 文 / 叫我法師

    劉雄在洛陽的一番殺戮,令世家公卿膽寒,從此議論劉雄的聲音消失了。天子大葬過後,更多的人是請奏劉雄稱帝,而漢室宗親沒有幾個願意出來做皇帝,這讓劉雄一時覺得很是無語。

    原來的董卓的丞相府,現已經被劉雄所徵用。

    在偏廳之中,劉雄與家人一起用膳。王后妙音,兒子劉睿與劉勇與劉雄在一起,一家人其樂融融,而兩個兒子過了年似乎更加懂事了。

    劉雄接到一份影子密報和河北急報,看到妙音與兩個孩子都是一臉害怕劉雄離開的模樣,劉雄笑了笑,道:「安心吃飯吧,我不會走的。」看到家人一臉喜悅的樣子,劉雄實在過意不去,但是劉雄的心卻已經不在和家人吃飯上了。

    影子密報,自從十六路諸侯散去之後,天下諸侯很不安定。

    袁紹和袁術逃出洛陽後便開始徵集兵馬謀圖大事。曹操與孫堅請辭後,分別投奔了劉岱和劉表。也不知道劉岱與劉表是怎麼想的,竟然會用曹操與孫堅這樣的梟雄,這就叫不作就不會死!

    劉焉在巴蜀稱王了,似乎還對中原有興趣,稱自己為漢中王,不知道是不是要學高祖劉邦,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揚州劉繇稱王了,在袁術的支持下稱為吳王,只是不知道他是否甘願做一個傀儡王。

    兗州劉岱聽從曹操意見稱為韓王,重用曹操和曹操的一干手下,作死的節奏很明顯。

    當初,劉雄密謀劉岱,讓劉岱以募集糧草之名佔了兗州,並切斷袁紹回歸青州的去路。沒想到劉岱無智,竟然聽信曹操之言,放歸袁紹,重用曹操,真是令劉雄感到悲哀!

    青州袁紹不知道從哪裡找了一個劉志,讓劉志稱齊王,袁紹以齊王的名義招募兵馬以圖大事,好不快活!

    西涼的呂布學著袁紹找了一個劉全稱秦王,以方便呂布控制西涼和雍州。荊州劉表稱楚王,幽州劉虞為燕王。一時間,大漢天下王侯滿地走,丞相多如狗!但從表面上看,擁有實權的只有巴蜀的劉焉和荊州的劉表,其他的諸侯王全是一些傀儡。

    最令劉雄沒想到的是,劉雄的父親劉赦竟然被人尊為趙王,有取代劉雄的意思,而河北很多士族世家都很支持劉赦,一時間劉赦過得那是一個嗨皮!就是落難的劉圭也突然鹹魚翻身,享盡奢侈的生活。

    「大王,司徒王允求見。」典韋進來稟報道。

    司徒王允?這傢伙可壞了,用美人計騙了呂布和董卓,用然後在挑撥離間讓呂布和董卓反目,最後讓呂布殺了董卓,如此連環計也只有王允想得到,可見有知識就是那麼任性!

    「請王司徒到正堂。」劉雄對著典韋說道。隨後,劉雄對著妙音有些歉意道:「你在此用膳,我有要事處理。」

    妙音很是瞭解劉雄心思,點頭道:「大王有事儘管去辦便是。」

    隨後,劉雄便起身向著正堂而去。

    在正堂中等候的司徒王允一看到劉雄進來便抱手拜道:「微臣拜見大王。」

    劉雄看著王允有些好奇道:「司徒大人勉禮,不知司徒大人有何事向孤說明啊?」

    王允繼續拜道:「大王,如今天子蒙難,天下稱王者多不勝數,猶如春秋戰國之勢,若是放縱不管,則令天下黎民百姓遭受戰爭之苦,而天下不可無主,請大王順應民意封禪稱帝,撥亂反正,造福蒼生。」

    劉雄很是好奇的看向王允,有些拿不穩王允到底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難道說王允真的這麼忠義?

    對於王允,劉雄做過細緻的調查。王允位列三公之位,做事卻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沒有半點馬虎,可以說的上是很實幹的大臣。王允對人對事,沒有絲毫架子,對大笑官員都是以禮相待,似乎他就是一個忠厚老實的好人。而劉雄對於這樣的人,王允越是謹慎小心,越是令劉雄感到一種莫名的提防。

    劉雄看著王允,仔細的打量著王允,似乎想從他的身上得到一絲不妥的地方,但是王允一點也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似乎王允本來就是那麼令人和藹可親,那麼讓人尊敬。

    劉雄最後看不出一絲端倪,便笑道:「司徒大人為何要讓孤稱帝?漢室宗親何其多也!兗州劉岱,荊州劉表,幽州劉虞,這些人難道就沒有一個適合做皇帝的嗎?」

    「天子新喪,天下唯有有德者居之。大王威加海內無人可敵,仁德之名名揚天下,若是大王不稱帝,還有何人敢稱帝耶?」王允拜道。

    「王司徒這是在誇耀孤的威德?」劉雄一臉奇怪道。

    「正是。」王允拜服道。

    「那為何袁隗招供的名冊中有你的名字?」說完,劉雄一把將桌案上的名冊扔給了下面的王允。

    王允接住名冊翻看閱覽,一看冷汗直冒,急忙拜道:「大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微臣辦事兢兢業業,雖說沒有差錯,卻也難免得罪小人,請大王明察!但有過失,請大王重罰!」

    看到王允被嚇得不輕,劉雄走上前扶起王允道:「司徒大人嚴重了,若孤追究司徒大人罪責,又怎麼可能讓司徒大人來見我呢?」

    劉雄笑道:「如今雖然天下諸侯王分裂,卻難成大事。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得民心者,必要以輿論得民意,孤有意讓盧公(盧植)做巡撫,但盧公請辭告老還鄉,令孤實在是感到惋惜,若是司徒大人做巡撫,孤不甚感激。」

    王允看著劉雄眼睛不由眨了眨,不知道劉雄說的「巡撫」是什麼哈嘍k提,隨後王允很是虛心好學道:「大王,巡撫是什麼官職??從未聽說過啊?」

    劉雄一聽拍了拍腦袋,一不小心超前了。劉雄隨後便對王允笑著解釋道:「這巡撫,便是孤設立的一要職巡查天下,瞭解民意,安撫民意的要職。可以令朝廷詔令有所出,可以令黎民百姓有所知。詔令下達,百姓知曉,天下安定。巡撫便是為了順民意,理民心之要職。直白一點,巡撫就是我大漢朝去理順民心的官職,讓百姓知道這大漢朝的政令和威嚴!左右百姓的輿論和民心!」

    「不知大王這巡撫是幾品官職?」王允拜求問道。

    「王司徒不必著急,這巡撫一職乃是位及三公的要職,只有名望與德才兼備者可居之,不知司徒大人是否願意啊?」劉雄笑著看向王允,似乎等到小白兔落網一般。

    名望與德才兼備?王允一聽眼睛頓時一亮,除了我王允還有誰能名望與德才兼備呢?

    「微臣當然願意,請大王將這一重任交給我吧!」王允一臉慷慨赴義的模樣,看起來十分的可愛。

    「那好,孤便召集百官溫德殿議事!」劉雄隨後便命人召集武百官,而武百官大多數又是劉雄的官員,溫德殿完全成為劉雄的一言堂。

    武百官經過劉雄的一番清洗過後,留下的都是一些德才兼備的大臣,即使有什麼毛病,但是有本事,所以劉雄依然留下聽用。

    劉雄坐在天子位置的身邊,名為監國,稱自己為攝政王,等到有賢德的皇帝出現後,便會卸任。

    劉雄看著滿朝武大臣,止住議論言談道:「如今天子駕崩不久,國無君主,實乃不智,孤代之監國,攝政朝事,待天子出,孤便會解除要職,讓位天子!爾等可有異議?」

    「大王仁德。」眾武拜道。

    劉雄很是受用武大臣的拍馬,擺手道:「如今大漢天下諸侯王四起,洛陽已經不可為都城,所以孤決意遷都鄴城,改鄴城為龍城,爾等覺得如何?」

    「無異議。」眾武答道。

    劉雄點點頭繼續道:「那遷都之事三日後便開始,爾等都做好準備!」

    「諾!」眾武齊聲應諾,完全就是劉雄在講,下面的大臣在聽。

    劉雄很是滿意的繼續說道:「如今三公唯獨留有司徒一職,朝廷九卿亦是不足,爾等覺得可有什麼不妥?」

    眾武看了一眼劉雄,心中暗道:不是都讓你給殺了嗎?還問我們?你逗我們的嗎?

    劉雄看著眾武沒有話說,邊說道:「如今天下大亂,孤監國當施以猛藥救治,方可令我大漢起死回生!」

    隨後,劉雄說道:「孤設立三省九部管理朝政事務,諸公稍安勿躁,聽孤慢慢說來。」隨後,劉雄便開始解釋起他所設立的三省九部制度。

    三省六部制度是隋朝創建的,隨後一朝一代都延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雖然有些地方不同,但是大體都為改變,架構都是從三省六部制上創建的,而劉雄的三省九部制便是從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上發展出來的。

    劉雄的三省為國務省,尚書省和內務省。國務省由百官和天子門人任職,左右理事一名,下設一百零八人,負責起草政令和律法交由天子批奏,而天子有所政令和律法事務也由國務省審閱通過方可,國務省便相當於西方的內閣一般。

    內務省設東廠、第九情報局和錦衣衛。東廠負責監察皇帝所需要知道的情報,第九情報局培養特工竊取他國情報,錦衣衛收集天下情報(新聞大事)。內務省由太監、女侍、天子近臣和其他人員擔任,為天子獲得一切的情報。

    沒有門下省,國務省兼併門下省權利。

    尚書省分九部,尚書省設左右丞相,九部分吏部,外務部,內務部,刑部,太學部,工部,商部,農部,漕部,設左右侍郎。左右丞相監管九部,相當於副總理。吏部主管官吏任用,外務部主管外交事宜,內務部主管官吏優劣、品行、業績,刑部主管抓捕緝拿和問罪,太學部主管教育,工部主管公路和水利建設等,商部主管經濟和稅收,農部主管農業和畜牧副業等,漕部主管船運,類似海關。

    除了三省九部,還設立有御史台。御史台設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完全與唐朝制度一樣。御史台設御史巡撫司一名,巡撫使三名,下又有巡撫令等官職。

    除此還有九卿,十二衛大將軍。

    九卿為太常卿(宗廟禮儀)、光祿寺(司膳)、衛尉(軍器儀仗)、太僕寺(車馬)、宗正(皇帝家事)、大理寺(最高法院)、鴻臚寺(接見外賓)、太府寺(銀行管錢的)、司農(研究院),九卿只對皇帝負責。

    十二衛大將軍,分別為虎刺衛、飛熊衛、雁翎衛、虎賁衛、驍騎衛、飛羽衛六衛,還有龍武衛、羽林衛、神武衛、神策衛、金狼衛、龍威衛六衛組成十二衛大將軍。其中虎刺衛、飛熊衛、雁翎衛等前六衛都是以騎兵為主的大軍,而後六衛是以步軍為主的大軍。

    十二衛每一軍最為禁衛編製為五萬人,做為野戰攻堅大軍編制則會擴建。每一衛設大將軍一名,軍師一名,輔軍將軍兩名,校尉五名等。

    官員品級和武將品級,劉雄也都一一規定。

    官品級三省六部最高長官皆是正二品,下設左右輔官皆為從二品,下面官吏依次降一級,比如九部侍郎皆為三品,而輔助侍郎的左右侍郎為從三品,巡撫使也是三品,左右巡撫使為從三品,而國務省不在此列。

    國務省左右理事不屬於二品官,只屬於從四品,屬於秘書行事,因為他們所起到的作用是將所有人的意見總和以及管理國務省的事務(因為左右丞相說

    不定就是國務省的一員)。太守為三品,沒有刺史。京縣令正五品,畿縣令正六品,大縣令為從六品,中縣令正七品,下縣令從七品,沒有從六品上和從七品下的區別,只有正和從的區別。

    武官品級劃分為大將軍為二品,上將軍為從二品,鎮國、輔國、驃騎、輔軍等有名號的將軍皆是正三品,二沒名號的便不是將軍。將軍之下便是校尉,校尉分上中下,為上軍校尉,中軍校尉和少軍校尉。上軍校尉為從三品,以下遞減。

    校尉下設都尉,分上都尉,中都尉和少都尉,上都尉正五品,少都尉正六品,品級從上一次遞減。都尉下設百夫長,分上中下。百夫長下設十夫長,亦分上中下。十夫長下設上中下三等兵士,上等兵士為三年以上老兵,中等兵士為一年到三年之間,而下等兵士就是從軍不滿一年的兵士。

    不設一品官爵,只有為國建功很大的官或是武官才能成為一品官,也就是說,一個七品官在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情況下,也會成為一品大員。但,劉雄會將一品大員留給荀彧,以顯示劉雄對荀彧的喜愛。

    除了官位品級以外,劉雄還從新確立了爵位的編排。除了皇室之外,沒有異姓王爵。爵位分為王、公、伯、侯、子、男。

    正二品王爵為親王、國王,從二品為嗣王(繼承嫡親王的人)、郡王,還有國公,正三品為開國郡公等等。除此之外,劉雄還對女子的一些爵位加了進去,什麼國夫人、郡夫人等等。

    爵位依然沒有一品,也只有正二品,只有追封謚號才會有。

    在聽完劉雄的長篇大論過後,一眾武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的傻掉了。幸好那個時代沒有什麼研究院,否則劉雄一定會被那些瘋狂的傢伙追著研究研究。

    劉雄看著一群愣住的傢伙,說道:「難道孤說的不好嗎?還有什麼補充嗎?」

    看著眾武大臣依然發愣不語,劉雄突然指著殿中大喊道:「誰的錢袋子掉了?」

    「哪裡?哪裡?」一眾武大呼起來。

    「咳咳,諸公,覺得我說的怎麼樣?」劉雄用拳頭放在嘴邊咳嗽兩聲道。

    眾武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麼回答。

    最後,田豐坐起來抱手衝著劉雄說道:「大王,若是按大王制度來施行,不知下官身居何職?」

    劉雄一想,田豐說的還真覺得很對,雖然個個部門齊全,卻是沒有把一個個官員對號入座,隨後,劉雄便開始對著百官一一陞遷。這個做侍郎,那個做將軍,而田豐便是右丞相,雖然有時候田豐很氣人,但是劉雄覺得敢說你不好的就是在時刻的督導你,所以劉雄讓田豐做右丞相,而左丞相劉雄留給了蔡邕,蔡伯喈。可憐的蔡邕,女兒被匈奴人搶跑了,而自己淪落成一個乞丐模樣的老人,若不是劉雄救助,那麼蔡邕蔡大家就要餓死了。

    王允做為御史台御史巡撫司,郭圖為吏部侍郎,張遼為雁翎衛大將軍,趜義為神武衛大將軍典韋為龍威衛大將軍,高順為驍騎衛大將軍兼陷陣營統領,張揚為龍威衛大將軍,曹性為飛羽衛代領大將軍(非正二品,從三品),牛金為神武衛代領大將軍,而夏侯惇因為曹操求情原因被劉雄放歸。而劉備因為選擇留下聽用,劉雄讓劉備做為羽林衛大將軍鎮守洛陽司隸。

    其他虎刺衛、飛熊衛等數衛兵馬全部聽從劉雄直接統率。雖然十二衛不是編製齊全,有的只有數千,有的卻是十萬,但劉雄並不著急,因為只要架子有了,那麼兵馬只要有錢有糧便能招滿。

    劉雄此時沐浴在眾武的歌功頌德之中,手下武也是滿臉笑容。

    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雄的一干武將謀士苦盡甘來,個個陞官發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