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死了,劉璋死了,劉虞死了,劉氏的諸侯,皆已滅絕。
唯獨他劉備還尚存,而還控制著河北三州之地。
劉備乃劉協欽點的大漢皇叔,又是朝廷正式策封的燕王,法理上講,如果劉協死了,劉協子孫又無法繼承帝位的話,那麼他劉備,就是最正統的繼承人。
而若長安的漢室朝廷覆滅,那劉備也完全可以堂堂正正的,在鄴城宣佈繼承漢室大統,進位為帝。
陳群說不得錯,劉協不死,他劉備就永遠別想稱帝,最多也就做個周公。
只有劉協死了,他劉備才能實現稱帝之夢。
不過,劉備眼中的興奮,只閃了那麼一瞬,旋即便是滿臉的怒容。
「陳長文,本王一心忠於天子,匡扶漢室之心,乃天下人共睹,你竟出此大逆不道之詞,難道你想讓本王也學那顏賊和曹操,去做那篡位的奸臣不成。」
劉備挺起胸膛,義正嚴辭的斥責陳群。
「大王息怒,臣絕無此意。」陳群佯作惶恐,卻又道:「但臣以為,大王身為劉氏子孫,既要匡扶漢室,就更要挺身而出,延續漢室的社稷。否則,介時顏良廢漢篡位,天下思漢的臣民,失去了效忠的對象,人心漸遠,大王就算不繼承大統,只怕也無法再據守河北半壁江山啊。」
陳群一副赤膽忠心,忠言進諫的樣子,聲情並茂。極富感染力。
劉備臉上的怒氣,這才漸漸緩和下來。
陳群又旁敲側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苦苦的勸說了一番。
劉備傾聽良久,終是一歎:「誠如長文所言,本王身為漢室子孫,倘若真到了那一天,確實應當承擔起延續漢統的重擔,否則。怎麼對得起列祖列宗。」
陳群大喜,忙贊劉備英明。
「可是,本王還有些擔心啊。」劉備話鋒一轉。憂慮道:「本王只是擔心,河北的這些世族豪強們,未必會支持本王稱帝,延續漢統。
陳群卻笑道:「大王莫須憂慮。臣這裡有一策。必可叫那些世族豪強,傾心的支持大王延續大統。」
「長文有何妙計?」劉備精神陡然一振
陳群便捋著鬍鬚,緩緩道:「大王若想繼承大王,進位為帝,那就必須把世族豪強的利益,和大王的利益一致起來。恕臣說句不上檯面的話,只有大王與世族的利益,彼此統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時。世家豪強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才會全力以赴的支持大王。」
陳群的話雖直白,卻也是現實所在。
今時不比往日,如今漢室的威嚴已蕩然無存,劉備之所以能統御河北三州,靠的也不是他大漢皇叔的頭銜,而是他的拳頭。
換句話說,今天他劉備的拳頭硬,所以河北世族豪強忠於他,改天顏良殺來了,河北世族們見顏良的拳頭更大,利益驅使下,集體倒戈向顏良,也不是沒有可能。
此正劉備所擔心之事,此事諸葛亮等人都未曾看破,卻不想給陳群揭穿。
「那陳長文可有計策,叫河北的世族豪強的利……那什麼,與本王一致嗎?」利益二字,劉備羞於啟齒,便用「那什麼」來代替。
陳群乾咳了幾聲,說笑道:「臣私下裡設計了一套選官之法,大王若能在國中實施此法,臣想河北士人,必死心踏地的支持大王。」
「選官之法?」劉備一奇,「何等選官之法。」
「此法,臣稱之為九品官人法,此法的內容是這樣的……」
接下來,陳群便不厭唇舌,細細的為劉備講解了他這九品官人法的細節。
這九品官人法,主要就是由朝廷選擇「賢有識鑒」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縣的大小中正官,負責察訪本地散處在各地的士人,綜合其德才、門第,定出「品」和「狀」,共朝廷作選官參考。
所謂「品」,便是綜合士人德才、門第所評定的等級,共分九品。
所謂「狀」,則是中正官對士人德才的評語,類似於漢時的名士品評人物「德優能少」,「亂世奸雄」之類。
定品之時,則綜合士人的品狀,按照等級授於相當的官職。
「大王若行此九品官人法,則世族豪強們便有了出仕為官,為大王效力的坦途,如此,則世族們必會全力支持大王,以確保他們做官的權力,不會受到威脅。」
「反之,大王既得世族中的英才,又得整個世族的擁護,亦獲益匪淺呀。」
陳群洋洋灑灑的,道出了自己的這套選官之制,只將劉備聽得是愈加興奮,連連點頭稱讚。
「長文此法,果真是妙啊,使這選用官吏制度化,比察舉之制確實要優越許多。」劉備絕口稱讚。
陳群面露幾分得意,捋鬚笑道:「臣也不瞞大王,其實當年在長安時,臣也曾向曹孟德提過這九品官人法,卻為曹操用他的套『唯才是舉』選官之法給駁回,如今看來,還是大王英明。」
劉備呵呵一笑,「曹操唯才是舉的用人之法,其實也是不錯的,本王向來也很欣賞他的那套作法。」
「唯才是舉固然可選出些有用之才,但所選之才,倘若德行不濟,他日執掌大權,豈非對國家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說,所謂『唯才是舉』,只是短視之舉,非是長治久安之計啊。」
陳群把曹操的用人之策,狠批了一頓,似乎在發洩曹操不用他之策的不爽。
劉備卻是對陳群的評價,深以為然。
當天的談話不久,劉備便對陳群厚賞了一番,接著便召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員重臣,將來商議。
一場非正式的小宴後,劉備便將這九品官人法,坦露給了二人,徵詢他二人的意見。
諸葛亮二人對這九品官人,均是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然而,諸葛亮在最初的新奇後,卻拱手道:「這九品官人法看起來雖不錯,但亮卻以為,其實尚有一處隱憂。」
「什麼隱憂?」劉備疑道。
「這隱憂,便是中正的任命。此法裡的中正官,皆要由中央任命,尤其是州中正官,首先要達到二品以上的官職,而能達到這個標準的官員,本身多為世家大族出身。
頓了頓,諸葛亮接著道:「這也就是說,此法施行之初,包括州一級中正官在內,大多數的中正官,都會由世族名士所擔當。這些人在品選人才是,多半也會傾向於世族,久而久之,勢必會造成選才之時,門第為重,德才為輕的局面,這似乎有些不妥。」
劉備陷入了沉思,便想諸葛亮所言,倒也似乎不無道理。
司馬懿卻笑道:「孔明多慮了,以大王之英名,所選之中正官,必為清正嚴明之士,評選人才時,自然也會秉行公正,又焉會偏袒呢。」
司馬懿一句「大王英明」,拍得劉備舒服,拍得他捋鬚而笑,頗為得意。
「仲達言之有理,那些徇私之徒,本王又豈會用他們呢,看來孔明軍師的確是多慮了。」劉備哈哈笑道。
「大王你能公正嚴明,可是你能保證,你的子孫也會如你一般嗎,唉……」
諸葛亮想要直言說出這番話,但轉念一想,又覺得這話好似在詛劉備早死一般,想了一想,還是嚥了回去。
當下劉備便做出決定,令臣下們再討論討論具體細節,拿出確實的方案後,便於大燕國之中,實行這九品官人法。
千里之外的顏良,暫時沒心思關心劉備在幹什麼,而是鼓鑼密鼓的忙著「篡位稱帝」之事。
當天的那場宴會,顏良確是給了劉協幾天時間去考慮,不過劉協一考慮就是七八天過去了,一直沒了音詢。
顏良派人往宮裡一問,原來劉協自稱身有不適,躲在寢宮裡做起了鴕鳥。
顏良當然清楚,劉協這是死豬不怕開水燙,裝病拖延時間,能拖幾時就拖幾時。
這一招跟別人玩興許有用,換成是顏良,根本沒戲。
是ri一大清早,顏良全副武裝出府,率領著一千虎衛甲士,氣勢洶洶的直入皇宮。
顏良入宮的消息,馬上傳往了內宮,劉協知道這回是躲不過去了,只好不情願的換了朝服,匆匆忙忙的趕往了金鑾大殿。
那皇后伏壽聞知顏良率軍入宮,生恐劉協一人難以應付,又會受什麼羞辱,趕忙也匆匆的趕往大殿。
夫妻二人相攜入殿,屁股才剛往龍座上坐下,金鑾殿的大門,便被很粗魯的從外推開。
一千甲士洶洶而入,迅速的林列於大殿兩翼,那森森鋒刃,反射著懾人的寒光,只將大殿的氣氛,瞬間便凝結成冰。
劉協心頭一顫,額上本能的開始滾下冷汗,一顆心馬上提到了嗓子眼。
砰砰的腳步聲中,顏良身披金甲,手扶寶劍,昂首闊步,直入大殿。
劉協深吸了一口氣,勉強堆出幾分笑容:「楚王這般急著入朝,不知什麼事啊,來啊,快給楚王賜坐。」
顏良卻無視劉協的笑臉,大步直上高階,鐵塔般的身軀,轉眼便立在了劉協身前,那巍巍的身軀,幾乎將身後的陽光遮擋。
刀鋒似的目光,直射劉協,顏良冷冷道:「劉協,這帝位你到底讓還是不讓,今天就給本王一個痛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