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三更到,都尉求幾張月票了)
當年的孫堅,憑著一己之力擊敗西涼軍,生生的攻入了洛陽。
結果洛陽的百姓卻早已被董卓遷空,那座漢帝國的都城也被付之一炬。
面對著廢墟的洛陽城,孫堅所部連安身之地也沒有,更兼無處搜集糧草,最終只得撤出了洛陽。
孫權現在面臨的處境,跟他父親當年是何其相似。
除了憤恨之外,孫權也別無辦法,只能讓他的六萬大軍在廢墟中安營。
而很快,孫權就發現他似乎落入了顏良設下的陷阱之中,而這陷阱,正是這空無一人的柴桑城。
包括柴桑城在內,方圓數百里的百姓,皆被顏良掠之一空,顏良甚至「吝嗇」到連一粒米,一條狗都沒有留給孫權。
而柴桑所在的豫章郡,人口稀薄,本就非富饒之地,經濟基礎最好的無過於柴桑,而今柴桑一破落下來,孫權基本就喪失了就地徵糧的希望。
於是,為了餵飽那六萬張嘴,孫權只能不遠千里,從吳地運糧前來柴桑。
方今已是夏末近秋,眼看著秋糧收割在即,這六萬將士無法散兵收割糧食,再加上運糧徵調的青壯勞動力,如此耗下去,江東今年秋收必然將受影響。
無奈之下的孫權,終於認清了事實,遂只留魯肅等率萬餘兵馬守柴桑,自率五萬大軍撤還江東。
孫權是意圖讓魯肅重建柴桑,從別郡遷民填充。逐漸恢復柴桑的經濟,待來年後孫權再重新率軍征伐荊州。
孫權的心思,顏良自然是早有所料。
於是孫權這邊大軍一撤,顏良立刻率三萬大軍由夏口而發,作出一副大舉進攻柴桑之勢。
魯肅心知以殘破之柴桑,萬餘兵馬,根本敵不過士氣旺盛的顏良進攻。只能向孫權發出求救。
尚在還吳路上的孫權,聞知顏良再度來襲,只得急又率軍折返而還。
而當顏良探知孫權回援時。卻又迅速的撤兵回夏口,繼續作擁兵觀望之狀。
如此往復,攪得孫權是疲於奔命。
留多兵馬駐守柴桑吧。又沒那麼多糧草供給,留兵少吧,又不免為顏良的優勢兵力所殲滅。
原來還喜於奪還柴桑的孫權,這時卻感覺到,這座廢墟的城池,反而成了雞肋一般,食之無味,卻又棄之可惜。
最終,百般無奈之下,孫權只能在魯肅的建議下。將西線駐軍之地,由柴桑移至了湖口。
湖口一地,據守著鄱陽湖入江之口,其戰略性雖比不得柴桑,卻亦為軍事要地。
吳軍退出柴桑。意味著就此放棄了重建這座軍事重鎮,也意味著荊州與揚州之間,出現了方圓百餘里的無人緩衝區。
逼得吳人放棄柴桑,顏良的戰略目標已然達到,至少在柴桑城重建之前,荊州東部的威脅將減輕至最低。
此時的顏良。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準備對付龜縮在荊南的劉琦這股餘孽。
於是,在魯肅退守湖口不久,顏良遂留甘寧守夏口,自將大軍西歸,前往巴丘與呂蒙、魏延二將會合。
而劉琦聞知東吳退軍,顏良大軍前來,哪裡還敢再逗留片刻,當即便率軍退還了長沙。
中軍大帳。
酒氣熏熏,氣氛融洽,顏良設小宴,以美酒犒勞這兩個為他保住後方不失的良將。
呂蒙和魏延所鎮守的巴丘雖然不是主戰場,但二人卻成功的把劉琦堵在了荊南,保住了江陵、夏口等大後方的安全。
「子明、文長,本將能在柴桑戰退吳人,你二人功不可沒,來,咱們滿飲此杯。」
顏良肯定了他二人的功績,豪然興杯。
二將欣慰,口中稱謝,舉杯飲盡。
美酒下肚,主臣之誼更深一分,這帳中的氣氛愈加輕鬆。
「子明,本將率師前來,正想一舉蕩平荊南,滅了劉琦那小子,如何南下用兵,你可有何看法?」
邊是飲酒,顏良邊向呂蒙詢問。
呂蒙卻道:「主公,末將倒以為,眼下並不是掃平荊南的時機。」
「此話怎講?」顏良頓起了興趣。
「劉琦有黃祖的一萬水軍,麾下還有黃忠此等悍將,據末將這些日來的觀察,劉琦所部還是頗有些戰鬥力,主公盡起大軍南下,蕩平劉琦自然是不在話下,但也要耗一些時日。而方今正值秋收之際,倘若只為平定劉琦,就誤了今歲的秋收大事,末將倒以為有些得不償失。」
呂蒙這一番話,不禁讓顏良愈加刮目相看。
平常將領,縱然是良將,所能考慮到的,無非也只是用計用謀而已。
而眼前的呂蒙,卻還考慮到了秋收之事,很顯然他的目光不僅僅只局限於用兵軍事,而是更為深遠。
「這個呂子蒙,果然是有帥才的天份,很好,很好……」
顏良面露欣慰之色,遂道:「那依子明之見,本將接下來又當如何?」
「末將以為,主公眼下當班師而還,將精力用於秋收,同時可略施手段,迷惑劉琦,讓他放鬆警惕,而後待秋糧一下,主公再突調大軍南下,殺他個措手不及,又何愁劉琦不滅,荊南不平。」
略施手段,迷惑劉琦,有點意思……
顏良正有興致時,旁邊魏延卻有些不屑「以主公眼下的實力,硬生生的輾殺劉琦也不在話下,何必要徒費那些無用之功。」
與呂蒙相比,顯然魏延更崇尚硬實力。
對於魏延的不屑,呂蒙也不以為怪,淡淡笑道:「文長言之有理。只是若能巧施詭計獲得功成,又何必非要徒損士卒呢。」
顏良暗暗點頭,心道呂蒙果然是呂蒙,雖尚年輕,卻已展露他詭詐的天賦。
曾經歷史上,以東吳的實力,其實完全可以武力奪取荊州。但呂蒙卻巧施攻心之計,幾乎兵不血刃奪取荊州。
縱觀演義中呂蒙的幾次用兵,也多是以謀略為主。不戰而屈人之兵。
如今顏良與東吳大戰方休,將士多已疲憊,若果如呂蒙那樣。可以最少的士卒犧牲,就平定荊南,滅了劉琦,又何樂而不為呢。
/>
當下顏良便興致大作,問道:「子明,你仔細說說,怎麼略施手段,迷惑劉琦。」
呂蒙遂是移座近前,笑瞇瞇的將他的計策??道來。
顏良聽著聽著,嘴角悄然掠起一絲詭絕的冷笑。
此時此刻。顏良心裡不禁在感慨:「這個呂子明,當真是攻心的高手,我的眼光果然沒錯……
######
兩天之後,顏良下令全軍班師,除了呂蒙率五千兵馬鎮守巴丘之外。其餘大軍盡皆北還。
顏良臨走之前,還在呂蒙的建議下,派人向劉琦送了一封手書。
在書信中,顏良聲稱他之所以攻取江陵,乃是應了其弟劉琮之邀,如今劉琮已死。他便願與劉琦就此息兵,雙方以長江為限,二分荊州,互相不相侵。
班師之兵的顏良,除了在江陵、夏口等地留有部分兵馬外,其餘數萬大軍盡回襄陽。
回往襄陽兵,顏良遂令三軍青壯,皆投入到了秋收當中,一時間解兵卸甲,大有放馬南山之勢。
顏良諸般所為,自然是想麻痺劉琦。
劉琦身邊尚有蒯越這等智謀之士,自然沒那麼容易被蒙騙,而顏良的所為,也並不打算徹底的讓劉琦相信,自己會就此放過他,而只是想讓劉琦誤以為,在短時間之內,顏良將不會對他動手。
歸往襄陽後不久,顏良遂又實施了呂蒙惑敵之計的第二步:上墳。
是日黃昏,身著素裝的顏良,率領著襄陽的文武,幾百號人馬,浩浩蕩蕩的出城,前往了襄陽之南的劉表墓地。
當年形勢緊迫,劉表病死之後,劉琮只匆匆的將劉表下葬,也顧不得給他老爸修座好墳。
而顏良則在呂蒙的建議下,調發幾百工匠,對劉表的墓墳大加修葺。
修葺完畢這天,他便率領著眾部屬,親自前來祭拜劉表。
在眾人面前,顏良親自宣讀了那份由許攸起草的祭文。
在祭文中,顏良深切表達了對前荊州牧,當代大名士,漢室皇族後裔,大漢朝忠誠的臣子景升公的悼念。
在祭文中,顏良還肯定了劉表治理荊州的功績,並指出如果沒有劉表仁政,荊州就不會出現戶口百萬,民豐富足的康樂景像。
同時顏良也深切的懷念了當初他和劉表的友誼,懷念了二人身為盟友,互相扶持,共禦外敵的那頓感人歲月。
……
平素習慣了大殺四方的顏良,今日卻站在那裡聲情並茂的陳詞,抒發著他對劉表的懷念之情。
那字裡行間的真誠,再加上顏良充滿感情的朗讀,竟是讓左右聞者為之潸然淚下。
顏良不得不承認,許攸真是寫得一手好文章,竟讓他讀著讀著,恍惚間有點信以為真,還真把劉表當成了自己的好盟友。
當顏良讀罷祭文時,整個祭奠現場,已是哭哭啼啼成一片。
跪伏在劉表墓碑前的蔡玉和蔡姝二婦,更是哭得雙眼通紅,渀佛當真為顏良這般誠摯的悼念而感其肺腑。
卻見不遠處的許攸,更是暗暗的拭著眼角的淚痕,儼然他竟為自己所寫的祭文感覺動了一般。
「一個個的都這麼會演,都是人才啊……」
見得此景,顏良心中不禁感慨。
一番祭奠之後,不知不覺已是夜幕降臨。
顏良遂是將那哭泣的蔡家二婦扶了起來,安慰道:「兩位夫人請節哀吧,想必景升先公在天有靈,也不想看到你們這麼難過。」
「將軍如此大仁大義,妾身二人當真感覺激不盡。」
那蔡氏二婦臉感激與莊重,盈盈施禮答謝。
顏良忙將她二人扶住,輕聲道:「這都是本將應該做的,如今天色已晚,我就送二位夫人回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