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重生鴻蒙之道

第四卷 封神量劫 第三百二十三章 玄心教入世濟民 孫悟空東海尋師 文 / 猥瑣的一哥

    一座高山之上,有道觀聳立,仙鶴飛舞於道觀之上,祥雲漂浮於山頂之間,道門處是一條幽靜小道,兩邊有松林,延伸到山腳之下。(_——)遠處一座懸崖之上,兩道人並肩佇立,眺望著眼前的碧瓦朱甍,有飛鶴展翅從遠處飛來,落到左邊的道人身邊,這道人伸手摸了摸白鶴。

    「道友如今貴為一教之尊,貧道甚是佩服啊!」右邊的道人相貌堂堂,目若朗星,黑髮披肩,身穿八卦道袍,右手執拂塵,一揮手虛指面前的道觀說道,「這玄心教自道友接掌之後,如今已經發展成我道門第一教了,想來道友修仙之道已經甩開貧道甚遠矣!」

    「李道友何須如此洩氣,貧道自執掌玄心教,不敢小心大意,唯恐壞了長輩的教統,更何況如今大劫將至,貧道也不得不放緩修行,關注人間之事!修仙之途,貧道比之道友差了許多!」左邊道人頭戴金雲冠,身穿金霞道袍,手中流金拂塵,相貌平常卻威嚴自若,此人便是這座道觀的觀主。

    「道友,貧道聽聞貴教傳自一散仙,第一代教主靈穎尊者從散仙那得到無上道法修仙得道,不知此事可是真的?!」右邊的道人忽然轉頭問向左邊的道人。

    「不錯,那無字天書如今就在這玄心觀內,只不過這無字天書乃是上仙傳於祖師,曾言此道法非有緣之人不得,所以貧道勸道友不要心生雜念了!」左邊的道人聞言轉頭望了右邊的道人,見他眼神一縮頭偏向別處,搖搖頭後轉過頭望著眼前的道觀歎息一聲說道。「修行之路重在修心,就算修得無上法力。心境跟不上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假使道友不肯相信,貧道便帶道友前去玄心觀一見如何?!」

    「這倒不用了,道友見笑了,貧道只是修行多年,實在無法修得正果,所以有些急躁了!」右邊的道人聞言臉色微微尷尬,急忙擺手搖頭拒絕道。「唉,人人都說神仙好,卻不知修仙如月井中撈!」

    「道友為何如此癡迷成仙?!」左邊的道人聞言也是一聲歎息,忽的又轉頭問向右邊的道人,「雖說成仙之後不知歲月,可是卻也脫離了大好的紅塵世界!」

    「哈哈。(_——)我等追求的不就是長生不死麼。尋得不也是逍遙自在?!」右邊的道人哈哈一笑。

    「唉,這不是貧道所追求的,老子有言:『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貧道每思於此,只感覺老子聖人此言深透修道之人的內心,若心不系天下蒼生,要仙有何用呢?!」左邊的道人長歎一聲。

    「」右邊的道人聞言張嘴欲言。忽然搖搖頭不再說話,只是長歎一聲,眼神有些迷離的望著眼前的景色,只覺得昔日裡不怎麼在意的東西,這時候去看卻能感悟到不同尋常的美來。

    「如今大劫將至,人間也開始動盪不安,自太宗陛下辭世後,四方異族皆有所動。而如今明皇陛下貪圖享樂,重用奸佞禍亂朝綱。貧道昨夜觀天象,見破軍貪狼二星犯中庭。此象大凶之兆,破軍者主下有不臣之心,必有軍禍,天下又生刀兵;貪狼者主外寇犯邊,昔日太宗雖被稱為天可汗,可是突厥貪圖中原之心不死,又有吐番隱隱欲動,若中原亂此賊必生禍心!」左邊的道人搖搖頭說道。

    「然如今大唐經貞觀,開元盛世,國富民強,即便有刀兵之亂也不過是戮之如蟻罷了,那突厥、吐番、南詔之輩,以我大唐國力而言,彈指可破也!」右邊的道人笑著說道。

    「非也,非也!」左邊的道人聞言苦笑一聲,「若是如此倒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只是貧道通過無字天書測算,發覺這些禍亂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戰亂,是有魔族暗中搗鬼,欲壞人族氣運啊,又有妖族復仇,為奪氣運報昔日之仇而牽連蒼生!此間凶險,已經出乎了貧道的所料!」

    「竟然會有妖魔插手其中?難不成欲演昔日商周爭霸乎?!」右邊的道人聞言臉色一驚,然後看向左邊的道人正色問道,「既然人間有如此劫數,不知道友有何打算?!」

    「貧道如今也不得不改變昔日隱居的教規了,要想盡最大的力量保衛人族,就不得不借助官府的力量了!」左邊的道人笑了笑,「我道觀中人已經開始往天下四方遊走,降妖除魔替天行道,貧道也須得想法入朝庭以觀魔人動態再做定議!」

    「既如此,不若攜帶貧道一個如何?!」右邊的道人聞言喜道。

    「道友不是要修仙成道麼,怎的也想與貧道入世?!」左邊的道人聞言微微驚愕。

    「貧道本也想追求成仙之道,可是聽道友之言,甚感慚愧啊,如今人族既有災劫,貧道豈能置身事外?!」右邊的道人稽首施禮說道。

    「李道友果有善心,既如此不如隨貧道一同往世間走一遭!」左邊的道人聞言大喜,右手一甩拂塵笑著對右邊的道人說道,「貧道昨夜掐指一算,已經心中有所計劃,入朝廷之策可用!」

    時天寶十四年,有安祿山反,二十萬大軍破東都,轉潼關直取長安,唐玄宗倉皇逃竄,次年發生馬嵬兵變,唐玄宗命其子李亨繼任,是為唐肅宗。自此大唐開始國運衰退,唐肅宗北上靈武途中遇難,得一山野道人含虛道人相助,脫了劫難後,封含虛道人為金光國師,含虛道人便是玄心教教主。

    另一邊孫悟空自從在廟宇之中聽得舍利子能夠相助佛陀修煉成教主,便開始搜索遺落在各地的舍利子,只可惜孫悟空畢竟修煉時間甚短,對舍利子的瞭解也僅僅是限於舍利子的形成和作用,對過往的歷史卻絲毫不知,孫悟空尋了多時也不曾尋到一絲消息,卻反而察覺到隱藏在各山林深窟的妖族有異動。

    只不過孫悟空此時心思全部放在找尋舍利子上面,對那些妖族的異動也沒有太多關注,更何況如今佛門遭劫,道門也已經被牽扯進來,人世間修道的門派雖然還沒有完全的發展到極致,卻也不是沒有,再加上人族對妖族千萬元會的仇恨,妖族的威脅應該不大,所以孫悟空便開始思考怎麼去找尋舍利子了。

    思來想去孫悟空覺得還是應該先去找一下舊日的相識詢問一番,只不過算來算去舊識之中多是道門,本身就對佛門不喜,肯定是不會說與自己的,不如先去靈台方寸山尋找恩師,現在的孫悟空也不是昔日無知的猴頭了,經過了時間的沉澱後,孫悟空已經開始對自己這個授業恩師的身份有所懷疑,而孫悟空最覺得可能的應該就是昔日的西方教二教主准提道人。

    因為只有准提道人才精通東西兩方法術,而且**玄功便是准提道人根據九轉玄功改編而來的,孫悟空學得便是**玄功,而且其道行之高在孫悟空的意識裡只有那天庭中的神神叨叨的太上老君才能匹敵,即便是我佛如來比之都還要差上一些,也只有聖人級別的修為才會有這般的手段。

    想到這裡孫悟空便打定主意,駕起觔斗雲就往靈台方寸山飛馳而去,一路上翻山越嶺,拂海過江,終於來到昔日修行七年之久的斜月三星洞之前,孫悟空下了雲頭整理一下衣裝,便往洞裡走去,可是眼前的景象早已不復昔日的繁華,修行七年相伴的師兄弟已經不知去向,面前的道觀也變成了斷壁殘垣,枯草都已經長到了半身之高。

    孫悟空臉色大驚,還以為是那魔頭無天已經搶先一步來到此處,可是仔細一看卻覺得似乎情況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嚴重,因為這一塊沒有打鬥的痕跡,畢竟恩師的法力非比尋常,還可能是准提道人的分身,對聖人手段的感悟絕對在無天之上,如果兩人在此打鬥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仔細看來,孫悟空覺得恩師只怕是在自己離開後就離開了此處,想必恩師也有可能算到這一番劫數。

    可是如今尋找恩師不得,舍利子的事情就沒有了著落,孫悟空皺著眉頭坐在石頭上,一方面有些擔憂恩師現在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對舍利子的事情愁苦得很。忽的孫悟空想起自己還有一位恩師,而且那恩師法力雖不及聖人手段,可是修煉千萬元會,與那幾位聖人年代將近,肯定知道舍利子的情況,更何況孫悟空現在也想起了那個在靈山上跟自己打鬥的戴著斗笠的黑衣人是誰了。

    孫悟空駕起祥雲,依著記憶力的路途往東海方向飛去,至於能不能尋找到老師,孫悟空已經沒有退路了,就算找不到,孫悟空只怕也要在東海繼續找尋下去。

    而此時吳傳道已經帶著大鵬鳥來到一個偏遠的角落,這裡有一個值得吳傳道前來的原因,因為這裡就是釋迦牟尼佛轉世的輪迴之地,大鵬鳥也須得在此為轉世而來的釋迦牟尼佛護法,直到釋迦牟尼佛返璞歸真,悟得前世今身後才能重歸自由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