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小人物的英傑傳

正文 2.你教我如何選擇 文 / 服部正成

    袁術現在的情況看上去比起袁紹來可是差得遠了。

    不僅僅是因為手上最為強悍的大將孫堅被殺身亡,更是因為其賴以生存發展的根據地南陽已經基本上都被劉表和西涼軍瓜分,尤其是作為南陽郡最為精華的宛城及其周邊地區已經落入到了劉表的手中,現在僅僅只有位於東北方的幾個縣還保留在袁術的手中。

    不過面對氣勢正盛的劉表軍,看上去丟失似乎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樣的袁術,這樣被荊州軍和西涼軍打得落荒而逃的袁術還值得其他人的注意麼?

    這個問題在現代人看來或許是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尤其是在遊戲中,這位同樣四世三公的嫡系後代能力值比他的那個同父異母的兄長可是差遠了,手下文臣武將也無法與冀州相提並論,另一個位面中還會因為某個眾所周知的原因而成為和董卓一樣的天下公敵,其舉動的腦殘程度絕對是在三國中排名三甲之列,與之比起來王允的舉動完全就是小兒科。

    可就是這樣的主,竟然被現在的袁紹視為心腹大患,是不是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呢?

    其實還真不是這樣。

    因為拋開個人的能力以及手下的能力,那麼,袁紹崛起的條件與袁術幾乎完全一致。

    固然一場討董之戰給袁紹加分不少,可是面對作為四世三公的名門袁氏嫡系子孫的袁術,在袁紹看來即使是最樂觀的估計也不過是將原本因為身份上的差異而帶來的劣勢扭轉,但想要徹底將袁術甩開,憑現在袁紹的力量還是不夠的。

    更別說通過與公孫瓚和陶謙的結盟,袁術明面上所能調動的力量要遠遠超過明面上與劉表結盟外加還有一個叫做曹操的小弟的袁紹。

    畢竟劉表是漢室宗親。目光始終未曾離開長安城中的那個至高寶座,其所擁有的不確定性要比公孫瓚和陶謙要高。而且從荊州表現出的實力,並不弱於袁紹所掌控的被并州和公孫瓚啃了兩口的冀州,劉表在儒林中的名望也是極高的,雙方之間或許還隱藏著主導權的爭奪。

    而且別忘了,袁術固然丟掉了重要的南陽盆地,但是隨著孫堅的戰歿。豫州這片原本就是袁術「租借」給孫堅的地區便回到其名下,而豫州的地理條件也並不比冀州差到哪裡,而且北望兗州,南臨揚州,若是妥善發展,同樣可以集聚成就霸業的資本。

    所以說,至少從眼下的局勢來看,袁紹及其勢力自身的實力更強一些,而袁術一方則有著更加強大的外勢。但不論是哪一方面。雙方之間的差距都十分有限。

    當代人看問題的視角自然與未來人不同,故此在大部分世家豪強甚至百姓的眼中,現在的大漢,完全就是二袁之間的較量。

    至於李書實?

    或許會是這場較量中一顆有份量的砝碼,又或者僅僅只是一個打著醬油路過的路人。

    好吧,就算李書實忙活了這麼多。但是在中原人的眼中這位同樣來自「邊鄙之地」的鄉下小子頂多也不過是董卓第二。董卓都已經被玩死了,李書實又能翻起多大的浪呢?

    這並非是世家目空一切,而是世家對自身實力的絕對自信。自信任何一家諸侯想要奪取天下都必然要依靠他們,縱然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家族興起有的家族衰落,但是對於整個世家這個階層而言,基本上壟斷了知識的他們必然會在國家治理中擁有巨大的話語權。

    爭奪天下的時候武將們或許還有一些作用,可是國家建立後,如果那些因為武勳而興起的家族不向世家靠攏,結果只能是被核心圈排斥,邊緣化。

    更別說世家同樣可以依靠更好的營養,更多的傳承打造出更多的軍事勳貴。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被刀劍逼到頭頂。世家們是不會放棄自己的高傲的。

    不過實事求是的說,袁術的表現倒也不是真的那麼糟糕。

    雖然丟了富庶的南陽對袁術而言打擊不小,可是他還是利用南陽這片土地成功讓荊州軍和西涼軍之間產生了巨大的裂痕。

    當然。這其中固然有袁術細作的挑撥,但是也不得不承認的是,沒有了董卓制約的西涼軍就是一群失去頭狼的狼群,沒有了目標的同時卻擁有了更大的攻擊性,再加上唯一能夠讓這群狼恢復一定理性的那個人又因為某些原因而放棄了自己應盡的義務,於是在各種內外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西涼軍為了戰利品突襲了荊州軍部隊的事實。

    一時之間,還未來得及慶祝己方基本統一整個荊州的荊州軍就不得不面對來自西涼軍的巨大壓力,幾次交鋒處於下風的事實更是讓戰勝了袁術軍而有些頭腦發熱的荊州軍將領冷靜了下來,甚至有個別人已經對西涼的騎兵部隊患上了某種恐懼症。

    不過依托河網和宛城臨時被加固的城防,以及西涼軍主力還忙於西涼內部事物的時間差,荊州軍倒也將戰線堪堪維持了下來,並且趁機將南陽北部的人口向南遷移。

    從黃巾之亂開始中間經過了江夏兵變,孫堅強殺南陽太守張咨,討董之戰對南陽的騷擾,袁術對南陽地區的過分搾取一直到現在為了保住勝利果實而採取的大搬遷等等,數年下來,原本人口百萬,世家豪強無數,積累資財更是數不勝數的南陽,在這一輪又一輪的洗地中逐漸衰敗了下來,往日的繁華也變成了明日黃花。

    這還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啊。

    不過,南陽的衰落卻造就了另外兩家諸侯的崛起——一個自然是現在南陽大部分地區的統治者荊州牧劉表,另一個則是通過接納南陽甚至中原地區流民而實力頗增的益州牧劉焉。

    後者雖然在長安之亂中損失不小,不過通過接納來自三輔和南陽的流民,同時通過收買、暗殺,甚至是聯姻等多種手段收編了為數不少的羌、氐、夷、叟等西南少數民族部落。這些人組成了兩支部隊,前者號稱東洲兵而後者則被成為西州兵。

    這兩支部隊共同的特點都是紀律性較差且極其凶殘暴虐。雖說戰鬥力無法與西涼軍、并州軍這樣當世強軍相比,可用來平定益州境內那些對劉焉的統治不滿的世家豪強卻是綽綽有餘。

    而且若是將戰場放在益州的群山之中,那些西州兵所能發揮出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咳咳,似乎有點跑題了,那麼讓我們將視線重新轉回到劉表和袁術之間吧。

    袁術在劉表的北面給劉表找了一個讓他不得不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力才能應付的對手,僅僅是西涼軍的存在便讓荊州軍大半主力被牽制在了襄陽到南陽這一線。而同樣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江陵,變這樣被暴露了出來。

    於是,袁術下出了第二步棋。

    而這顆被下出去的棋子,便是劉表的部將,來自南陽的張羨。

    張羨來自南陽張姓世家,早年做過桂陽、零陵地區的縣長,政績不錯,在荊南一代有著相當巨大的聲望,尤其是擅長與荊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的交流安撫工作。

    劉表當初因為擊殺了孫堅。導致孫堅曾經任職的長沙郡士紳百姓對劉表非常的敵視,他們懷念當初孫堅在長沙時的種種好處。於是在當地豪強蘇代的煽動下,長沙的士紳百姓很快便推舉蘇代做長沙太守起兵反抗劉表。

    雖說蘇代的叛亂很快便被當時氣勢正盛的荊州軍平息,可是長沙的士紳百姓與劉表之間的對立情緒並沒有因此而緩和,反而卻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無奈之下,劉表只好認命官聲優良且維穩能力出色的張羨做長沙太守。

    如果故事進行到現在。那麼以張羨的名聲來看怎麼也應該不會反叛對其有知遇之恩的劉表,哪怕袁術的細作將流言傳得滿天飛,袁術的說客顛倒是非黑白的能力突破天際。

    可接下來發生的一切。我們當真是只能用匪(dou)夷所(bi)思來形容了。

    張羨出身南陽世家,族譜上還記載著名臣張衡的名諱,雖然沒能成為兩千石那樣的高官,但是在荊州地區也算得上是有著鼎鼎大名的名士,故而本身那是有些傲氣的。

    對待普通百姓這種高傲並不會流露太多,因為這會顯得他過於淺薄,可是當他遇到劉表的時候,這種骨子裡的東西就開始不斷向外發散起來。

    初時劉表還能為了讓對方給自己賣命對其忍讓一二,可隨後沒過多久,兩人便在對長沙境內參與上次叛亂之人的處理問題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劉表自然是希望能夠嚴懲那些叛亂分子從而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可是張羨卻認為應該安撫那些曾經參與叛亂的士紳百姓。

    兩人為此爆發了激烈的爭吵,發展到最後劉表甚至以荊州牧的名義要求張羨必須大量殺人,如果不殺人。那麼就要他的腦袋。可這張羨也是個牛脾氣,只要來勁了就算是皇帝老兒也不放在眼中,更別說區區一個心懷叵測的劉表。

    雖然因為張羨在荊南地區的名望實在太大,劉表最終放棄了讓其腦袋搬家的想法,但是卻也不允許其再繼續待在長沙太守的職位上。

    可還沒等劉表找到合適的替換人選,袁術那邊便與張羨談妥了一切,或者說雙方在對抗劉表的這個問題上可以說是一拍即合。而且因為張羨在荊南的聲望,這一次追隨他叛亂的不但有長沙地區的士紳百姓,就連荊南其餘三郡的百姓和蠻夷也都加入到了他的隊伍之中。

    受困於主力被牽制在北方的窘境,劉表實在是沒有多餘的兵力去討伐南方的叛亂。

    所幸對方想要進攻荊北地區需要跨越滔滔長江和巨大且複雜的雲夢澤,面對荊州水軍巨大的戰船,叛軍顯然拿不出足以抵禦的裝備,北進也變成了一句空話。

    雖然荊南的叛亂看上去似乎根本無法動搖到劉表對於荊北的統治,但正是因為荊南的叛軍牽制了荊州水軍大部分的精力。讓其無法再估計東面鄰居揚州的變化,讓袁術有了足夠的時間對揚州展開自己的佈局,同時也將劉表的發展空間徹底鎖死。

    於是,在保證自身周邊的安全後,袁術自然不會忘記好好「關照」一下他的那位「好」兄弟。

    事實上豫州原本應該同樣是黃巾軍的重災區,不僅僅是因為李書實曾經在這裡「奮戰」過,同樣還因為當初黃巾軍蜂擁而起的時候因為豫州大多數地區遠離冀州和南陽這些太平道發展的核心地區。大量的山賊匪盜趁機混入到了黃巾軍的隊伍之中,甚至因為他們的戰鬥力要高於普通的百姓,反而更容易被那些黃巾軍渠帥們所倚重。

    這些人怎麼看也不像是會放棄這種趁機渾水摸魚機會的良民。

    固然在當年的穎川之戰中李書實就曾經狠狠地收拾過這些敗壞黃巾軍名聲的渣滓,可是那僅僅不過是滄海一粟。而且隨著張角死亡黃巾起義失敗,越來越多的黃巾軍士兵為了生存投身到了那些人的老本行之中。

    當然,也不乏托庇於地方豪強之下成為其家丁私兵——由一方提供土地和糧餉保證他們的生存甚至發展,另一方則提供自己的武力和性命保護僱傭者的利益甚至為之攫取更多的利益。

    就算是那些聚眾山林的黃巾軍當中也不乏與地方豪強相互勾結的情況,甚至有些山頭本就是由某個地方豪強所資助來完成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

    可以說豫州境內名義上黃巾軍餘孽的數量都已經不比兗青二州少多少,隱藏起來的更是無法計數。破壞力想來絕對不會亞於兗青等地的黃巾軍。

    可讓人瞠目結舌的是,豫州固然在大亂的最開始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但很快隨著如何儀、何曼、劉辟、龔都等黃巾軍渠帥的脫穎而出,豫州的兵亂竟然有平息的跡象。

    那些參與到豫州兵亂的黃巾軍逐漸匯聚到了這些新興的黃巾軍渠帥們的麾下,即使偶有小股黃巾軍殘兵不願意接受他們的領導,也會被很快討滅。漸漸的。這些渠帥的手上多則數萬,少則萬餘,個頂個都有了數量不菲的部隊。

    之後。豫州的黃巾軍在這些渠帥們的率領下揮師北上似乎也就不值得驚訝了。

    至於猜到了這其中因由的袁紹會為此耗損多少腦細胞撓掉多少秀髮就不足為人道也了。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一個人要比袁紹在這件事上費的心思更多。

    當然,還可以肯定的是,至少還有不止一個人要比袁紹在這件事上更加的倒霉。

    比如,那位來自兗州的刺史大人,砍了東郡太守橋瑁並屠了對方一門三族的劉岱劉公山。

    再比如,那位同樣作為袁紹的鐵桿支持者,統兵能力同樣不差的破虜將軍濟北相鮑信鮑允誠。

    如果說前者的死還有著一些必然的因素的話,後者的死就實在是……也有點必然的感覺呢。

    一間毫不起眼的小黑屋裡。屋內沒有一絲光亮,只有幾雙不斷滾動著的眼睛裡時不時露出些許滲人的光線,讓人有種陰冷的感覺。

    「鮑允誠終於死了。如此一來不但袁本初又失一臂,而且還為我們帶來了允誠麾下的萬餘精兵和良將於文則,這樣一來整個兗州應該不會再有反對我的人了吧。」

    「主公英明,利用黃巾軍設下圈套,帶著鮑允誠和少量精騎到壽張設伏,卻又命令將軍在後拖延步兵和弓兵的腳步,使黃巾亂軍到達戰場的時候我軍主力卻距離戰場還有相當的距離。隨後又說服允誠領兵殿後,主公便可以從容佈置,讓鮑允誠死無葬身之地。」

    「這些還不是最精彩的。最令我等拍案叫絕的是,主公竟然在隨後不但迫降了那三十萬黃巾餘孽,而且還出重金懸賞鮑允誠的屍骨卻一無所得,不得已只能以木雕之身下土安葬,讓那濟北將士大為感動。看那場面,就算主公讓他們立刻去死他們只怕也不會有半分猶豫。」

    「……」類似的陰謀似乎還在繼續著。

    而當小黑屋的門被打開,屋內的三個心黑手狠的傢伙走了出來,我們終於可以看清楚他們的面容——黑皮矮子一看就不是好東西的曹操曹孟德,面白鬚短還喜歡佩戴香囊的狂人荀彧荀文若,身材高大卻神情猥瑣的背主之徒陳宮陳公台……

    「話說這是誰傳得流言啊,這說的可真夠損的了。」

    看著手裡的情報,李書實表示自己能夠忍笑忍到現在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濟北相鮑信之死的確是有些疑點,雖然憑這些捕風捉影的東西無法確定是有人蓄意陷害,可是有些東西本就不需要確鑿的證據,估計放出流言的人也只是想要離間袁本初與曹孟德之間的關係。畢竟兗州如今的局勢有些微妙啊。」

    這一次向李書實匯報的並未往常的賈詡又或者程昱,而是一位陽光燦爛的年輕人。

    年輕的大帥鍋。

    雖然平日裡的舉止有些輕浮,但當他認真起來的時候,那帶著自信和少許邪魅的笑容即使是李書實也覺得有些耀眼,讓人自慚形遂。

    與此同時,在李書實看不到的身後,一隻少女正用複雜的眼神看著那個年輕人,似幽怨,似癡情,又似猶豫……只是這一切的一切,李書實沒有看見,而那個年輕的男子則視而不見。

    潘森:恭喜新人登場的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