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小人物的英傑傳

第六卷 走向崩潰的帝國 28.颱風登錄前的大海總是洶湧澎湃(下) 文 / 服部正成

    說起來對於這種未來頗為著名的客家土樓的建築李書實原本也僅僅是作為一種嘗試而已,不過沒曾想用糯米汁混合的夯土的強度著實超出了他的意料,別看夯土牆的厚度不過區區三尺(漢尺),但是等閒數個大漢抱著的圓木卻無法將之輕易撞碎。

    不過這種建築終究還屬於草創階段,各種相應的防禦措施都還不夠完善,所以當時李書實僅僅是想讓屯田客們聚集在一起,方便管理同時也能有效地防備山裡的野獸。

    卻不曾想在與盧水胡的對抗當中,發揮出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從而沒有讓自己數年的心血毀於一旦。通過留守西河的李敢專門私下走訪收集的大量的實戰數據分析來看,這種堡壘型建築對於缺乏有效的攻城手段的異族人的防禦效果異常驚人。

    當然,再堅固的堡壘也是能夠被攻破的,更別說這個頂多能容納千餘人的塢堡。但對於入寇的敵人而言,派來攻打的人多了,拿下也得不償失。而來的人少了,則很難攻打下來。

    以這樣的塢堡為據點,李書實攻,可以向大草原進行逐步的蠶食;守,則可以逐步遲滯敵軍大軍的腳步同時也可以即使將敵軍動向報告給大軍駐地或者決策機構。

    想一想草原遍地塢堡的樣子,那個時候草原民族的戰馬還能衝刺的起來麼?而放棄戰馬的長途奔襲能力的草原民族還剩下多少與中原農耕民族對抗的本錢呢?

    當然,任何的體系都不會是完美的,都能從內部和外部瓦解。所以儘管這樣的想法很美好,甚至盧植都有些動心了。但是就短期的情況來看,無論是盧植還是李書實,都只能將這一套體系放在防守上,和烽燧台的烽火結合構成一整套防禦工事罷了。

    反擊這種事情,單單靠一個綜合實力排名大漢十三州中下游的并州(原)終究還是力不從心,不論是從經濟還是從人口。這也是為什麼盧植和李書實都在不斷四處拉攏流民異族的緣故。

    所以……

    「子安,雁門的防禦就交給你了。雖然鮮卑曾經被我們重創,但是考慮到最近魁頭和騫曼有合流的趨勢,甚至中部和東部鮮卑的很多大人也有重新聯合的可能,所以不要中了敵人的道,寧可無功,不要犯錯。另外注意團結遷移到那裡的匈奴人和烏丸人,具體的分寸你自己把握,如果有什麼覺得棘手的問題,你可以同郭太守共同商議。」

    北部的防禦李書實仔細考慮之後最終還是交給了高順。雖然高順不論是野戰、巷戰還是防禦戰都已經有了相當的水準,但是李書實一致認為他最適合的地方還是防禦。

    誠然,高順為人嚴肅,甚至於某些時候略有些刻板,注重細節,但卻又是個外冷內熱的漢子。

    這樣的性格也造成他獨特的戰鬥風格——攻如同從山頂奔騰而下的洪水一般一往無前。比如他麾下的陷陣營,視敵陣於無物,不將其鑿穿鑿爛不會停下。只是這種攻勢往往憑藉著一鼓之勇,雖然攻擊力威猛無比,卻缺乏持續性。只要被攔下,他們基本組織不起第二波進攻。

    反而是他的防守更加的難纏,尤其是經過這些年的歷練之後。

    正因為高順為人刻板、一絲不苟而且擁有不屈的精神,所以他的防守就如同太極推掌一般,看上去好像平淡無奇,但是卻能穩穩地擋住敵人的每一次進攻。再加上他的仔細,使得他輕易不會露出破綻,為敵人所趁。加上不飲酒的習慣,可以說是相當值得放心的一個人。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的守備就沒有缺陷。其一便是缺乏快速應變能力。受限於腦漿的開發程度,高順對於複雜的情況能夠採取的辦法不多,即使能夠看出某些計謀也往往無法採取較好的應對方式,容易逐步喪失戰鬥主導權。其二便是在某些時刻會衝動起來,憑心中的一股熱血與敵人血戰一場。比如他當初在邊塞就是這樣被呂布激怒而遭遇到了失敗。

    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多,這些問題都在一點點的被克服,高順也變得越來越沉穩,所以此次李書實才將鎮守北方的重任交給了他,正是信任他的體現。

    地盤大了,需要處理的事情也變得多了起來,尤其是州牧還有干預各郡縣內政的權力,眼瞅著時間已經到了秋天,各地的農作物已經進入到了成熟期,也不知道今天的收成如何,雖說羅荷給自己打了包票,但是沒有親眼看到終歸還是不放心。

    畢竟何進死後各種事情便開始層出不窮的出現,而且也有人考證,動亂時期往往也是各地災禍頻發的時期。雖然不知道這句話的準確率到底是多少,但是就李書實在這個世界的這幾年,的確每一年都能聽到有關於各個地方的災禍的消息,而且那些災禍通常都是波及數郡的大災禍。并州(原)同樣經歷了數次明顯比往年寒冷的嚴冬和酷暑,如果不是并州(原)人口稀少的話,那麼恐怕并州的農作物會因為灌溉的缺乏而大面積減產的。

    「我不在的時候并州的大小事務就請仲德與諸位太守多多參詳了。」

    「這麼多年下來我不是一直都是這麼做的麼~」

    看著斜著眼睛望著自己的程昱,李書實忽然有一種吐血的衝動,不過從程昱那有些不同尋常的輕薄的口吻中,李書實同樣聽出了程昱的自信和自豪。是啊,這就是兩人間的默契啊。

    就在李書實在晉陽城內做著南下洛陽的相關準備時,另一邊河東郡卻已經有些無法忍耐了。

    「主公,看來大將軍受到的壓力很大啊。」

    李儒一手捏著何進的密函,一手拿著青銅酒爵,滿臉笑容的看著面容平靜的董卓。

    當然,李儒知道董卓的這個表情並非真的是內心平靜的外在表現,而是因為他正在極力的壓制自己內心的波動。多年的宦海沉浮讓他養成了輕易不動聲色的習慣,在戰場上或者面對好友的時候還不甚明顯,但是在其他場合,董卓已經習慣性的帶上一副冰冷的面具了。

    「賢婿此話怎講?」雖然知道這是自己介入洛陽事物的好機會,但是看到李儒那略顯複雜的笑容,董卓知道自己的這位聰明的女婿顯然看出了更多的東西。

    「大將軍看樣子現在是相當的無奈啊。」李儒揚了揚手裡的密函,「後面是想要剿滅宦官徹底拿到權力的士人,前面卻是太后的阻撓,所以大將軍才想要通過各地兵馬入京來向太后施壓。」只不過,這樣的方式,不是給了那些宦官們太多的準備時間了麼。李儒並沒有說出自己的後半句結論,因為現在的大將軍掌控著洛陽幾乎所有的兵力,完全不似當年的竇武。

    「哼,那個女人。嫉妒成性不說,還目光短淺。有什麼樣的母親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那個劉辯想來也不是什麼有出息的傢伙。大漢朝有這樣的皇帝即位,簡直就是荒唐!」

    董卓顯然對何太后懷有著強烈的不滿,畢竟於公於私那對兄妹都讓他十分的不爽。於公,自然像董卓說的那樣,劉協雖然尚顯年幼,可是劉辯雖然已經13歲了,但依然沒能表現出多少優秀的素質出來。如果這樣的皇帝在治世憑藉著能臣猛將或許反而能夠維持住局面,就好像未來唐朝的高宗李治。但是在這種局面複雜的時代,就顯得有些懦弱了。

    要知道關於劉宏的謚號問題現在朝廷也沒有一個定論。有的人就認為應該用「靈」這個字,曲其亂而不損之意,當然其中也有不勤成名的考量,也就是說提出這個謚號的大臣認為劉宏在世的時候國家是混亂的,只不過並沒有傷及到根本而已。

    也就是說如果劉宏的接班人不夠水準的話,恐怕這亂就要損害到國家的根基了。

    順便說一句,因為劉宏在位期間漢軍曾經大敗鮮卑並擒殺了鮮卑單于和連,使得原本稱雄於北方的鮮卑人如今四分五裂,所以也有人認為應該應該在其謚號中體現這一功績,所以才有了如今對於對於劉宏謚號的爭論。不過因為現在西涼大半土地掌握在韓遂和邊章這樣的叛逆手中,所以大概劉宏依然要頂著他的那個「漢靈帝」的頭銜流傳於史書之中吧。

    於公上,董卓自然是大義凜然,可是這於私上,董卓的腰桿子可就沒那麼硬了。

    董卓和宦官的關係很曖昧,宦官與董太皇太后一族是合作關係,董卓又和董太皇太后又都姓董,所以雖然董太皇太后對於董卓這個自稱是董仲舒後裔的邊鄙豪強並沒有什麼太深的印象,但是考慮到自己這邊家族的地位也並不算高,所以也就默認了董卓的攀親戚行動,反正由此獲得的珠寶名馬不少,有個慷慨的富親戚以後也就多條路。

    這也是董卓能夠逢凶化吉的另一張護身符,雖說董太皇太后並不怎麼幹政,但是平日裡說兩句好話的作用對於董卓而言有的時候有的時候比現去打點要好用得多。

    可惜這樣一張遠比宦官正大光明的多的護身符就這樣被何進兄妹給毀掉了,董卓能不恨麼。

    「文優,你說我們什麼時候進京合適。」董卓感到自己此時已經有些忍耐不住了。

    「大人若是心急呢,我們可以將少量人馬化整為零埋伏於河南山林之中。洛陽城中的那些個『大人物』們現在都緊緊盯著洛陽城內以及周邊大軍的調動情況,小股人馬怕是不放在他們的眼中,我們可以近距離的等待合適的時機出手。」

    「如此甚好,待會你去吩咐李傕、郭汜他們遴選精兵。還有通知段煨、楊定,讓他們加緊準備,保證五日內能夠趕到洛陽城下。再告訴牛輔,等我走後,給那群白波谷的猴子們一個厲害嘗嘗,不要以為我董仲穎就是來遊山玩水的。」

    董卓看著自己帳內的那張行軍地圖,緊盯著圖中央的那個大大的方塊,臉色愈發的平靜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