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薛舉再犯(三)
「看來這個盧照辭還是重情之人。殿下何不在這方面做做文章,只要交好了楚王殿下,這盧照辭就為殿下所用,京兆也是在殿下的掌握之中,就算太子再怎麼厲害,也不能傷害殿下分毫。」長孫無忌輕輕的說道。
「你說的不錯。」李世民滿臉的興奮之色,道:「不過,除了楚王之外,還有一人最為重要,只要得到了她的支持,我們才是真正的立於不敗之地。」
「何人?」長孫無忌驚訝的說道。
「我的妹妹,平陽公主。」李世民歎了口氣,,言語中包含憐惜之色,淡淡的說道:「輔機,不要看我和大兄,一個為東宮太子,一個為諸王之長秦王殿下,但是若是論真正的信任,卻是平陽公主,掌握皇宮宿衛,她才是父皇的殺手鑭。手中的兩萬精銳,才是京兆的最厲害的殺手。她與盧照辭二人一人護衛皇城,一個護衛京師,珠聯璧合,不由的不讓其他人小心翼翼。」
「聽說公主殿下與秦王交好?」長孫無忌神情一振,輕輕的問道。
「以前是很不錯,就是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李世民搖了搖頭。人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這交情也是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李世民不敢擔保當年的李秀寧還是不是現在的李秀寧。
「或許柴氏還可以用上一用。」長孫無忌低著頭輕輕的說道。
「柴氏?以後再說吧!」李世民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道:「輔機,這次薛舉已經有異動,你說這次父皇還會派孤前去迎敵嗎?」
「應該還是殿下,畢竟殿下和他交過手,又曾擊退對方。陛下還是會派殿下出手的。」長孫無忌肯定的回道。
「不錯,你我先去研究一下這次怎樣對付薛舉,哼哼,只要戰功赫赫,還怕東宮的那一位不成?」李世民雙眼中精光閃閃。
立秦王府不遠處的趙國公府內,李靖、盧照英、丘氏兄弟、屈突通、房玄齡等人都雲集在此。這些人算是盧照辭的同盟軍。盧家的家奴盧青雲也小心的侍候在一旁,只是那肥胖的臉孔上隱隱露出一絲汗珠來。盧照辭坐在書案的後面,手中執著一疊紙張。
「諸位說說看,這次薛舉東來,我等該如何是好?」盧照辭將手中的情報丟在書桌上,聲音淡淡,充斥著一絲威嚴。
「不得不說,這個郝瑗確實厲害,居然聯繫了**和梁師都來一起進攻長安,連帶著自己,就是我李唐要迎接三波敵人。十分困難啊!」房玄齡歎了口氣,輕輕的說道。
「藥兄,你怎麼看的?」盧照辭看了看一邊的李靖。
李靖摸了摸下巴下的鬍鬚,沉默了半響,方說道:「這雖然是三路人馬,其實上卻只有一路人馬而已。聽說陛下與始畢可汗交好,突厥人貪財,可以派人遊說之,梁師都一個跳樑小丑而已,延州總管段德操此人乃是大將之才,足可以抵擋此人,唯一可慮的就是薛舉,此人不但生性勇猛,更見用兵狡猾,手下的謀士郝瑗更是計謀百出,不可小視。」
「怕什麼,只要我大兄在,還怕他薛舉這個老匹夫不成?」盧照英不滿的喝道:「聽說他的兒子薛仁杲有萬夫不擋之勇,某正想見識一番呢。」一邊的丘氏兄弟二人也露出一絲意動來。紛紛望著盧照辭。
「你以為這次陛下會讓大將軍出兵不成?」房玄齡冷笑道:「大將軍尚屬新婚,陛下是不會放大將軍出征的,更何況,嘿嘿,上次冊封的時候,授二公子為秦王,陛下心中有愧,必會讓秦王殿下出征的,好送他的一些功勞,藉機讓秦王殿下擴充一下實力。所以這次出征的必然是秦王殿下。」
「若是可以的話,某還是願意出征的。」盧照辭歎了口氣道。
「其實大將軍不必擔心,有的人恐怕是不會讓秦王得逞的。」房玄齡冷冷的掃了東北角,那裡是東宮所在。
「不錯,裴寂這些人雖然勝了一次,但是同樣也感覺到秦王殿下的威望,所以會拚命的阻止秦王殿下出征的。也許在他們的眼中,秦王殿下以後還是做一個安樂王爺得了。只有壓制秦王,他們才能高枕無憂。」李靖冷哼哼的說道。他對李家可沒有什麼好的印象。
「其實,這種東宮之爭,我們還是不要摻和的好。」李靖深深的歎了一口氣。道:「這是陛下的家事,我們這些做臣子的不必摻雜其中,免的到頭來壞了自己的性命。」
盧照辭聞言,雙眼中閃爍著一絲奇光,道:「藥兄說的極是,這是還是不要摻和的好。軍國大事,自有陛下做主。某剛剛成親,不適合動刀兵。回頭到終南山山下呆上十天半個月的再說。」
「大將軍高見。」李靖也拱手道:「軍中之事,自有末將和四將軍主持。將軍可以安心休養就是了。」
「藥兄,此事就靠你了。」盧照辭點了點頭,又對盧照英說道:「秦王殿下出征的那一天,你代為兄送秦王殿下,告訴秦王殿下,薛舉遠道而來,糧草不足,而我軍背靠關中,糧草充足,讓他小心防守,小心出戰。最好能拖的對方糧草告盡才能出戰。聽說那薛舉年老,薛仁杲在西涼一帶不得民心,這樣的割據勢力不必擔心。」
「大兄,秦王殿下會聽你的嗎?」盧照英不滿的嘟囔著說道。一邊的丘氏兄弟二人也露出懷疑之色。
「不要小瞧著秦王殿下,若非當初裴寂提出的條件讓我不容拒絕的話,上次我是不會幫他們的。秦王殿下不是個簡單的人物。胸懷寬廣,這些話他是聽的進去的。」盧照辭笑道。
「那就將這份功勞白白的送給秦王嗎?」盧照英一聽的沒有仗打,滿臉的懊悔之色。
「天下尚未太平,將軍還怕沒有仗打?」房玄齡開玩笑道。
「哼哼。你們文人是不會明白的。」盧照英不屑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