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天下震驚
唐朝算是中國古代風氣比較開放的,無論是社會上還是在官場上,但是這種開放其實是有一定歷史局限性的,也是相對而言的,這並不代表一介平民可以對朝廷官員指手畫腳。
裴旻生氣是有理由的,這一群人有漢有胡,行蹤詭異,前面明明有官府的捕虎告示,他們竟然還敢衝到這山坳中,若不是看他們真的殺了一隻虎,裴旻就要以為他們是西域吐蕃派來的細作了。但是當裴旻顯示出了超強箭法的時候,他們竟然想要招攬自己,對此裴旻也說不清應該是哭是笑。
這些人也太膽大妄為了吧,裴旻想道,正準備嚴辭拒絕,就聽其中有一人說道:「太白所言甚是,公子,某附議!」
裴旻覺得好笑,我上哪去都是自己說了算,你們一個個在這好像就給我決定了似的,再看看那位公子,氣度自是不凡,可能也是出身豪門大戶,家世顯赫,可是這些都不是他們可以命令一個朝廷官員的理由。
卻見那貴氣公子用微微責備的眼光看了看那兩個提意見的人,卻用欣賞的目光看向裴旻,說道:「不知裴將軍可願到西域效力?」
裴旻哈哈笑道:「大丈夫生於世上,為的是建功立業,而不是為五斗米折腰於權貴之家,做些鞍前馬後的差事!公子好意,裴某心領了,然裴旻只是一介武夫,過慣了軍中生活,恕不奉陪!」正欲轉身離去,就聽身後那名貴氣公子喊道:「且慢!」
「公子莫非還想攔住小將不成?」裴旻按劍在手,環視眾人。眾人見裴旻欲拔劍相向,紛紛上前護衛住李瑛、明月二人,一時間,頗有劍拔弩張的感覺。
「好了,好了,大家都把兵器放下。裴將軍公忠體國,在其位謀其事,值得讚揚。不知裴將軍可認識這樣東西?」李瑛從懷中掏出了一枚小印,遞到了裴旻面前。
「郢王之印!」雖然印信上面刻劃的是小篆字體,但這並不妨礙裴旻認識這四個字以及它所代表的意思。
李瑛在受封太子之前,因為父親李隆基即位為帝,李瑛受封為郢王,這枚印信就一直帶在身邊。因為此次出巡有可能需要調動軍隊,所以隨身帶了這枚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印信。其實除了他,李白、薛繡等人身上也有各自的印信,只不過都沒有這沒「郢王之印」效果來得震撼而已。
「原來是當今太子殿下!臣有眼無珠,冒犯殿下,還請賜罪!」裴旻當時大吃一驚,連忙向李瑛跪拜下去。
「不知者不罪!」李瑛趕忙上前托起裴旻的雙臂,將他扶了起來,笑著說道:「其實將軍何罪之有?若不是將軍及時趕到,只怕我們幾人還收拾不了這隻母大蟲呢!」
「哪裡!殿下吉人天象!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裴旻趕忙說道。
「怎麼樣?裴將軍,現在還願不願意隨我等同去西域?」薛繡開玩笑地說道,引得眾人都笑了。
「當然去!」裴旻說道:「其實只要幾位大人早說是跟隨太子殿下同去西域打仗的,末將二話不說就去了!哪裡會鬧這些誤會!」
「哦?為什麼呢?」李瑛有些好奇,雖然知道自己在大唐有些號召力,但是多數是衝著自己的爵位的,像裴旻這種態度的倒是比較少。
「早在安南都護府起戰事之際,末將就上書兵部,要求參加對安南的作戰,就算不能領軍,做一小卒也可。只是可惜貽誤了時機,等行文遞上去的時候,太子殿下的安南遠征軍已經出發了。這次聽說西征大軍已經出發了,末將也上了行文,也不知兵部准了沒有!」裴旻向眾人訴苦道。
「想不到裴將軍與本王還是如此有緣,所謂千里有緣來相會,莫不如是?!哈哈哈哈!」李瑛笑著說道。
「千里有緣來相會?!妙呀!殿下此語,形容貼切,意境深遠,又蘊含至理,臣自歎不如!」李白適時的發出讚歎,李白的才學自是沒得說,這些日子眾人處得久了,越發覺得這位青蓮居士是才華橫溢,可是就連這樣的人在李瑛面前都自愧不如,更顯得李瑛厲害,原因無它,李瑛比他多了一千多年的文化積累而已。
「啟稟殿下,前面還有一個多時辰就能到幽州城了,要不要末將籌備殿下的住宿等事宜?」裴旻問道,眼看著要天黑了,今天只能在幽州城裡住宿了,明日再啟程西行。
「也好!」李瑛說道:「不過本王不想勞動地方,將軍自去交接防務即可,李白、高風,你二人隨同前往,訂下一家客棧來,明日裴將軍到客棧與我等集合便可。」李瑛安排道。
「臣等遵旨!」
焉耆城內,湯嘉尚得了前來報信的軍士傳言,大唐軍在岐王李范殿下的帶領下,已經到達了吐蕃軍的外圍,只等合適的時機,就對吐蕃軍進行攻擊,到時候以火光為號,城內同時派出精銳騎兵,與城外相應和,內外夾擊。聞得此言,湯嘉尚大喜過望,這樣看來,不但能夠解了焉耆城的包圍,還能夠讓城下的這支吐蕃軍吃個苦頭,何樂而不為?於是湯老爺子親自動員,在城中準備精銳騎兵,一個個摩拳擦掌,就等著天黑友軍的火光信號出發了。
天終於黑了,但是卻黑得厲害,簡直就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那一種,看到這種特殊情況,湯嘉尚也猶豫了,也不知到底是出兵還是不出兵,他知道這是偷襲的最好機會,同樣也是伏擊的最好條件,任何事情都是一把雙刃劍。但是他也知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不說別的,人家岐王殿下大老遠的從京城來幹什麼?不就是來給自己解圍的嗎?欲受人救者必先自救,湯嘉尚明白這個道理。只有自己這邊努力,焉耆城的局面都會得到好轉,才會走向勝利。湯嘉尚命令所有人馬,在南城門集合,只等合適機會,便出城衝殺。
夜,很黑。
風,很冷。
但是岐王李范這時的心是熱的。有多少年了,自己沒有這種感覺?想不起來了,但是至少是有十年八年了。從幫助三皇兄擊敗太平公主,登基為帝后,李范就老老實實的當上了他的閒散王爺,安心在家吟詩作畫,從不過問朝中大事。但是如果朝廷真正有什麼需要他作出決策的事情,他同樣義不容辭。
現在宮中的局勢比較微妙,自從王皇后被廢黜以後,後宮就一直沒有皇后,現在武惠妃為後宮之首,基本上也享受到了皇后的待遇,但是她畢竟不是皇后的身份。而太子李瑛,雖然李瑛的太子位置卻是貨真價實的,但是他的生母趙麗妃卻品級不高,這就引發了朝廷中的一些爭論。
自古皇位繼承,基本上是以立嫡或者立長為主,其它各種形式的只是少數。立嫡,也就是傳統的「子以母貴」,基本上是立皇后所生之子,本朝的高宗、中宗、睿宗等等都是這種情況。
而立長在晉以前比較多見,自隋文帝廢除楊勇改立楊廣為帝后,隋唐兩朝幾乎就沒有立長或者立長成功的範例。隋煬帝是次子、本朝太宗是次子、高宗是第九子、中宗、睿宗都不是長子,當今天子排行第三,就連太子李瑛也是排行第二,只不過老大李宏面有殘疾,當不得太子。李瑛算是立長一例了,只是這太子之位能立多久,可就不得而知,就得看當今的意思了。
隨著武惠妃的得寵,她在朝廷中可佈局的力量也越來越大,已經有人上書要求後宮冊立皇后了,而壽王等惠妃之子的長大,也為重立太子帶來了無限可能。
作為太子的堅定支持者,李范不忍心看到后妃黨們對李瑛的步步相逼,在西征安西都護府的關鍵時刻,他站了出來,將后妃黨們的如意算盤徹底打亂。
光復西域全境?李范是沒有那麼大的想法了,反正現在安西四鎮除了焉耆城之外幾乎都丟了,已經是最差的開局了。自己再怎麼差,這個焉耆城還是能拿下來的,至於其它的城鎮就得看運氣了。再說了,雖然自己打仗的本事一般,可是手下的幾名將領看起來都還不錯,尤其是哥舒翰與高仙芝二人,皆是有勇有謀之輩,想來會給自己帶來驚喜的。
正沉思間,高仙芝來報:「元帥大人,將士們已經準備好了,就等大人示下!」
「好,傳本帥令:將戰馬耳朵蒙上布匹,備好眼罩,所有騎兵出發!所有步兵,結八門金鎖陣,防止亂軍衝擊!」李范示下。
「是!末將遵命!」高仙芝得令而去。
是役,高仙芝與哥舒翰及李嗣業、段秀實等將領,率六千騎兵,以火器為輔,突入吐蕃大營。吐蕃人猝不及防,倉促應戰,大半戰死。而此時焉耆城中精兵盡出,與高仙芝等人合力擊賊。最倒霉的是松江扎措的特種部隊「鐵浮屠」,還沒等到批掛上陣呢,就被趕到的高仙芝等人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放倒了。最終,三萬人馬除數十騎拚死護住松江扎措逃脫外,其餘皆戰死當場,
消息一出,天下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