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恩威並施
李瑛在承德殿等候皇帝的到來,這段時間裡,他在想怎麼向皇帝辭行,既言辭貼切而又不會讓皇帝以為他有擁兵自重的野心,確實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天家向來無親情,歷朝歷代宮廷政變數也數不清,哪個百年裡沒有幾個典型?李瑛歎了口氣,看來最好的說法是將注意力往外引,一個民族的英雄往往是另一個民族的魔鬼,實在不行,也只有出此下策了。
「皇上駕到!」李瑛正沉思間,就聽到殿外的小黃門高聲喊道,趕緊整了整服裝,來到殿外向皇帝行禮道:「兒臣參見父皇,如此深夜叨擾父皇,兒臣慚愧!」
李隆基也是個爽快人,擺了擺手說道:「瑛兒勿需多言,進去再說!四弟,你也進來!」
李瑛這時才看清原來岐王殿下也來了,有這個親叔叔在,李瑛放下心來,有什麼事情這個叔叔還是向著自己的。
進殿之後,皇帝坐定之後,向二人道:「你們也坐著說話吧,到底是什麼事情?這麼晚了還進宮?」
李瑛起身跪倒在地向皇帝說道:「父皇恕罪,兒臣的東宮剛剛遭遇了兩次刺客的突襲,幸得托父皇洪福,兒臣才得以僥倖。」
李隆基驚訝道:「竟有此事?瑛兒可知是什麼人?」
李瑛看了看左右,向皇帝說道:「父皇可否摒退左右,只留王叔一人。」
高力士上前說道:「太子殿下,這可不合祖制,少不得奴才也要隨侍在身邊的。」
李隆基制止高力士說道:「無妨,高力士,讓這些人都退下吧!你也退下吧!告訴今天這裡的人,如有敢造謠生事者,殺無赦!」
「陛下?!」高力士欲言又止。
「下去吧!」皇帝的態度很堅決。
「是!」高力士帶領眾內侍退了下去。
「有什麼話就說吧,這裡只有咱們三人。」李隆基有些不悅的說道,雖然他知道李瑛並無異心,但是對他的小題大做有些不以為然。
「在襲擊兒臣的刺客裡,有咱們大唐人氏,這些都很正常,可是兒臣還發現了扶桑浪人武士!」李瑛向皇帝一字一句的說道。
「什麼?浪人武士?你能確定?」李隆基問道。
「是的,兒臣的手下頗有幾個能手,擊斃了大部分的刺客,並且抓住了一個活口,經他們審問,是跟隨此次的扶桑使節團一起前來朝賀的浪人武士。」李瑛說道。
「倭人!」李隆基的神色也變得嚴峻起來,對於皇子們之間的明爭暗鬥,他不是不知道,但是都只是一些小打小鬧,既然沒有搞出什麼動靜出來,他也不願意看到骨肉相殘的情形,畢竟以後留在史書上不好聽。但是現在的問題顯然不是那麼簡單,居然已經有人要謀害太子,並且是借助倭人之手。
「陛下,倭人妄想佔我大唐河山由來已久,自大隋以來,倭人數次挑釁,於貞觀年間還與我大唐水師決戰於北海之上,以六艘戰艦重創敵艦百餘艘,這才打得他們老實了,想不到剛好了百餘年,他們又復萌故態了。」李范跟著說道,雖然他不太關心朝政,但是關於倭人對大唐的妄想,他可是早有耳聞的。
「這幫刺客好大的膽子!」李隆基怒氣陡生,說道:「朕要將他們的使節抓來,問他個凌遲之罪!」
「父皇請息怒!」李瑛一看李隆基反應有點大了,如果是這樣,那麼有些打草驚蛇了,真正的大人物還沒出來呢,現在都是些小魚,不著急收網。
「怎麼?他們都打到你府上去了,你還要為他們求情?」李隆基有些奇怪的問道。
「兒臣求情並非為了他們,而是為了父皇,也為能夠早日查明真相!」李瑛答道。
「說來聽聽!」
「是!這些人雖然是跟隨扶桑使節團而來,但是並百是扶桑天皇所派遣,而是一些大名將軍的家臣等,與扶桑使節並無關係。第二,就算是扶桑使節有罪,兩國交兵還不斬來使呢,以免讓人以為我天朝小氣,容不得倭國前來進貢,傳將出去,堵了四夷來朝之路。」李瑛言辭肯切的說道。
「這倒也是,難道就這樣便宜了那群小銼子?」李隆基從心裡就沒看得上扶桑。
「當然不會!」李瑛搖頭道:「就憑他們膽敢摻和到我大唐的家事裡來看,就知道其非善類。陛下可以下旨,斥責說有地方官員呈報,有倭人在京生事,滋擾民眾,著使節嚴加管束,如再遇頑固不化者,以《大唐律》治之。同時,兒臣聽說寬東都護府一帶有亂民滋事,兒臣忝為范陽節度使,此地靠近高麗,兼且民風彪悍,兒臣想借此處之兵平定高麗民變,並以此為根基,震懾倭人,若其怙惡不悛再行圖之,兒臣願為父皇開疆拓土!」
當皇帝已經是做人的最頂端了,可是這樣的人也有不容易辦到的事情,其中一個就是開疆拓土,另一個就是青史留美名。想留名不難,是個皇帝都會留,可是那美名就不是好留的,歷朝帝王,都是死了之後定謚號的,生前管不了身後事。而開疆拓土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否則縱使國力再強盛也難以擴張。並且這兩件事情也是相輔相成的,只要開疆拓土成功,青史留名是肯定的。
李隆基想到此處,興奮的說道:「好吧,皇兒準備何時動身?」
「越快越好,遲恐倭人又有新的計謀,兒臣準備明天就走。」李瑛心道,更可怕的還是后妃黨,但是皇帝現在肯定還不會這麼認為的。
「好吧,那朕再給你道旨意,雁門關外兵馬任由你調度,再賜你尚方寶劍,有先斬後奏之權。」皇帝對李瑛說道。
「是,多謝父皇!」李瑛向皇帝磕頭謝道。
「瑛兒,父皇是不是太狠心了?為了江山,讓你出去拚命?」李隆基突然問道。
「哪裡,父皇這是為了鍛煉兒臣,這是兒臣的福氣。」
「嗯,你能夠這樣想當然最好了。」李隆基點點頭。
出了承德殿,已經是子夜時分,李瑛抬頭看了看星空,想起了一句很久以前的歌曲:「大河向東流哇,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