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大軍出征(上)
經過了三五日的磨合,李瑛的安南遠征軍的攻擊陣型已經初見效果,以李瑛這半個軍事家的眼光來看,與安南梅叔鸞所帶領的那些散兵游勇相比還是有一定優勢的,但是打仗不是簡單的兵力比拚的,要不然歷史上也不會出現那麼多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了。
眾人這幾天一直商議不下的是怎麼走平定安南的路線,到底是兵分幾路還是一路大軍直撲,眾說紛紜,一時理不出個頭緒出來。
楊思勖的意思是唐軍有十萬人之眾,在這山溝溝裡,根本就施展不開,不如採取化整為零的戰術,以唐軍新式戰陣為依托,靈活機動的戰鬥,將敵人分割開來,各個擊破。
張孝嵩對此卻不以為然,常年與外敵作戰的他經驗豐富,眼光老到,他認為攻地莫過於取城,只要打下了城池,便等於攻下了那一帶所附屬的土地。所以他認為唐軍最適合的打法是「不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以最強勢的兵力迅速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然後再逐一蠶食。
二人都是軍中的老資歷了,楊思勖算是臨淄王府的老人,加上他是內侍出身,對皇上、對朝廷忠心耿耿,所以是當今皇帝非常信任的將領之一。而張孝嵩雖然聖寵不敵楊思勖,但是常年與吐蕃及西域諸小國的爭戰,使他的戰鬥經驗異常豐富,在軍中也有一定的威望。本來李瑛是想讓他二人隨在軍中,好聽取一些意見,誰知道意見沒聽成,他二人倒先吵了起來,當真是世事難料。
其他人裡面,馮立是站在楊思勖一方的,不論從公從私,他都理應站在這一陣營。薛繡則理所當然的挺立在張孝嵩的背後,在他看來,藍田學校即使內部不完全團結,但是對外的時候,步調還是應該一致的。
李白、王維等人雖然也是飽讀詩書,但是都是些紙上談兵的東西,那些兵書全是些類似於繞口令之類的東西,放在實踐當中未必真的好用,所以一群讀書人出奇的配合,站立在眾人身後沒有作聲,靜靜的看著眾人爭吵。
李瑛雙手向下壓了壓,大家靜了下來,爭吵中的雙方齊刷刷的看著李瑛,希望他這個主事人能夠決斷出來一個令雙方都覺得公正的結果。
李瑛從衣袖中掏出一份絹絲手帕,卻是當初劉崇龜所繪的安南地形圖,李瑛將它展開舖在桌上,對眾人講述起來。
「眾位將軍稍安勿躁!請聽本王一言。」李瑛抱拳說道。
「不敢,殿下客氣了!」眾人趕忙回禮。
「我軍進攻安南的梅賊進攻方向主要有兩個,第一條路線,從桂州城出發,向西經邕州、田州,取富寧、那坡兩城,再順湄江,直取交州太平、宋平,若此二城平定,則安南都護府可收也。第二條路線,則是直接從桂州經澄州、邕州、籠州、湯州,直取交州宋平、太平。眾位意下如何?」
兩條路各有利弊,側重點不一樣,第一條路線更注重對士兵實戰的培養性,以此種軍容,再在真正的沙場上磨合幾次,對陣梅賊可以完全佔在上風,只是以此方法練去,未免會拖長補給線,造成物資運輸上的緊張。而第二條路線,則是大大縮短了境外補給的內容,出了嶺南道地界,就只有很少的一段路就可以開始進攻了,猶如一把尖刀一般,直接切入敵人的咽喉。
「殿下,臣覺得應該走第一條路線,向西攻下富寧城之後,然後再沿那坡城向南打去。因為現在正處於初冬季節,正是安南地區黃茅瘴氾濫之時,此時若是冒進,恐軍士水土不服,易發生各種疾病。不如向西之後,再漸漸轉南,一步步慢慢地適應氣候,加之將士們也多多熟悉陣型,爭取在兩軍對陣時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李白起身上前奏道,李白少年時也與人一起研究過天下縱橫之術,所以對於軍事的見解也比較獨特一點。
王維也不甘示弱,跟著也說道:「末將以為,我大唐軍應該合兵一處,而不是分兵進擊。」
李瑛一聽,好傢伙,這不是給楊思勖上眼藥嘛!趕忙說道:「今日大家所議之事,均是為了國家朝廷,各人不得有任何私心,不可以因宿仇而攻擊對手,日後也不得行任何報復之事。若有人敢因今日之事而牽怒他人,本王決不姑息,必將重治!樂等知曉嗎?」
眾人一聽太子如此表態,趕忙點頭應是,連楊思勖為了表示自己沒有私心,也大聲叫了聲好,並表示全力配合李瑛工作。
王維見李瑛想的如此周到,對李瑛的感恩之情溢於言表,躬身說道:「殿下眷顧小臣,臣無以為報,唯陣前奮勇殺敵以報於殿下!」
「哎!摩詰兄說哪裡話,讓你這麼一個大書生去打仗,若有個什麼三長兩短的,父皇的那些梨園弟子們還不得找我出氣呀?再說了,現在軍士們都在練陣型配合呀,你一個人,孤家寡人似的,怎麼個練法都不知道,讓你練還不如好好的做好你的本職工作,將我大唐軍樂演奏成全天下最鼓舞人心的樂章!」李瑛慷慨激昂的說道。
「臣謹記殿下教誨,時刻不敢有忘!」王維激動的說道。
「那你說說,為什麼不適合分兵,而是要合兵一處,這樣不適合大規模進軍的地方,只能走一字長蛇陣,行走在山嶺之間,很容易中別人設下的陷阱或是突襲的。」
「關鍵問題在於,我軍所要的是要攻城,城攻下來了,周邊的歸屬肯定是戰勝者的,而且在作戰中,非五倍兵力於對手者不攻城。以富寧、那坡之流的城牆厚度來看,想必不會是什麼高城大牆的,以太子軍現有的人員配置來看,打下這兩座城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但這必需是在全軍盡力的情況下。」王維信心滿滿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