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半鏡開始在書評區發表她最愛雲南印象,偶非常的氣憤,因為她大量謀殺了我的口水。既然我已經被半鏡的美食回憶所擊倒,索性大家一起來看好了,哈哈!其實,半鏡可以專門寫一本關於雲南美食的書了,我一定是她的粉絲!)
從前的家裡開過餐館,請了一位特二的廚師,他最拿手的就是兩個菜,一個是香酥鴨,另一個竟然是炒青菜。每天就為了吃這兩個菜而來的人絡繹不絕。我問老爸為什麼炒青菜可以成為招牌菜,老爸說越簡單的菜越難做,越要水平。後來在無數餐館裡吃過這道菜,發現差別真的很大。此外,好像那個號稱很會吃的小女生,點菜不太考慮各個菜之間味道的搭配,也太偏重比較昂貴的飯館了些。
我們每年的自助旅行團裡有幾個老饕(當然包括我啦),到了哪裡不管多累,包包一放就出去找東西吃了。有一點小經驗希望對作者有幫助:1凡是掛旅遊定點單位的基本是既不好吃又貴,沒有特別推薦,不放入考慮範圍。2如果看到當地人雲集的飯館,不管多小多髒多破,一定要試(味道絕對好)。記得我們在麗江找到的那家小吃店,只有一張床那麼大,上了二樓樓板都有10度的斜角。可是那個味道啊,想起來就流口水。
————
其實,以我的經驗來說,食物和自然環境的關係還是很重要的。比如如果海拔高了以後,口味會變得偏重,在大理上覺得腥味很重的的犛牛肉到了香格里拉就覺得味道特好,而在藏區覺得沒有足夠酥油就不夠味道的酥油茶,到了平地就會覺得味道有點重。
————
唉,因為看這本書,把我以前旅遊時候吃過的好吃的都想起來了.很多街頭巷尾的小吃味道最美了.老媽曾經說過,要想吃真正的小吃,有幾個地方一定正宗,小學門口的老太太,有人等的小推車.記得前年去長沙,從車窗看到一個推著小車賣臭豆腐的老太太,竟然有不少人排隊,馬上把的士打發了,跑下去吃.嘿嘿,比火宮殿的好吃得多了。
————
說起來,其實會吃的人,多半不胖。就愛吃的人,才會長的圓滾滾的。但是在老饕眼裡,吃東西好吃就沒有節制,或不細細品味,總是有點暴殄天物呢。即使是很好吃的東西,如果吃到十分,下次吃就缺了點什麼。再好吃的東西,也只吃八分才好呢。菜的味道,應該有點像中國畫,有留白方才有回味。
————
因為這本書,我開始仔細回憶以前吃過的好吃小吃,也把碰見它們的情形和味道寫下來,希望能對作者有點幫助,不過看來短期內還不能寫完呢,因為實在太多了。嘻嘻∼∼∼象作者寫的那些倒也不是沒機會吃,可是長期吃下來,還是覺得街頭巷角的小吃是最好吃,也最能體現一個地方特色的。
同樣的東西,沒了自然環境的配合,總是缺點味道。就像上海的川菜館雖然很多,味道也很正宗,可是如果沒有四川話的環繞和盆地特有的天氣,總是體會不到裡面的底蘊呢。在重慶炎熱的夏季裡,來一鍋最正宗的古鎮雞雜,辣得渾身大汗的爽勁可是在空調冷氣中細嚼慢咽享受不到的哦。我是年年旅遊的驢子,不攢一分錢的老饕呢。
————
既然到了烹調條件這麼差的地方,有個逸事恐怕能有用了:從前有個師兄能用一個小電爐和一個飯盆煎半人高的整魚,神奇吧?具體方法是這樣滴:用刀把魚身薄薄的片出來,然後把油倒在飯盆裡燒熱,用手倒拎著魚尾巴,魚頭就放在飯盆裡,用一個勺子舀著熱油從上往下澆慢慢魚就變得兩面焦黃,然後蘸著作料吃.味道很好哦.我不太會做菜,所以寫得可能不太明白,如果有興趣,還有不明白的話,就問我吧:)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
]我老家有一道菜味道很好,但是滿殘忍的,就是買一塊豆腐,放在鍋中,然後精選小泥鰍活生生地放進鍋裡,加熱時,泥鰍為避熱氣就會拚命往豆腐裡鑽,作好的時候基本就只見豆腐和一個個小洞.吃到裡面才發現還有泥鰍,滿出乎意料的,因為是活泥鰍做的,豆腐被鑽之後味道和熱量都可以通過小洞吸收進去,所以味道非常鮮.但是後來看到一篇文章,說泥鰍死的時候都會把身子彎起來是為了保護腹中的寶寶,一下對這個種族有了好感,覺得太殘忍了,我家就把這道菜禁了。
————
關於如何不讓魚粘鍋,做法如下,在油中放入幾片生薑過一會,將魚下鍋,然後輕輕晃動鍋,讓魚在鍋中隨油滑動,就不會粘鍋了,這個我是特地跑去問我了英明神武的乾媽,實地試驗過,的確不粘哦。
————
武漢長春觀的素菜很好吃,以素材(豆腐,魔芋等等)作出不亞於葷菜的口感,味道也有獨到之處。有一個甜食叫(油炸麻雀腦)是用豆腐皮包上糖,芝麻、花生等等炸出來的,又香又酥很好吃。俺最喜歡的是長春觀的茶。
————
雲南大理的木瓜雞丁:那是第一次去大理的時候了,當地的朋友帶我們去「杏花樓」去吃飯,席中有這道菜(這種木瓜與我們平時什麼「木瓜奶茶」是不一樣的,是雲南特有的可入藥)。木瓜帶有的自然酸味和香味和比平時用醋調出的酸味好到不知道哪裡去了,至於為什麼用切得碎碎的雞丁,試過後發現雞肉口感比較清爽,也不太油膩,而且土雞的鮮味也與木瓜十分和諧。那盤菜連盤底的湯汁都被我們拌飯了……狼阿。
梅子井酒家的梅子酒:還是雲南大理,但是這個地方不是當地人就不好找了,在巷子裡左彎右彎半天。這裡的清炒土豆絲和梅子酒都是有名的。尤其是酒,是他們用自家種的梅子泡的,連水都是自己井裡打出來的。酒味綿長,帶一點點酸甜味,聽說還能養顏,特別適合我們女孩子呢。剛喝覺得甜甜的很好喝,後來才發現後勁奇大,走在路上,酒勁一點點上來,腳就開始飄了。順便說,酒裡面泡的梅子才是最好吃的,不可不試(要去找老闆要哦)。
————
雲南十八怪之牛奶做成扇子賣——乳扇:一種雲南小吃,雖然不知道是怎麼做成的,但是應該是牛奶提煉和濃縮後形成的(有知道的行家麻煩上來指導啊,謝謝)。形狀是長條形,吃的時候放在火上微微一烤,塗上餡料(多種,可自選,推薦第一次吃的人試試玫瑰豆沙哦*_*),把變軟的乳扇捲成圓筒,用筷子叉著吃。還有許多不同的吃法,比如炸後灑白糖等等。我最開始是在大理古城裡吃的,覺得好吃得不得了,結果後來下到附近鄉里農家,人家家裡那個味道阿……我和最好的朋友幾乎搶的翻臉成仇。哈哈∼∼
說到乳扇,還有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呢。當時我和好朋友一起回昆明,路上車子停下來打尖的時候,我看到食譜裡有炸乳扇就點了,沒想到端上來好大一盤,車又要開了。就用個袋子打包裝著帶到車上去了。反正估計兩個女生怎麼也吃不完,就請同車的人都一起吃。結果後面的一個小哥遞過來一包果凍,感覺好像小時候和同學去春遊——在車上換零食吃哦。所以一路心情都好得不得了呢。
————
酥油茶:說起酥油茶,肯定大家都知道,可是正宗酥油茶和盜版的區別就海了去了。酥油茶用的茶葉好像並不講究(做茶磚的就是我老家俗稱的大葉子茶),放鹽的多少也與個人口味相關(我就有兄弟一喝酥油茶就滿地找鹽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酥油(據說是十斤奶才能製出一斤酥油),酥油的多少和質量直接影響到茶的味道,如果放入芝麻,花生等調味,味道就更好了。
尋訪酥油茶:哪裡的酥油茶最好喝?進藏就不用說了,只要找到比較富有的人家(酥油多),藏人好客一定會請你喝好。(想我第一次進藏的時候碰巧到一位活佛家裡喝過,嘿嘿)雲南來說的話,麗江的酥油茶就不用喝了,味道太薄,呆了半個月,沒喝到一家正宗的:(中甸(香格里拉)廣場上有一家很不錯的藏式館子。進了德欽就不用擔心了,到哪都好喝,還不貴。另外建議好吃的朋友找到老闆加點錢,讓他多放酥油,味道更好。
————
]重慶磁器口的古鎮雞雜:其實整個四川菜系小女子都是很喜歡的,但是目前想起來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了。也是當地朋友指點我去的。磁器口裡有好幾家號稱古鎮雞雜的,但這家據說是最正宗的,店面只能放四五張桌子,倒有一堆人在外面排隊。整整一盆才15塊,又香又辣。而且一個菜能吃出不同的口感呢:雞腸又滑又爽,雞肫很有咬勁,雞肝口感就有點粉粉的,好像進口就能化了一樣。四川的辣椒特別香,把雞雜的腥味轉化成了一種特別的香味,很奇特呢(還有重慶的gg、jj就補充一下吧,畢竟還是你們最熟啊)
————
麗江吉利(吉祥)鋪小吃:從麗江四方街一號往對面走(到過稱為八卦陣的麗江就知道,要描述某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是件多麼困難的事了)過木橋就會看到一個極小的門面(竟然還有二樓),那就是被我們淘到的吉利鋪了。特點是樓梯極窄,且高且滑。二樓的地面還是傾斜的,估計能斜10度左右,據說是麗江地震時候震的。這裡可是當地人雲集的地方,小吃正宗得很:血guan腸,涼拌面,泡椒鳳爪……
它的涼拌面口感特香,味道調得很正,還有花生,芝麻等來帶出香味。血guan腸是用朱血,香料和糯米灌制的,吃的時候切成厚片用油煎,外面焦焦脆脆的,裡面的糯米還有點軟,雖然不知道朱血能在口味上起什麼作用,但是確實比白guan腸好吃。泡椒鳳爪其實在很多地方都有,但是這家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清香爽口,還很開胃呢。每次都是這家的早就賣得光光的,別家的還有半盆擺著。不過遊客們來這裡吃得很少,都是當地人。
泡椒鳳爪其實在很多地方都有,但是這家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清香爽口,還很開胃呢。每次都是這家的早就賣得光光的,別家的還有半盆擺著。不過遊客們來這裡吃得很少,都是當地人。老闆特好,納西人起得晚,鋪子常常九點還沒開門,我們裡幾個男生就找到後面人家家裡要吃的,汗∼∼∼我們就笑咪咪的等著吃了,哈哈。
————
武漢老通城的豆皮:記得看《笑傲江湖》第二十六章圍寺,開篇便是令狐沖吃了一頓武漢三鎮聞名的三鮮豆皮。大樂,把書放下就跑學校外吃去了。豆皮其實是以豆、米、漿拌雞蛋做皮,鋪上糯米飯再在飯上鋪上各種餡料,灑上調料,用油煎成的。豆皮色澤金黃透亮香脆,糯米嫩滑,如果鋪的是朱腿肉、玉片等就是令狐大俠吃的三鮮豆皮了,現在也有多種口味了。老通城在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很多中央領導都去吃過,所以名氣極大。
豆皮:武漢前身為港口,挑夫縴夫較多,是勞動人口的集中地。所以小吃多半以飽肚為第一,糯米的用量也比較大。想在武漢一兩天吃完所有小吃的人估計會撐死。一份豆皮看來不大,可是油分很重,又是糯米做的,吃完整個上午都覺得飽(某些大肚男生不在其列),想吃別的就難了。坦白說老通城的豆皮雖然有名,但絕對不是最好吃的,只是比較好找罷了。很多街角的小吃店味道也不錯。
豆皮所用的皮應該是用調好的麵糊現烙的,如果看到拿出一張已經做好的皮子往上鋪糯米的,趕緊溜吧,肯定不是正宗的。一般切豆皮也不用刀,用的是瓷器盤子的邊緣,姿勢極酷。有機會推薦去司門口的漢味小吃一條街,那裡的東西味道都不錯。不過那個有很多人排隊的老謝面窩就不用去排了,那是外地人吃的。往後走在一家燒賣店後頭的小店,炸面窩的是個老婆婆,那家的面窩是最老的味道也正。
————
雲南鶴慶的趴肉餌絲(應該是火*巴,但這個字狂拼裡沒有):從雲南回到學校的第一天早晨,我趴在床上,邊流口水邊說:「要是有一碗鶴慶的趴肉餌絲,該多好啊!」同室姐妹(也在起床低氣壓中):「那是什麼?」我描述到第15分鐘的時候,姐妹們紛紛起床群毆偶:「本來就餓,你還敢這麼說?」後來就有了一條針對我的室規,當他們處於飢餓狀態的時候,不准我說雲南小吃。555555555555。
鶴慶的趴肉餌絲是先以骨頭、雞等熬出上湯(這個湯是不倒的,所以年頭久的店子味道就好),再放肉進去煮上數個小時,到肉已經完全熬成爛糊狀,澆在餌絲上就行了。味道特別清爽香濃:肉吸收了上湯的味道,裡面的油又都已經熬出來了,所以一點都不膩。餌絲(有點像米粉但比米粉軟、粗)有一種特別的清香,更襯托出肉的美味。這個我回來用米粉代替餌絲試了下,發現除了沒有上湯的香味之外,也失掉了餌絲的清爽口感,看來還是要去當地吃阿。
————
武漢的歡喜坨(又稱麻球):不知道算不算武漢特產,但我是在武漢才第一次吃到的.是糯米團中間包上豆沙,外面滾上芝麻,用油炸成的。色澤金黃,外皮口感香脆,裡面的糯米和豆沙又香又糯,吃的時候配碗豆漿或者稀飯(配書評裡說的上海泡飯我看也可)。但是這個做得好不好的味道就差得大了。吃過一次學校食堂的,終身難忘。非得撰專文說明——
學校食堂的麻球:有一回饞了,在學校食堂買了一個歡喜坨。不知是拿什麼冒充糯米做的,外面的皮總有個半厘米厚吧,還又硬又韌。小小一個咬了半天,把半鏡的腮幫子都嚼疼了。我看這個硬度放在食堂賣太糟蹋了,不如上武器店賣來的合理有效。套周星星小同學「食神」裡的話說:好麻球,不僅堅硬無比,可以作為暗器,也可以故作大方請仇家食用,最棒的是可以拿在手中裝吃掩藏殺機。難怪被稱為七種武器之首………
既然說到這裡,順便說說哈爾濱的死面饅頭。南北兩邊的口味差異真是夠懸殊的,南方的饅頭都是軟乎乎的,講究面要發的好,饅頭要泡。哈爾濱竟然有死面饅頭,個頭不大,拿在手裡倒是很沉,裡面連一個空洞也沒有,**的。記得那時我和媽媽兩個人加在一起吃了半個,撐死∼∼∼旁邊的人都看著我們笑。ps:不過當地人好像滿愛吃的。而且哈爾濱的人特別好!
————
不過在麗江最好是吃納西小吃。還有古城裡遊客最多的那條街(就是從四方街一號往中心走那條)是最不好吃的哦。四方街一號的雜鍋菜:用骨頭湯把各種時令新鮮蔬菜放在一起的燉菜,我們吃到了豆腐塊、洋芋條、紅蘿蔔條、韭菜根、白菜等,有時覺得神似東北大燴菜,但味道要清爽的多。裡面的馬鈴薯和南瓜燉的爛爛的特別好吃。值得一提的是那個鍋是全銅打的,壁很厚,形狀肚大而口小,也許正是這種設計才能在長時間的燉煮中保持食物的鮮味不至於外洩吧?推薦!
麗江四方街一號隔壁的店(自己都覺得寫得好笑)的竹蟲:那次我們跑去吃四方街一號,但人滿了.就在旁邊一家納西風味的店吃了,菜單裡有一項竹蟲,大感好奇點之.上來一看真是一盤炸胖蟲子(坦白說象蛆),大部分人都有點不敢吃,幾個男生膽大食之,大讚.偶的食膽大過怕膽,也試之。真好吃!香酥香酥的,清香無比,好吃的實在形容不出來啦。(那個肯德基的雞米花不要再賣了拉,關門算了)。
後來聽說這個蟲子是長在山上的竹子裡面的,吃的是竹子和露水,那可是吸收日月自然的精華啊。後來幾個沒吃的聽到我們描述,大悔。我覺得最適合的是用個紙袋裝著,像爆米花一樣邊走邊吃。mana1973:羨慕雲南人,氣候好,人好,東西好!我的夢想就是以後有錢了,就在大理買個房去。
————
雲南的鶴慶燒烤:鶴慶是離麗江一兩小時車程的小縣,半鏡曾經介紹過那裡的耙肉餌絲,但那裡的燒烤也是有名的。其實方法很簡單,有一種象冬天烤火的炭盆似的小桌子,上面架著鐵絲網,旁邊放著佐料,油(用小刷子刷)和蘸料。吃的時候自己動手放東東在上面烤,魚因為很新鮮是很好吃的,還有一種紅色的馬鈴薯味道也好。和四川辣的程度差不多。
我最喜歡的也最有雲南特色的應該是烤餌塊(昨天那個雲南兄弟在否?一起聊):餌塊是用米做成的巴掌大的圓餅,有點厚,裡面是分層的。要勤翻才會烤得好。邊烤邊會從中間鼓起一個個小泡泡,最後整個餌塊就會變成中間空的,刷上辣醬吃,味道很好呢。主要是餌塊咬勁十足,有米製品的特有清香,不刷辣醬也好吃:)
瀘沽湖的烤小魚:其實做法和鶴慶是大同小異,但是人家是靠水吃水,上午駕船打回來的魚,下午就吃,能不好吃嗎?瀘沽湖的水質還是一級,天氣好的時候能看到水下十幾二十米,和受過污染的水可是天壤之別,魚的味道也鮮的不得了。我們在瀘沽湖泡吧的時候,因為看我們太開心了,旁邊桌的mm跑過來要和我們一起玩呢。
————
我覺得燒烤不需要很多品種啊,因為大家都是吃那幾種的多:肉筋,板筋,羊肉,脆骨,雞肫,風爪,小饅頭,土豆,海帶,黃瓜,茄子……男生愛吃肥肥的羊腰子和那個……我覺得燒烤主要是火候好和材料新鮮就好吃。對了羊肉不要吃切片的,我吃過最好吃的是一塊塊的——兩塊瘦肉夾一塊肥肉,烤的時候基本就用肥肉上滴下來的油來刷在肉上,還有多放孜然。其實我們同學一起吃燒烤主要是吃那個朋友歡聚的氣氛。還有絕對不要電烤,要炭烤才香。
北京烤鴨(自己都覺得忒俗):上次好像有個要出差到北京的問吃的,北京我知道的不多,但是烤鴨還是要吃的,推薦全聚德,雖然這裡的服務是北京最差(大家知道北京的服務員都牛氣得不行),但是烤鴨確實還是這裡好吃。還有個叫天外天的連鎖店,比全聚德便宜一半,但是味道差一點,首先那個皮就太硬沒有全聚德的香脆。聽說還有別家的也不錯,但是因為沒吃過,不好說,就不推薦了。
————
家:最近想家了,不管走到哪,我還是覺得媽媽做的菜是全世界最好吃的……好,來說媽媽做的蹄膀燉黃豆。買上好的小蹄膀一隻(不要太大,肥肉要少),經過去毛之後(媽媽不會學人家省事用火燒,她是慢慢鉗掉毛的),放入前一天挑好洗好浸泡好的黃豆,放入湯缽(肚大口小),用大火燒開以後,換成小火慢燉數個小時(家裡保留以前的煤爐一隻,專為燉湯和滷菜)。做好以後,不能馬上吃,再放進冰箱冰一下,把面上凝固的油撇去三分之二(全撇就不香了,還有這些油可以用來下麵條,特香)。再熱來吃。
排骨燉豌豆很簡單啦,只要有電飯煲,誰都可以做的。先放排骨,等差不多半個多小時,再放豌豆,不然豌豆會燉化的。要是想喝湯,就早點放鹽,這樣湯就味道比較好,缺點是肉會吃起來有點緊。想吃肉就在起鍋前半小時放鹽,肉就松,但湯的味道可能差一點。
媽媽經典菜式2:脆臊,這個也是老媽獨創的,跟一般臊子面的不同。選五花肉,肥瘦分開切成丁(宮保雞丁裡面黃瓜那麼大),先放一點油,然後把肥肉丁放進去,小火慢煎一會,再放入瘦肉丁,就用肥肉煎出來的油慢慢煎到金黃(這個火候很要緊,如果肉眼已經看見變色,那麼打起來就會變黑了,要感覺。基本上當鏟子能帶出嗦囉嗦囉的聲音的時候就好了),倒醬油拌勻調味。煮麵條的時候隨便放一勺進去,舌頭就鮮掉了。
老媽做菜很少用味精或者調料,還喜歡用特地從郊區買來的新鮮蔬菜。原來還覺得沒什麼,出來上學了,才發現家裡的菜這麼好吃。我後來有一次自己做過脆臊,雖然沒有媽媽做的那麼好吃,也還是瞬間搶光了……有機會來我家裡吃吧。老媽最好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