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雅騷

卷六 吟鞭東指即天涯 第四百九十章 過家門而不入 文 / 賊道三癡

    除了小景徽身體欠佳之外,宅子裡別無他事,一歲多的張鴻漸和四個月大的張鳴謙無病無痛健康成長,讓商澹然和穆真真這兩個做母親的少操了很多心;陸韜和張若曦夫婦還在京中,張若曦說了要等張原從朝鮮回來後再回江南;王微尚未回京……

    張原問了宅子裡的一些情況,就讓武陵和白馬先回李閣老胡同報信,他還要去禮部覆命,抓來的納蘭巴克什和另一名名女真俘虜也要交給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再行審問--

    方才武陵說起四個月大的張鳴謙茁壯可愛,一邊的穆敬巖聽得眉開眼笑,口裡沒說什麼,心裡真是高興,這是真真的孩兒啊,真真也做娘了!

    張原道:「穆叔,你和王師傅、洪紀、洪信他們先回宅子吧。」

    穆敬巖、洪紀、洪信不屬使團編製,所以不必到禮部覆命,明天去兵部報個到即可,王宗岳則是杜松私人聘請來護送張原的,連兵部也不必去。

    穆敬巖道:「還是跟隨張大人辦完了事再回去吧。」

    將至長安街,圍觀民眾漸多,使團的十六人儀仗鹵簿抖擻精神,旌旗招展,豹尾槍高舉,儀刀在七月陽光下閃閃發亮,導引鼓和雲鑼有節奏地擊打著--

    張原耳朵尖,聽到路邊有民眾互相詢問道:「錦衣衛怎麼少了人,三月出使時我曾見來,有好幾排呢,這回來少了一多半是何緣故?」

    「有幾個還紮著繃帶,受傷不輕,誰敢捋錦衣衛老爺的虎鬚?」

    「據說是張狀元在朝鮮國慫恿國王的侄子犯上作亂,把國王給殺了,國王的侄子做了國王。」

    「張狀元怎麼會慫恿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應該阻止這等不仁不義之事才對。」

    「這誰知道,也許張狀元得了那朝鮮王侄子的好處--」

    ……

    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的錦衣衛聽到了。就高聲怒斥。

    張原對甄紫丹道:「小民無知,道聽途說,妄加猜測,無須切責,但別有用心者故意製造的謠言則要警惕,我等在朝鮮挫敗建奴陰謀、歸國途中浴血殺敵,這些功績絕不容歪曲抹殺,甄千戶見到駱指揮使要詳實稟報。手下錦衣衛也要盡力宣揚光海君的不忠和建奴的野心,要讓京城百姓知道我們做了什麼、遭遇了什麼。」

    張原對自己的處境很清楚,他既要設法阻遏奴爾哈赤即將到來的攻勢,更要提防朝中政敵的明槍暗箭,後者也許還更棘手--

    甄紫丹的箭傷已好了大半,騎馬無礙。聽了張原的叮囑,神色凝重道:「大人放心,卑職明白。」

    隨行出使的六十名錦衣衛校尉死了十二個,身為副千戶的甄紫丹壓力很大,現在他與張原是榮辱與共,若朝鮮綾陽君撥亂反正得不到大明朝廷的承認、若抗擊建奴馬賊被認作是惹是生非,作為冊封正使的張原固然要承擔主要罪責,他甄紫丹也難辭其咎,辛辛苦苦往返八千里並且抗擊建賊竟然要被問罪。這種事看似荒謬但並非不可能,從遼東巡撫李維翰的態度就可窺見端倪,朝中黨爭激烈,張原是親東林的,又與方閣老、姚給事等人有仇隙,如今東林高官大僚盡數被黜出京,張原在朝中頗為孤立,其政敵定會借此番出使之事污蔑張原--

    雖然如此,但甄紫丹並未覺得是被張原連累。張原自有其人格魅力。相處數月,張原的清廉、睿智、不驕不吝。都是讓甄紫丹由衷敬佩的,魯太監送給張原的一千兩銀子還有在朝鮮收到的貴重禮物張原全部拿出來作為那些傷亡錦衣衛的撫恤銀,單這點就讓甄紫丹佩服,而且鳳凰山建賊襲擊之事,甄紫丹對李巡撫的那種態度極其反感,所以當然是堅定站在張原這一邊的。

    阮大鋮也聽到了民眾的流言,不禁愈穊鍬牽t鄔噬曖}x采縭乒攏u醬誘芎腿畛S蜓拐旁屭r采繚儻薰思桑侖悟{裨Q暈t旁S詼∷染┌熳罟、R氖逼謚鞫pf蟪鍪鉤m適俏`吮芑觶n蠢硭嫡旁羃w杏Ω媒饜n魑2蝗梅礁罄蝦鴕諼牡熱俗Д槳馴屪k牽s纁⑽G疵揮姓餉醋觶釵璇t路置魘欽旁U鞫j羝鸕模腕I萌畬宛衿奈_N螅筑⑼藾∷染┌斕慕峁肊W踉纈性グ希谷躲Y位拐獍閾惺賂匡錚?

    阮大鋮催馬與張原並行,側頭看著張原,張原向他微笑道:「八千里路雲和月啊,我們終於回來了。」

    阮大鋮笑道:「岳武穆不是我能做的。」

    阮大鋮這麼一說,張原記起歷史上阮大鋮積極剃積登宓暮笫鋁耍琊艘⊥罰s齗騧嚓e捌衲莧巳宋s牢淠攏p灰i欠塹叩刮Z19髫鼉托小!?

    到了東長安街路口,武陵和白馬便繞道大明門回宅子去報信,甄紫丹領著四十餘名錦衣衛校尉回錦衣衛衙門覆命,張原一行入東公生門來到禮部衙門,禮部右侍郎何宗彥在儀門外迎接張原和朝鮮奏請使禹煙諸人,張原交還冊封敕書,附上一道未能完成冊封使命的相關說明奏疏,還有一份清單,就是,也交與何宗彥,

    禹煙向何宗彥詳細稟報了朝鮮撥亂反正的經過,何宗彥沒有表態,即命設宴款待眾人,張原告辭道:「何侍郎,下官思家心切,急欲歸去,這酒就不喝了,請何侍郎見諒。」

    阮大鋮也起身告辭,何宗彥未多挽留。

    張原和阮大鋮出了禮部大門,卻見張岱、文震孟、錢士升三人候在禮部衙門外的照壁下,張岱大笑著迎上來:「介子Dt狊Gq鍪剮量唷!?

    文震孟和錢士升也過來向張原、阮大鋮拱手問安,使團方才經由玉河北橋上過時,已經驚動了翰林院中人,張岱和文震孟、錢士升三人就趕來禮部相見--

    張岱仔細端詳張原,說道:「介子,你真是黑瘦了不少啊。」又看看阮大鋮,道:「集之兄也不是玉面郎君了。」

    阮大鋮道:「黑瘦算得什麼,若非介子機警,我們差點就喪命遼東了。」

    張岱驚問何故,朝鮮政變之事他們已經聽聞,但使團在鳳凰山遇襲之事卻還不知道,這時聽張原和阮大鋮說起當日交戰之事,不禁咋舌,他們一向讀孔孟之畫自娛,臨敵決生死之事只在書本上看看,沒想到張原、阮大鋮遇上了,覺得是不可思議之事。

    「少爺--少爺--」

    「公子--公子--」

    武陵、來福、汪大錘和阮大鋮的僕從趕來了,張原便向文震孟幾人拱手道:「明日請幾位喝酒一聚,對了,我翰社同仁還經常聚會講學否?」

    文震孟道:「不敢廢,每月兩次在大隆福寺聚會切磋,風雨無阻。」

    張原道:「甚好,那請文兄代為聯絡,明日傍晚我在棋盤街永昌酒樓宴請翰社同仁。」

    錢士升道:「當然是我等為你們兩位接風洗塵。」

    張岱跟著張原去李閣老胡同,又命能柱回泡子河畔把素芝母子和李蔻兒也接到李閣老胡同這邊來,要好好團聚一番。

    張原問:「不把劉氏嫂子一併請來?」

    張岱道:「她出一趟門不易,要頭一天約好才行,鄭重其事的--」說著搖了搖頭,又道:「過兩日我再陪她過來吧,她那種人無趣得很。」

    兄弟二人瞗綺叫校亳幮m饋20戮囪業熱爍R諫硨螅姪O鷲旁刖└蠓5艣n恍┤攏q瑑珃D齖鄐赯陞_擊磽猓絰p返潰骸捌罨19癰U派逃帚漹w夷舷鋁耍y19由岵壞鎂襖夾隳兀|盎招悴恢Q昧嗣揮校俊?

    張岱這個翰林院庶吉士每日讀書習字,和未出仕時的逍遙日子差不多,黨爭也暫時未波及不到他,所以體會不到張原那種緊迫性,只為張原平安歸來感到高興,要到張原宅裡飲酒慶賀。

    見到樂觀開朗的宗子大兄,張原也把心事暫且擱下,這些日子憂國憂民也夠悶的了。

    此時大約是申時末,紅日將墜,七月中旬的天氣依然很熱,張原與大兄張岱搖著折扇剛走到大明門外,老僕符成駕著馬車來接了,符成喜笑顏開道:「少爺,少奶奶、穆姨娘和兩位小公子都在等著少爺呢。」

    張原急著回家看妻兒,不願在路上遇到熟人寒暄耽擱,便與大兄乘上馬車駛過板橋胡同,再橫穿西長安街,行至石廠街,就見李閣老胡同口有人張望,正是小廝白馬,白馬叫道:「姑爺回來了,姑爺回來了。」飛一般跑回去了。

    張原在胡同口下車,看到自家那所小四合院的金柱大門前有僕婦向這邊張望,迭聲說著「少爺回來了,少爺回來了。」

    正這時,忽有一人從後面氣喘吁吁趕上:「介子,介子--」

    張原回頭看時,卻是老師楊漣,趕忙施禮道:「楊老師一向安好,學生剛回京。」

    楊漣摸出汗巾拭了拭額頭,對張原道:「介子,翔此嫖胰К抾蜂j稀!?

    張岱笑道:「楊老師,讓我弟先回家看看妻兒再去拜會吳閣老不遲吧。」

    楊漣是個急性子,說道:「禹聖治水九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挽著張原的手就走。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