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傲世三國之縱橫

第二卷 崑崙湧五河,烈火浴鳳凰 第一零六章 孟德提先手,文台藉世資 (五) 文 / 黃河大鯉魚

    更新時間:2012-11-01

    段煨在此之前得到了閻明的授權,給關中的各個豪門大族開出了十分優厚的條件,包括重新在大漢朝廷得到較高的政治地位,加入絲綢之路,在西域以及其他新開拓的地區優先購買土地的權力,以及鹽鐵的經營權。

    從戰國開始,各國政府都對鹽鐵實行專賣,鹽鐵之利也成為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漢朝自從桑弘羊當政之後一直實行鹽鐵政府專營制度,商人只有銷售的權力,沒有生產的權力。

    鹽的生產就不用說了。大漢時代在沿海地區普遍使用的是煮鹽的方法,內陸的井鹽使用的也是煮鹽的方法。太平道如今控制的青海地區有大量的露天的鹽礦可以直接開採,閻明打算向所有支持自己的豪族開放這些鹽礦,太平道只按目前官價的十分之一出售這些鹽礦,但是鹽商需要自己前來運輸。即使加上運費,這種礦鹽對於鹽商來說也能獲得豐厚的利潤。日後如果能夠控制沿海地區,還可以推廣大規模曬鹽的技術。

    在後世,煤和鐵的產量曾經一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國力的標準,以目前的情況開發蒸汽機的難度是十分巨大的,但是普及鋼鐵的生產還是問題不大的。

    智腦中儲存了詳細而全面的資料,其中就有許多簡易的煉鐵和煉鋼的方法。說是建議,也是相對於後世的工業化大規模生產而言,相比於如今的煉鐵和煉鋼水平,這些方法還是十分先進的。

    如今隨著護教軍人數的迅速膨脹,僅僅依靠基地的生產已經無法滿足護教軍對武器和鎧甲的需求,所以放開煉鐵對基地的發展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事實上,對豪族放開鹽鐵也只是閻明全部計劃的一部分。在涼州,種植的各種糧食作物已經快要成熟收割。其中使用基地提供的種子並且按照太平道教授的方法種植的糧食作物生長情況明顯比其他的糧食作物生長情況要好得多。雖然還沒有最終收穫測算,但是根據有經驗的農民的估計,使用太平道提供的種子並且改善種植方法種植出來糧食作物產量比以前至少要提高一倍以上。有了今年的例子,明年整個涼州境內都可以推行這種種子和種植方法,使得涼州的糧食產量大幅度的增加。

    糧食產量的革命性增長為未來人口的增長奠定了基礎。如今閻明已經可以肯定阿凡納達爾星球在這個世界上建立了不止一個基地,未來自己肯定要陷入到全球爭霸的局面中去。而在冷兵器時代,人口的數量正是衡量一個國家國力最重要的指標。糧食的增產和人口的增長將使得基地有足夠的實力參與到全球爭霸之中去。

    不過糧食的大幅度增長還將帶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生產糧食所需要的勞動力越來越少。雖然對於目前的基地來說,大量的空閒勞動力可以被徵召進入軍隊,對於基地的發展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隨著基地控制的土地和人口越來越多,已經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將有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以目前大漢的人口來估算,如果能在短時間內平定黃巾之亂,由於戰亂而損失的人口將會大大減少。至少要比歷史上從五千多萬人口經過數十年的戰亂直接減少到七百多萬要好得多。如果能在這一年之內徹底平定黃巾之亂,並且未來不再發生大規模的戰亂,大漢的人口至少能夠維持在四千萬左右。而一旦能夠提供足夠的糧食和穩定的社會環境,整個國家的人口在二十年內至少可以翻一番達到一億人。如果全國都能推行先進的種子和種植方法,那麼最多只需要三千萬人進行耕種就能滿足一億人的需求,剩下的七千萬人中至少有四千萬勞動力需要安排。

    後世的經驗表明,工業是消化勞動力最好的方法,雖然現在的情況發展工業是不太現實的,但是可以先往工業的方向發展,而開放冶鐵業正是閻明發展工業的第一步。

    除了兵器之外,未來閻明將在基地的控制區域內大力推廣鐵質農具,這也能消化很大一部分鋼鐵。甚至到了整個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鋼鐵可以提前應用到建築之中。

    除了利用絲綢之路進行貿易、販賣食鹽以及冶鐵這幾項之外,閻明還向豪族放開了利用已經修築好的道路進行運輸的限制。日後隨著道路網絡的愈加發達,商品的流通將更為便捷,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刺激經濟的發展。

    閻明放開的這幾項對於豪門大族都有著致命的誘惑。在此之前,一般的豪族只能依靠農莊的收入生活,而只有大漢頂級的那些豪族才能參與到絲綢之路的貿易中。如今閻明開放的這些項目任何一項都比經營農莊的收入要高得多,關中的豪族很多都願意為了這些利益投向太平道。

    關中地區包括左馮翊、右扶風以及京兆尹三郡。其中司隸的右扶風幾乎處在涼州的三面包圍之中,早已經被太平道利用傳道者給滲透了進去,當地的很多豪族甚至已經舉族皈依了太平道,可以說已經被太平道實際控制。

    在關中的大部分豪族都大營投向太平道之後,閻明立即派出了新一批的傳道者進入這一地區進行傳道。對於原本的地方官員,如果能得到當地豪族支持的閻明就進行留人,如果不能得到當地豪族的支持,閻明就聽從當地豪族的建議進行了更換。

    在關中三郡的大多數豪族都表示投向太平道之後,段煨立即率領著護教軍向南狙擊黃巾軍。從荊州南陽郡經武關北上一路都是沿著丹水的河谷,在過了上雒縣之後,就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越過這道分水嶺,就是面積廣大的藍田谷。

    護教軍的斥候早早的就探查出了黃巾軍的行蹤,在藍田谷中早已經埋伏好了,等到黃巾軍一進入山谷,護教軍就對黃巾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但是讓段煨沒想到的是,黃巾軍並沒有因此而崩潰,反而發動了幾次反擊,衝破了護教軍的軍陣,在這藍田谷中站穩了腳跟。

    雖然南陽郡十分富庶,但是由於人數太多,南陽黃巾軍的糧草並不充沛,加上道路難行,這支黃巾軍並沒有攜帶多少糧草。一路上他們幾乎都是靠著劫掠百姓才撐到現在,對他們來說,如果不能進入關中平原,等待他們的就只有死亡。

    正因為如此,他們才爆發出了異於往常的戰鬥力,讓段煨有些措手不及。

    進入藍田谷之後,黃巾軍立即對護教軍主動的發起了幾次進攻。雖然沒能攻破護教軍的防線,但是還是對護教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而對於黃巾軍來說,損失了大量的士兵對他們來說也許反而是一件好事,至少他們的糧食可以多撐好多天了。

    藍田谷雖說比丹水河谷寬敞的多,但是畢竟只是一個山谷,騎兵仍然無法展開進行有效的衝鋒,因此護教軍的優勢就很那發揮出來。從戰術上來講,主動後撤將黃巾軍引誘到地勢寬闊平坦的關中平原更能發揮出護教軍的騎兵優勢,但是由於關中豪族已經投靠了太平道,關中已經成為了太平道的勢力範圍,護教軍如果出動撤退肯定會使沿途的百姓遭到黃巾軍的劫掠,這是閻明絕對不允許的。

    段煨畢竟擁有充足的補給,時間拖得越久對黃巾軍越不利,更何況閻明已經在涼州境內大肆招募兵馬,很快又會有新的援軍派到中原。所以段煨決定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不過這種情況下對黃巾軍的監視更加不能放鬆,護教軍有克隆人的斥候存在,自然不怕黃巾軍的偷襲。

    黃巾軍果然率先忍不住了,黃巾軍將領帶領著全部的黃巾軍對護教軍的大營發動了進攻。這次進攻可以說毫無章法,既沒有遠近兵種之間的配合,也沒有波段衝鋒的配置,所有的黃巾軍一窩蜂的湧向了護教軍的大營。

    這是臨時之前的掙扎,是充滿了絕望的衝鋒。這種衝鋒往往能造成極大的破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