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傲世三國之縱橫

第二卷 崑崙湧五河,烈火浴鳳凰 第八十六章 冀州飛檄傲英雄,盧植平賊顯英名(四) 文 / 黃河大鯉魚

    更新時間:2012-10-22

    這次的攻城戰對於并州軍來說是一次考,對於黃巾軍來說卻是更嚴峻的考驗。

    并州軍首先使用幾輛簡陋的投石車對廣平縣的城牆進行了攻擊。這些投石車外形巨大,但是製作非常簡陋,威力也非常一般,精確度更是毫無保障。好幾輪射擊之後,竟然還沒有一塊石頭落在城牆上,不是力量過了一點落進了廣平縣城,就是力量小了一點落在了城牆的腳下。

    落在廣平縣城內倒還算不錯,至少還能砸死幾個城內的黃巾軍,如果落在城外那就一點效果都沒有了。

    又是一輪射擊,這一次終於有石塊落在了城牆上,巨大的石塊將城牆砸出了一個巨大的豁口,不過原本就不是十分堅固的投石車在經過了幾輪的射擊之後變得搖搖欲墜,終於在又一輪射擊之後,巨大的投石車轟然倒塌,變成了一地的木塊。

    并州軍上下原本也沒指望靠著投石車就敲開廣平縣的城牆,因此在投石車損壞之後,早已經做好準備的并州軍弓箭兵來到了城牆的腳下,開始對城牆上進行覆蓋射擊。

    大漢王朝自從漢武帝開始將儒家思想定位治國之道,先不說大漢王朝使用的儒家究竟是正宗的儒家還是被董仲舒篡改過的儒家,至少將儒家的表面功夫學到了個十成。所以儒家提倡的君子六藝也成了大漢從朝廷到民間都十分推崇的項目。射箭正是君子六藝中的一項,再加上大漢王朝以武立國,射箭在民間推行的最為廣泛,傳說在大漢境內,每位男孩出生之後都會由自己的父親把著雙手使用一把小型弓箭向天地四方各射一箭,由此足可見射箭在大漢的普及之深。

    射箭雖然是一項簡單易學的項目,但是想要將射箭的技藝學至精深卻也不容易,除了過人的天賦,勤奮的訓練反而是最重要的。而且弓的質量對射擊的精度和威力的影響也十分巨大。

    并州軍中雖然大部分都是在當地招募的鄉勇,但是并州本就民風剽悍,普通百姓中聯繫射箭的不在少數,而且并州軍上下使用的都是大漢帝國軍隊制式的長弓,威力比民間自製的弓要大上很多。

    而黃巾軍中大多數都是貧苦的農民,平時根本沒有精力,也沒有財力練習射箭,而他們在起事之後所使用的也都是自製的簡陋的短弓,威力十分有限。因此雖然廣平縣城牆上的黃巾軍佔有城牆這一地形優勢,卻仍然被城牆下向上射擊的并州軍弓箭兵所壓制。

    看到城牆上的黃巾軍被壓制住了之後,高順立即著士兵拿著各種各樣簡陋的攻城器械衝向了城牆,包括簡陋的木梯、踏板甚至當做撐桿用的簡單的竹竿。廣平縣城的城牆並不高大,只有兩丈多高,而且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出現了輕微的坍塌,甚至不適用任何器械都能攀爬上去。而且城外的護城河也早已經乾涸,可以直接衝到城牆的下面。

    看到城外的漢軍打算攀城攻擊,黃巾軍的指揮官也顧不上在箭雨下的慘重損失,將手下的士兵不停的派上城牆,試圖阻擋并州軍的攻城。

    城牆上的黃巾軍弓箭兵雖然射程很近,無法打擊到城牆下的并州軍弓箭兵,但是射中靠近城牆的攻城部隊還是不成問題的,只是攻城部隊身上堅固的鎧甲使得城牆上的黃巾軍用簡陋的短弓射出的簡陋箭矢不能造成絲毫的傷害。

    高順帶領著攻城部隊很快就來到了城牆的腳下,城牆上的黃巾軍已經放棄了弓箭的打擊,開始使用石塊、木條等物品向下砸去。

    相對於毫無威脅的箭矢,這些重物對高順帶領的攻城部隊造成的威脅更大,不過黃巾軍畢竟沒有守城的經驗,看到高順帶領的攻城部隊靠近之後就開始瘋狂的向城下投擲這些重物,高順看到這種情況立即指揮士兵稍稍的遠離了一點城牆。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的傷害。

    高順帶領著士兵再一次靠近城牆之後,城牆上的重物又一次像雨點般落了下來,高順再一次率領著士兵躲到了一邊。

    就這樣反覆幾次之後,黃巾軍已經把城牆上的重物消耗的差不多了,看到城牆上的重物落下的明顯的少了很多,高順果斷的指揮士兵開始攀爬城牆。

    攻城時進攻一方最大的損失往往來自於攀爬城牆的過程,真正等到士兵開始走上城牆之後,戰鬥往往已經變得比較簡單了。高順首先帶領著陷陣營的士兵攀爬城牆,由於黃巾軍的箭矢根本無法擊穿陷陣營士兵身上的鎧甲,而城牆上儲存的重物又在之前高順的騷擾中損失殆盡,因此高順帶領著陷陣營的士兵順利的攀爬上了廣平縣的城牆,面對著黃巾軍的士兵,陷陣軍的士兵表現出了明顯過人一等的戰鬥力,迅速的在城牆上站穩了腳跟。

    等到陷陣兵在城牆上站位腳之後,其餘的攻城士兵開始陸續的攀爬上了城牆。城牆上狹窄的空間使得黃巾軍的人數優勢根本無從發揮,反倒是并州軍的單兵素質優勢在這狹窄的空間更好的發揮了出來,在城牆上躺滿了黃巾軍的屍體,并州軍則幾乎沒有人受傷。

    在這樣的情況下,黃巾軍的將領心中產生了極大的恐慌,第一反應不是繼續向城牆上派兵加強防守,而是扔下了自己的下屬,跑下了城牆。

    黃巾軍將領的這種表現使得城牆上的其他士兵士氣大幅度下降,原本就處於劣勢的黃巾軍再也無力抵擋并州軍的攻勢,紛紛向城牆下跑去。

    城牆上的并州軍並沒有全力追擊逃下城牆的黃巾軍士兵,而是首先攻佔了城門,將城外的并州軍放進了廣平縣城。

    剩下的戰鬥就十分輕鬆了,進入縣城的并州軍輕鬆的解決著敢於抵抗的黃巾軍,而那些試圖從其他城門掏出廣平縣城的黃巾軍則被埋伏在其他城門外的并州軍逮了個正著。

    等到天色暗下去的時候,廣平縣城內的黃巾軍已經被基本肅清,丁原親自邀請盧植走進了廣平縣的縣衙。自從率兵從洛陽出征以來,除了被困在鄴城的那一段時間之外,盧植幾乎一直都生活在營帳中,對於一位年紀已經不小,而且之前從來沒有經歷過軍旅生活的儒士來說,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足以讓他的屬下對他敬佩不已。這次攻佔了廣平縣城之後,丁原特意將縣衙收拾了一番,將盧植請進了縣衙的居住,他試圖用這種方式表達一下對盧植這位儒將的敬仰。

    對於并州軍以非常小的傷亡在一天之內攻下了廣平縣城,盧植還是十分滿意的,於是他也沒有拂了丁原的好意,搬進了這座縣衙居住。

    縣衙原來的主人早已經被黃巾軍殺害了,盧植在住進縣衙之後還特意為廣平縣的前任縣令大人進行了簡單的祭祀。晚上,城中已經徹底恢復了平靜,由於黃巾軍進城之後已經將城內各家的糧食搜刮一空,因此城內的百姓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吃飽飯了,盧植進城之後立即要求各軍將領將隨軍攜帶的糧食分發給城內的百姓,同時又命人從鄴城調撥糧食補充軍隊。

    在做完這一切之後,盧植又一次將各軍的將領召集到了廣平縣的縣衙之中,共同商議對黃巾軍的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