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傲世三國之縱橫

第二卷 崑崙湧五河,烈火浴鳳凰 第三十二章 丁原實丕忠孝全,呂布氣昂智勇兼(一) 文 / 黃河大鯉魚

    更新時間:2012-09-27

    水繞袁城樓,山圍戲馬台。

    古來豪傑地,千載有餘哀。

    隆準飛上天,重瞳亦成灰。

    白門下呂布,大星隕臨淮。

    尚想劉德輿,置酒此徘徊。

    爾來苦寂寞,廢圃多蒼苔。

    河從百步響,山到九里回。

    山水自相激,夜聲轉風雷。

    蕩蕩清河堧,黃樓我所開。

    秋月墮城角,春風搖酒杯。

    遲君為座客,新詩出瓊瑰。

    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

    他年君倦游,白首賦歸來。

    登樓一長嘯,使君安在哉——

    柴廣趕到晉陽的時候,整個并州的軍隊都在向晉陽集結。

    由於董卓的涼州軍被涼州的太平道擊敗,而且董卓也投降了涼州太平道,這支頗具實力的軍隊便無法出現在冀州平定黃巾軍的戰場上。被天子派去冀州平定黃巾軍的盧植自然不可能僅僅依靠手中的五校北軍擊敗張角的黃巾軍主力,除了在各郡召集義軍之外,調集緊挨著冀州的并州境內的軍隊自然也成了不錯的選擇。

    并州境內的軍隊集中在北方的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和雁門郡,以及最西邊的上郡,主要是防備北面匈奴和西面羌人的邊軍。不過現在匈奴已經全部內服,北方邊軍的壓力大大減輕,這就給朝廷徵調并州兵提供了條件。

    由於黃金起義的爆發,原本只有監察、舉報權力的各州刺史被朝廷臨時授予的很多的權力,包括全州的賦稅處置權,征發義兵的管理權以及對境內原本是大漢中央政府直屬的軍隊的臨時管理權。

    雖然比之再往後軍事、民政權力一把抓的州牧還是差了很多,但是從此各州刺史再也不只是名義上的各州最高長官。而州也從以一個監察單位逐漸向一級行政區劃的方向發展。

    并州刺史丁原也一躍成為并州權力最大的人,最重要的是,現在朝廷徵調并州軍協助盧植進攻冀州太平道,丁原也成了并州所有軍隊臨時的最高長官。

    雖然權力增加了很多,但是這個新的任務也給丁原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由於刺史之前只有刺探民情、監察百官的權力,並沒有任何行政權力,所以刺史府並沒有太多的屬官。突然之間刺史需要負責的事務大大增加,但是朝廷並沒有增加刺史屬官的數量,為了處理這突然增加的政務,丁原不得不僱傭了大量的幕僚。

    只是這些幕僚的忠誠度畢竟沒有保障,而且這些人都是文人出身,對軍事幾乎一竅不通,如今大量的軍隊集結晉陽,這些軍隊的整編、兵器的分配、糧草的分發以及軍餉的發放等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既然文人出身的幕僚解決不了,丁原只能從身邊的將領中尋找合適的人選。

    呂布第一個走進了丁原的視線。雖然是上任刺史董卓的親信,但是丁原對呂布並沒有什麼偏見,上任之後依然任命呂布做了并州軍的司馬。只是當時的并州軍並不包括并州境內的各支邊軍,僅僅是駐紮在晉陽境內的一支刺史直屬軍隊。漢光武帝雖然禁止各郡縣存在軍隊,但是對於處於邊境的各州來說,由於需要抵抗外敵的侵略,除了中央直屬的駐軍之外,郡縣單獨編練軍隊的情況並不少見,而一州的刺史擁有一支自己直屬的軍隊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不過這支州兵的規模往往和刺史個人的能力直接掛鉤。董卓擔任并州刺史的時候,由於有大量曾經的屬下追隨,所以建立了一支上萬人的州兵。而董卓被罷免之後,并州兵中的絕大部分又都跟隨董卓返回了涼州。只有家在并州的一部分人留了下來,等到丁原上任之後,并州軍的規模只剩了兩千多人。

    好在丁原也是軍人出身,也有不少忠心追隨的屬下,加上呂布也全新輔佐丁原,憑借呂布在并州的赫赫威名,徵募兵員以及籌措糧草等也算比較順利。在黃巾起義爆發之前,并州軍的規模已經再次接進一萬人。在這個過程中,呂布一直擔任這并州軍的司馬。由於這並不是一支合法武裝,所以並沒有設置領軍的校尉或者將軍,丁原是這支軍隊名義上的統領,但是日常訓練和糧草、軍餉的開銷等都是呂布在負責。

    在這幾年中,呂布給丁原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並不是他獨步天下的武功和渾身瀰散的殺氣,而是被呂布管理的井井有條的軍隊後勤。

    所以在面對著一團亂麻般的全州軍隊後勤問題時,丁原很自然的想到了呂布。

    經過和呂布的溝通之後,呂布將不再擔任涼州軍的司馬,而是稱為涼州刺史府的主簿,管理整個涼州的稅收、糧草徵集和劃撥、軍隊的整編和管理等各種繁雜的工作。

    主簿的工作繁雜而瑣碎,但是呂布顯然更喜歡這種生活,而不是從小習慣了的在戰場上廝殺的生活。也許是他天生就不喜歡廝殺,只是生活所迫才走上這條路,也可能是戰場已經無法給他帶來新的挑戰,讓他沒有了繼續戰鬥的**,還有可能是他經過十數年的廝殺生活之後厭倦了征戰的生活,反正無論如何,如今的呂布十分認真的執行著自己主簿的任務。

    柴廣趕到晉陽縣之後,馬上被這裡濃厚的軍事氣氛所吸引,無論是城池外面連綿不絕的營帳,還是城池裡面縱馬狂奔的信使,又或是是不是出現的身穿精良鎧甲的軍官,都讓見慣了洛陽貴族金迷紙碎生活的柴廣羨慕不已。

    相比之下,洛陽雖然距離戰火更近,但是城內除了時不時出現的軍隊之外,竟然看不到絲毫戰前的氣氛。

    來到刺史府之後,柴廣將自己的名帖以及作為信物的書信一起交給了門口執勤的士兵。柴廣原本還按照洛陽城的規矩塞給了這名士兵一塊銀錠,但是卻被這名士兵堅定的拒絕了,僅僅是這個小小的細節,就讓柴廣對丁原的印象好了不少。

    過了沒多長時間,丁原就來到刺史府門口親自迎接了柴廣,這讓柴廣難免有些受寵若驚。柴廣雖然也算是貴族子弟,但是家道已經大幅衰落,而且柴廣畢竟還是個白身,連個孝廉都沒有察舉上。這要是在洛陽,一個小小的侍郎都有可能讓柴廣在門外侯上大半天,最後還得柴廣親自前往對方的正廳拜見。

    不管是不是因為祖父的關係,至少丁原的這付做派就讓柴廣心中生出一陣的感動。

    「這是柴賢侄吧?柴賢侄!哎呀,沒想到柴氏子弟還是依然如此英武啊!來來來,快隨我進來,從洛陽來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吧,如今晉陽縣都成了一個大兵營,獨門獨院的宅子也不好找,你就直接住到我的府裡吧,也好讓你嬸嬸對你有個照應。馬上該吃午飯了,管家,你先待他回府洗個澡換身衣服,中午我在洞香春設宴,給柴賢侄接風洗塵!」丁原看到柴廣之後拉著他的手就進了刺史府,一張嘴從見到柴廣之後就沒停過,根本沒有給柴廣說話的機會就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了。不過這也正是軍人的做派,沒有太多的虛來虛往,一切都是直奔主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