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傲世三國之縱橫

第一卷 長風晦昆溟,潛龍動泗濱 第四十六章 追擊(第一更求收藏) 文 / 黃河大鯉魚

    點擊馬上又要到九千了,九千點擊有加更的哦!大家多多支持哈!

    好像看穿了閻明的想法,北宮伯玉誠懇的說道:「我舉薦此人完全是因為此人能力出眾,更適合擔任這個職務,完全沒有別的想法。」

    閻明又低頭思考了一會,最終還是決定拒絕北宮伯玉的建議。誠然,此時北宮伯玉已經是基地的四號人物了,讓其他部落的人接替李文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北宮伯玉的勢力,可是閻明並不擔心北宮伯玉尾大不掉,他更擔心的反而是人才不足,而且李文侯在湟中城中崇高的聲望使得西吾暫時還不能替代他,為了左師前旅的安定也不能撤換他,不過他的性格對於領兵作戰的確是很大的問題。閻明想了想,對北宮伯玉說道:「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而且西良此人雖有能力,但是聲望不足,我看你可以以個人名義給李文侯寫封信,讓他日後每次戰前先和西良商議一下再做決定。你看怎麼樣?」

    北宮伯玉似乎看出了閻明安撫自己的用心,便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糾纏下去,而閻明卻再一次深切的感覺到人才不足帶來的困擾。歷史上每當有勢力領導面臨這樣的情況無非有兩個解決辦法,內部發掘人才和外部招募人才,可是現在自己控制的地區全是羌人,找幾個合格的將領雖然困難但還有些希望,但是指望在這些羌人中發掘幾個內政人才卻是不用報絲毫的希望,看來一會要和小文就這個問題好好商議一下,對比一下歷史上出現的人物,看看附近有沒有可能招募的對象。

    北宮伯玉緊接著提出了下一步的作戰計劃是否需要改動的問題。對於中午戰鬥結束之後閻明下達的命令北宮伯玉還是十分認同的,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樣的決定可以說是十分合適的。

    閻明認真思考了之後決定作戰計劃不變,先看一下吳江得到湟中部叛變的消息之後的決定再作打算。北宮伯玉對此沒有表示異議,不過他表示此時太平城內已經幾乎沒有了什麼兵力,建議閻明將建威城和歸義城內招募的護教軍調入太平城中,一方面加緊訓練,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太平城的防禦,而北宮伯玉自己則帶領護教軍第一軍剩餘的五千人分別駐紮在湟中城和法祖城中,隨時準備接應前線的小武、李文侯、西姆等人。

    兩人正在會客廳內進行著討論,旁邊智腦所在的內廳忽然想起了戰鬥打響的警報聲,正在內廳值守的小文快步走了出來,向閻明報告了追擊魏蒙所率領的殘軍的軍隊已經追上了魏蒙,戰鬥已經打響的消息。

    閻明按下播放按鈕,戰場的全息景象出現在了三人面前的空地上。

    魏蒙在帶領不到四百人的殘軍逃出了西姆的視線之後並沒有立即向著護羌校尉部駐地的方向立即撤退,而是先讓手下在一個避風的山坳中休息了起來。雖然此次出征所攜帶的米糧已經全部丟失,但是這些士兵隨身還攜帶有一些麵餅、肉乾之類的乾糧,隨手抄一把積雪放在嘴裡,就著這些乾糧也是一頓飯,在這條件艱苦的西北地區,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此時耳邊沒有了戰場上的廝殺聲,魏蒙得以認真想想事情的前前後後,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湟中羌部這一代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湟中羌部可能是受害者,也可能參與到了這次叛亂中,但是無論如何,必須將此事盡快報告給吳江和泠徵得知,讓他們作出決定。其次,自己派出了那麼多的斥候卻沒有一名發現周圍埋伏的軍隊,甚至至今仍然沒有一人返回,魏蒙對這些人的生還已經不抱有什麼希望了,但是也可以看出這次的叛變規模必定不小,才能將自己派出的斥候全部消滅,甚至讓他們連發出警報的時間都沒有,自己親眼看到的叛軍就有不下萬人,而暗地裡更是不知道還有多少。第三,這次的叛軍裝備精良,武器也全部都是統一的規格,說明這次的叛亂背後必然有一個強大的勢力在支持,這個勢力有可能是涼州本地的,也可能是內地的某個勢力,魏蒙忽然想到了一個名字,太平道!

    出兵之前曾經有羌人來到護羌校尉部的駐地告密,說有一個太平道在各個羌人部落之中傳道,並為他們提供糧食等物資,而且還鼓動他們加入太平道,遷入固定的城池,據說金城郡境內太平道的信徒已經有了將近十萬,而且據說湟中羌部的頭人北宮伯玉正是第一批皈依太平道的羌人,當時吳江並未在意此事,只是給了那名告密的羌人幾十斤糧食將他打發走了。此時再仔細想想,此事極有可能便和這個太平道有什麼關係。

    魏蒙將自己的幾點想法全部寫了出來,並且強烈建議吳江不要立即出兵,先派人打聽清楚這次叛亂你的具體情況再做打算。未能將信交給了一名親兵,讓他帶著三匹馬來回換騎用最快的速度趕回護羌校尉部,將自己的親筆信交給吳江,而自己將在這群山中和追兵周旋,魏蒙相信,對方一定會派出追兵追擊自己的。

    魏蒙派人送走自己的書信之後,迅速打掃乾淨了剛才休息的痕跡,沿著山的迎風面開始向護羌校尉部的駐地撤退,在這個寒冷而且地上積雪很厚的季節,在迎風的一面走後不久北風就會重新捲起地上的積雪掩蓋住之前的腳印。如果閻明沒有基地監視能力的話,也許就這樣讓魏蒙和他的三百多名殘兵就此逃脫,但是現在,只要還在基地的偵查範圍內,魏蒙的命運就已經注定。

    北宮伯玉在左師各旅中調訓除了兩千人善於山地作戰的士兵,而統領這支軍隊追擊魏蒙的是北宮伯玉的長子北宮烈。

    羌人不像漢人,並沒有什麼嫡庶之分,對部落頭人的繼承順序和長幼也沒有關係,而是完全看部落中其他長老是否支持。獲得更多長老支持的人才能得到頭人的位置,而北宮烈在湟中羌部中並不怎麼受其他長老的喜愛。

    北宮烈身高八尺,雖然顯得有些瘦弱,但是一把長槍倒也耍得有模有樣,不過此人太過殘酷,領兵打仗勝則完全不留活口,敗則斬殺帶頭逃跑的屬下士兵,但是又會親自斷後,為了勝利他可以不擇手段。正是這種性格讓他在漢化比較深的湟中部中顯得格格不入,這次追擊魏蒙軍隊,雖然有基地偵查的支持,但是在如此嚴酷的天氣下仍然是一個苦差事,而且凶險難料。北宮伯玉本來還在猶豫派誰領兵,北宮烈卻自告奮勇求來了這個差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