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傲世三國之縱橫

第一卷 長風晦昆溟,潛龍動泗濱 第十二章 董卓(今日第二更) 文 / 黃河大鯉魚

    更新時間:2012-08-14

    「我大漢承平已久,如今天下太平,有聖天子垂拱而治,朝中諸賢操持國政,既無內患,又無外憂,我等身為臣子,自當謹守本分,一心報國,才不負天子和百姓所托。董使君卻說漢室將傾,又說閻某有不臣之心,不知是何居心?」閻忠聲色俱厲的斥責董卓。

    「天下太平?笑話,如今我大漢局勢到底如何,想必閻公比我更清楚!我就不和閻公兜圈子了,閻公可知左使君任用再下訓練士兵所謂何事?」閻忠被免職回到隴西老家後,被涼州刺史左昌多次登門拜訪,邀請出山,編練州軍,雖然並沒有任何官職在身,但是董卓憑借自己在涼州的巨大聲望,牢牢把控著州兵編練的上上下下。

    「左使君編練軍隊的事情不是天子親自下詔的嗎?天子命其北抗匈奴,西防羌氐,以保帝國涼州民眾,而且要求涼州子民,凡家有餘力,當全力資助,為國盡忠。」閻忠說的這些是天子詔書中所說,涼州但凡中等以上的家庭都被郡縣小吏逼著看過這封詔書,並且強迫捐獻錢糧,為國盡忠,不過好在數量不多,又是天子親詔,所以各家都乖乖的掏了出來。

    「閻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當今天子登基那年,西域疏勒國國王在打獵時被他的叔父和得射殺,和得自立為疏勒國王。由於疏勒國王是世襲的大漢大都尉,和得此舉形同誅殺朝廷命官,而且和得此舉是謀權篡位,更為大漢上下所不齒。消息傳到洛陽的時候朝野震驚,上下一致要求嚴懲謀權篡位的和得。於是朝廷下詔給當時任涼州刺史的孟佗,命他嚴懲和得,以顯大漢天威。孟佗得到詔書之後親率敦煌郡兵五百人來到西域,會同戊已校尉曹寬、西域長史張宴,動員焉耆王國、龜茲王國、車師前王國、車師後王**隊,共三萬餘人,前往討伐疏勒王國,功打疏勒國國度楨中城。只是這個孟佗卻是個不學無術之徒,靠的是和結交十常侍之一張讓府中的管家才謀得涼州刺史之位的。孟佗帶領大軍圍住楨中城卻不進攻,非要彰顯什麼天朝上國的禮儀仁德,讓和得自己出城投降,憑空給了對手安排城防的機會,後來大軍糧草不足,孟佗又命令士兵強攻,死傷慘重卻沒有攻克楨中城。在糧草即將耗盡之際孟佗只能下令退兵,反而被從城中殺出的疏勒**隊襲擊,死傷慘重。」董卓說道這裡,表情顯得有些猙獰。

    「此事老夫也有耳聞,當時還以為是勞師遠征,士卒疲憊才遭此大敗,沒想到卻是奸臣誤國啊!」閻忠也是一番唏噓。

    「此戰之後,焉耆王國、龜茲王國、車師前王國、車師後王國等過對大漢頗為不滿,從此不再聽大漢調遣。戊己校尉部死傷慘重,同時也消耗完了數十年來積攢下來的糧草,我大漢在西域的實力大大受損,西域大都護也僅剩下了一個名號,對西域實際上已經無力管轄。後來在下擔任戊己校尉,也只是苦苦支撐而已。七年前的熹平四年,于闐王國國王安國攻打拘彌王國,大破拘彌軍。斬殺拘彌王。我和西域長史帶兵援救,打退了于闐王國的軍隊,並幫助擁立拘彌王國送到朝廷當人質的王子定興為拘彌王國的國王,此事被朝廷大肆宣揚,而事實上拘彌王國全國的人口只有一千人,于闐王國的軍隊也不過幾百人而已。後來我和西域長史回朝述職,西域都護府和戊己校尉部的軍隊也全部撤出了西域,在此之後我大漢王朝就沒再向西域派出過官員和軍隊。而事實上,朝中上下全都嚥不下這口氣啊!」董卓詳細的說了一下之前幾年帝國在西域的情況。

    「那你的意思是左使君練兵是為了恢復西域?」閻忠一臉驚詫的問道。

    「當然,南匈奴內遷之後早已不復當年之勇,不足為慮,西羌雖然叛亂不斷,但是有護羌校尉部在那盯著,問題也不大,所以這北抗匈奴,西防羌氐,以保帝國涼州民眾,根本就是個借口。兩年前左使君從尚書檯侍中的位置調任涼州刺史,據說是大將軍何進和司徒楊賜都極力推薦的,而且據說還得到過天子陛下的密詔,讓他無論如何要重新控制西域,但是國庫空虛,陛下又無力為其提供金銀糧草,於是特許左昌自行支配涼州稅賦,又命涼州大族盡力協助,但是一切練兵所需還都需左使君一手操辦。所以左使君上任之後名沒有馬上開始籌劃練兵,而是接連拜訪了涼州所有的豪門大族,希望得到這些豪門大族更多的支持,當時閻公也被左使君拜訪過吧?」董卓說完,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

    「左使君的確前來拜訪過老夫,可是並未提及收復西域之事啊?」閻忠的確十分懷疑,帝國經營西域數百年,民眾對西域情況已經十分瞭解,閻忠自然知道西域對於大漢帝國來說有多麼重要,但是大家也都十分清楚西域情況有多複雜,控制西域有多困難。

    當年帝國傾全國之力,繼數代之君,帝國將士前赴後繼,這才打通河西走廊,進而進兵控制西域,在帝國數百年來與匈奴的戰爭中,西域之地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戰略作用。此時帝國國力衰敗,國庫無力支撐,僅憑涼州一州之力,想要收復西域的確困難重重。但是大漢帝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忘記向外擴張,這是每個漢人的天性和心中難泯的血性。

    「閻公有所不知,左使君受天子所托,發兵收復西域之事事成之前要盡量隱瞞,唯恐再出現孟佗之事,損害大漢臉面,所以此事所知之人甚少。去年左使君數次邀請在下,希望讓我負責訓練州兵,一方面是在下久居軍旅,頗知兵事,更重要的一點則是在下曾經擔任過西域戊己校尉,對西域之事頗為瞭解,對收復西域大有幫助,所以左使君曾向在下提及此事,希望在下能盡一些綿薄之力,在下有感於左使君的一片赤誠,答應幫助左使君訓練軍隊。接手以來,在下彈精竭慮,兢兢業業,只是涼州地廣人稀,新兵難以募集,加上涼州財政緊張,軍餉糧草難以籌集,所以州兵的規模一直無法擴大。在下身受左刺史重托,卻無法為之分憂,心中實在惴惴難安。」董卓說的是痛心疾首,臉上的表情卻沒有什麼改變。

    「哦?賢侄練兵原來是為國分憂,那麼董賢侄是打算幫助左使君恢復西域了?看來董賢侄是希望名垂青史啊!」閻忠淡淡的說道。

    「名垂青史個鳥!左昌希望靠涼州一州之力恢復西域根本就是癡人說夢!當年孝武皇帝花了多大力氣才控制西域,掣肘匈奴,現在我大漢國力衰微,西域那些小國好多都不再信服大漢,再加上西域之西崛起的大月氏國(貴霜帝國)不停地向東滲透,我大漢幾百年來建立起來的基礎已經蕩然無存。更何況左昌只是個刺史,根本掌控不了這涼州數千里的土地,再加上涼州各個豪門大族都不支持,左昌此事根本就成不了。」董卓對收復西域的事情也是沒有絲毫的信心。

    「那賢侄如此賣力是為何啊?」閻忠大惑不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