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傲世三國之縱橫

第一卷 長風晦昆溟,潛龍動泗濱 第八章 陳懿 文 / 黃河大鯉魚

    更新時間:2012-08-13

    涼州,金城郡,允吾縣城,金城郡郡治所在地。

    這天,金城郡境內所有的主管官員都來到了允吾縣城,金城郡太守陳懿提前把他們召集過來商議事情。一是陳懿要代表大漢朝廷對他們進行慰問,畢竟金城郡作為邊郡生活艱苦,這些關於也算得上是為國守邊。二是入冬以來整個西北都連降大雪,金城郡境內已成雪災,救災救民是大漢帝國每一名官員的職責,如果治下因為雪災出現死人的情況,那麼直屬長官的仕途也就基本結束了,所以需要陳懿安排具體的救災工作。第三件事則最為麻煩,陳懿剛剛接到朝廷的詔書,要增加田稅,同時要求各郡國向皇帝進獻木材和石料。

    陳懿,字文成,豫州汝南郡平輿縣人,故太尉陳蕃的從子(侄子)。陳懿的曾祖父曾經做過河東太守,但是到了陳懿父親這一代已經淪落到與一般家庭無異。陳懿父親早亡,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在長大後一心照顧自己的母親,孝名遠揚。陳懿母親死後,被自己的叔父陳蕃接進京城,跟隨自己的叔父學習儒道經典,頗有才氣,陳蕃對他也十分器重,用心教導。陳懿二十歲時出師,隨即被舉為孝廉,征為郎中,不久就被闢為茂才,征為尚書侍郎,在靈帝初年黨人和宦官的鬥爭中始終和自己的叔父站在一線,多次頂撞內侍曹節、王甫,隨著衝突的不斷加深,陳蕃深感和宦官之間早晚要發生大事,為了以防萬一留住自己兄長的唯一血脈,陳蕃通過運作把陳懿外派到涼州金城郡擔任太守。果然不久之後陳蕃和竇武密謀誅殺宦官曹節、王甫的奏章被盜,事情敗露,曹節於是逼迫尚書屬官寫作詔令希望借此除掉竇武,陳蕃知道後帶領屬官和門生八十多人持刀衝入承明門,反被王甫帶兵包圍,最終陳蕃被逮捕關押進了了內侍設立的黃門北侍獄,並且當天就被殺害,陳蕃的家屬也都被誅殺,只有幼子陳逸被陳蕃的好友朱震救出並且藏匿在甘陵邊界,逃過一死。陳蕃在京中的宗族門生和舊屬都被免職禁錮。陳懿由於身在西北苦寒之地,所以曹節和王甫並沒有追究,但是陳懿也徹底失去了陞官的機會,在金城郡太守的位置上一呆就是十五年,連家鄉都沒有再回去過。

    十五年的時間讓陳懿從一名意氣風發、前途無量的青年變成了一名毫無前途的中年人,雖然他處理政務依然十分認真,報國救民的理想也從未丟棄,但是人口稀少的金城郡政事畢竟不多,心中苦悶的他常常借酒澆愁喝的酩酊大醉。去年秋天金城郡遭遇秋汛,大量農田被淹,眼看就要成熟的糧食轉眼間變得顆粒無收,陳懿一方面下令各縣開庫放糧救濟災民,另一方面上奏朝廷希望得到一部分錢糧的支援,只是朝廷還未回復金城郡又遭受雪災,而此時各縣糧倉都已見底,各地豪門大族家中雖有餘糧卻都不願意拿出來救災,甚至陳懿願意用市價購買他們都不同意,對於此次救災他已經傷透了腦筋,此時卻有接到了增加田稅和徵集木材、糧食的詔書。

    國庫由於連年征戰已經空虛,劉宏卻安於享樂,修建宮殿,需要大量金錢。中常侍張讓、趙忠勸說靈帝對全國的耕地加收田稅,每畝十錢,用以修建宮殿,鑄造銅人。而下詔讓各地進獻木材、石料也是為了修建宮殿。雖然不願意增加治下子民的負擔,但是陳懿對於詔書的命令卻是無能為力,好在每畝十文的田稅並不算多,雖然去年秋天金城郡境內遭遇秋澇,河水氾濫,耕地幾乎全部在各條河流兩岸的金城郡幾乎顆粒無收,而且耕地被淹,需要數年才能恢復。但是對於長期執行十五稅一的稅率的農戶來說多年來總有些積蓄,問題不大,真正麻煩的還是在徵集木材、石料這條命令上。

    陳懿思來想去,還是決定不要再給治下的百姓增加負擔,而是把目光轉向了剛剛給了他難堪的豪門大族。

    金城郡地域廣大,轄有允吾、浩亹、令居、枝陽、金城、榆中、臨羌、破羌、安夷、允街十縣,另外境內還駐紮有護羌校尉部、西部都尉部、南部都尉部三支軍隊。

    根據不久之前的統計,金城郡全郡登記在冊的戶數只有三千八百餘,人口也不足兩萬人。雖然說金城郡地處邊疆,本就是羌、氐等族世居之地,生活著燒當、先零、隴西、湟中諸羌和氐族諸部以及月氏人的一支湟中月氏,漢族人口相對較少,而且此地又是當年大漢和西羌作戰的主戰場,本地人口逃亡也較多,但戶籍人口如此之少的主要原因還是豪門大族瞞報人口。豪族侵佔土地,蓄養家奴,瞞報人口的問題從大漢帝國建立之初就存在,王莽篡位後進行的最大的改革就是針對這些豪強大族的,但是過於激進的改革使得這些豪族的反彈十分強烈,各地豪族紛紛擁兵造反,造成了新朝的滅亡。劉秀在取得這些豪族的支持之後很快平定天下,定都洛陽,延續了大漢血脈,但是這種結果也使得他更不可能進行針對這些豪族的改革。

    豪門大族兼併土地,失地的農戶便只能依附這些豪族生存,成為這些豪族的家奴,而這些豪族為了避稅往往會隱瞞他們的戶籍,並且瞞報土地。金城郡境內有河、湟兩水流過,另有大小支流無數,這些河流在山間沖刷出一片片小型平原,這些平原的土地往往十分肥沃。十幾年前段熲徹底平定此地的西羌叛亂之後,更是有大批中原人來此墾荒耕種。這些人開墾出屬於自己的土地,不用依附豪族生存。全郡等級在冊的兩萬人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是這些自耕農,但是在豪族瞞報人口和土地的情況下,這些人反而成為納稅的主體。徵集的木材、石料原本也應該由太守征發民夫進山採集,只是此時天寒地凍,進山伐木採石的死亡率極高,陳懿有著自己的打算。

    金城境內羈縻諸羌,二十年前皇甫規、張奐、段熲三人統兵鎮壓西羌叛亂大獲成功,除了戰場上的死傷之外,僅僅段熲下令屠殺的羌人平民便不下十萬,如此舉動使得此地羌民對大漢朝廷心存敬畏,從此任何命令都不敢有絲毫違抗。陳懿便打算征發這些羌氐族人進山伐木採石,完成朝廷的任務,而征發這些異族還要靠金城郡境內護羌校尉部、西部都尉部和南部都尉部三支軍隊的威懾。

    護羌校尉部是大漢帝國中央直屬的軍隊,目前駐紮在臨羌縣城外,擁有一部五千人的編制,另有各族義從五千餘人,是帝國在涼州境內規模最大的一支軍隊。護羌校尉名義上可以統轄涼州境內的所有羌人,是帝國防備羌人最重要的一隻軍事力量。另外由於金城郡是邊郡,與異族相接,邊防任務較重,所以除了護羌校尉部這支中央直屬軍隊外還有西部都尉部和南部都尉部這兩支郡兵。

    西部都尉部駐紮在金城郡最西端的龍耆城,共一曲一千人,主要防範西海(青海湖)附近遊牧的羌民,此時的西部都尉閻渙乃是涼州名士閻忠的長子,孝廉出身,曾經在京城洛陽擔任過郎中。

    南部都尉部駐紮在金城郡最南端與隴西郡交界的石城,編製雖然也是一曲一千人,但卻是駐紮了一個上萬人的異族部落,此部乃是西域遊牧部落,一路遷居此處,歸附了大漢政府。當時正是張奐主政西北,張奐對待異族皆以安撫為主,便將此部留在金城防範大河對岸大小榆谷地區的燒當、鍾存羌。此部落的頭人將自動成為金城郡的南部都尉,此時的南部都尉乃是此部頭人王國。西部都尉、南部都尉品階不高,都是軼四百石,郡都尉雖然名義上是全郡最高軍事長官,品軼也比兩人要高,但是由於兩部都尉由金城郡郡守直接任命,不需要上報朝廷,這兩名都尉也直接聽命於太守陳懿,郡都尉韓約只能控制允吾縣內駐紮的一小部分軍隊。西部都尉部、南部都尉部這兩部陳懿調動起來倒是沒什麼問題,可是護羌校尉部卻不是那麼好打發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