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琥連南天門都進不去,怎可能見到紅雲。而且這時紅雲還恰好將太陰星封鎖,門下眾人不得出去。紅琥在南天門等了許久,連一個和太陰星有關的人都沒有遇見。有心下界到五莊觀去找鎮元子求救。畢竟鎮元子是紅雲公認的兄長,這天下間皆知道。也算自己的大伯,紅琥見不到紅雲,自然第一時間想到他。
可惜的是,當紅琥來到五莊觀時。卻是得知鎮元子早已被紅雲邀請到太陰星上做客,而且一去還是三百餘年。還不知道何時能回,這下就讓紅琥徹底的絕望。
不能見到自己親生父親還在其次,可不能報仇就使得紅琥心裡一陣的絞痛。母親與祖父的死他看在眼中,卻無能為力。這讓紅琥對自己深深地自責,而他心中對準提的莫名恐懼,又使的他不敢親子面對準提。如是紅雲便是他最好的選擇。不管怎麼說紅雲都是他的父親,雖然沒有見過一次面,但此等大仇,也不能不報。
可現在呢,紅琥連紅雲的面都見不上,還怎麼提報仇這件事。
於是乎他也只能在四洲中遊蕩,一邊尋找見紅雲的方法,而另一邊就打聽起現在各教的消息。
這不打聽還好,一打聽之下。居然讓他知道佛闡截三教的爭鬥,當然現在佛教已經退出了封神之戰,只剩闡截相爭。可這比不影響紅琥的思索。至少他現在知道,這三教之間均有矛盾便可,只要自己加入一教,便能學到本領,還能得到聖人庇佑,自是不用在擔心准提追殺。准提既然是佛教聖人,這佛門紅琥便不可能入。而闡教當中。原始收徒甚嚴。天下廣為流傳。非有大福澤,大氣運者皆不可為之門人。
紅琥喪母失父,自認為福澤淺薄,也就絕了投入闡教之中。而這截教便是他唯一的選擇,正好截教講究的是有教無類。不論種族慧根。只要誠心,便均可入教。這也正和紅琥的心意。只是這回紅琥入教之時,沒有將自己是紅雲之子說出。他還不知通天聖人是否和紅雲有怨?要是和准提一般,那自己豈不是羊入虎口!
所以紅琥入教之時。只不過被當成了下界的一個小妖。而他這小妖也不小了。紅琥身為九尾狐和紅雲之子。天賦雖然說並不驚人。可這兩者結合,就算是低又能低到哪去?至少在截教當中,算的上出類拔萃。再加上他身有血海深仇,自然努力修煉,不久便被截教當中金靈聖母看中,收為座下入門弟子。
說起這金靈聖母,便是現今商朝太師聞仲地老師。紅琥入得她門,自然也算得上聞仲地師弟。
紅琥一入金靈聖母門下,自然能習得截教當中高深的道行。再加上他本身悟性不小。短短幾年便修為大增。恰在這時,聞仲帶兵出征崎族(上次說得彝族,沒想到真的有這一族,算是筆誤,本人表示道歉。這回改過)。而北伯候崇伯虎起兵作亂。商朝舉國震驚,朝歌喧嘩一片。紂王本意立刻出兵平叛。無奈太師聞仲出征將朝歌兵力抽走大半,而剩下的兵將要留手五關,看管天下諸侯。
本來這五關兵馬加起來也將近千萬,只要派一位將領。領導大軍,與北伯候崇伯虎對峙即可。等聞仲太師回軍北上,兩軍合為一處,定能平息叛亂,將崇伯虎生擒,帶回朝歌。但現在因為是諸侯叛亂,這就讓人感到意外了。
北伯候為四大諸侯之一,為商朝永鎮北方。地位不可為不高。朝廷也沒有虧待過他,怎會突然之間便叛亂,而且還聯絡北方數百諸侯一起。這讓朝歌眾位大臣心中對眾位諸侯的忠心不得不表示懷疑。所以這五關之兵,到底能不能調配就成為了中臣子爭論地焦點。
有人認為,北伯候叛亂,影響太大,如不能及時鎮壓,其他諸侯難免會起不臣之心。所以必須盡快鎮壓,這樣才能穩定民心。
而反對的大臣,也正是以北伯候叛變來說得。既然北伯候能叛變,那其他諸侯呢?難保其他諸侯會沒有私心?這種事可不能賭,一個不小心,不說其他三大諸侯了,只要有四五個小諸侯聯盟一起出兵朝歌,那朝歌便危已。到時候,只要朝歌被打下來,眾位諸侯就算原來沒有反叛之心,怕也生出了反叛之心。
聞仲太師在還好說,這北伯候叛亂說滅也就滅了。有他在,也能鎮住眾位諸侯。讓其不敢生出異心。可現在聞仲和大部分的軍隊都在外征戰,就是立刻回師,那也至少要兩年才行,這還只是指大軍回到朝歌的時間,再加上出兵北方。那還要三年才可。這樣算下來至少五年才能到達叛亂之地。這個時代交兵作戰,打上三五七年都不算長,這還不帶行軍時間。所以要是等聞仲回師,如果能十年內能平息叛亂那就算地上快了。
十年地時間,對於一個朝代來說也不算短了。到時候就算是平息的叛亂。可對商朝帶來的影響不可估量。而且崇伯虎還給那些諸侯們做了一個榜樣。喏,朝廷平了一個諸侯的叛亂就要十年,要是兩個諸侯一起叛亂呢。要是三個呢。那商朝豈不滅亡了?要是眾位諸侯都向著崇伯虎一樣。這還得了?
最後吵來吵去,得到的結論就是叛亂一定要平息,而且要盡快。可是五關之兵還不能盡數調出。還要以防萬一,震懾其餘諸侯。這做算右算也不過能抽出三百萬大軍。這樣已經是極限。不然這五關便有失守的可能。
三百萬對上九百萬。雖然說差距很大,可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勝利的可能。只是可能很小罷了。可這三百萬是要走的一路前去北方。他們只是普通的士兵。不似那些朝廷供奉地散仙,能一日千里。
三百萬凶走上三年也就成了病貓了。距來報的供奉所說,崇伯虎已經聚集了九百萬的士兵,而且隨時能從封地在徵集兩千萬的男丁入伍。這下可讓眾位朝臣難上加難。就算再厲害的武將,面對這麼大地差距,也不可取勝。朝中大將們直接就將這個主意否定掉。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朝中大臣瞬間分成三份,一份支持大量抽調五關之兵,以眾位大將地估計,至少從中要抽出八百兵士才有勝算。
而另一份大臣,極力反對,以他們的看法自然是應該先保住朝歌,然後再說平叛。朝歌都保不住,還談什麼平叛?
第三份大臣,都是朝中地老臣,精明圓滑,倒是均保留意見。不過他們倒先提議,不論是不是從五關抽兵,先將聞仲太師召回。這項提議,自然無人反對,與公與私,有著聞仲在朝歌,他們的安全都有保障。
而紂王正在為兩方爭吵的大臣愁苦的時候,倒是他的皇叔比干為他出了個好主意。既然兩方爭吵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三大伯候的忠心問題,那試一下他們的忠心不就行了!而現在不就正好有了一個好機會試探他們,直接讓其出兵助朝廷平叛不久行了!
這項提議得到眾位朝臣的認同。這事簡直一舉兩得。三位諸侯要是出兵平叛,就能調兵五關兵士,而且有了三位諸侯相助,朝廷只用出二百兵馬,就能和三位諸侯合兵,將崇伯虎擊敗也不是不可能的。
要是三位諸侯不願出兵,那這五關兵士就更不能動了,眾臣也不用爭了。萬事以朝歌安慰為重。
可誰知,三道聖旨分到三位諸侯手中,唯有東伯候姜恆楚同意出兵以外,南伯候鄂崇禹、西伯候姬昌都以各種理由推脫。這樣五關兵士抽調之事,也就無人再提!
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崇伯虎身邊也有散仙扶住。而且修為不低。原本朝廷派去看管監督的官員供奉,一夜之間被殺個精光,就是現在這個供奉也是重傷逃回!
這樣一來,朝歌想要刺殺崇伯虎也成為了不可能。只是讓眾臣不解的是,誰都知道聞仲太師是截教中金靈聖母的弟子,在三代弟子當距榜。截教眾人多是為朝廷效力。這在仙人當中,誰人不知?
凡人互相攻伐也就算了,而這些仙人不好也不削對凡人出手。正如聞仲帶領大軍去攻伐崎族一樣。這些所謂的散仙均沒有參與。就是聞仲也是一樣。他領導大軍也只是指揮,絕對不會參與攻擊。
當聞仲受到朝廷召回急令的時候,開始也是心中驚訝不已,馬上就下令拔營,准提趕回朝歌。可當他知道朝廷供奉被殺的時候。心中反而安定了下來。不但讓本已經準備趕往朝歌的個軍停下,就地紮營。而且還下令,繼續全軍備戰,要和崎族再次開戰。
而他帶領的眾位將士自然心中不解,可無奈聞仲威望太高。也只得聽從命令。可當軍營安定下來。立刻的圍著聞仲,討要個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