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對峙虎牢關
討董聯盟在短短的三天時間內輪番上陣,先後一共發動大小攻勢竟有四五十場之多,其間孫堅、曹操、袁紹三部也曾經憑藉著兵精將猛攻上牆頭,可是西涼軍隨後而來的瘋狂反擊使得這些勝勢終究沒有轉化為勝果。
三日之內盟軍動用了手邊所有能用的攻城器械,而涼州軍卻總能利用自己的辦法化險為夷,以力保汜水關不失。在這段期間內光是雙方弓箭手射出的羽箭就達四五十萬之多,要不是聯軍適時的清掃戰場將阻礙之物收拾乾淨的話,恐怕幾天下來戰場上連落腳的地方也沒有了。
而面對汜水關下堆積如山的屍體,西涼軍只是每隔一段時間便傾倒下幾十桶火油,一把火將死屍和破爛的木製器械統統燒掉。時間一久整個關口的外牆都失去了以往的土黃色,而變成一片紫黑的顏色。再加上遍地的鮮血和到處燒焦的屍首,讓汜水關方圓近十里內都充滿了一股焦爛惡臭令人作嘔的味道。
那汜水關上的四萬士兵經過惡戰此時只剩下一萬五千餘人,並且西涼軍此時人人帶傷守將胡軫更是死在亂軍之中。而聯軍的結果也絕對不容樂觀,他們不但各路人馬傷筋動骨,並且袁術手下大將俞涉在攻關之時也被流矢射中面門而死。二十萬大軍竟然在這個關口上便損失了四五萬人之多,如果不是各路諸侯紛紛上陣督戰的話,那麼盟軍的士氣恐怕早就垮了。
不過對於袁紹來說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只要盟軍再堅持強攻數日,汜水關必然會宣告陷落的。
但是就在對戰雙方以為將要分出勝負的時候,討董聯盟卻突然收手停止了一切的攻擊行動,然後退軍十五里安營紮寨不知所圖,這一現象雖然讓西涼軍感到費解,可是他們還是慶幸可以迎來一段短暫的休整時間。
「曹孟德,你說軍情緊急必須迅速回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些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你就在諸位面前好好解釋一下吧。」袁紹知道突然下令收軍令大家難以理解,甚至於心懷不滿,所以面對這個燙手的山芋,還是扔給曹操比較好。
「據我軍快馬急報,董卓率領大軍已經到達虎牢關。」曹操此時覺得事情越來越難以收手,強攻幾日不但沒有攻下汜水關而且還白白扔了幾萬人的性命。現在不但虎牢關上已經壓有重兵虎視眈眈,並且呂布在外伺機而動蓄勢待發,兩關之間的距離如此接近半天即至,如果真被突襲起來恐怕難以抵擋。更何況對方陣營之中還有一個自己最不想看到的人物,這一切的一切讓曹操也有些抓狂起來。
「為今之計,我們只有率大部虛張聲勢前往虎牢關與董賊對峙,而傷亡慘重人數較少的幾支部隊則留在這裡作為汜水關的制肘。我見關上這幾日損傷頗巨,可以繼續戰鬥的人馬必然不多,所以只要我們能在虎牢設計擊潰董卓主力,那麼汜水這個彈丸之地不攻自破也。」現在只有這個辦法了,曹操就算多有智謀到了這種時候也毫無用武之地了。先不說兩軍數量上巨大的差距,就看看自己這邊士兵的士氣與戰鬥力,就絕對讓曹操頭痛。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今也只有這樣才能勉強見到希望。不過那渺茫的勝利則是建立在西涼軍一連串的失誤上的,除非老天開眼發生奇跡,否則盟軍想要完全獲勝恐怕比登天還要困難。
「既然要與對方在虎牢關下分出勝負,那麼我們又何必在這裡空耗時間空損兵力?」兗州刺史劉岱這幾天損失兵力最多,所以語發不滿的說道:「軍隊無統一號令不行,今日說進明日說退,前天還說要打下汜水關,可是現在又要兵發虎牢與董卓決戰。我倒要問問孟德,你讓我如何向拚殺數日的官兵解釋啊?」
劉岱之所以語出責難蠻不講理,還是因為他這幾天受到的壓力太大了。在討董卓聯盟剛剛成立的時候,劉岱可是從兗州帶出了近兩萬的人馬。可是他先在汜水關下被李榷、郭汜聯手擊敗,後又因為搶攻關口損耗巨大,短短數日之內可以再上戰場的人數只有不到三千,這讓劉岱怎麼能嚥得下這口氣呢?
有人提出質疑自然有人附和,連續作戰數日對於戰況不滿意的人那可是大有人在,這些人在自己的封地上可算是說一不二,在他們眼中本來應該是天下無敵的自己,短短幾天內便被狠狠地打回原型,這對於誰恐怕都是難以接受的。
「即便我軍攻下汜水關,倘若董賊領兵將此地團團包圍,再斷了我軍糧水之道,那麼恐怕我等便要成為他人的階下之囚了。」站在公孫瓚身後的劉備終於站了出來,為曹操辯解道:「初時攻取汜水關是為了以絕我軍後顧之憂,而數日的攻伐我們也能發現,就算逞強攻下汜水關我軍傷亡也定慘重。為了可以節省更多可戰之兵,所以目前捨棄汜水也未嘗不是個保存實力的好辦法。」
「你是何人,竟敢在諸君面前開口?」韓馥知道劉備官職低位所以連聲譏諷說道:「俺們大人在此商量對敵之策,你一個區區縣令也敢大放厥詞耀武揚威?」說畢將頭扭在一邊,並表明態度堅決不贊成兵發虎牢自尋死路。
「無膽鼠輩不如賢弟遠矣!」公孫瓚輕聲呲笑起身說道:「我等聚集此處正是為了征討董賊由此而已,既然此人就在虎牢關之上,那麼我們又何必捨本逐末盯住這一個小小關口不放呢?更何況如若這幾天沒有消耗掉關上敵軍,那麼如果被其盡遣精銳出陣斷我後路,試問諸公誰能與之為敵?」
說完之後公孫瓚故意用眼睛去瞟劉岱和韓馥二人,這兩人想到當日敗軍的狼狽相,此時臉上也不由紅一陣白一陣的。
「既然如此,我公孫伯圭便第一個向盟主請纓求戰,我想在座皆是豪傑,一時挫折不縈於心,只要覺得自己還有實力同董賊一較短長的,便與我一同往那虎牢關便是了。」儘管公孫瓚此時只剩下不到六千人馬,可是勇武氣傲的他不拼至最後一兵一卒是不會輕易認輸的。
「伯圭果然英雄也。」曹操見到終於有人明白自己一片苦心,那麼以前所承受的諸多誤解也算值得了。他因為本來兵力就不太多,所以在進攻方面一直沒有擔任主力,故此幾戰下來曹操所剩的四千多人馬反而成了眾勢力裡綜合素質最高的一支。
隨著曹操和公孫瓚兩人的表態,十八路諸侯中陸續表示願意參戰的佔了半數。袁紹知道此戰關係到討董卓聯盟最後的生死命運,所以在曹操的提點下還是擬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作戰方案。
盟軍分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孫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往虎牢關迎敵,而曹操引軍往來救援。本來孫堅和張邈也要一同前往的,可是袁紹認為此二人部曲折損過巨,不如暫時保存實力以圖作為奇兵出現在戰場上。既然盟主如此分配,那麼孫堅就算心中如何肯戰也無法一展所長了。
這八路諸侯此時每鎮尚有近萬人馬,所以數軍齊動也有七八萬的數量,遠處看去密密麻麻的甚為壯觀。他們匆匆趕過汜水縣於虎牢關東面十餘里處紮營,只要休整完畢便可與呂布的前鋒決一死戰了。
而此時的虎牢關上董卓軍也在商量退敵之策,作為現在軍中的一員「良將」,曉峰因為剛剛與孫堅軍交過手,所以是最有發言權的一個。
「我軍糧草豐足供給便利,只要拖延些時日敵軍不攻自潰。」曉峰知道以現在的狀況來看盟軍根本就不是董卓的對手,雖然這幾天汜水關連連告急一度險些失守,不過現在董卓大軍已經開到虎牢關上,如果董卓發發狠全軍出擊的話,那麼盟軍估計抵抗不了多久便要全軍盡沒的。
而對於三國時期的人物,曉峰心中皆是仰慕尊敬之意,在他的意思看來能夠保存一個是一個,否則如此眾多的英雄人物同時殞命,那麼這段歷史豈不是變得毫無生趣了麼?
這就是為什麼曉峰對於華雄的死雖然痛心疾首,可是又不願意對孫堅軍趕盡殺絕的原因之一。更何況孫堅在歷史上也是董卓撤退後,在與劉表的交戰中才中伏死去的,如果貿貿然追趕上去,那麼自己反而是凶多吉少。基於以上兩點,曉峰與孫堅才不多做糾纏,這裡邊到底哪點更為重要,恐怕就只有主角自己清楚了。
「據報敵軍已經捨棄了汜水關的攻擊,將主力部隊集結到虎牢關以東,尋求我軍主力一戰。我們不如先讓呂溫侯滅其士氣,然後我自領一軍偷渡汜水關解了關上之圍,到時候我軍斷了敵軍的退路,那麼便可以輕鬆獲勝了。」曉峰還想看看呂布是怎麼和劉備三人激戰的,這個場面恐怕是所有穿越的仁兄夢寐以求的,所以他才有先滅敵軍士氣再到汜水增援的請求。
董卓沉思良久點頭說道:「賢弟此計甚為穩妥,不過據說這八陣之人都是能攻善守之輩,況且那劉備劉玄德此時正在公孫瓚軍中,無論怎樣他們曾經也算助我脫困救我性命,如果兩軍交戰真的使其受到損傷,那麼我心將更為不安矣。」
董卓還會為劉備擔心?董卓從前也講過黃巾之亂的情形,因為盧植被閹黨陷害所以導致董卓軍遭到了黃巾軍的瘋狂反擊。其間如果不是因為劉備殺出救援的話,恐怕董卓的性命便要喪在戰場上了。所以就憑著這份活命之恩,董卓也絕對不會傷害劉備的性命。
「大哥自然不必擔心。」曉峰笑著說道:「此三人無論武藝才情都是當世豪傑,就算面對千軍萬馬也不在他們話下。只要大哥與溫侯支應一聲,囑咐他不要出手傷了這三人的性命,那麼憑著他們的實力定能自保無疑。」
董卓聽後略帶疑問的說道:「劉備的兩位兄弟都有萬夫莫敵之勇,如果奉先與他們交起手來過多阻礙,我怕會陰溝翻船反而敗在他們手下。有恩難報,有恩難報啊……」
「溫侯武勇天下無雙,大哥自然不必考慮他的安危。我敢保證放眼諸侯,能在戰場上傷得溫侯性命之人絕無僅有。」曉峰拚命的打著保票,他現在才終於想通一件事情,那就是三英戰呂布幕後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