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然,第二天的報紙和電視台都報道了李大山農場開業的消息,對何書記的高度肯定講述得很清楚。特別是電視新聞裡面,李大山也有幾個鏡頭聚焦。李大山和他的農場在草原市的知名度又上升了不少,雖然還沒有上升到「八鯉現象」、「八鯉奇跡」的高度,但是普通老百姓和潛在的客戶都知道了李大山的八鯉農場搞得不錯。
這不,有人就要來參觀。這次是羅平區的領導組織當地的種養殖大戶希望來學習李大山的發展經驗。李大山接到張副秘書長代為轉達的電話的時候,還是一頭霧水,搞不明白自己這裡還基本上沒有任何可以創造經濟價值的產業完成建設,這些人來看什麼?結果還是張副秘書長的一番透心解釋,李大山才算是恍然大悟。原來,草原市四大班子的領導給李大山的農場剪綵的新聞播出以後,處於草原市政治中心的羅平區當然要第一時間響應草原市主要領導的號召,發展當地農牧業經濟,而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參觀學習李大山的農場,表示自己區裡面認真落實貫徹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高度重視此項工作。
五月十二日,羅平區的參觀考察團一行十五人帶著五台車來到了八鯉農場。由於李大山的農場並不屬於長風縣管轄,而是由草原市直管,所以長風縣並沒有派人來,市裡面因為張副秘書長熟悉這裡的情況,把他這個其實工作很忙的人給派了過來。張副秘書長非常高興的接受了這個十分輕鬆的工作,藉機也可以休息休息。
羅平區的帶隊領導是區政府的佟區長,成員多是農業相關部門的一把手,還有三個當地比較規模大的種養殖專業戶。李大山對於介紹農場的情況已經不陌生,帶著這些人四處參觀,順便給他們解說自己的發展規劃。由於李大山有黃教授的專業輔助在那裡墊底,所以講起來頭頭是道,讓羅平區的領導聽的津津有味。
而三個種養殖專業戶本就是此中老手,更是非常清楚李大山所說的規劃是真實可行的還是紙上談兵。對於李大山這麼大手筆的搞農業投資,這幾人都很佩服,見縫插針的還問到了李大山的聯繫方式。李大山考慮到以後可能有合作的機會,給電話號碼的同時,也問了這三人的電話。李大山也就記住了這三人的名字:張大恆、劉福、劉善成,三人都是羅平區的養殖大戶,每家的養殖規模都在三千頭以上,同時也從事一些皮毛的初加工。
聽了情況介紹,又看了農場實際情況,羅平區的佟區長對李大山的介紹表示感謝,表示此次參觀學習收穫良多,同時希望李大山日後能到羅平區投資發展。李大山對這樣的「遠期規劃」無可無不可,當即很爽快的答應了。
經過張副秘書長的點撥,李大山並沒有留這些人吃飯。因為張副秘書長告訴他,以後可能還會有很多這樣的考察團來他這裡,要是每撥人都要接待用餐,李大山就不用幹別的了,而且經濟上的開銷也太大。飯可以不吃,但禮物還是要備上一點的。為了表示誠意,李大山給每個考察組成員準備了一份小禮物,都是在當地市場上採購的土特產,綠色無污染,應該不會被人扔掉。而且每份也就是五六十元,領導的好點,一般人的差點而已。
果然,就像張副秘書長的預測一樣,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李大山簡直是忙得不可開交,基本上每天都在接待、講解、送客的程序中打轉。而且第一次參觀以後,張副秘書長也不來陪同了,畢竟他負責的工作非常多,很難抽身出來。結果在忙了差不多一個月以後,李大山實在招架不住這麼猛烈的攻勢,只好向張副秘書長求援。
張副秘書長對李大山的農場能吸引這麼多人也感到很奇怪,為了一點小禮物是不可能去這麼多人的。結果細問之後才知道,現在到李大山的八鯉農場參觀的已經有草原市羅平區、長風縣、格格縣、白峰縣、古海縣等五個縣級政府組織的考察團,再就是附近離得不遠的鄉鎮派出的考察團,從目前的情形來看,還有向村一級蔓延的趨勢。想想也是,草原市地域廣大,但是缺水導致農牧業無法發展,大家又都覺得必須落實上級關於大力發展農牧業的決策。沒有具體辦法可想,這些領導就只好來李大山的農場參觀一趟,表示自己已經貫徹落實了上級的決策。
張副秘書長想通這個環節,也感到事態嚴重,趕忙對李大山表示是自己的工作失誤導致李大山的困擾。李大山對於接待這樣的考察團倒是沒有什麼意見,就是時間牽扯太多,自己的農場都沒有時間管理了。對張副秘書長表示自己還可以承受之後,張副秘書長告訴李大山,他會馬上向何書記專題匯報,研究給出解決辦法,不然李大山因為被人參觀導致產業發展停頓那後果就嚴重了。
張副秘書長的工作效率就是高。才過了二個小時,何書記就親自給李大山打來了電話,向他表示道歉,對政府在工作中出現的形式主義和「一陣風」主義進行了自我批評。同時,他還表示已經和古市長商量過了,市委辦、市政府辦馬上就會聯合發文,規定沒有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准,任何人、任何組織不得進入李大山的農場參觀學習、檢查工作。一旦違反,市委市政府將會處理相關責任人。
李大山聽到何書記為了自己的一件小事竟然專門發文,非常感動,連聲對何書記表示感謝,並下定決心要把八鯉農場建設好,回報何書記的支持和幫助。又聊了幾句閒話,何書記就掛了電話。李大山也知道何書記很忙,很客氣說了「再見」。
領導的作用巨大,文件的作用也不小。從這個電話開始,李大山的農場真的沒有人來參觀學習了,一時間還讓李大山有些不適應。雖然忙活了一個月的時間沒有做成事情,但是還是有一個「附屬性的收穫」,那就是李大山現在收集整理了全市各縣區以及附近鄉鎮的三十多家種養殖大戶的大致情況,並且都有負責人的聯繫電話。
一場參觀風潮過後,李大山終於有時間、有精力開始投入農場的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