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從頭再來

龍騰世紀 第一百零六章 熬,大家都在熬 文 / 雅易安

    一百零六章

    曹映雨歎口氣,「這傢伙神出鬼沒,我也說不準,搞不好真能湊效。」

    她盯著和齊穎說上話的羅翔,辨別他的唇形,低聲念了出來:「和犯罪分子較量是不是要入鄉隨俗,能不能擺出警察剛直不阿的形象?做商人也如此……汗錢?……姐,你太笨,還是聽我的吧……

    阿柳看他得意洋洋走來,拍著小小的胸脯後怕:「幸好沒和他打賭,不然我的後半生就糟糕了。」

    曹映雨沒說話,用眼睛死死盯住他。

    齊穎被打動了,她動心就輪到曹映雨頭疼。曹大小姐雖然背景豐厚,可軍隊和地方有潛規則,有各自的圈子,亂伸手是會出大問題的。何況,單憑曹映雨單槍匹馬挖地方政府的肥肉仍是力有不逮。

    羅翔也為這事費思量,他聞到銀沙灘散發的濃濃利益味道,但怎麼讓曹映雨使上力,他一時沒有好辦法。

    銀沙灘?羅翔想起一件事:延崗市政公用局局長萬宗璞灰頭灰臉前帶自己去銀沙灘,曾開玩笑的說道:「咱們住的這地兒原是武警內衛部隊基地,尚公子用八十萬便買下。哈哈,傻乎乎的丘八!現在增添一個零也拿不到。」

    羅翔頓時有了歹毒主意:「銀沙灘有一片地屬於武警,找理由不准許政府施工不難吧,你和他們能說上話不?我們可不貪心,幾棟度假山莊和一條游輪,足夠供穎姐救濟一百戶家庭。」

    曹映雨拍著大腿叫道:「你太壞了。這法子倒也行得。」

    羅翔摸著腿叫苦連天:「大姐,這是我的大腿。」

    他留意齊穎面帶關切。笑道:「旅遊度假地方少不了保安警衛。需要大把大把退伍軍人。他們對這行輕車熟路。這樣地賺錢養家想必大家會很樂意。」

    阿柳當即贊同:「好多退伍回農村地姐妹受不得鄉下地烏煙瘴氣。跑到城裡卻沒地方打工。咱們幫幫她們。」她對羅翔說道:「鶉目營鎮地芳芳和小丫你記得不?她們今年要退伍。沒地方去呢。」

    齊穎沉思不語。曹映雨生怕教官打退堂鼓。當機立斷地說道。「好。我這就去橫插一槓子。但商業上地規劃羅翔你得全盤負責。」

    羅翔滿口答應。曹映雨拍桌子叫道:「老闆。上最好地咖啡。我請客!」

    羅翔大喜。準備點幾杯那種果子狸糞便咖啡。但掃到曹映雨手中玩耍地錢包大吃一驚。伸手朝褲包一摸。果然是自己地。他哭喪著臉。「曹小姐。曹大姐。曹奶奶。不興不請自摸。用別人地生活費血汗錢請客。」……

    羅翔揣著比祥林嫂還乾癟的錢包回家,出租房裡袁妍盯著十八寸的電視看得津津有味,羅翔湊頭過去瞄了一眼,叫道:「廣告也能看得發笑?我佩服你。」

    袁妍隨口問道:「去哪裡了?」

    羅翔很認真的回答:「學校拿個人簡介,還有……他住口了,袁大姑娘人家根本不在意他和誰照面,繼續看她的廣告呢。

    得,我別養成她追究行蹤的習慣,羅翔急忙溫柔的說道:「晚上吃什麼?」

    「面啊,我煮麵給你,雞蛋面。」袁妍回頭羞澀一笑,「呀,雞蛋沒了……

    羅翔算算錢包裡的殘餘部隊,忍痛說道:「別吃那玩意了,我們吃餃子去。」他看袁妍著實喜歡看電視,指天指地的發誓道:「等俺有錢了,咱們去買一台大電視,二十二,不,二百二十寸的……買兩台,客廳一台臥室一台。」

    「好啊。」袁妍雀躍無比,兩眼閃冒小星星,「還要放映機,坐在家裡看電影!」

    羅翔抱著她感恩的親嘴撫摸,電視機和錄像機就能打發的姑娘,以後那裡去找這樣善良的小蜜?

    羅翔敲張建華的房門,帶回來就補瞌睡的眼鏡兒一起下樓吃餃子。吃飯時羅翔問道:「眼鏡兒,畢業還回老家不?」

    一直打算在老家上班孝敬父母的張建華猶豫了,他在紅旗超市實習開闊了視野,對回閉塞落後的老家產生了動搖。

    張建華搖搖頭,說不上是不回去還是不知道該回不回去。

    羅翔勸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袁妍把碗裡的餃子餡撥給羅翔,哼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當你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在這裡默默的祝福你。」

    「我不會祝福的。」羅翔用餃子餡沾蘸水。嗎嗎瞇的,齊秦泡王祖賢十多年也會雞飛蛋打,大傻逼一個……話說,他自己不也讓好友撬了牆角,大哥不說二哥才對。

    塞了一肚子餃子和餃子湯,三個人又回到出租房,袁妍守電視,對財務有興趣的張建華去看財會課本,羅翔則準備寫東西,一篇是何詹想要的三農問題論文,另一個是銀沙灘開發預算。

    銀沙灘的事兒尚且好辦,對未來旅遊勝地前景清楚的羅翔根本不用考慮搞項目做廣告之類的問題,只要拿到參與的資格弄來人手和資金便坐等收錢。可三農問題的論文就不好寫了,夢中有這項政策的大致印象,不過,須得找到合適的、觸目驚心又發人深省的切入點……

    屋外張建華和袁妍在說些什麼,好像是張眼鏡兒要交一百元的伙食費,妍死活不肯收。羅翔知道張建華人窮志不短,就高聲說道:「妍妍,收下吧,眼鏡兒是有工資的人了。」他的話說完,心中倒有了靈機一動,農村是中國

    的地區,農民是中國最廣大階層,解決農民問題就要t量,要消滅農民的貧困就讓他們有法子掙錢,讓他們像張建華那樣……

    羅翔的文章一個星期後寄到何詹手中,標題是「農業和農村工作淺議——三農問題事關全局」。何詹掃了一眼便坐不住,走去囑咐秘書任何人不見,親自關上房門退回來細細研讀。

    羅翔的文章共有三個部分:三農問題的重要性;三農問題歸根到底是農民問題;解決三農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文章中,羅翔把李昌平上書的順口溜剽竊歸己,作為震耳欲聾的警告:若國家不採取有效及時手段,農村和城市收入進一步拉大,農民的負擔進一步加重,當盲流如「洪水」、負擔如「泰山」、債台如「珠峰」、幹部如「蝗蟲」、責任制如「枷鎖」、政策如「謊言」、假話如「真理」,勢必引發全國性的激烈矛盾。

    何詹在辦公室裡呆到深夜,抽了整整一包「紅梅」,把三萬字的文章細細讀了五遍,閉目想了一個小時,這才打電話到北京:「表姐夫,我這裡有一篇稿子,想請你過目看看。」

    第二天下午,何詹趕到江城,和省委副書記農彬碰頭後覲見了分管宣傳的江城市委副書記趙耀宇,隨即,《江城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農村問題、農民問題、農業問題不可不察」的長篇論述。很快,這篇文章由省委曾書記親自批示,下發各級黨政部門廣泛展開大討論,省委和市委兩級政府專門指定專人收集和整理反饋上來的意見。

    根據整理,討論中基本對三農問題的重要性無異議,但如何解決三農問題產生較大分歧。何詹據此對羅翔苦笑道:「你的建議太大膽太激進,引起的爭論不是一般大。你看看你的設想:廢除特產稅農業稅,實行農民的真正國民待遇,自願原則上盡可能消滅農民,鼓勵他們放棄土地轉為城市居民。」

    羅翔笑道:「您心裡有數呢,去年國家財政收入5多億,特產稅農業稅有多少?一百多吧,為這一百多億耗費的成本起碼要翻一番,幾億農民增加多大負擔?至於為什麼提出放棄土地我說的很清楚了,我國用全世界7%的耕地養活全世界22%的人口,換句話講,我們的耕地人口負擔率是世界平均值的三倍多。於是,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是限制農業用地轉為其他用途。

    但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呢,我國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三倍。如果把西藏,新疆,青海地廣人稀的地區去掉,人口密度還要翻番,比如東部地區的人口,應該是世界平均值的十幾倍。所以問題不是農業用地緊張,而是全面的土地緊張,不是農業用地效率很高,其他用地大量浪費,而是恰恰相反。要解決土地緊張,除了侵略擴張就只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節約土地。而農民進城是可以節約土地,因為他們在農村佔用的土地比在城市裡佔用的多,而且多半是比較好的地。每有一個農民進城,雖然佔用了一小點城市用地,但是增加了較多的農業用地!」

    何詹點點頭又搖搖頭,「糧食問題呢?沒有農民種地發生糧食饑荒怎麼辦?」

    羅翔輕笑道:「老師,這又是一個誤區,咱們幾千年來怕缺糧饑荒怕慣了,其實,中國並不缺糧。歷史上的饑荒根本原因是交通不暢,浪費在運輸上的時間和糧食太多!」

    何詹尖銳的問道:「幾十年前又是怎麼一回事?不是交通吧?」

    羅翔早有準備,振振有詞的答道:「不錯,59年到62餓死了兩千萬人,可那是因為市場不暢,糧食從更稀缺的地方運到了不稀缺的地方!就在59年,我們還出口了500噸糧食,足夠兩千萬人吃一年的糧食。現在的情況是什麼?中國大踏步融入世界,我們糧食進口最多時也不過兩千多萬噸,占國內總消費量4-5%。所用外匯二三十億美元,占出口創匯的1%多一點。您用石油進口比較一下,能源每年要用一百多億。所以,只要世界糧食市場還在運作,咱們絕對餓不死,我們有足夠的錢買糧食吃,即使糧價翻番也不足懼,餓死人是因為沒有了糧食市場!在糧食問題上,我們最重要的國策是保護國內外糧食市場,而不是直接去增加糧食生產。」

    何詹目瞪口呆……

    省委指導的三農問題大討論持續時間不長,隨著4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領導幹部的楷模織向孔繁森學習活動。其後又是陳雲同志逝世和體改委發佈《關於1年經濟體制改革實施要點》,工作的重心很快轉移到城市,轉移到國有企業改制。就算如此,何詹和他倡導的三農問題還是落入一批高層領導視線中,58日,何詹被江城市委任命為棲武縣代縣長兼縣委副書記,三個月後又任命為棲武縣縣委書記兼縣長,俗稱「一肩挑兩擔」,他的高昇比原來歷史裡早了整整兩年。

    何詹和他在省裡的後台農彬都知道羅翔在其中的作用,可兩個人皆是不言不語,彷彿貪污了小伙子的功績。羅翔卻清楚並非如此,難道《人民日報》寫出引導全國大政方針的那些大秀才們都成為一路諸侯?筆桿子的作用僅僅在於吸引注意,絕非成敗關鍵。就拿農彬來說,一篇乃至十幾篇類似文章也不會使他登頂為省委一號。羅翔現在要做的只有踏踏實實用時間熬內功,等候何詹青雲直上時的提攜,他要用時間換資歷……

    繼續求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