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拆遷工

龍騰世紀 第564章 第二戰場 文 / 巡洋艦

    「今日第一更,第二更稍晚,英法聯軍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出。世界為之震驚。而希臘從傾向於協約國到加入同盟國向協約國宣戰的轉變,更讓協約國方面尷尬與憤怒。同時,協約國方面也為彼此在巴爾幹地區的勾心鬥角感到後悔。

    英法在巴爾幹折損刀萬精銳,兩國的地中海艦隊全部都長眠於愛琴海,只有臨時去客串支援的復仇者號超級戰列艦得以倖存。可以說,英法兩國對地中海的控制從之前的慨,一下子跌到了糊。而地中海沿岸的兵力更是捉襟見肘。只有一些老弱殘兵防禦。

    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希臘王國三國的海軍聯合艦隊一舉控制了地中海制海權,並向東面擴張。一時間,英法在蘇伊士運河和北非的殖民地,以及法國南海岸全部處於同盟國海軍的艦炮火力覆蓋下,形勢異常嚴峻。

    於是,英國政府只好將北海中二十艘前無畏戰列艦和一批輕巡洋艦、驅逐艦遠調地中海,和法國海軍剩餘戰艦一起抗衡同盟國海軍擴張。這樣一來,英國對德國公海艦隊剛網取愕的封鎖效果,再次鬆動,英德在北海的海軍主力艦隻已經持平,出現了勢均力敵的情況。

    同盟國的數量增加到了五國,協約國倒是有八國,不過比利時、盧森堡、塞爾維亞、黑山、羅馬尼亞已經亡國,實際上還是英法俄三國協約。原本協約國在歐洲的人口優勢也因為希臘的倒向同盟國,導致協約國的優勢不復存在。同盟國人口首次超過協約國。協約國被迫轉入戰略被動防禦階段。

    然而,同盟國的進攻速度讓協約國大跌眼鏡。五國聯軍總司令部經過研究之後,認為英法在地中海的艦隊被消滅,剩餘的法國艦隊不足以抗衡同盟國海軍。只會謹守法國南部港口。而英國皇家海軍從北海調集海軍增援地中海需要時間。因此,在這個英法真空時間內,正是同盟國攻取地中海周邊土地的時機,於是同盟國決定開闢第二戰場,從西亞和北非打開僵持局面。

    五國會議上,土耳其十合,表示土耳其只要求收回阿拉伯半島,恢復對地中海南岸和紅海東岸幾個阿拉伯國家的宗主國地位。同時,對於埃及。土耳其宣佈放棄宗主國要求。將埃及交給其他四國瓜分,並表示不再對其他非洲殖民地提出領土要求。

    土耳其的慷慨。讓同盟國上下一心,團結力量大,這點讓協約國感到慚愧和羞憤。埃及和地中海、紅海沿岸的阿拉伯人國家,在一戰爆發後,迅速被英軍侵佔。其中埃及被宣佈脫離土耳其。

    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爆發後,英軍不得不放鬆對其他地區的進攻,將兵力抽調到土耳其前線。希臘的倒戈讓英國在埃及和北非殖民軍的五十多萬主力被殲滅,法國原本在歐州陸地上面對德軍的猛烈攻勢就已經兵力緊張了,為了對盟友履行軍事義務,幾乎將摩洛哥等法屬北非殖民地的軍隊全部調來幫助英國,結果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如今,西亞和北非的殖民地都只有少量的地方維持警察部隊,面對同盟國的絕地大反擊。英法兩國為他們的自私將會付出慘重代價。

    五國同盟意見一致,集結在希臘的醜萬聯軍,在希臘全面動員完成後,兵力增加到了,墜萬人。土耳其抽調了的萬軍隊防禦俄國,並準備收復被英軍佔領的約旦地區,準備將英國在阿拉伯半島北部的6萬殘軍趕出去,恢復土耳其對約旦和敘利亞的宗主國統治。

    這樣土耳其履行同盟**事義務,依然界下了三十萬軍隊在五國聯軍中,一起攻擊北非。

    舊舊年十月初,五國聯軍前鋒三十萬大軍在同盟國海軍墜余艘戰艦的掩護下,從加沙地區登陸。由於那裡十分的乾旱,英軍防禦力量是最弱的。因此,使得同盟國前鋒大軍輕而易舉的攻陷加沙,三百加沙英軍全部陣亡。

    0月日,五國聯軍兵分三路,橫掃阿拉伯半島北部和西奈半島,該地區的兩千英軍沒有進行任何的抵抗便投降了。

    7日,希臘和保加利亞。萬南路聯軍在紅海口的埃及蘇伊士運河東面的捨特遭遇了五千英軍的頑強抵抗,並爆發了捨特會戰。

    捨特是蘇伊士運河的紅海出海口屏障,拿下了捨特就等於掐死了蘇伊士運河,英軍雖然只有五千人,但是捨特要塞先後經過法國和英國的建設,易守難攻。

    同盟國南路前鋒大軍攻擊受阻,只好請求後續部隊增援,並運輸攻城重武器到前線。

    同盟國中路軍是土耳其主力,主要的作戰目的是肩負著收回曾經奧斯曼帝國在紅海和地中海的屬地,恢復奧斯曼帝國的榮耀。

    土耳其軍隊進展順利。這裡本就是奧斯曼帝國的土地,當地還有很多人懷念曾經的奧斯曼帝國榮耀。

    因此,土耳其軍隊很快便火阿叮中部的蘇伊士這河。攻入了埃及伊斯梅利亞。控制引辦」運河中部。

    日,土耳其軍隊揮軍南下,朝著埃及首都開羅進軍,同時增援南路大軍,一起前後夾擊捨特英軍。

    占日,攻城重武器運抵捨特,土耳其、希臘、保加利亞聯軍合圍在捨特的五千英軍,並對英軍展開猛烈的攻擊。英軍重武器裝備基本上都被遠調達達尼海峽戰役使用了。結果五十多萬英法聯軍的裝備都落入了同盟國手裡,此消彼長之下。捨特要塞守軍緊憑藉著一些要塞炮根本無法抵抗同盟**隊的猛烈攻擊。

    最後堅持不到六個小時,捨特要塞便被攻破,蘇伊士運河落入同盟國手裡。同時,埃及首都開羅的門戶也被打開。

    與此同時,北路軍以德國和奧匈帝因作為主力,大軍紹萬直逼英國在埃及的海軍基地塞德港。

    口日,同盟國海軍封鎖塞德港。五十多艘戰艦輪番炮擊港內的英國戰艦和防禦設施。日,德奧聯軍集中如門各口徑大炮,猛烈轟擊在坎塔拉阻擊的英軍。英軍將整個埃及的兵力收縮後,只有一萬三千餘人,而且裝備落後,不敵德奧聯軍。堅守到舊日凌晨時,德奧聯軍從背後突破坎塔拉的英軍防線,坎塔拉英軍大部分被消滅,一部分投降,一小部分潰退至塞德港,跟英國留守港口的部隊一起堅守待援。

    英國政府對於同盟國迅速出擊西亞和北非感到非常的頭疼,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英法現在根本無法及時抽調兵力增援殖民地,而原本英國準備調集大批戰艦前往地中海,結果德國公海艦隊於。日展開大規模行動,摧毀了許多英國海軍設置的水雷封鎖線,使得英國海軍不得不全艦隊出動,壓住德國公海艦隊。防止其進一步突出封鎖。因此。無法增援地中海。

    占日,德奧聯軍突破塞德港南面西瑪山炮台,佔領制高點後,德奧聯軍將大炮架在上面,朝著塞德港內的三艘英國巡洋艦炮擊。同時,對塞德港發起最後的步兵衝鋒。這時,奧匈帝國巴爾幹集團軍使用過的裝甲步兵戰車再度發威,一個小時內接連突破英軍十二處簡易防禦戰壕。

    6日中午,德奧聯軍攻入塞德港。英軍被迫鑿沉軍艦,向同盟國投降。

    同一天下午,土耳其、希臘、保加利亞聯軍在埃及本土將領亨利的接應下,開羅守軍臨陣倒戈,攻擊英國守軍,同盟國聯軍趁機開進了開羅,導致英軍大敗。

    20日,埃及全境光復。當天中午,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希臘、保加利亞五國成立埃及戰時管理委員會。考慮到埃及的戰略作用,以及埃及人民的情緒。同盟國放棄瓜分領土,轉而戈分勢力範圍。埃及廢除所有跟英國有關的條約,阿巴斯二世重新復辟,成立埃及王國。

    引日,埃及國王阿巴斯二世下令加入同盟國,並對協約國宣戰。同時,土耳其收復約旦和敘利亞,從新成為他們的宗主國。飛日,約旦和敘利亞先後宣佈加入同盟國,並對協約國宣戰。

    至此,同盟國數量增加到了八個,協約國將面對空前的被動局面。尤其是英法在達達尼爾和土耳其問題上耍了俄國,造成俄**隊拒絕出兵牽制土耳其,給英法在西亞和北非的殖民地造成巨大損失。

    而俄皇尼古拉二世依然非常憤怒的譴責英法兩國是在「自食惡果,受到懲罰是應該的!」

    這個時候,英法兩國終於低下頭,向俄國道歉,承擔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失利的責任。英法兩國政府表示希望俄國政府原諒他們的過錯,並希望俄國緊急出兵土耳其,牽制土耳其兵力。同時,由於英國是罪魁禍首,因此代價自然要英國人來抗。英國政府罷免了海軍大臣丘吉爾,為了給俄國人消氣,英國放棄阿富汗殖民地利益,全部轉給俄國人。法國則免除了俄國一部分欠法國的債務。

    為此,俄國人得到了在阿富汗地區的實際控制權,暫時原諒了英法兩國,三國協約內訌風暴得以平息。不過,英國可是沒有那麼好心,雖然將阿富汗給了鼎國人。可是阿富汗的旁邊是中國的西疆。另一側是伊朗。都知道伊朗是中國扶植的親華政府,雖然中國不承認那裡是中國的殖民地,可是伊朗政府為中國馬首是瞻,儼然將自己看作是大中華帝國的成員。這樣一來,俄國夾在兩者之間,不跟中國爆發衝突才怪?

    英國人這麼做的另外一個目的是,犧牲阿富汗給俄國,借此緩和中英矛盾。因為中英在東南亞的明爭暗鬥,已經讓兩國有些敵視態度了。原本英國準備制裁中國貿易,藉機報復。如今在地中海、西亞和北非的接連失敗,導致英國政府不敢再得罪任何國家了,尤其是中國。

    面對中國政府質問英國為何將價值落億龍幣的支票交給了意大利,英國政府只好表示為了安撫意大利不參戰,持妹微持中古。英國只好借款給意大利。然而意大利信不甘哭糊,目前英國除了龍幣外,再沒有巨額的外匯儲備了。因此,只好先行將這筆從中國的借款轉手給意大利。

    中國方面自然明白英國是在掩飾,其根本的意圖就是想要拉攏意大利參戰。順道報復中國。這筆巨款如果留在英國,那麼英國報復中國時,自己也會因為借口而遭到損失。而把這筆巨款交給意大利的話,跟中國形成三角債關係,英國就不會有損失了。

    中英雙方都在給自己找台階下,英國此時慘敗。不想再得罪中國。而中國為了平衡歐洲態勢,這個時候不能對英國實行反經濟報復手段。雙方都是在進行著一場暗中的大國博弈,最後雙方以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的態度化解了這次中英危機。

    在歐洲戰局膠著的時候。同盟國開闢第二戰場異常的順利。然而,這個時候。同盟國遇到了難題。想要從陸地攻擊法國北非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的話,必須通過意大利殖民的利比亞。

    此時。同盟國雖然在第二戰場上節節勝利,但是歐洲戰爭依然處於僵持狀態。德軍在兵力上漸漸的感到了吃力。因為德國的人口不比英法俄尤其是俄國的人口對德國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同盟國對於意樹小的態度還是盡量的爭取,儘管意大利現在保。

    「是時候讓意大利人表態了!」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毫不掩飾的說道:「意大利必須要在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作出選擇!因為意大利現在正擋在我們彼此之間!」

    舊占年。初,意大利從中國大批的購買武器裝備以及戰爭給養的事情被同盟國知道。當然這不是中國透露給同盟國的,因為中國原本想要告訴德國意大利要反水。可是,當英法聯軍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全軍覆沒。損失慘重後,中國認為不是同盟國弱了。而是協約國處於嚴重弱勢。因此。中國沒有向德國透露消息。相反還替意大利隱瞞。不過,同盟國中,希臘和埃及原本是跟協約國走的很近的國家,他們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意大利的情況。在同盟國開闢第二戰場後,地中海處於同盟國海軍控制之下,而中國通過蘇伊士運河運往意大利的物資被同盟國海軍發現。雖然沒有扣留中國商船,但是卻得知了意大利在大批的購買軍事裝備和囤積戰略物資的動作。

    這個動作令同盟國頓時緊張了起來。因為意大利並沒有將這些情況通知給同盟國成員,那麼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意大利另有所圖。

    於是。同盟國緊急從前線調回一部分軍隊,在德意邊境和奧意邊境警戒,同時派出專員詢問意大利政府的意圖。

    意大利自從答應了協約國一起向同盟國開戰的條件後,一直是膽戰心驚的。因為意夫利不比法國和俄國,可以擋住德奧軍隊的攻擊。意大利國力弱只有出奇制勝才有贏的希望。

    意大利本可以憑借現有的軍隊裝備,突然襲擊奧匈帝國的,因為奧匈帝國正將兵力都集中到了東線攻擊俄國和支援土耳其防禦達達尼爾海峽。

    可是。意大利軍方自從得到了萬億龍幣的巨額支票後,其軍事擴張的野心也隨著膨脹了起來。後來更是看到了中國武器裝備的先進,意大利軍方認為應該在裝備這些中式裝備後,戰爭的勝算才高。因此,意大利便失去了最佳攻擊同盟國的時間。

    緊接著。同盟國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上的大勝。以及開闢第二戰場後,在西亞和北非取得了巨大的戰果,使得真大利政府方面出現了茫然。

    原本很多支持加入協約國的官員們,突然覺的。加入協約國是否是個正確的決定呢?

    這個時候。當德國專員前來質問後,頓時嚇壞了整個意大利政府。

    意大利王國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立刻召開御前會議,商討如何答覆德國人。可是滿朝文武大再沒有一個,能拿出辦法出來的。因為德國和奧匈帝國似乎已經聞出了味道,已經在兩國跟意大利的邊境出開始戒嚴。這個時候突然派人前來質問,不會無的放矢的。

    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雖然已經年邁,但是當初統一意大利的雄心壯志依然還在。不過,意大利被法國、德國、奧匈帝國擠在一角,受大國壓迫使的意大利無法壯大。隨著歐州大戰的爆發,他覺得意大利崛起的機會來了。

    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一針見血的說道:「意大利此刻面臨艱難的抉擇,德國已經有準備了!奧匈帝國的軍隊已經擦亮了刺刀!在埃及的同盟國聯軍隨時都會攻入我們的殖民地利比亞!我們意大利走到了十字路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