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拆遷工

龍騰世紀 第561章 變數 文 / 巡洋艦

    倫敦,英國貴族議院經過六次會議,商討英國在東南亞殖民地的問題。不論殖民地起義軍如何的攻擊英軍,英軍是如何損失慘重的。那些對於當前的英國政府來說,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們的眼中,東南亞風暴的背後支持者,恰恰是中國令英國的神經異常的緊張。

    自由黨領袖赫伯特政府一直一來的對中政策都是非常曖昧的,甚至可以說是在縱容。如今,赫伯特政府的政策導致中國不把大英帝國放在眼裡。自從英國退出太平洋,將太平洋讓給了中國後,已經被認為是最失敗的政策了。如今,東南亞殖民地發發可危,英國政府根本無力抗衡中國對她傳統勢力範圍的影響力。

    在殖民地上面,是英國賴以生存和維持霸權關鍵性因素。沒有了殖民地,就等於沒有了給英國供應廉價原材料和廣闊的消費市場。因此,在殖民地問題上,英國不應該再後退了,否則中國更會變本加厲的侵蝕英國殖民地。

    為了換取中國時抗俄國,英國把太平洋丟了。為了跟德國進行軍備競幕,全面制衡德國,英國在澳大利亞問題上選擇了默認,容忍了澳大利亞的獨立。如今,為了歐洲大戰,英國放棄了地中海的塞浦路斯,默認了中國對巴爾幹地區的指手畫腳。

    英國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作是後世的「綏靖」政策,在面對中國問題上,英國總是選擇退縮,因為中國總是把握關鍵機會,在英國最狼狽的時候動手。

    一忍,再忍,還有三忍嗎?

    當然有,因為赫伯特政府依然對中國實行。接靖」退讓政策,甚至準備從東南亞撤軍,以換取中國出兵歐洲。

    然而,在野黨從來都不相信中國會出兵歐洲,因為他們作為旁觀者,已經發現了中國意圖徹底拖垮歐洲的險惡用心。

    在野黨反對了,他們糾集了貴族議院的一些大佬們,對執政黨進行猛烈的抨擊,指責赫伯特政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親華派政府,是一個賣國政府,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政府。他們強烈要求赫伯特政府為這次東南亞風暴承擔責任,同時彈劾赫伯特,要求赫伯特下台。

    英國的財政崩潰了,英傍前無僅有的貶值了,作為英國首相,赫伯特的理財能力異常的差勁兒,已經遭到英國國民的強烈抨擊。在歐洲戰場上的失利,經英國拖入了深不見底的戰爭泥潭,可以說赫伯特跟過街老鼠一般,已經令英國人出離憤怒了。

    這時,保守黨的猛烈抨擊,更是激起了英國上下的強烈不滿,要求赫伯特下台的呼聲此起彼伏。

    最後,赫伯特受不了壓力,最後被迫辭去英國首相職務,這樣赫伯特第二任期還沒有結束便辭去了職務。

    不過,按照英國法律,自由黨依然是國會第一大黨,可以再次組閣。自由黨在這個問題上分歧很大,因為自由黨在很多事務上,需要保守黨的支持。顯然,當前的保守黨一心想要打垮自由黨獨立執政。

    於是,自由黨跟保守黨展開秘密會談,商討合作的事情。經過幾番討論,雙方都退讓一步的情況下,自由黨和保守黨走到了一起,畢竟眼下英國處於戰爭狀態,黨派之間的爭鬥不應該讓國家陷入災難當中。

    於是,舊舊年舊月日,在赫伯特正式辭職的第三天,英國兩大政黨一起發佈公告,宣佈自由黨和保守黨聯合組閣,應對當前關乎英國生死存亡的危機。

    自由黨和保守黨的和解,令英國國民大感振奮,國家凝聚力空前高漲,全英國以最大最合理的資源進行分配。

    舊月日,英國聯合內閣成立,大衛一勞合喬治和安德魯怕納爾一勞出任英國正副首相。英國聯合內閣將全力為戰爭做準備,並對任何踐踏大英帝國尊嚴的國家,都將採取報復行動。

    顯然,聯合內閣的成立,除了準備打贏歐洲戰爭外,英國還準備對中國暗中支持東南亞國家進行獨立戰爭而採取報復行動。

    大衛和安德魯在商議過後,決定對中國的商船實施嚴格的軍事盤查,刁難中國商隊。同時,強化對地中海的封鎖,尤其針對中國塞浦路斯海軍基地周邊實行嚴格封鎖,防止中國偷摸的向奧匈帝國出口戰略物資。同時,英國在蘇伊士運河實行軍事封鎖,阻斷中國通過蘇伊士運河向地中海運輸貨物。

    同時,英國暫停從中國大規模進口軍事裝備,只保留部分只有中國有的戰略物資,例如抗生素類醫藥,航空燃油等。英國缺乏的物資將轉向美國購買。並且在英國對中國和美國的態國,拉攏美國抗衡中國。

    按照英國方面的估計,一旦開始執行對中國的報復行動,將會給中國目前的出口貿易帶來嚴重的打擊,出口額將會減少魏,對中國外貿經濟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不過,英國的想法是好的,可是歐洲戰場愕天圖的這個想法頓時泡湯了。就在英國進行聯合內閣調整的時候,英法俄三國協約同意大利的談判進入到了關鍵時刻。

    舊占年口月刃日,英法俄意四國代表在倫敦展開秘密會談。秘密會議上,協約國滿足了意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別是答應給意大利的土地比德國許這是由意大利的孱弱和對外擴張政策所決定的。8引年,長期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實現了統一,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意大利的統一是自上而下完成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這又嚴重阻礙了意大利經濟進一步發展,造成意大利的落後。農業落後。糧食產量極低,每年三分之一的糧食靠進口。而重工業也不發達,遠遠落後於其它帝國主義國家。同時,人民生活極端困難,大量貧民逃往外國謀生。因此,意大利有「貧窮的帝國主義」之稱。

    和其它帝國主義國家一樣,意大利也積極對外殖民擴張,但由於本身力量的薄弱,其擴張企圖只能利用大國爭霸來實現,這就注定了意大利外交政策的動搖不定,誰對它爭霸擴張有利,它就靠向誰。

    意大利和英、法、俄三國有不少的共同利益,表現在意大利對英國得罪不起,因為其漫長的海岸線經不起英國強大海軍的攻擊,所以一開始就表示不參加任何對抗英國的行動。

    而意大利這個,「貧窮的帝國主義」在財政上對「高利貸帝國主義」的法國有所依賴,特別是璇年和,既年兩次對埃塞俄比亞的都以失敗而告終,被迫無條件承認其獨立,並賠款,犧萬里拉,這使意大利財政經濟出現嚴重困難。當時,法國乘機以貸款為條件,並施展靈活的外交手腕,使意大利與法國簽定條約,雙方對各自在非洲擴張範圍和已取得的利益達成一致。

    意大利為了順利地在非州擴張,也與俄國達成協議,雙方簽約表示,共同抵抗奧匈帝國在巴爾幹的擴張,意對俄在黑海海峽的擴張持「善意態度」俄對意在北非的擴張表示理解。

    意大利的牆頭草動作被其他國家看作是可恥的。然而,事實真的是那樣的嗎?老百姓能夠得知國家之間的秘密協定嗎?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德國和奧匈帝國在一戰中能夠容忍意大利保們顧及三國同盟關係,而是人家意大利本身並沒有違反三國同盟條約。

    因為三國同盟簽訂的是密約,協約國並不知道意大利到底跟德國和奧匈帝國簽署了什麼條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意大利是同盟國的一員這是勿容置疑的事實,因此協約國直接把意大利劃入同盟國的骨幹份子當中。對於意大利的保草,先看看風向在參戰的國家。

    因此,對意大利的拉攏停留在戰爭需要層面上。法國許p;這點在歷史上已經證實了真大利在戰後沒有得到任何英法的許/>事實上,意大利和德國、奧匈帝國簽署的三國同盟條約中,意大利是完完全全的執行的,沒有任何的不負責任。

    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是在奧地利維也納結成的秘密同盟。毖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侵入突尼斯,並把它變成自己的保護國。意大利早已覬覦突尼斯,但苦於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經過談判」璇年明力日,德、奧、意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

    該同盟條約的內容原本是嚴格保密的,不過奧匈帝國在戰爭爆發後,經濟上已經被中國控制了,因此奧匈帝國的高官在中國情報機關的秘密賄賠和威脅下,將三國同盟條約的內容透露給了中華帝**情局。

    從此,三國同盟的真正條約內容得以被三國之外的中國得知,其中條約主要內容有:田如意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意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酉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付旨法、俄進攻,則飾約3國應協同作戰。意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意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愚當一大國指俄國攻擊飾約國一方時。其他兩飾約國應取善意奧戰爭意大利將保守中古。條約有效期年。勸啦」口口年4次續訂,並增補了一些義務條款。

    由此可以看出,意大利並沒有絲毫的不負責任,事實上意大利只是被德國和奧匈庇護的國家而已,只有德國和奧匈帝國對意大利有軍事義務,而意大利對德國和奧匈帝國被攻擊沒有任何的軍事義務。

    而一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去侵略別國,因此意大利沒有任何的軍事義務,保

    這點上,其實跟三國協議是一樣的。三國協約中,同樣是法俄彼此之間有軍事義務,而英國跟法國和俄國只有政治義務,不承擔軍事義務。

    只不過三因協議是公開的,因此德國才敢發動戰爭,因為他知道英國沒有軍事義務支持法國和俄國。只不過。英國出於自己的利益考量,在最後的時刻宣戰了。想打同盟國一個措手不及。

    而三國同要條約因為是密約,意大利的動作一直被世人不解。其實,這點早就應該能夠看出。當初意土戰爭爆發時,德國和奧匈帝國沒有幫助意大利,在英法面前,德國和奧匈帝國選擇以看出三國同盟其實是有差別的。

    不過,在某些時候,很多的誤解因為各種原因,永遠都無法被澄清,成為了永遠的黑鍋。

    當然,意大利本可以像英國那樣,突然對協約國宣戰。

    不過,意大利因為跟奧匈帝國有著領土爭端,跟剛才加入同盟國的土耳其同樣有著領土爭端,因此意大利才會猶豫。這在外部被人們看作是搖擺不定。

    在協約國承p;對此,英國方面表示,這筆錢是中國借款給英國的。由於中國在東南亞地區跟英國過不去,因此英國人不想使用這筆錢購買中國貨物,才轉手給意大利的。當然,英國給意大利的不是全部的中國貸款,而是一半萬億龍幣,這樣意大利可以用龍幣直接從中國購買所需物資。

    意大利高興萬分,對於協約國提供給意大利的領土就非常開心了。如今英國還將中國的借款2引乙龍幣轉給意大利,要知道英飲已經貶值,引乙英鎊只能兌換不到力億龍幣,英國慷慨的給了意大利凶乙龍幣,而意大利只需歸還英國引乙英銷,這對意大利來說,等於無償援助了引乙龍幣。

    於是意大利同意加入協約國陣營,在得到資金後將會對同盟國宣戰。

    英法俄三國對於能夠成功拉攏意大利加入感到非常的高興,認為一旦意大利突襲奧匈帝國或者德國,協約國將會立刻打破僵局,擊退同盟國,攻入同盟國本土,最後打敗同盟國取得勝利。

    然而,事情的發展總走出乎意料。俗話說樂極生悲,或許就應驗到了協約國身上。

    英國人將萬億龍幣貸款給意大利,千不該萬不該告訴意大利實情,也不應該過份的相信自己的盟友俄國人。因為意大利和俄國幾乎同時將英國針對中國採取行動的事情,告訴了中國。

    他們為什麼告訴中國呢?

    這點只能用國家之間的爾虞我詐來解釋了,哪怕還是一起參戰的盟國,時刻都該留一手才對。

    意大利國家脆弱的經濟,其實早就十分的依賴中國了。不過,因為意大利還沒有參戰,因此意大利的里拉還沒有貶值,還可以直接跟中國進行貨幣直接交易。中國也沒有對意大利實行黃金直接交易的做法。

    意大利得到了英國的提供的凶乙龍幣後,知道中國在新式裝備上的強項,對中國的裝備早就垂涎欲滴了,只是苦於沒錢買。如今拿到了萬億的巨額貨款支票,迫不及待的向中國兵工廠購買大批的飛機、裝甲車、重機槍、自動步槍、軍用車輛等先進裝備,同時還向中國國土戰略物資貿易公司大批的購買燃油、醫藥、糧食、布料等補給物資。

    意大利拿著的是中國給英國的兌現支票,這是中國在借款給英國後,只允許英國用這筆錢購買中國物資的保險措施。如今意大利人拿著巨額的支票購買物資,立刻引起了中國方面的注意,在中國方面的為難下,意大利只好說出了是英國給他們的。

    中國方面認為不對勁兒,追問意大利為何英國會給他們巨額支票。結果得知英國向意大利大規模的借款。而意大利方面希望中國不要聲張,防止被德國人知道而影響三國同盟關係。

    隨後,中國內閣責令軍情局開始調查。這個時候,俄國方面將英國準備刁難中國對歐洲貿易的事情透露給了中國人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