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到了這份上,其實已經徹底冷場了,雖說大家依然有說有笑,可是這笑容之中未免有幾分忐忑.
至於黎暉,已是一臉的死灰,宴會散去之後,他落寞地出宮,先前和他頗為熱絡的一些藩人,竟都在刻意地疏遠他.
大家親近黎暉,是因為安南是大國,實力強橫.
可是現在黎暉的藩國都已經差點顛覆,他這宗廟能不能保住都是兩說,在這種情況之下,誰還會跟這麼一個人打交道?
商賈現實,升斗小民們現實,這些藩王和使節們更加現實,此時的黎暉猶如喪家之犬,況且在殿中又得罪了楚王,這麼倒霉的一個人,誰還敢碰?
現在大家急需回到迎賓館去消化掉今日得到的消息,以保證能做出最明智的決策,保全自己的宗族.所以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是腳步匆匆,誰也沒有竊竊私語,等出了宮門,各自坐上了馬車,隨即馬車簾子一拉,便將自己藏在了車廂裡.
其實現在大家要弄清楚就是消息的準確性,若是消息不準確還好,一旦那高強所報的兩個消息千真萬確,那麼大家就得各謀出路了.
迎賓館裡,酒宴散去的藩人們都沒有歇息,回到了迎賓館之後,各國便各自召集了部署和屬官,開始商議此事,一直到了天色漸黑,仍是通宵達旦,迎賓館裡的文吏們到了深更半夜.仍然看到許多院子裡亮著燈火.
過了幾天之後,消息終於姍姍來遲.安南的信使已經抵達了這裡,他們火速抵達了迎賓館.與黎暉密議之後,只過了半個時辰,這位眾人矚目的藩王便穿上了禮服,帶著一干護衛乘著馬車出了門,一隊人直接往楚國王宮絕塵而去,那些精明的藩人們一見這個情形.頓時便明白了,只怕安南來的信使已經確定了這個消息的可靠性,既然事情已經確鑿,黎暉作為安南王.現在唯一的選擇只能緊緊抓住楚王這根稻草,楚王悄悄授意就可以讓安南陷入內亂,那麼只要能討好他,也只需捏捏手指頭,就可以讓安南穩定下來.
看來……消息果然準確.
抵達這裡的藩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只從黎暉的舉止就看出了不少端倪,消息證實之後,所有人又開始慌了,於是又是通宵達旦的閉門商議.
原本在藩人們眼裡無比燦爛繁華的廉州.如今天空上像是壓了一層密不透風的烏雲,烏雲壓頂,似有暴雨的前奏,壓得所有人透不過氣來.
黎暉是在深更半夜從楚宮回到迎賓館的,他顯然不希望張揚,趁著夜色進入了迎賓館回到自己所處的院落便閉門不出,倒是有幾個藩人想去打探口風,卻都被擋了駕,據說有人看見黎暉回來時.整張臉都是蒼白如紙,一點血色都沒有,連走路都是微顫顫的,依靠著侍衛的攙扶才勉強成行.
安南王入楚宮與楚王說了些什麼,所有人無從知道,不過也有人猜測出了些端倪,這一夜,又不知多少人在不安中度過.
次日清早,廉州的報紙送了來,大家才知道了真相,在報紙的頭版,各報都是一個言辭,將安南王狠狠的誇讚了一番,說他明事理,識大體,安南願以楚國永為兄弟之邦,而且安南王已經同意了楚人的種種條件,願意消除邊界,在國中廣設漢文學堂,支持楚王殿下創立聯軍的倡議.
與此同時,楚人則許諾給予安南王室每年貼補用度,願保證安南國的王族的一切特權.
所有的藩人看到了這報紙,都是渾身冰涼,他們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安南人已經做了表率,現在楚人就盯著他們了,若是不同意,最後會換來什麼結果,怕也只有天知道.
安南一直是南洋強國,連它都願意服軟,誰還敢再推三阻四?若是違拗,只怕最後的結果不會比安南或是佛朗機人的下場更好,可要是順從,至少還能保證名義的王族身份和一部分的王族特權,這其中的選擇,實在有些艱難.
誰都不願意承擔風險,可是也不願意喪失自己的既得利益,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下,各國只能再看看風向再說.
緊接著,真臘國王被請入了出宮,王宮的使者直接到了迎賓館前來請人,真臘王劉正哪敢怠慢,忐忑不安的入了楚宮,他原本的主意是先看看再說,可是楚人已經點了名,他就是想不去也是不成了.
在去王宮的路程之中,真臘曾經做過許多打算,權衡了許久的利弊,真臘畢竟和佛朗機人不同,他們土地廣葆,並沒有海岸線,所以並不怕南洋水師的威脅,可是劉正真正擔心的是真臘內部,真臘和安南相比好不了多少,常年的征戰,早已大大的激化了內部的矛盾,此前在國中就曾有幾次起義,不過真臘依靠著不斷向聚寶錢莊貸銀,也都度過了一次次的危機,可是現在不同了,一旦楚人或者錦衣衛在暗中搗鬼,那楚王又願意傾力資助國內的叛黨,甚至收買一些將軍反叛,劉正感覺自己就像坐在了火山口上,稍不留神,就可能萬劫不復.
坐在馬車裡,劉正哀歎連連,等到下車入宮之後,卻發現楚王根本沒有見他,他被領著直接去的是楚國議政府,議政府裡,李東棟只是瞇著眼看著他,氣勢十足,隨即一份協約擺在了他面前,李東棟倒是沒有極力說服他全盤接受,只是淡淡道:\"殿下有詔令,真臘與我大楚也是兄弟之邦,楚王殿下一直期望與真臘永結同心,只是不知真臘國王殿下意下如何?\"
劉正的臉都綠了,他養尊處優了一輩子,從未有人脅迫到他這個份上,這還是第一次.
可楚人越是強硬,越是讓劉正感受到對方的底氣,劉正幾乎是微顫顫的拿起了那份協約,心不在焉的看了一遍,裡頭的內容和安南人的協議並沒什麼不同,他心中努力在掙扎,時而打算冒險,時而又擔心整個王族的命運,整個人暈沉沉的呆立了半晌,才終於長出了一口氣,道:\"楚人當真能保證真臘王族的利益嗎?\"
\"楚國的宗廟若在,真臘的宗廟就能保全!\"
在得到了確認之後,劉正咬了咬牙,終於點了點頭:\"既如此,小王願與楚國共進共退.\"
………………………………………………………………………………………………………………………………………………
安南和真臘的妥協,使得事情很快就明朗起來,其餘各國只能選擇低頭,這消息傳出,整個楚地都已經瘋了,報紙中幾乎每日都在述說此事,以至於這消息甚至傳到了大明,學而報更是大篇幅的進行報道.
而消息傳出,頓時也讓天下的商賈重新將目光落在了南洋,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塊沃土萬里,幅員千萬的土地,自此之後,在南洋行商將會更加便利,更重要的是,從前許多不能做的生意,如今也已經完全放開.
各國的關稅,必須由楚人決定,這就意味著,漢商的貨物將會以最低的關稅進入,而其他各國的商賈,如那些佛朗機人亦或是大食人,就算他們的貨物再精美廉價,可是只需針對他們的關稅稍微上揚,就足以讓他們血本無歸.
而且楚國已經開始發行紙幣,意圖是用紙幣來節省銀錢交易的麻煩,自此之後,各國都將通行這種紙幣,這就意味著,將來交易更加便利,而且這紙幣將由楚國聚寶錢莊發行,信用也是絕無問題.
如此一來,商賈們不但可以自行前去南洋各國購置產業,隨意收購礦山,傾銷貨物,也不必擔心人身安全是否會有保障.
在以往,廉州與各國做生意的模式往往是從廉州抵達各國的口岸,隨即便在大明的租借地卸貨,再在租借地與藩人們進行貿易.這樣的貿易往往手續複雜,況且在大明內部,大多數已經開始用銀票進行交易,可是在藩人們眼裡,他們只認同金銀,便是大明的銅錢,他們也不願意接受.
自此之後,整個南洋將會成為一個整體,一個新的契機,似乎已經來了.
商賈的消息是最靈通的,在打定主意之後,各地的商賈已經開始籌措了,現在天下最值錢的並非只是貨物,而是礦石和原材,南洋蘊含著無數的金銀銅鐵的礦石,更有無數的原木,此時若是不趁機去購置些土地,開些礦山,更待何時?
廉州城裡,如今已是水洩不通,從大明各處趕赴來的商賈顯然已經超出了預期,所有的客棧已經住滿,大家現在都是引頸相盼,等待著官府把一些細則頒布出來,只要出了細則,大家才好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