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法簡介:
「陣法」是一套完整系統,可以大致地分為八種類型,既:「方、圓、錐行、雁行、鉤行、玄襄、疏陣、數陣、火陣、水陣。」後兩種是特殊戰法情況下才使用,一般以方、圓、雁、錐為主。這四種是堂堂正正決戰時用,依兵力和戰鬥力、數量不同而定,並沒有多少玄機可言,只要隊列整齊既可。
錐行陣主攻,將最精銳的士兵和攻擊力放置前沿作衝擊用,圓陣主守,攻擊士兵置於陣中央,方陣攻守兼備,攻擊士兵置於後,只要保證陣型有足夠的防禦厚度和反衝攻擊的力度即可。
說到列陣,首先要治兵,要使士兵做到聞令出擊,聞金退兵的概念,具體到列陣時的排列,直擊還是迂迴,盾牌,刀、槍,矛,弩五個兵種,以防禦盾牌、長兵器和遠射兵器為主(短兵缺乏攻擊帶來的持久性,),其中弩兵站最後一排,持盾兵站第一排,其下是槍,矛兩件長兵器,槍在最前,以橫掃為主,主要對付對方的防禦兵種和同樣的長兵器,矛可掃可刺,屬於多功能兵種,矛以刺為主,主要作戰對象是對方的作戰人員,各伍之間成縱列向前推進,戰時嚴格禁止有個人英雄主義的出現(再直接一點就是說,不允許逞匹夫之勇),這大概也是陣法的精要所在,嚴格突擊、訓練有素,配合精熟,基本以長搶,長矛為主要兵器的重陣。
普通戰鬥陣法種類:
一、八卦陣:這是戰國時大軍事家孫臏創造的,據說是受了《易經》八卦圖的啟發,所以又稱八卦陣。具體陣勢是大將居中,四面各布一隊正兵,正兵之間再派出四隊機動作戰的奇兵,構成八陣。八陣散佈成八,復而為一,分合變化,又可組成六十四陣。當年諸葛亮還用石頭在四川奉節布設過八陣的方位,作為教練將士演習陣法之用,名為「八陣圖」。
二、撒星陣:是南宋名將岳飛破金兵「拐子馬」的陣法。撒星陣的隊形布列如星,連成一排的「拐子馬」衝來時士兵散而不聚,使敵人撲空。等敵人後撤時散開的士兵再聚攏過來,猛力撲擊敵人,並用刀專砍馬腿,以破「拐子馬」。
三、鴛鴦陣:是明代將領戚繼光為抗擊倭寇而創設的一種陣法。他把士兵分為三隊,當敵人進到百步時第一隊士兵發射火器;敵人進到六十步時第二隊士兵發射弩箭;敵人進到十步時第三隊士兵用刀矛向敵人衝殺。這些變化反映了華夏作戰陣法從傳統的方陣向多兵種的集團陣法演變的過程。
四、魚鱗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分作若干魚鱗狀的小方陣,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屬於進攻陣形。戰術思想:「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對敵陣中央發起猛攻,已方優勢時使用,陣形的弱點在於尾側。
五、鋒矢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前鋒張開呈箭頭形狀,也是屬於進攻陣形。戰術思想:「中央突破」。鋒矢陣的防禦性較魚鱗陣為好,前鋒張開的「箭頭」可以抵禦來自敵軍兩翼的壓力,但進攻性稍差,陣形的弱點仍在尾側。
六、鶴翼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以重兵圍護,左右張開如鶴的雙翅,是一種攻守兼備的陣形。戰術思想:左右包抄。鶴翼陣要求大將應有較高的戰術指揮能力,兩翼張合自如,既可用於抄襲敵軍兩側,又可合力夾擊突入陣型中部之敵,大將本陣防衛應嚴,防止被敵突破;兩翼應當機動靈活,密切協同,攻擊猛烈,否則就不能達到目的。
七、偃月陣:全軍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形,大將本陣通常位於月牙內凹的底部。作戰時注重攻擊側翼,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月牙內凹處看似薄弱,卻包藏凶險,大將本陣應有較強的戰力,兵強將勇者適用,也適用於某些不對稱的地形。
八、方圓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央,外圍兵力層層佈防,長槍、弓箭在外,機動兵力在內,與優勢敵軍交戰時使用,戰術思想:密集防禦。方圓陣的隊形密集,防禦力強,因隊形密集限制了機動,缺少變化,敵軍敗退亦難以追擊,攻擊性較差。
九、雁行陣:兵力配置如大雁飛過的斜行,以充分發揮射擊兵種的威力。冷兵器時代以白刃戰為主,雁行陣較為少用,但也應結合具體的情況。個人認為,「騎鐵」很適合使用。
十、長蛇陣:用於行軍或追擊的一路縱隊,機動力強,戰鬥力弱。
十一、衡軛陣:與長蛇相似,採用多路縱隊並排的形式,戰鬥力較長蛇陣強。「武田八陣」是很有代表性的陣形,另外還介紹一種車懸陣,車懸陣為日本戰國名將上杉謙信所創。車懸陣的與方圓陣相似,大將位於陣形中央,外圍兵力層層布設,不同之處在於,機動兵力在外,結成若干游陣,臨戰時向同一方向旋轉,輪流攻擊敵陣,形如一個轉動的車輪。其意義在於:向敵軍的一部不斷地施加壓力,使其因疲憊而崩潰,己方則因為輪流出擊而得到補充和休整,恢復戰力。不容質疑,這種戰術是很優秀的。車懸陣受地形的制約大,要便於機動;要求大將有高超的戰術指揮能力,應善於尋找戰機和在軍隊的輪換中避免疏漏;戰力持久卻不利速決。
此外還有虎韜、臥龍、輪違、大妄、虎亂、亂劍、雲龍、飛鳥、松皮、流行、井雁行直、將棋頭、別手直等陣,不一一詳解。
最後也是整個陣法最重要的幾點:士兵的數量和實力、軍備物資(裝備)、戰時士氣、平常訓練、配合整齊劃一的攻擊、視死如歸的使命、睿智的指揮者,任何一點都是陣法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