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萬曆十八年

第一卷 關外風雲 第三百四十一章 小人李旦 文 / 廟街四斗米

    「咱們在給這些西班牙人挖坑,卻是沒想到人家早就想往坑裡跳了。呵呵,只不過現下看來,這些西班牙人還是沒有多大膽量的,竟然還是這樣的老路子,讓這些土人來當炮灰。本帥這也是有些年沒有親自上陣了,今天倒是要看看,這些土人到底有什麼能耐,能讓這島子上原來的那些漢人遭殃。」

    聽到土人來襲後,魏剛反倒是沒怎麼害怕。雖然他歷次作戰都是謀定而後動,但是這次卻是遇上一個突然情況了,他和冷飛都是沒有想到,這些被拓荒團都趕到林子裡的土人竟然有膽量再次出來,而且還聚堆了。沒算到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既然拓荒團都能把這些土人攆的往老林子裡跑,那現下他領著現在這個莊園裡的農兵,還有護衛,以及自己的貼身侍衛,沒有道理打不過那些土人。想明白這一點,魏剛自然是有了底了。當年他領著千人左右的隊伍,就敢在朝鮮和上萬人的倭國武士周旋,現下又怎麼會在意這些豬狗一般的土人。

    冷飛被魏剛一說,一下子也是激發出了當年做斥候隊長的勇氣來。他若是此時還瞻前顧後的,那真真是要被他的那些下屬看不起了。

    「走,領著人出去看看,本帥先不出手,那個林管事,你按照咱們的規矩,只管組織好農夫,給他們準備好作戰物資便是。打仗有專門的人領著。這不是你該管的。本帥在後邊壓陣。倒是要看看,這些個土人有什麼能耐。」

    「是,老爺,小的這就去準備。」

    「阿飛啊,這個莊園的護衛隊長是誰,該是他出來主持局面了。這也算是一次考驗了。若是本帥不在這裡,平時也遇到和今日一樣的土人襲擊,那這護衛隊長又是怎麼做的,本帥這次倒是要看看了。」

    「老爺,規矩都是有。只是沒有想到這些土人竟然選在這個節骨眼上了。屬下跟老爺一起出去,小的也是很多年未曾動刀劍了。」

    「嗯,那就一起去看看。」

    「老爺,不如把我的鎧甲給老爺套上。」

    此時。跟著魏剛來的親兵上前說道。這個親兵是新提拔上來的,都是遼鎮良家子。另外一個則是老早就跟著魏剛的老人了,便是當年殺女人和孩子都哆嗦的王四。不過現下已然今非昔比了。王四打從李虎那邊調任過來後,就一直在魏剛身邊當侍衛了。第一次去朝鮮回來後,魏剛把那王作武派到了京師,這王四本也打算讓他去的,但是王四卻說還是跟著魏剛身邊好。魏剛也沒有管他,在魏剛看來,把自己身邊的人外放,那是存了培養他們的心思。不過這王四不願意,那他也不強求。

    這親兵一說完,身旁的王四就笑了他一下。「呵呵,你這傢伙,是不是覺著咱們老爺身手不行啊,呵呵,不如你跟咱們老爺試一試,俺保準你走不上半個回合。」

    王四敢這麼輕鬆的說話,也是因為他跟魏剛時間長了,魏剛也是沒什麼架子。同時。他這麼說也是存了放鬆這些侍衛心情的心思。當年跟著魏剛在朝鮮打死打生的那些老卒,現下都是分派到了各個新成立的部隊裡當主官了。新來的這些侍衛,雖然也是精挑細選,但是他們經歷的戰事卻是沒有以往那些老侍衛那麼多。而且隨著魏剛麾下工廠生產能力和技術等級越來越高,越來越強。魏剛麾下士卒,已然向著現代化方向邁進。作戰多是用火器了,長矛和大刀都是漸漸淡出部隊。現下都是一色的火槍,且都是燧發槍,前頭上刺刀的那種。另外部隊裡還加了炮營。去年跟韃子打仗的時候,騎兵部隊基本就沒有怎麼用,大都是炮兵先開上一陣炮,步兵打了幾次火銃,然後騎兵就跟著去撿便宜了。這些侍衛雖然個人身手都是不錯,但是和那些見過血的老兵比起來,這心裡上還是要差上那麼一截的。

    魏剛自然是知道這王四的心思,於是轉頭對那個要給他披甲的侍衛說:「呵呵,你這心思我領了,不過若想護衛好本帥,你自己卻是需要先保證活下來的,你若把甲給了我,你上陣的時候又怎麼辦。你在正面能頂住,我才安全。行了,走,王四這傢伙,那就是逗你玩呢,本帥已然老了,呵呵,身子可不似以往了。」魏剛說道後來,便是有些開玩笑的意味了。

    此時魏剛已經領著眾人出了屋子,往那大門走去。莊園大門正好朝東,門口兩邊蓋起了兩座箭樓。此時那護衛隊的隊長正莊園裡的農夫和黑奴還有他手裡的護衛隊員在門前嚴陣以待。遠遠的,土人已然聚在了一起,魏剛上了箭樓,用望遠鏡看了一下,大略估摸竟然有上千人。

    「呵呵,這倒是個機會,這要是一下子把這些土人屠了,以後就能少更多麻煩了。」

    不大一會兒,土人開始往前湧來。他們自然是不會什麼戰陣,就如同以往他們部落作戰那樣,一窩蜂的就往前衝來。魏剛仔細看了一下,便不再把這些土人放在心上了。他原本還存了出去參加肉搏的念頭,可是現下一看,這些人實在是不值得他出手了。一個個的根本就沒有什麼衣甲不說,甚至都是光著身子,下半身那就是用個芭蕉葉子遮攔著,要是不遮攔,整個就一個未進化的猿人。手裡能拿這武器的都是不多,也就是前邊那些土人,後邊的,有的手裡頭也就是個木頭棍子,有的甚至什麼也沒有。也許有的土人還有什麼吹箭,但是在這樣的群毆情況下,這吹箭怕是沒用他特有的作用了。

    自家這邊已然排好了方隊。前排是護衛隊的士卒。手裡都是拿著火槍,跟在護衛隊身後的便是農兵,都是拿著長矛,而那些僱傭過來的倭國武士,則是散落在這陣型兩邊上,看來他們將是以散兵的形式跟這些土人接戰了。這個護衛隊長擺出這陣勢也是中規中矩,一看就是按照魏剛編寫的操典弄出來的。

    「砰!」一聲齊射,前排火槍手已然做了一次齊射,然後就馬上退回到了農兵身後,緊接著第二排的護衛隊員又是一次齊射。然後又跟著退回。不過也僅有這兩次齊射了,因為護衛隊只有五十人,剩下的就要看農兵的長矛陣了。

    「舉矛!」那隊長卻是沒有退後,站在第一排把自己的火槍挺了起來。上邊已然上了刺刀。這個時候,那些農兵們也跟著挺起了自己手中的長矛。

    土人在遭受兩次火銃齊射後,死了三四十號人。要說他們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是因為有人領著他們在前邊沖,加上那各種各樣的誘惑,所以他們現下還是能暫時拋卻恐慌,繼續往前衝的。再說,那對面的火銃就響了兩下,這就說明對面沒有多少火銃,這可是他們這次的機會。所以在火槍兩次齊射後。土人愣是沒有後撤,而是繼續向前。莊園門口空地也是有限,土人雖然人多,但是這個進攻正面也就十來米的寬度,土人也是一下子擺不開陣勢。能衝上來的也就是那麼些人。

    「轟!」土人的大隊人馬終於和這邊的農兵撞上了。但是很快就傳來土人的慘叫聲,這是因為農兵的長矛已然刺透了土人的緣故。

    「殺!」那保安隊隊長大喝一聲,已經和土人撞上了的農兵也是喊了出來,然後紛紛按照平素訓練的要求刺出自己手中的長矛。

    不過農兵必然是農兵,他們和正規軍兵比起來,在心裡上肯定還是很差的。長矛刺出。鮮血緊跟著噴到他們臉上,很多人便開始害怕,然後是不經意的,本能的後撤,然後陣型出現鬆動。然後有一些比較悍勇的土人,很是老道的趁機期身而進。手裡拿著那種柴刀,對這那些已經把長矛刺出去的農人砍過來。

    那個傢伙不用說肯定是倒霉了,他來這裡也不是打仗的,主要還是種地的,這個當初魏剛也是跟他們說過。但是也是警告過他們,來到這裡,那就要冒一定的風險。當胸被砍了一刀,鮮血瞬間流出。這樣的情況下,他身邊那些農兵便更加的害怕了。緊接著就有農兵轉身往後跑,他這一跑,使得這陣型留下了大的空當。這個時候那些土人自然是要往裡邊沖的。

    這個時候,那個領兵的護衛隊長也是顧不得這邊了,他已經挺起了刺刀,連續的刺殺著,照應著他對面的土人。讓他來指揮這次作戰,著實難為他了,畢竟,平時他們面對的土人,卻是沒有今天這般多。

    「殺!」就在這個時候,那長矛兵後邊那一排中,一個農兵卻是揮舞著一把倭刀,一刀砍下了那衝在前邊的土人腦袋。然後又是連續揮刀,把衝上前來的土人手臂砍斷好幾節。這樣一下子就緩解了這土人衝擊的優勢,把土人逼回到了和第一排的長矛兵齊平的位置。

    土人畢竟也不都是敢打敢拚的,這銳氣一去,便開始恐慌起來。這個時候,後邊裝藥的火槍兵再次開始射擊,然後那些僱傭的倭國武士此時也適時的從兩邊加大衝擊,一下子成了壓垮這些衝鋒的土人的稻草。那錯拔現下並沒有衝在前邊,他在後邊看到這陣勢也是對他們不利,不知該如何是好。等到衝在最前頭的幾個悍勇之徒被宰殺後,土人徹底失去了勇氣,紛紛轉身往回跑。

    不過此時護衛隊隊長卻是沒有讓手下人追擊,而是讓他們繼續保持好陣型。後邊那林家管事馬上組織人把死傷的農兵還有倭國武士拖回大門裡頭。

    魏剛在箭樓上看的真切,這一仗關鍵的時候,便是那個及時補位的農兵,表現很是悍勇,看的也是準確。看來這些農兵當中也是有人才的。

    土人沒有繼續衝擊,他們好像在研究什麼新戰術了。魏剛此時也不再箭樓上繼續呆著了。畢竟,剛才一次衝擊,也就打死一百來號土人而已,這邊也是有折損,那頭可是還有這近千的土人呢。他們一次衝不下來,可能還要來第二次。那個護衛隊隊長不能說他做的不好,他只是按照訓練要求來做。若是稍微有見地的領兵之人,此時怕是要領著人衝過去了。那個剛才補位的農兵,此時就跟在那護衛隊隊長身後,正說著什麼。

    「報告老爺,屬下已然打退敵人一次攻擊。」那隊長見到自家老爺來了,自然是要上去見禮的。

    「嗯,打的不錯,不過操典上寫的是死的,打仗有時候還要自己動腦子,行了,你去指揮你的人,接下來,本帥親自指揮。哼,這些個土狗,看著還真是有兩下子。哦,對了,這位兄弟可是剛才那補位之人,不知兄弟從何處來,姓甚名誰?」魏剛安慰了那護衛隊隊長幾句,然後就轉頭問起了跟在那隊長身邊的那個農兵。

    「回老爺話,小人李旦,是這呂宋島上招來的,現下是這椰樹莊園裡的雇工。老爺容小的斗膽說上一句,剛才若是俺們都跟著衝上去,這些土人定然會被俺們打退的。」

    「李旦?哦,你說的不錯,不要著急,這次沒趕上,下次他們再來,那就有機會了。行了,我記住你了,先回到隊裡頭。等打完這些土人,本帥在論功行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