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萬曆十八年

第一卷 關外風雲 第三百一十六章 東林書院 文 / 廟街四斗米

    一片竹林掩映下,豁然是一片新起的宅院。這宅院若是在匠人眼中一看,便不是新建的,而是在舊有基礎上翻新的。走過那片竹林,便能看到那宅院大門口寫的四個方方正正的大字東林書院。在這大們的兩側,卻是鐫刻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此時,從這書院中傳來了朗朗的讀書聲。間或一停,這便是先生要講解經義了。

    「諸生可是對這五經新義有了瞭解?」

    「學生等受教了。」

    「哎,可惜啊,即便諸生有所明悟,奈何廟堂之上,皆為丑類,又有幾人能行此大道。為師講的是程朱兩位先賢的理學,但卻苦於大道無所行,諸生可是理解那大門上的兩幅對聯?」

    「可是先生常說的那句;當京官不忠心事主,當地方官不志在民生,隱求鄉里不講求正義,不配稱君子?」

    「嗯,孺子可教。可是錢生?」

    「正是謙益。」

    這講課的師父,便是原來的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這東林書院便是他被貶之後,在鄉里聯絡昔日同僚好友建起來的。當然,這其中出銀子最多的便是那曾經的鳳陽知府李三才。

    顧憲成所選書院的地址,便是趙宋時節大儒楊時講經的書院—東林書院。他找來匠人,翻新了這裡,其實是在告訴其他士人,他是要講那程朱理學的。因為這楊時便是那二程的弟子。而那被理學士子也稱為聖人的朱熹,便是這楊時的學生。當然。書院格局按照那舊時風格,但是那門前的一副對聯,卻是顧憲成自己寫上去的。但凡經過之人,不能看出來這書院主人不但讀書,還很是關心國事。

    此時,講課的顧憲成看了看下邊的學子,然後很是讚許的給了那剛才回答他問題的錢謙益一個眼神。然後接著開始說道:「朝廷現下新遭劫難,其實正是我輩奮起之時。奈何權柄卻被奸佞小人把持,使我等言論不能直達天聽。更有甚者,現下當朝三公,竟然公然從那錢莊裡借款,用以發還閣臣欠餉。不知此舉之人以為此舉乃絕妙招數。若是知道此舉之人。怕是要替咱們這大明江山堪憂了。這哪裡是解燃眉之急,這分明就是飲鴆止渴。朝中已然傳來消息,沈一貫等人已然答應了那錢莊關於代替戶部發行銀幣之事,這是什麼,這可是在竊公器而肥私庫啊。天知道沈某人有沒有從那泰和錢莊裡拿到好處!天知道他們僅僅達成的是明面上所說的協議。他們這是在毀掉大明江山的根基啊。原本老夫以為,沈一貫等諸人上任後也是免了那礦監和稅監的,以為他們會有一個好的開始。可是現下諸生看看吧。這大明天下,已然讓那幾人糟蹋的不成樣子。」

    顧憲成一說完,便是一臉憂國憂民的樣子,滿臉悲傷,這形象倒是讓下邊的學子們跟著憂慮起來。

    「諸位同窗,吾等世受國恩,然此等國家危急之時,吾等卻只能在一旁閒看。卻是毫無建樹之能,真真是羞愧啊。不知諸位同窗可有好友同僚抑或是師長在京中,也好讓我等所言直達天聽。吾等雖在野之民。但只要溝通聯絡,也是有辦法讓那些奸佞小人不敢從容行那苟且之事的。」

    這個時候,學生中忽然有一人站起來,肅穆而又滿懷激情的說起來。那聲音都是不由自主的感染起周圍的其他學生來。

    「對,昌吉說的是,吾等雖在野之士,但所謂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吾等只要齊心戮力,便能讓朝中小人不敢輕易造次。」馬上就有人跟著喊起來。

    有這一兩個人挑頭,其他學生馬上就開始議論開來。青年學生,熱血總是有的,何況他們自己還都是把自己標榜為君子,自然是要行那君子之事了。

    顧憲成在一旁並沒有阻止,這課反正已經講完了,這樣的情形,卻正是他所要的。鼓動,扇動、然後把這些學生納為自己的助力。這些學生都是有錢人家的子弟,回去一宣傳,他這書院的名頭自然是要大起來。萬曆皇帝不重用他,現下新皇帝登基了,要是他這邊動靜弄得大一點,保不準就能注意到他。士子們互相吹捧,然後名聲就會鵲起。到時候若是皇上還不用他,那可就要被士人們說成是昏君了。可惜之前一直跟他有聯繫的幾個朝中重臣,諸如那葉向高,孫丕楊,吳亮等,都是在那次京師鬧反賊的時候被那些賊人殺了。當時顧憲成就好一段難受,畢竟,這些人都是他的同黨。他雖然被貶回鄉,但是和這些人的交流卻是沒有斷的。原本他還要籌劃一段時日的,誰知道這民變一鬧,讓京中他和李三才原本交好的那些人都是莫名其妙的死了很多。而之後朝臣當中,內閣僅有的三個閣臣竟然都是當初看不上他的。其中以那沈一貫為最,王錫爵次之。為了再次能在新皇帝眼前有自己的影響,他便馬上開始辦起這東林書院。

    雖然在京的關係沒有多少了,但是在地方上,和他同道之人也是有不少的。他這書院,除了以往的好友李三才幫著出了很多銀子外,再就是無錫知府,還有其他各處好友,官員,都是幫著出了不少力。有錢有人,他這書院才能這麼快就開起來的。

    「諸位,諸位,聽某說一句,楊某倒是認識昔日一位兄長,現下便是在京中任職。說起來,還是因為那次民變,朝中諸公,不少死於那些反賊之手,後來新皇登基,也是沒有及時補充這吏員,吾那兄長,便被提前重用了,哦,便是現下的左副都御使楊漣是也。還有一位和楊兄頗為較好的,便是左僉都御史左光斗了。若是聯繫上此二人,楊某認為,還是可以讓吾等所願直達天聽的。」

    正在這個時候,學生當中一個青年學子站到高處,忽的來了這麼一段。這一說,眾人都是覺著目前所謂的困局有了希望,便紛紛跟著附和起來。

    「對,那不如吾等現下就寫下諫言書,簽上吾等姓名,好讓京中二位兄長,代為轉達。吾等一片赤子之心,想必皇上看了,該是會動容的。」那先前起來鼓動眾人的,被叫做昌吉的,馬上跟著附和起來。若是魏剛麾下鷹眼當中的幾個局長再此,怕是一眼就認出這叫昌吉的,便是他們朱家老爺派到上海縣那邊開廠子的林昌吉了。這傢伙原本歲數就是不大,因為頭腦精明,所以才跟著柳二郎去了上海。現下看這架勢,大概已然自己來到無錫地方開始獨擋一面了。相關的「業務」自然是要馬上做起來的,不過看他自己親身參合到這裡,便知道現下他手裡人手還是有限。

    顧憲成倒是沒想到他的這些學生如此熱血,他僅僅就是那麼忽悠一番,這些學生就能做到現下這般模樣,他也是高興。在他看來,他這東林書院那是越早出名越好。這些學生這般一鬧,估計想不出名都難了。不過剛才那楊生說的京中兩人,楊漣和左光斗,他倒是馬上想起來了。這兩人歲數現下都是太年輕,他一時想不起來也是正常。正如那楊生所說,這要不是反賊們把大員們都宰了,估計這兩人還要好長一段時日才能爬到這個職位上。現下看來,倒是應該好好和這兩個人聯絡聯絡了,具體的,該是由李三才出面了。估計李三才肯定會和這兩人有聯繫,以他對李三才的瞭解,怕是每年進京趕考的各地學子,這李三才都是會聯絡資助一番的。那些家中窮困之人,若是一旦高中,自然是要感念這李三才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