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萬曆十八年

第一卷 關外風雲 第二百三十章 對手 文 / 廟街四斗米

.    第二百三十章對手

    萬曆皇帝原以為魏剛成了遼鎮總兵,總是要難受一段時日的,畢竟,遼鎮上下這些年都是在李家的經營下,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會和魏剛發生一些爭執或是矛盾的,魏剛若想把遼鎮上下擰成一股繩,那就要費上許多腦筋。

    可是萬曆皇帝做夢也沒有想到,魏剛對於遼鎮的滲透,早就在暗中進行了,他所謂的那些絆腳石,對於魏剛來說,倒是可以輕鬆解決的。

    說服了查大受,接著遼鎮其他軍將也都是紛紛表示真心聽命於魏剛,當然這都是私下裡進行的,魏剛可是不敢讓朝廷的文官們知道他搞了這麼多動作。沒有人使絆子,魏剛便可以安心出兵邊牆之外了。畢竟,他當了總兵後,總要在武功上有所建樹,這樣才能被朝中諸人所信服。

    女真人現下他是不會再去征伐了,那都是自己人啦,還征伐個屁。就剩下海西女真那邊的那個烏拉部了,窩在長白山靠近朝鮮那邊,根本就不用魏剛操心,那些歸附過來的女真部落就可以直接盯著他了。和那女真葉赫部比臨的科爾沁也是老實了許多。便是他們想要有異動,那邊葉赫部也會第一時間通知魏剛。好歹現下魏剛可是他們葉赫部的女婿,他們現下已經和魏剛結成了利益共同體,若是還吃裡爬外,那可是真蠢到家了。遼右現下可以說安生了,但是遼左還是麻煩頗多的。這幾年土蠻和插漢部輪番犯邊,連帶著那曾經歸附大明的朵顏三衛也是跟著過來劫掠,魏剛琢磨來琢磨去,覺得這次出邊牆作戰還是要把這目標放到這插漢部或是朵顏三衛身上。

    朵顏三衛這幾年也是和遼鎮做起了大木生意。遼左缺乏大木,草原上的部落對於木材還是很需要的,他們現下用各種牲口還有戰馬跟遼鎮商販換取大木,若是貿然開戰,對於知道這事的遼鎮巡撫來講,便是善開邊釁了。雖然趙士禎不會這麼迂腐,但是朝廷在這遼鎮上下也是有耳目的,再說仗一打起來,別人又怎麼可能不知道,讓朝中那些迂腐的文人知道了,那就是個麻煩了。

    這樣一來,魏剛只有對這插漢部用兵了。那年他倒是打過這插漢部,不過那都是他自己在防守,對方在進攻。李如梅活的時候魏剛也是領著兵馬出去了一次,那次還是因為利用了那李平胡,來了個將計就計才把那些插漢部的蒙古騎兵打散的。想要大量殲滅對方,在草原上,還真是不太容易。蒙古人最熟悉草原,他們真的打不過你了,便會騎著馬跑掉,你若是想消滅他們,必須和他們一樣擅長在草原上生活,一樣有精湛的騎術。可是這些對於大明的軍兵來說,現下已經是不可能的了。雖說騎兵魏剛麾下也是有,但是拉出去在草原上去追逐蒙古人,那便是有些落了下乘了。魏剛打仗從來不做這樣的無用功,因為你是追不上的,人家比你熟悉邊牆之外的地形。

    四月初一這天,魏剛把麾下眾人還有遼鎮其他軍將都是召集起來,就在遼陽城中新的總兵府邸中召開了作戰會議。

    魏剛麾下鄭奎、董大郎、姜輝、姜雷都是到場,火槍隊的鄧忠因為被送到大員島上駐守了,所以沒來,但是火槍隊新的隊長劉義卻是赫然在列。其他遼鎮軍將,諸如楊元、查大受等都是在場。

    魏剛開的軍事會議明顯的和以往李家商議出兵時候的會議不一樣。李家開會,那都是李成梁一個人在說,眾人在聽。偶爾有幾個人提出什麼,那都是在捧李大帥,相左的意見提出來,基本上不會採納,而且還會得罪李大帥。

    可是此時魏剛開的軍事會議,卻是要求眾人都要發言,說說此次作戰在大的目標確定下,如何展開行動。作戰會議廳中是一副大的沙盤,牆上則是掛著描繪好的地圖。鄭奎等人自然是對這一切都十分熟悉的,也是見怪不怪了。可是查大受抑或是楊元,還有查勇等其他遼鎮軍將,第一次看到這些東西,還真是有些吃驚。心道鬧了半天這魏和尚連這打仗都準備的如此詳細,如此認真,難怪人家會打勝仗。在看看那牆上的地圖,貌似便是遼鎮巡撫衙門裡掛著的那精細的地圖,也是沒有這副地圖描繪的詳實。這些人心裡都是嘀咕,這魏和尚到底是怎麼弄到這些東西的。

    緊接著他們便又聽到魏剛麾下眾將紛紛發言,說了自己若是指揮這次作戰,該如何打,怎麼打。每個人都說得頭頭是道,先不說真的打起來會是個什麼樣,便是這所謂紙上談兵的本事,這些人也是很強的。遼鎮其他軍將,這些年跟著老帥李成梁,最熟悉的戰術莫過於輕騎搗巢了。可是這些人口中所講的,除了這倒巢的戰術外,還有便是如何配合火銃部隊行進,如何吸引敵人,如何利用自家的優勢,如何吸引敵人以便全殲等等。每個人想的都是很遠,根本和其他遼鎮軍將的想法不一樣,或者說比他們複雜許多。若是往細裡說,就是人家這些人,可不僅僅看的是眼前,而是更加長遠的未來。有這樣想法的人,那已經不是普通軍將那麼簡單了,若是按照遼鎮一貫以來的看法,這些人那就都是具有一鎮總兵的資質了。

    讓眾人感到新鮮的還有就是那沙盤旁邊圍了三四個類似僕役一般的士卒,穿的都是這魏總兵麾下的一般戰服,但是卻在那裡一邊聽眾人講,一邊忙碌的插著小旗子。用人家的話這叫兵棋推演,等到最後,便有人報告說誰的戰術應用後結果會是如何云云。眾人也都是聽了那說書先生說的三國演義了,那裡邊諸葛武侯便是最厲害的人物了,打仗貌似沒有多少敗績,即便六次北伐都失敗了,也是不都怪他。如此厲害人物,想來也就是現下這些人的水平吧。那街上行人時常講的所謂的俏皮話,什麼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看來人家這便真是在用三個皮匠在頂那所謂的諸葛亮了。而且現下以這些人的謀劃來看,對方在他們的謀劃下,似乎也是沒有什麼機會了。這便是所謂的廟算了,這不就是評書裡說的什麼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嗎。難道這些人都和諸葛武侯一樣,熟知六丁六甲,會道家法術,抑或是能掐會算?可是看著不像啊。但是人家一分析後,敵人已然無所遁形,按照最好的那個法子來打,估計那些蒙古人連渣都不會剩了。

    於是這會議上出現了比較奇怪的一幕,原屬於魏剛麾下的,都是在討論著,且滔滔不絕;而原來跟著李家的,則是嘴巴閉的很緊,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想插嘴,又覺得自己水平不夠,怕說錯了引人發笑。於是只好全體默不作聲,在那裡聽著人家的說辭了。

    「好了,我看既然結果已經出來了,那就按照姜輝的法子來打吧。不過咱們這次倒是不需要打死多少韃子,重點是要在邊牆之外再立一處堡子,你們看,就在這裡,沿著義州,順著大凌河逆流而上,就在這裡,咱們建上一座堡子。分批在這裡駐兵,糧草可以用船沿著河水逆流而上運送。另外,那堡子可以建的大一些,邊牆之外不是有許多板升嗎,那些民眾其實都是俺們大明百姓,不可如同韃子一般對待,可以把他們招納到那堡子裡,訓練一番還可以作為抵禦的戰兵。你們負責你們的行動,至於修建這堡子,我倒是要和別人說一說。好了,我就說到這裡,大家各就各位吧。哦,本次作戰,劉義帶兩千人出邊牆,另外姜輝和姜雷引領本部騎兵跟著出去。查大人,你那邊也出五百戰兵吧,楊大人也是一樣,糧草我會讓人給你們準備好。」

    魏剛在最後定下了這次會議的調調,這算是告訴眾人該如何做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