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萬曆十八年

第一卷 關外風雲 第一百五十四章 祈和 文 / 廟街四斗米

    第一百五十四章祈和

    遼鎮的中心在遼陽,遼陽城的中心則是位於城中間的巡撫衙門。(天才只需3秒就能記住)雖說遼鎮是軍鎮,大部分事情都是鎮守這遼鎮的總兵官說了算。但是自從遼鎮從山東布政司那邊分化出去後,這邊便儼然自成一省,軍政大事,更多的都是這遼鎮巡撫說了算。特別是軍事行動,大明以文御武,武將們要想行動,很多都是要先經過文官們過問並同意的。

    遼鎮總兵董一元住的地方離著巡撫衙門倒是近,他上任後就挑了這臨近巡撫衙門的一個大院子住下了。此時,他正在自己的書房裡走來走去,他下首位跪著一個商販模樣的人。若是仔細看,這傢伙倒是個蒙古人的打扮。[.]

    董一元現下正焦慮的在自己的書房裡來回踱著步,好像在為什麼事情而焦慮。此時的他,卻是絲毫沒有了去年領兵出邊牆,直搗泰部老巢的魄力了。

    他到遼鎮來當總兵,原本就是朝廷為了制衡李家才擺了這一道的。他非常清楚自己該幹什麼,什麼不該干。大家都是武將,對於朝中以文御武這種慣用伎倆也是清楚。今天用你制衡別人,說不定明天就要用別人制衡你。

    不過他現下倒不是為這件事在焦慮,他是在為跪在他下邊的那個商販而焦慮。在他下首跪著的並不是這遼鎮的人,而是從朵顏三衛中來的人。當然這個人並不是什麼蒙古人,他是大明子民。當年因為一時衝動,殺了和他老婆通姦的地方官員,為避禍,他才跑到這邊牆之外,投了蒙古人當韃子,同時也是把自家的祖宗什麼的都給忘了差不多了。

    蒙古人伺候牲口什麼的倒是在行,若是讓他們經商,抑或是閒下來做農活,那便是難為他們了。可是這逃出大明邊牆的傢伙卻是有幾分能耐的,憑著自己精明的頭腦,很快便在那朵顏三衛中立了足。這次他來,扮演的完全是一個傳話的角色。朵顏衛的頭人小歹青,讓他傳話給這遼鎮總兵,說是自己願意跟大明和好如初,對於自己去年領著兵馬進犯大明邊鎮這事,也是表示出萬分的歉意。

    遼鎮總兵董一元又不是三歲小孩子,這傳話的傢伙說什麼他就信什麼。若是幾句服軟的話就能忽悠住他董一元,那他真是白混這麼多年了。(!.贏話費)用魏剛那個時候時髦的話來說,那他就真是金剛葫蘆娃了。這傳話的商販除了說這朵顏頭人小歹青服軟的話外,還傳遞過來一個消息,這消息讓董一元不得不慎重對待這個跪在下邊的商販。

    小歹青傳過來的消息是那朵顏衛的另外一個萬戶,名字叫長昂的,將會在不長時日後進犯遼鎮。

    這消息董一元初聽之後覺得是個笑話。都是一個部落的,竟然會出賣自己部落的人,這可能嗎。可是問題是,這遼鎮主事之人不是他,他不可能做出這個決斷。主事之人是現下遼鎮巡撫李化龍。若是他如此武斷的下了結論,事後讓那李巡撫知道了,而且那邊那長昂也果真進犯,那他不是成了知情不報的罪人了嗎。可是他明明覺著這小歹青就是在忽悠他呢,但這招卻有點陽謀的味道。***,這些蒙古蠻子什麼時候學會這一招了。他們打仗貌似從來沒用過什麼計謀,都是騎著馬就衝過來的。

    想來想去,董一元還是決定把這消息先送到那巡撫李化龍那邊。反正決定權在那邊,他自己又何苦在這裡遭這份罪。

    遼鎮巡撫李化龍一接到董一元的匯報,倒是真的認真的琢磨起這件事來。董一元此時也是被他請到了巡撫衙門裡,兩個人就坐在那裡商議起來。

    「董大人,此事若本府來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是本府看不起這些韃子,讓他們想出這謀略來,他們怕也是沒那腦子。這小歹青本府也是查閱了一番,要說起來,他還不算這朵顏衛的人,該是插漢部的一個萬戶。他既然告訴咱們這朵顏部的長昂要犯邊,那他

    是有求於咱們。董大人莫要忘了,你可是剛剛帶兵把那泰寧部給打跑了的。這朵顏三衛在去年也是在咱們手裡頭吃了大虧的,這小歹青怕是服了軟,才有如此表現的。退一步說,即便這是個陷阱,但是咱們自己先做好這防禦總是沒有錯的。兵法有雲,以不變應萬變。咱們先信了這小歹青的說辭,然後做好這遼鎮邊防。那朵顏部的長昂即便不來,咱們也沒有白費什麼功夫。這樣一來,咱們倒是可以探清這小歹青的虛實了。」

    李化龍能當上一鎮巡撫,那也不是白給的。他和別的讀書人不一樣,腦袋可沒有那麼死板,對於這兵事,也是知道許多。經過他這麼一分析,董一元也是釋然。

    「那巡撫大人,咱們遼鎮西邊的邊牆也是很長,咱們到底應該在哪一段設防呢,又派誰去防守呢?」董一元跟著問了這個問題出來。

    若是一般人,李化龍怕是要懷疑這人的腦袋是否靈光了。作為一鎮總兵,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那可是表示了自己很無能的。但是董一元這麼一說,李化龍卻不這麼想。因為這遼鎮,更多的兵馬都是那李家的。他們兩個被朝廷調到這地方,更多的意思是要平衡這李家。董一元現下能夠調動的,也就是他的家丁親兵。至於遼鎮其他軍將的兵馬,他也是能調動的,但是人家到時候是否真聽他的,那可就兩說了。前邊可是有個尤繼先做例子,李華龍也是清楚的。去年董一元領著人馬打了那泰寧衛一個附近,那還是因為帶著的人大都是他的親兵。若是帶的是李家的人,能不能打出那效果,可就兩說了。

    「讓李家人去防備,他們在這遼鎮鎮守了這麼多年,不管怎麼樣,這點事情還是能做的。董大人,你莫要擔心,本府已然想好了讓誰去了。」

    「呵呵,那就多些巡撫大人替末將解憂了。」董一元也是不多廢話,他當然能聽出這李化龍是在替他謀劃了。

    事情已經得到了解決,董一元也是不在這巡撫衙門裡停留,直接出了這衙門。

    待到他出了這衙門後,卻是很是無奈的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這是何苦啊,都是武人,到頭來還要互相防著。哎,難道我大明武人的氣數竟是越來越弱?算了算了,真真是難得糊塗啊。」

    跟著他的親兵侍衛自然是好奇,心道自家老爺怎麼如此模樣,難道還有什麼事情沒有解決。於是都是很好奇的盯著這董一元,疑惑他為什麼如此感歎。

    「莫要看我,趕緊回去。你們啊,以後做個純粹的武人最好。」

    也就是在第二日,遼鎮副總兵李如梅就接到了巡撫李化龍的命令,讓他帶著人馬到錦州義州這一線,說是接到內線通報,韃子有可能在這邊進犯邊牆。

    「老2,你怎麼看這件事?」

    「爹,要我看,這就是朝廷那些人再次在試探咱們家。我大哥又是打寧夏,又是打朝鮮,這功勞可是不小。朝中那些酸丁們,怕是不樂意咱們家一家獨大吧。這都是明擺著的事,這次不叫別人,獨叫老三領著人出去,這不是試探是什麼。」

    「呵呵,嗯,你這小子不錯,和你大哥出去歷練這麼多年,也是沒有白練,這些事看的倒是明白。可是你不知道啊,這就是個陽謀。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而且若是出了紕漏,到時候可就是咱們家的事了。只要是打了敗仗,那朝廷那邊肯定就會有人出來彈劾。嘿嘿,這些個酸丁,這些年老夫也是看的明白了。給一些人餵了銀子,另外一些人自然是看不慣的。都是些貪得無厭的傢伙,滿嘴的仁義道德,滿肚子的男盜女娼。行了,老三,可是聽到你二哥說的了。領著你的人出去吧,找一些好手,可別弄砸了。」

    李成梁知道這消息後自然是發動李家的人脈,四處打探,然後領著自己的兒子分析。大傢伙都是在這官場混了這麼長時間了,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各自的手段。見招拆招罷了。

    「爹爹放心,我有和尚,呵呵,去年和尚領著兩千人,可是把那插漢部十萬人馬擋在右屯之外的,還割了那麼多首級。那朵顏部,撐死也就一兩萬人,以和尚的身手,嘿嘿,那還不是過來塞牙縫的。更何況俺也不是吃素的,大哥和二哥也是知道俺的本事的,爹爹自管放心就是。若是連這點事都但不下,那俺就不配姓這個李字了。」

    李如梅說的自然是底氣十足,李成梁聽了也是高興。別人他可能現下知道的不多了,可是他家三小子手下那魏和尚,他知道的還是很多的。打從這魏和尚從軍開始,貌似就沒打過什麼敗仗。從遼鎮到朝鮮,再從朝鮮到遼鎮,敵兵的首級大概砍了有幾萬了。他私下裡也是讚賞他這三小子,能找到這麼一個能打且忠心的部下。現下看來,這魏和尚可是要比他當年那些手下強的多了。那死鬼祖承訓,便是只知道喝酒的。其他幾個,現下也是惰性十足。看來自家這些家丁親兵,也是時候進行更新了。

    李成梁想了很多,待到兩個小子出了他那書房後,他才停止了這思慮。

    「李義,派人去老大那邊,告訴他這邊的事。讓他沉住氣,用不了多久,老夫就能讓朝中的人使勁,把他調回遼鎮。這遼鎮,還是咱們李家的。」

    「是,老爺。」

    cente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