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萬曆十八年

第一卷 關外風雲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朵顏三衛 文 / 廟街四斗米

    經過和李如梅的一番攀談,魏剛才知道,鬧了半天這次遼鎮兵馬集結,是為了應對靠近大明的朵顏三衛的蒙古人。

    朵顏三衛中的泰寧衛原來的首領是被李成梁給殺了的,而現下他兒子巴圖魯覺得自己兵強馬壯了,抑或是覺著遼鎮兵馬好欺負了,便揚言要興兵內犯,報了大明殺了他老子的仇。

    說起這朵顏三衛,還要從成祖皇帝那時候說起。當時,成祖皇帝起兵靖難,身邊有一支蒙古騎兵,那就是朵顏三衛的人。成祖皇帝成功了,便也重賞了這些跟著他起事的蒙古人,讓他們在長城外的牧場上放牧生息。奈何這些蒙古人對於中原漢人這一套生活方式怎麼教也是學不會,除了會伺候牲口外,剩下的就是縱馬遊樂,喝酒打架了。想讓他們跟著大明的匠人學手藝,或是跟著農夫學種田,那都是白廢了。等到了萬曆年間,他們實際上已經脫離了朝廷的控制。當初是大明對付長城以外蒙古韃噠的一個助力,現下卻成為累贅了。名義上還是大明的衛所,實際上就是一個蒙古部落了。大明一旦衰落下來,他們便開始縱兵入關劫掠,大肆屠戮漢人百姓。[.]

    李成梁當年任遼鎮總兵的時候,對付邊牆之外的韃子們,那可以說是很有一套的。拉一個打一個,或者挑撥離間。等著對方內訌完了他去檢漏,手段那是層出不窮。但是有一點他做的不好,那就是沒有斬草除根。打死一批,過了幾年,就又出來一批。裡外裡竟賺著他有仗可打了。越是這樣,他的兵是越打越精,而那些蒙古韃子,則是像韭菜一樣,被他割了一茬又一茬。

    正因為如此,朝廷那些史官們才記上他的武功是所謂的二百年來未有。就連萬曆皇帝,也是對他另眼相看。

    李成梁之所以沒有斬草除根,那是因為他深諳養賊之重這種手段。若是他和那戚繼光以及俞大酋一樣,一下子把對手都清理乾淨了,那他大概也不會有現下一般的身份和戰功。

    可是這幾年,李成梁明顯的和以往不一樣了,大概是人老了,精神頭都是跟不上了,出邊牆作戰,大都是他以往的親兵,或是他的子侄。他自己親自出去的卻是沒有幾次。

    因為犯了很多低級錯誤,致使這幾次出邊牆作戰,大明的軍隊都是吃虧較多,佔便宜較少。文臣們可是早就看不過這李成梁了,所以那邊消息一出來,這邊就開始彈劾。絲毫不去考察當地的真實情況。

    去年遼鎮兵馬因為去朝鮮那邊了,所以這泰寧衛的蒙古頭領便聯合其他部落,時不時的要到這邊牆之內打打草谷。今年剛過完年那陣子,他們又知道這次遼鎮兵馬出邊牆也是失敗了。雖然正規家丁親兵死傷不多,但是其他的隨軍軍戶卻是死了不少。現下這些蒙古韃子大概是受了這些事情的影響,自然也是跟著鬧將起來。

    當天中午,魏剛就去了城外大營裡,隨著那新任總兵董一元開了軍議。在場的大多數都是這董總兵的麾下,當然,也有李家麾下,比如魏剛和那孫守廉。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文官模樣的人坐在那裡,聽著董一元的佈置。這人穿著文官服飾,頭戴烏紗帽,不時的用自己的手捻著自己的鬍子,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魏剛沒太注意他,而是貓著腰躲在一邊上聽這新任的總兵在那裡滔滔不絕。那文官魏剛自然知道,便是遼東巡撫李化龍。這要說起來,整個大明軍隊的指揮,其實他們這些武將是說了不算的,都是文臣說了算的。文貴武賤,打從成祖皇帝後,這便成了大明的慣例了。同等品級的文官和武將,武將看了文官那是要下馬去拜會人家的。

    「此次本府親帥大兵,就是要將這些囂張的韃子引誘進來一網打盡,諸位統兵大人,莫要辜負朝廷對我等的一片厚望。本府有言在先,若是不聽調令,抑或不奮勇作戰的,本府事後覺不姑息。這裡最重要的便是防守右屯的魏大人,韃子這次可是聯合了插漢部,朵顏三衛這邊的的韃子可能不會從右屯那邊進犯,但是保不準插漢部就不會從你那裡進犯。記住剛才董總兵做的部署,魏大人曾經在朝鮮履立戰功,這次防守這右屯,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的。好了,諸位,本府言盡於此,剩下的就看諸位行事了。」

    董一元講完了後,這李化龍來了個總結。不過下邊的軍將們都是能從他這話中聽出些什麼。特別是魏剛和孫守廉,因為這些話明顯的就是針對他們倆來說的。之前那尤總兵出邊牆作戰,其中的失敗,固然有那尤總兵無能的一面,但也未必沒有李家人在其中搗蛋抑或是之後再背後使絆子的結果。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都是能看出來的。李化龍在最後還特意吩咐了魏剛一遍,特意提起了在朝鮮魏剛的功績。這就是在提醒魏剛,莫要玩什麼花樣,老實的做好防守。

    眾人自然是點頭稱是,然後紛紛出了營帳。魏剛先出了營帳,還沒等走多遠,後邊就有人喊起他來。他回頭一看,卻是孫守廉。

    「我說和尚,這李某人也真是的,這不是拿話顛顛你嗎。誰聽不出來這其中的調調,這就是看著咱們不順眼啊。哎,和尚,你命苦,原本啊,我聽說那董總兵是要把這差事交給我做的,可是後來那李巡撫卻把你推上了。老哥我現下只是跟著大隊人馬去就行了,你還得自己領著人去右屯那邊做好防衛。怎麼樣,和尚,若是人手缺了,便跟老哥說一聲。」

    孫守廉這人魏剛也是面熟,在李家,在朝鮮都是見過面,彼此之間也都打過招呼。當然,魏剛和他的關係也僅限於彼此之間打個招呼。現下要說起來,對於李家這些家丁親兵一級的軍將,魏剛也就和查大受能熟悉一些。畢竟,那查勇也是跟他喝過酒的。其餘的,則是差了些。他要算起來,該是李如梅的親兵,而不是李成梁的。

    孫守廉這不陰不陽的說上那麼兩句,魏剛也是能聽出其中的意思的。這傢伙也是在挑撥,外帶顯擺,最後說借人那就是客套了。李成梁這些親兵,打仗的能耐魏剛還真是沒怎麼看到,但是這做買賣和結交人到都是各有一套。眼下這孫守廉明顯的不是在結交他,而是在給他下套子。若是他是個莽漢一般的人,怕是就要嫉恨上那李巡撫了。或者就會在那右屯的防務上鬆散一些。畢竟,自己可是李家的人,出了事,李家會給自己擔保。

    可是魏剛知道,若自己這樣做了,而且最後出了事,那極有可能李家會那自己當棄子。孫守廉這是想排擠自己,若是真要了他的人,估計去了好作用也起不到。這些個老兵油子,玩人的心思實在是太多,看著魏剛挺年輕,大概能著了他的道。

    可惜,魏剛不是一般的年輕人,一般的年輕人會衝動,會魯莽,對事情可能不會做深刻的分析。可是魏剛卻不會,那個時空,打從十幾歲就開始的訓練可不是白訓的。一個特工,身手是一方面,腦子也是一方面。若是如此輕鬆的就被人挑撥離間,那他還當個什麼特工。

    「呵呵,有勞孫大人掛念,人就不用了,不過俺記得三少爺臨走跟俺說了,說讓俺聽李巡撫的吩咐,所以啊,俺到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再說了,大家都是為了朝廷,為了不讓俺們邊牆裡邊的百姓遭罪。呵呵,行了,俺告辭了,孫大人一路保重。」魏剛自然是把自己扮演成一個憨厚的軍將模樣,然後裝成沒心沒肺,對於孫守廉的挑撥自然是裝成不明就裡,而且還搬出來李如梅。

    孫守廉一見這傻小子竟然不上道,只得算自己自討沒趣了。於是樂呵呵的說道:「行,那和尚你自己小心啦,老哥我走了。」

    魏剛看著孫守廉的背影,忽然想起來了孤山堡子裡那最初的孫百戶好像和這孫守廉是有親戚的,該不是這傢伙想替那死了的孫百戶報仇什麼的吧,可是那也不對啊,那孫百戶可是自己在戰陣上死的,自己回去可是好生安頓了那孫百戶的孤兒寡母啊。

    搖了搖頭,他索性不去想這些亂七八糟的,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領著自己的人做好右屯的防務。軍議上說,韃子可能從鎮武堡那邊進犯,而右屯就在這鎮武堡右邊,和那朵顏三衛聯合起來的插漢部人馬,極有可能從這右屯進犯。看來自己的任務倒是不輕,需要好好算計一番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