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萬曆十八年

第一卷 關外風雲 第一百零七章 軍議 文 / 廟街四斗米

    當天晚上,李如松頗為心急的召開了軍議大會。這樣的大會,都是東征各部總兵或是參將才能參加的,當然大明的文官們也是要參與其中的。打從成祖皇帝起,大明朝就實行的是以文御武,所以這軍議也是要有文官參見的。而像魏剛這樣的新任的遊記,基本上是沒有資格參加的。

    但是因為他是李如梅的親信,給李家掙了老大顏面,而且就在白天,他還很會來事的給李如松牽了馬。所以現下這軍議他便也能進到這大帳中跟著聽。當然,李如松之所以讓他來,還是有其他考慮的。他能在寧夏把勃家滅了,自然不是那種不知兵的軍將。現下對於這朝鮮的情形,怕是除了朝鮮人外,也只有這魏和尚最清楚了。他讓魏剛來,也是有一些讓他介紹朝鮮形式的意思。

    「諸位,現下咱們大軍雲集在這安州,想必倭國的武士們應該知道這消息了,之前最然有祖承訓兵敗,但是新任的魏游擊也是和倭寇打了幾仗的,想必諸位都是知道這事情吧。今日把諸位叫到這裡,便是想跟大傢伙通通氣,看看如何對這平壤的倭寇進行攻擊。」李如松面色如水,異常的沉靜,沒有什麼表情的把這番話說出來,倒是展現出了他這東征大將的氣場。

    魏剛坐在下首位,對這大帳裡的人物也是逐個的觀察。白日裡都是在忙乎應對李如松和李如梅,對於這朝廷派來的其他東征大軍還真是不怎麼熟悉。這滿屋子,有武將打扮的,也有文官打扮的。李如松坐在上首位,他的左邊坐著一個文官打扮的人,想必就是那東征經略宋應昌了。李如梅坐在李如松的右手下首位,旁邊也坐著一個武將,看那模樣倒是和李如梅有幾分相像。魏剛猜測這個人大概就是李家老二,跟著李如鬆去寧夏平復勃家的李如柏了。至於其他的,他就不是很清楚了,這還要一個個的認識。他雖然身上有著李家的烙印,但是他知道,和朝廷其他軍將多多交往,並不是什麼壞事。

    「嘿,要俺老楊看,直接領著大軍推過去就是,這些個矬子,能有什麼能耐。難道比寧夏勃家還要難打不成?」一個坐在靠前的將領這個時候率先發話了。

    魏剛一看,這傢伙長的也是孔武有力的模樣,臉上鬍子也是聽濃密,到還真有點像張飛。

    「哎,楊大人此言差矣,想那倭寇,當年也曾為禍東南沿海多的,若不是戚少保,現下這東南沿海是否安寧還真是兩說呢。別看這些倭寇個子矮小,但是個個都是頗為凶殘悍勇的,當年要不是戚少保創設出這鴛鴦陣,咱們大明還真是不知該如何應對這些個矬子呢。不過諸位大人現下應該放心了,吳某人帶來的義烏兵馬,就能應對這些矬子,而且是專門應對這些矬子的。」

    魏剛接著向這說話的軍將看去,發現這傢伙長的倒是不胖,臉上鬍子也不怎麼多,倒有些書生模樣。不過看那正在捋著自己鬍子的手,就知道這傢伙絕不是個書生,那手上的老繭說明這傢伙應該是個慣是刀的老手。這傢伙自己自稱吳某,對號入座的話,應該是那支從南方徵調過來的義烏兵馬的統領吳惟忠了。

    不過聽他這一番話,分明是在自誇,比之遼鎮出來的這些兵馬,也是絲毫不差的。魏剛聽完後甚至覺得有些奇怪,怎麼大明的這些軍將,仗還沒打呢,就都學著自己替自己吹。

    他這疑惑也就是剛剛升起,那邊又有人說話了。「諸位大人,卑職倒是有個主意。之前楊大人是要砍了那叫嚷和談的沈惟敬的腦袋的,但是卑職建議可以用這沈某人繼續當這和談的使者,這樣便可以蒙蔽倭寇。現下大軍馬上就要到那平壤城下了,卑職這一計策倒是可以實施了。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除了自誇自大,現下又出了個出餿主意的。說話的這個人魏剛不認識,但是他說的那沈惟敬魏剛還是知道的。平心而論,這個沈惟敬還是很能忽悠的。可惜,這傢伙完全是為了賺錢而忽悠,忘了自己的主要身份是什麼了。朝廷大軍都雲集義州那邊了,這傢伙竟然敢到東征經略宋應昌那邊繼續鼓噪什麼和談。他以為還可以從這其中賺取好處呢。哪知道宋應昌和這傢伙的恩主兵部尚書石星貌合神離,根本不吃他這一套。現下見到他在自己面前鼓噪這些,當時氣得就要宰了他。後來有人建議不要殺他,讓他繼續扮演這和談使者,來迷惑倭寇。

    這招已經用了,現下還要用,不知道倭寇那邊是否還能吃這一招。其實要是沒有魏剛之前領著兵馬堅壁清野,小西行長怕也沒那麼容易就接受這沈惟敬的忽悠。現下繼續忽悠,若是這小西行長不知道明軍已經來了,那還就罷了,若是知道了,那恐怕就不成了。因此,魏剛覺得這個人就是在出餿主意。即便成功,也沒有多大意思。明軍都是馬軍居多,從安州到平壤,也就四百里路,若是快速行軍,一日功夫便到了,這緩兵之計或是迷惑之計還真是起不到多大作用。

    幾個人這麼一說,下邊的將領們便也開始私下裡議論起來。這些帶兵的也都沒有什麼規矩,平日裡嘴上就沒有什麼把門的,所以這一說起來,什麼話便都出來了。

    坐在上手位的李如松看著下邊眾將的表現,不由得眉頭皺了起來。其實,按照他們遼鎮兵馬的路子,便是和那楊元說的一樣,直接帶著大軍衝過去就是。以往他在草原上對付蒙古人的時候,便是用這招。不夠他好歹剛剛平復完寧夏勃家,這招用在寧夏勃家身上就沒好用,現下用在這些倭寇身上,那就不一定了。平壤城雖說不是什麼大城,那朝鮮大臣柳成龍可是把平壤和整個朝鮮地圖給了他的,他也知道這平壤城不是那麼容易攻破的。這個時候,他忽然想起了白日裡給他牽馬的那魏剛。打眼一瞅,這傢伙竟然龜縮在一角,很有自知之明的坐在那裡,跟誰也不講話,眼觀鼻,鼻觀心的。

    「嗯,那個魏和尚,哦,不,魏游擊,你來跟大伙說說這朝鮮形式吧,這裡也就你在這邊時間長。諸位都莫要鼓噪,聽魏游擊說說這些倭寇的情形。」想到這裡,李如松發了話。眾人聽到李如松這樣說,也是暫停了議論,都把眼光看向這窩在一邊上的魏剛。

    「奶奶的,想不被重視都不行。」魏剛在心裡邊罵了一句。「哦,屬下遵命。其實屬下也是僥倖佔了倭寇一些便宜。至於這倭寇嗎,據屬下所知,在這平壤城中,現有一萬四五千的倭寇,統帥是倭國的一個小大名,叫小西行長。這個想必各位從沈游擊那裡應該知道了。而現下在這整個朝鮮,還是有許多倭寇的。在東邊鹹鏡南道那邊,現下也有一萬人的倭寇,就停留在鹹興。在這平壤之南,屬下也曾派人偵查過,開原那裡就有倭寇四五個軍團。哦,倭國武士們都是以這所謂的軍團來行軍作戰的。一個軍團人數並不固定,多的有兩萬,少的也就一萬,還有七八千的。至於這些倭寇們使用的武器嗎,長槍弓箭居多,不過也有很多火銃隊。以身殉國的祖大人便是被倭國的火銃隊給擊敗的。諸位大人若是遇到這些倭寇,可是要小心這些倭國武士的火銃的。」

    魏剛中規中矩的把這朝鮮的形式給眾將做了介紹。他並沒有把自己的作戰想法說出來,只是把敵我形式擺在那裡。至於剩下的,便讓這些軍將們自己想吧。他一個小小的遊記,還真是沒有什麼說話的份量。若是強行出頭,那可不是什麼好事。

    即便如此,他做的介紹,已經相當全面了。來到朝鮮的這些明朝將領,很多人還是對這倭寇不太瞭解的,魏剛這樣一說,反倒是讓他們有了新的認識。其實魏剛對於這朝鮮倭寇的總數,也是估計的。結合他自己腦袋當中的史料,以及他抓來的倭寇士卒審訊的結果,他得出的答案還是比較準確的。這使之前對這朝鮮倭寇總數不太清楚地明朝眾將心裡邊都是為之一緊,鬧了半天這些倭寇比自家的人數可是多的多了。

    ps:昨天幫著父母搬家,呵呵,忙了一天,也沒倒出功夫上傳,今天還要上墳,先傳上一章吧。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