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萬曆十八年

第一卷 關外風雲 第一百零四章 朝鮮君臣的努力 文 / 廟街四斗米

    打完這股出了鹹興城的倭寇後,魏剛又領著人馬在鹹興城附近遊蕩了一些日子。奈何那收城的鍋島直茂倒是謹慎,竟然再次的龜縮在了鹹興城裡。魏剛這點人馬,打打這游擊戰還湊合,強行攻城,那就是出昏招了。

    見到沒有什麼機會,魏剛便把韓英俊叫來,讓他領著他自己徵集到的部下繼續在這附近活動。反正在地形上他們要比這些倭寇要熟悉的多。魏剛讓他們不要和倭寇接觸,只是保持出現的幾率,這樣便可以給倭寇以無形的壓力。畢竟,之前,韓英俊他們就是這麼做的。結果鍋島直茂不信邪,先是派小股人馬出城,後來覺著沒事了,便又派出了這相良長安。可惜,這個時候正好趕上魏剛揮軍東進。這相良長安就倒了霉。而這一下子,也讓鍋島直茂更加的謹慎起來。

    因為要到平壤那邊和東征大軍會和,所以魏剛要先把跟著自己的女真營和鴨綠江三部女真人給打發了。既然朝廷大軍已經到了,那就用不到這些女真人了。畢竟,朝廷現下明面上還是要防著這些女真人的,都是把他們當成蠻子看待的。若是這個時候他帶著女真人明目張膽的去和朝廷大軍會和,指不定會被人按上什麼罪名呢。

    女真營的人在李虎的帶領下再次回歸董鄂部老營和牛毛寨,而鴨綠江三部人馬則是回歸各自的部落。從七月份開始到現下這十二月,短短五個月的時間了,他們跟著魏剛可是沒少賺銀子。他們砍了的倭國武士的腦袋,魏剛還真是找人記得清楚,然後那頭就讓老李照單付錢。因為有了朝廷的封賞,老李那邊銀錢周轉也是順暢。女真人一看這白花花的銀子,自然更是死心塌地的跟魏剛干了。現下讓他們回去,他們還真是有些不樂意。不過魏剛還是把他們的頭領找來了,好言相勸一番,說是以後還會用他們,他們這才不依不饒的返回自己的老營。

    臨走的時候,魏剛還讓這些人跟他們的頭人帶個話,就說最好不要再和鹹鏡北道的這些朝鮮人為難,畢竟,現下那韓英俊說起來實際上是在替魏剛辦事。

    安排完這些,魏剛自然是領著人馬,逕自往安州那邊而去,而冷飛則是帶著一些人,押著倭寇首級往義州那邊趕了。朝鮮民夫徵集的也是足夠,所以這一路上,冷飛他們倒也不怎麼費勁。

    ********

    進入臘月的義州城,比以往任何年份都是熱鬧。這個朝鮮和大明的邊鎮小城,此時不但是朝鮮國王的陪都,也是明朝東征大軍入朝的必經之地。

    打從祖承訓兵敗身死開始,朝鮮國王就更加的著急,深怕平壤的倭寇趁著這勝利的勁頭一鼓作氣的挺進到這義州。若是如此,他早直接躲到大明朝的遼鎮,便是當一個沒有名頭的閒散王爺他也認了。可是他的那些臣子倒是比他有主意,許多人都是不同意他這想法。而且,這些臣子們也是喝出了臉,四下裡使勁想著讓大明的軍將趕緊的出兵朝鮮。

    好在後來有魏剛在平壤左近打了幾個勝仗,這才算是穩定了下來。朝鮮君臣這才不再想著要內附大明。後來這朝鮮國王看到魏剛送過來的倭寇腦袋,心中更是大定。要說起來,他還是沒有他那些大臣心眼多。他那些大臣卻是不管這倭寇的腦袋有多少,他們知道,只要他們一天不返回王京,那麼他們就要擔驚受怕一天。他們不光防著倭寇,還防著遼鎮這些兵丁。在他們眼裡,遼鎮的軍將和兵丁都是和女真韃子還有倭寇一樣的,不講所謂的仁義道德的。而且在人家屋簷下生活,總歸沒有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舒坦。只要大明幫著他們把倭寇趕走,他們能恢復自己原來的地位,那麼他們就可以繼續過他們那相對來講算是比較奢華的生活。還可以繼續擺弄那些土包子,還可以繼續佔有大片的田地,還可以繼續為自己的子孫謀劃更多的利益。

    也因此,這些朝鮮大臣們去各處哭訴的最多。魏剛打了幾個勝仗下來,連萬曆皇帝和遼鎮的軍將都覺著這已經夠可以的了,能夠暫時鎮住倭寇了,可是這些朝鮮大臣們仍舊繼續的哭訴。

    萬曆皇帝也是被這些朝鮮大臣給弄的沒了脾氣,再加上下邊的大臣們有不少都是收了朝鮮人的重禮,所以也是幫著說話。萬曆皇帝當然不會在意這些大臣們的幫腔了。但是他也卻是對那海東的矬子們生了厭惡。有明一朝,打從太祖那時候起,倭寇就曾禍亂東南沿海的。而且他皇祖那一輩還跟倭寇很是激烈的打了好多年的,要不是有戚繼光和俞大酋這些名將,這大明能不能穩當下來還都兩說呢。所以一聽到這些矬子這次竟然是在他們的大名的帶領下明目張膽的來到朝鮮打劫,萬曆皇帝就存了要教訓他們的心思。不管怎麼樣,他自己從他皇祖手裡接下來這份家業,雖然可能幹的不會比他皇祖好,但是也不能比他老人家差呀。

    正因為萬曆皇帝有了這心思,所以這些官員和朝鮮大臣們的哭訴他才聽進去。寧夏那頭一完事,他就傳旨催促李如松趕快回師。到了這十二月份,李如松終於回到了遼陽。

    不過此時因為朝鮮君臣催的太急,由萬曆皇帝新任命的朝鮮經略宋應昌也是顧不了太多,先是派出了一些人來到這義州,協助這朝鮮人馬防守倭寇北犯。直到這時候,朝鮮君臣才停止了鼓噪。

    李如松一直到十二月九號才到了遼陽,這個時候他早就和那宋應昌打好了招呼,意思是等到了朝鮮要精誠合作。要說起來這也是慣例。也就是這李如松敢和宋應昌這麼說話,若是換了別的武將,怕是馬上就要遭到宋應昌的彈劾了。大明歷來文貴武賤,品級相同,武將也是要比文官低一個檔次的,見了面還要先跑過去見禮。若是裝著看不見,那就是藐視上官了,便容易獲罪。

    這宋應昌總督朝鮮抗倭事務,對於從各地徵調過來的兵馬自然是擁有第一手的指揮權的,但是對於這李家的老大李如松,他還是要給幾分面子的。畢竟,這李如松剛剛領著大軍平了寧夏的勃家,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

    李如松領著兵馬剛出遼陽,也就走到通遠堡那邊吧,他就又停了下來。原因很簡單,他帶來的這些兵馬大多數是剛剛參加完平復寧夏的戰事的,本來就沒有怎麼修整,現下又要馬上進入朝鮮,士卒們也都是不樂意。畢竟,這眼瞅這要過年了,很多僥倖沒死的,有家有口的都是指望著這時候回家跟老婆孩子聚一聚。畢竟,這仗一打起倆,誰也不敢擔保自己就能活著回來。賣命歸賣命,但是總要給大傢伙一點時間和老婆孩子聚一聚吧,再說這還正好趕上過年了。

    李如松也是這個意思,他也覺著疲勞。但是他老爹卻很是著急的催促他。他即便不樂意,但也沒有辦法。可是就在這個時候,那宋應昌也來催促他了,原因很簡單,朝鮮國王和他的大臣們跑到宋應昌那裡催了。

    李如松沒有辦法,只得領著自己麾下的人馬,外加上李成梁又給他湊了許多人馬,這其中就包括李如梅帶的人馬,浩浩蕩蕩的向義州這邊開過來。

    朝鮮國王李昖這次總算是盼來了明朝的大股援軍了,這下子他算是徹底的放心了,親自領著大臣們出城相迎。

    也因為如此,這義州城裡過往的兵馬就更加的多了,以至於冷飛領著人來到這裡押送首級,竟然沒有人管他們了。最後好容易碰到了李如梅的人,冷飛才把這首級交卸了下來。

    其實這要說起來,除了李如梅外,到還是要多虧了那朝鮮王子。畢竟,這傢伙現下可是有把柄在魏剛手裡攥著的,他對於魏剛派過來的人還是很上心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