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萬曆十八年

第一卷 關外風雲 第八十四章 火銃對火銃 文 / 廟街四斗米

    天剛剛亮,鳳山腳下的官道上,此時卻已經堆滿了人。大友義統終於還是禁不住誘惑,帶著人下山而來。不過他並沒有把自己的人全帶出來,還是留了一千多號人在這臨時修建的山寨上防守。

    只聽得各支方隊的侍大將或是部將們都是大聲的叫喊著,那意思是要快點行軍,不然到嘴的肥肉就會跑了云云。

    於是無論是旗本武士還是足輕們都是緊張起來,腿腳也加快了一些,他們朝著那竹啊彌所說的明國兵馬的營地飛奔而去。

    「嘿,這些矬子倒是果斷,竟然還跑的這麼快,好像怕我們跑了似地。但願到了那頭董大郎和姜輝能堅持住。」鄭奎在望遠鏡裡看著,然後自顧自的念叨著。

    「告訴下邊人,等倭寇過去後在尾隨前進,注意控制馬速。這等了一夜,總算沒有白等。嘿嘿,這些小鬼子,還真是貪。」魏剛也看著望遠鏡,看完了便跟鄭奎說,讓他去傳達命令。

    鄭奎小聲應和一下,便轉身下了樹。等他一跳下來,身邊立刻聚過來四五個人。

    「怎麼樣,奎哥,大人說動手嗎?」

    「嘿,你們幾個,怎麼知道倭寇們出來了?」

    「這還不簡單,別看俺們沒有奎哥你那千里眼,但是這些矬子們這麼多人,動一動,這路上的黃土便起來了,隔著老遠都能看到,那要不是他們出來了,又會是什麼。」

    「嗯,小羽這傢伙腦袋倒是挺靈光,知道這麼來判斷。行了,廢話少說,一切按照計劃來辦。咱們現下先不著急,等著矬子們都過去了,咱們在跟上去,小羽,過去告訴穆泰還有其他弟兄,到時候把馬都控制好了,別出聲,也別跑的太快,可別讓這些矬子們發現了。」

    「好叻,奎哥,你就放心吧,咱們都有數。」說著,這叫小羽的便快步的跑了出去。

    其實此時留在這樹林裡埋伏的蒼狼軍並不多,就剩下鄭奎這一個連了,剩餘的兩個連則是留在了那預設的營地裡,董大朗和姜輝帶著他們各自的連還有一些抓過來的朝鮮民夫在那裡負責阻擊。而其他人馬,能有一千五百多人,則是全部的來到這鳳山附近的林子裡,等著倭國人馬下山。

    此時,大友義統領著大軍已經快速的往魏剛預設的營地奔去。既然已經決定要出擊了,那就要快速行動,好不拖泥帶水。能被人稱為九州梟雄,他大友義統也是有些能耐的。

    **裡的路,半個時辰便到了。大友義統騎在馬上,隔著老遠看著還滿是炊煙的明國兵馬營地,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神色。

    終於是逮住了,看這營寨就知道了,這明國兵馬果然不多。自己還帶了這麼多人過來,看來這一仗應該是不費吹灰之力了。

    「竹啊彌,可是這裡?」

    「殿下,就是這裡了,小的昨天晚上才從這裡逃出來的,白天也是在這裡邊走動過的,應該不會錯。」

    「嗯,好,此戰若是打完,你的功勞肯定是跑不了的。傳令,進攻。」

    倭國武士們一打起仗來也是要有一些聲響的,比如現下,他們便敲起了一種鼓,聲音自然是倭國特有的那種低沉的調子。足輕們聽到這聲音,便知道該如何排隊進攻了。

    足輕和旗本武士們排著方隊,一點點的靠近那營寨。走在前邊的已經能看到對方營寨裡的人驚慌的大叫起來了。領頭進攻的足輕大將原本還懸著的一顆心此時自然是放了下來。對方如此表現,那自然是沒有注意到自己這一方了。這明國人馬還真是差勁,竟然連自己這邊這麼大的軍勢都沒有覺察到,看來這一仗打的也該是輕鬆許多了。

    魏剛預設的這營寨實際上是依靠在山腳下的,身後靠著一座小山,山上滿是林子,而向南這邊則是留著一座寨門。寨子附近也是沒有什麼水田,都是旱地,一馬平川的。朝鮮北邊,要說起來,還真就指望這平壤左近能有些好地吧,其他地方,都是山地居多,種不出多少糧食的。

    魏剛選了這裡做戰場,就是為了能發揮遼鎮騎兵的威力。自己這邊本就比人家人少,若是還選一個山地作戰,那可真是揚短避長了。

    慢慢靠近營寨大門的倭國武士看到裡邊已經驚慌亂跑後,自然是不再這麼慢慢騰騰了,那足輕大將一聲令下,麾下的足輕在旗本武士的帶領下揮著竹槍便往那營寨大門處衝去。

    眼瞅著就要到營寨大門那裡了,哪知道在這大門兩側離著寨牆能有十多米的地方突然塌陷下去,衝在前頭的足輕們齊刷刷的掉到了裡邊。後邊跟著往前衝的一看前邊的人掉到壕溝裡去了,自然是要止住腳步的,奈何後邊的人不知道,還是往前慣性的衝著,一下子又把前邊已經停住的人推到了溝裡。好容易才止住這攻勢,後邊的將官卻不樂意了,立刻派人到前邊來質問。不過等他們看到了前邊有這麼長一道壕溝後,便都傻了眼。

    當然,這壕溝到不是全有,在那寨門前邊這段,卻是沒有的,這樣還是給倭國的武士們留了一段用來進攻。

    寨子的正面寬也就五六十米,僅有這五六米的寬度沒有挖上壕溝,大友家的武士們一看就知道這大概是那些明國兵馬用來進出的通道了,看來這些明國兵馬之所以大意的讓自己接近,倒也不是完全的大意,鬧了半天他們有這隱蔽的壕溝做預防。

    可是在大軍面前,這一道壕溝算什麼呢。幾千人的大軍,想要填平這壕溝還不簡單。

    大友義統在後軍一聽到這樣的報告,心裡便咯登一下子。不過後來身邊的人跟他一說,他便也釋然了。有了壕溝,派人填平就是了。

    於是下邊的足輕們開始挖泥填這寨子前邊的壕溝。可是當他們剛要填這壕溝的時候,就看到對面寨子裡呼的射出來一排弩箭。足輕們紛紛倒在了地上,許多人身上插了可不止一支弩箭。

    「巴嘎,讓火繩槍隊上,給我排成三段擊隊形,我倒要看看,這些明國兵馬到底有多厲害。」大友義統在後邊一聽就生氣了。

    對方既然有弓箭,那自己這邊就用火銃壓制對方。火銃可要比弓箭的射程遠多了,對方雖然躲在那寨牆後邊,但是那寨牆都是些木樁,中間還透著很大的縫隙,火銃的子彈絕對能穿過去。

    可是令大友義統鬱悶的是,還沒等自己這邊的火銃打響,對面明國的兵馬倒是先打響了這火銃,而且聽起來這聲音和自己這一邊的還不一樣。

    那些排好了隊形等著命令要射擊的火繩槍兵正在瞄準呢,卻被對面一頓排槍給打倒在地一大片,嚇得他們離開調頭往回跑。

    此時,董大郎領著自己的這一連人正在那木柵欄後邊快速的重新填裝子彈。李虎從滿鋪那邊渡江而來,除了把女真營和鴨綠江三部兵馬帶過來外,還帶來了二百多桿火銃以及手榴彈若干,當然所謂的火銃就是魏剛工坊裡做的那種燧發槍了。因為許多環節都是做了改進,所以蒼狼軍這邊的火銃射程可是要比那些倭國兵馬使用的火繩槍要遠的多。

    看到倭國武士退卻了,董大郎也讓自己的人停止了射擊,只要倭寇靠上來,那他們就會再次射擊。

    那些倭國火銃兵一退便退後了一百多米,直到這個距離,他們才算覺著安穩。畢竟,他們也是開火銃的,知道這傢伙的射程到底多遠。

    不過武士們還是讓在營寨裡指揮的董大郎感到了壓力。因為此時大友家的武士們已經看不慣橫在他們前邊的這些明國兵馬了,不就是一條壕溝嗎,老子衝過去便是了。畢竟,倭國武士的總數還是要比留守在這裡的明國人要多的。大概便是用人填,也是能填下來。

    於是接下來,倭國武士們上演了一出悍不畏死的衝鋒戰。舉著太刀的武士抑或是挺著竹槍的足輕都大聲的叫著,歇斯底里的喊著,然後往那明國的營寨門衝過去。

    董大郎早就接受過這火銃連擊的訓練,此時自然是領著人開始了反擊。火銃打的也是連貫,頓時間營寨內升起一陣白色的煙霧。而衝起來的倭國武士自然是倒在了地上一片。

    董大郎這邊就一百二十人,火銃打的再怎麼快,也是擋不住對面上千人的衝擊。何況現下兵士們手裡的火銃經過這麼快連續的射擊,身管也是發熱。

    眼瞅著對方就要衝到大門口的時候,忽然從寨門後邊扔出一些黑乎乎的東西,緊接著就聽到轟轟的響聲響起。李虎運過來的手榴彈此時也算是用上了,暫時性的抑制住了對方的進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