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萬曆十八年

第一卷 關外風雲 第七十二章 三韓之殤 文 / 廟街四斗米

    李成梁的伎倆還是很好用的,換個說法,就是那些文人們還是很好收買的,並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秉承著他們讀書時候所受的教育,他們進了官場後,便漸漸的沾染上了官場上的這些東西。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他們便是把自己親娘賣了都毫不在意。

    朝中風口隨著李成梁的收買轉而一致的要求山西總兵李如松掛帥出征寧夏,然後再有幾個大人物出頭奏上那麼一章,餘下的自然是要附議了。萬曆皇帝原本就對出征寧夏的兵將不如意,這麼長時間了竟然還沒打敗勃家。現下一看到下邊的文官們竟如如此齊心的舉薦李如松,便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了。

    「張伴伴,看來李家倒是沒有花費銀子啊。哈哈,不過現下看來,也只有李家還能出幾個戰將,打下這一仗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古人誠不欺我啊。這些個投奔過來的蠻子,便是給了天大的好處,也是要生這反心的,真真是養不熟的白眼狼。」皇宮中,萬曆皇帝看完了奏章,若有所思的跟站在他跟前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張誠說著。

    「皇上,奴才覺著李成梁他是不甘心就這麼下去,他還是想著他李家能重新站起來。不過現下看來,之前的打壓也算是提醒了這李成梁了,現下正好。讓他們家小子出兵,總還是穩妥一些的。畢竟,若說到這知兵,現下還真是不多。」張誠自然是順著萬曆皇帝的話頭說開來。

    「那就擬旨吧,調李如松為寧夏總兵,征討勃家。其他各省都要抽調兵馬。」萬曆皇帝深思熟慮後終於下了決定。

    雖然這談話是在御書房中,但是這書房外邊卻是有行走小太監的,且除了這行走的小太監,還有隨時恭候在那裡等著聽使喚的。另外,在萬里皇帝跟前除了張誠意外,伺候的小太監也是有幾個的。於是這樣的談話或是做出的決定,很快便以比宮中往外發放邸報還快的速度向外界散播開來。萬曆皇帝是上午跟張誠說的這番話,到中午,京師中的茶館瓦捨裡,便有人在談論這件事了。

    李成梁自然是第一時間接到了這個通知,然後他又派自家的親信馬不停蹄的去山西送信。

    四月,李如松正式掛帥,征討寧夏勃家的叛亂。而此時的魏剛,則已經回到了威寧營。

    董鄂部的順利征服,為他以後在邊牆外邊的佈局開了一個好頭。如果說當初重建牛毛寨是一個先手的話,那麼現下征服了董鄂部,那就是做活。以後,魏剛可以讓他的親兵加上董鄂部的女真營以董鄂部的名義對邊牆之外的女真人東征西討,征服的部落以及他們的部民,以後就是魏剛一個潛在的幫手。當然,這個過程會很漫長,魏剛並不急於一時。現在,他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抗日援朝。

    **********

    四月的釜山,各處已經展現出了勃勃生機。春天來的要比朝鮮的王京或是更北邊的平壤要早上一些。

    釜山檢史鄭拔此時正領著自家奴僕隨從在絕影島上打獵,一大早上就出來了,可見這鄭檢史玩耍的心思有多重。其實要說起來,現下若是不玩耍,便也沒什麼事情可做。若是做了,便會出事。自打李氏建立了現下的朝鮮,便隨了大明的政治風氣。重文輕武那是必須的,除此之外,文官們還是要分成幾個幫派的,彼此之間斗的不亦樂乎。大明朝是在嘉靖到萬曆朝之間才隱約顯現出這黨爭的,到了這藩國朝鮮,黨爭的激烈程度要說起來,比那君父之國大明有過之而無不及。京師之中現下是不時的有人被彈劾,有人被抄家,有人被殺頭。當然對應著的,也有人陞官發財。

    鄭拔不是那個性子,索性便離王京遠遠的,自己在這邊,反倒是隨心所欲一些。

    這絕影島,說起來也是因為生產一**而聞名的。朝鮮人愛說大話,愛沒事自己誇耀自己。其實整個朝鮮半島,有明一朝,就沒有產過什麼好馬。連進貢給大明的馬匹中,有許多還是用騾子和驢來充數的。當年蒙元荼毒中原的時候,也是順便佔了這朝鮮,倒真是專門騰出一塊地方養軍馬,不過卻不是在這絕影島,而是在海外的濟州島,那還是為遠征日本作準備的呢。

    鄭拔此時心情正好,剛剛已經打了一隻野兔,現下正追著一隻山雞。就在這個當口,一個士兵卻突然喊了起來。

    「倭寇來了,倭寇來襲了!」他看著遠處的海面,一早上從海上的濃霧中出現了三五隻倭國特有的安宅船。

    鄭拔正高興呢,沒來由的聽到這樣的喊聲,心中很是煩躁。他看了一眼海面,之間濃霧之中,還真是依稀有那麼三五隻船冒了出來。上邊打的什麼旗號也是看不清。

    「混賬玩意,你看仔細了,那哪裡是什麼倭寇,不過就是幾個通商的倭國商船,這樣大驚小怪,壞了我的心情,真是該打。來呀,拖下去,打二十鞭子。」

    自家老爺一發話,自然有人上來把這亂喊的兵卒托了下去,跟著便打起鞭子來。不過大家都是在老爺下邊當差,彼此都是熟悉,若是平日裡沒什麼冤仇,此時也不會下死手往死裡打。衣服都沒有扒開,反正自家老爺也沒看到。他們把這兵卒拖到了臨海的那邊,遠離自家老爺,省的老爺看了心煩。

    鄭拔繼續關心他的野雞,催著馬,正要往前去的時候,忽然覺著山間起了風。海上有濃霧,山上也有。這風一刮,倒是把濃霧吹散了許多。就好像後世拍電影出現的那種鏡頭一樣,這鄭拔正好對著海面的方向去追他那只沒有追到的野雞,此時霧氣一散,鄭拔冷不丁抬頭向海面看去,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驚的嘴巴都合不攏了。若是有導演看到此時鄭拔的表現,指不定要喊上一聲好呢。可惜,這並不是表演,而是本色演出。若是拍電影,此時自然是要把鏡頭隨著鄭拔的驚訝而延伸到海面上了,仔細一看就知道,這哪裡是通商的倭國商船啊,分明就是大軍要登岸了。

    此時,因為霧氣散去了許多,海面上已經能夠看的老遠了。從大霧中出現的絕不是三五隻倭國商船,而是成千上萬!鄭拔知道那兵卒說的沒錯,應該是倭國來襲了。這樣驚訝了一陣子後,終於有親兵喊醒了他。於是連忙招呼自己的奴僕隨從,火速趕回釜山城。那剛才被鄭拔追著的野雞,此時倒是緩下了一口氣,終於不用再繼續亡命奔跑了。

    趕人進城,加強防備,擒拿在城裡的倭國商販,這些便是鄭拔回去之後做的。當然,倭國商販他是捉不到的,人家早就跑了,只剩下空蕩蕩的屋子。

    接下來,朝鮮人一如既往的表現出了他們的無能和懦弱。本來釜山港口處也是有一些朝鮮的水師船隻的,便是不能跟人家正面開戰,那讓兵卒們開走了也行。可是這鄭拔卻是不知道怎麼想的,竟然讓人把這些戰船都燒了或是鑿沉。這便是自毀長城了。倭國的武士們在陸上不知如何武勇,但是現下在海面上,他們即便再怎麼武勇,那也是毫無用處的,只要他們乘坐的船一完蛋,他們便要跟著下海餵魚。可惜,朝鮮這個民族好像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什麼英明神武的人物,竟然沒有一個將領想到在海上跟倭國的武士作戰。大都是憂心忡忡,想著如何逃脫。即便後來出了一個李舜臣,也因為黨爭的緣故,被剝奪了大半的功績。在第二次倭國侵朝的時候,他在露梁海面那是戰死了。若是不死,估計回去也會成為黨爭的犧牲品。

    當然,這都是後話。現在釜山檢史鄭拔,正領著釜山守軍在釜山城頭上嚴陣以待呢。那意思自然是要與城共存亡了。

    然而,經久不經戰亂的朝鮮,武備比大明還鬆弛。當兵的大部分都見不得血,連兵器都是破舊不堪,能否殺人那都兩說。面對歷經好到一百年戰國之亂的倭國武士,他們哪裡是對手。

    於是,災難開始了。在隨後的守城戰中,鄭拔中彈而亡,他的家人也紛紛自殺殉國。釜山城門大開後,倭國武士們迎來了他們第一次在異國土地上的屠城。鮮血讓武士們爆發出了比以往更加凶殘的本性,的**也在這一顆得到了徹底的釋放。

    很快,倭國武士們的軍團就像大海中聞到血腥的鯊魚,像草原上嗅到血腥的餓狼。他們爭先恐後的登陸釜山,然後揮軍北上。

    四月十三日,小西行長軍團攻陷釜山。

    四月十四日,小西行長軍團攻陷東萊府。

    四月十六日,攻陷梁山。

    四月十八日,登陸的加籐清正軍團攻陷彥陽城,黑田長政軍團攻陷金海城。

    四月二十日,加籐清正攻陷慶州城。

    四月二十八日,小西行長和加籐清正兩大軍團會師忠州。

    ……

    五月初二,朝鮮王京漢城陷落。

    一個月都不到,倭國武士們就從釜山打到了漢城。半個朝鮮淪陷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