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恐怖靈異 > 風生水起

龍騰世紀 第八十八章 李理山的屍骨 文 / 道門老九

    空間昏暗的很,劉大少擰亮手電筒,走了過去。只見牆上自上而下,密密麻麻的刻滿了字。張恩溥一行行看了過去,越看越是震驚。握著火折子的手情不自禁的微微顫抖。劉大少心下疑惑,走到跟前,只見牆上最頂端一行大字寫到:貧道縱橫華夏數十載,然竟死於此地,時也,運也,命也,夫復何言?字跡蒼勁古樸,凝重有力,但其中滿腔憤恨之意也似要破壁而出。

    下面一行小字:貧道李理山生於民國動亂之年,不求龍虎之術,卻因緣際會,偶有小成。中年得全真教無名道長指點,乃始發覺人生於世,不解之謎,在所多有,風水之說,亦非繆談。余深陷其中,經年不輟。後乃發下宏願,走遍九州尋龍點穴,問盡鬼神之事,編入道書,以供後人參考。

    忽有一日,尋訪此間,盤纏用盡,遇一和善人家接待,家有所藏,無一藏私,貧道用之,感激不盡。恰逢其家新得貴子,小兒夜哭,余觀之,乃天生陰眼,鬼魅糾纏之像,古人云: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便為其施法暫保,又恐日後生事,便將師傳玉珮轉贈,了卻一樁塵緣。

    然出門不下百步,卻驚覺,此處鬼怪戾氣,竟比他處高出百倍千倍不止,貧道詫異之餘,四下搜找,終發覺禍患之地,乃村北之湖泊,陰氣繚繞,互相增勢,其中陰魂千萬,大大小小有十多個聚陰池,非是恐怖,實乃平生僅見,心膽俱裂!匆忙之餘,便於河外布下三煞困龍陣若干,以分化其勢,又經數日摸索,乃發現此湖蹊蹺甚多,似表象之下,更有奇妙暗河存在。於是以身涉險,單身入湖,欲以殘軀制服此潛在妖孽。下的湖中,才發覺此竟為大明熹宗皇帝朱由校之陵墓,不葬於皇室,卻葬於湖底地宮,奇之,怪之。墓中星盤密佈,零落萬象,實乃養屍戾氣之源,欲除隱患,必破此墓。

    余自幼苦練道家之術,於此墓中竟爾措手不及,戾氣反噬,斃命於斯,亦命數也,唯拚死一搏,以真武古劍鎮之,望能人永除此患。今刻記於石壁,有緣人觀之,能完成余不能成之事,余九泉之下,當不愧對列祖列宗矣。

    另有一條,此處為大明帝王之陵,倣傚幽冥地府,迴旋往復,人之所思,殊不能解,萬事小心,謀定而後發,切記,切記。」

    字體越往後面越是潦草,有的甚至連比劃都不全,看來到了這個時候,李理山已經就剩最後一口氣了,下面似乎並未寫完,但這一切已經並不重要了,一直以來,發生在秀水村的種種怪事,彷彿是一顆顆散發著詭異色澤的珍珠,彼此相互獨立,又似乎在冥冥中,息息相關。而此刻,李理山的這些話,就像是一根線頭,將這些珍珠全部串成了一團,引出了整個前因後果,讓張恩溥和劉大少一下子豁然開朗,怪不是這裡的戾氣這麼濃厚,原來發源地,就是在這裡。

    劉大少眼圈微微的發紅,他知道了,知道了那個和自己素未謀面,但卻救過自己一命的老瞎子,就是眼前的這個人。知道了范婆婆口中的三煞困龍陣,也就是那些個亂七八糟排列的老楊樹樁子,便是出自此人的手筆,更知道了,就是這個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秀水村十幾年的安寧。

    劉大少走到那具骷髏跟前,只見骷髏骨質發黑,白骨之上,隱隱的透出一股黑氣,而那雙就剩下骨架的手,卻還在空握著,不遠處,一柄斷開的石劍散落在那裡,悲傷淒涼。

    呼吸漸漸急促,劉大少感覺的眼圈微微的發紅,有一種想哭的感覺,他不懂自己為什麼會哭,就是想哭。

    「理山兄!」那邊,張恩溥緩緩地閉上眼睛,雙手做緝,莊重的對屍骨拜了三拜,看那神色,好不悲傷。末了,才嘴唇顫抖,自言自語道:「想不到拼了二十年,我終究不如你。」

    看他這樣子,就跟這死去的道士認識,於是好奇的田國強趕緊拉了拉張恩溥的衣角,問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張恩溥沉吟半晌,這次啊娓娓道來。

    原來這李理山在當時卻是個大有名頭之人,法號紫東。是北派全真教的領袖人物。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者大肆進犯我神聖國土,瘋狂屠殺我中國人民。不久,杭州淪於日寇鐵蹄踐踏之下。李理山看到日寇殺人放火,奸-淫擄掠,錢塘江邊南星橋一帶,房屋全部燒燬,只剩一片廢墟。江邊的老百姓,無衣無食,扶老攜幼,掙扎在死亡線上,流亡逃難。真是哀鴻遍野,處處狼煙。李理山道長義憤填膺,熱血沸騰,再也不能潛修於靜室。出於民族自尊心與愛國感情,他毅然決定,停止了宮觀宗教活動,帶領道眾全力投入抗日救亡的工作。他敞開了紫來洞道院,收容了一千七百多名上山逃難的難民。猶恐居住不下,又發動道俗群眾一百數十人砍倒山上的毛竹與樹木,緊急搭建起幾十間茅棚,讓難民棲身安定下來。這許多難民,一日三餐,吃飯用糧的數字很大。坐吃山空,玉皇山的存糧很快便顆粒無存,眼看要斷炊了。李理山不畏困難冒險下山,通過日寇層層的封鎖,擊殺日本兵多名,到杭州市去找當時的慈善團體「國際紅十字會」請求支援。該會派人瞭解山上處境困難,同意供給糧食。李理山又組織人力下山運糧,要通過日寇的崗哨關卡,困難重重。有的被查出,日寇說是給山中抗日游擊隊偷運糧食,人被折磨,糧食也被搶去。李理山設法請「紅十字會」出面打交道、開證明,還要巧作掩護,才能把救濟糧送上山。有時是糧食上了山,而他卻是空腹回到觀中。雖然如此艱難、危險,而他依然認為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山上香火既停,香資功德收入斷絕,這近兩千難民的生活,經濟支出浩大,漸漸難以為繼。李理山道長派了他的徒弟呂宗安前往上海,利用「租界」的偏安,在武定路創建了玉皇山福星觀上海分院。巧逢香火鼎盛,得到的宗教收入就送回杭州供給山上的難民生活開支。這樣共維持了一年多的時間。後來杭州的戰爭逐漸平息下來,難民也紛紛下山謀生,人數漸次減少,玉皇山的難民收容所才告結束。李理山道長愛國愛民、濟人之難的高尚品德,在這一時期表現最為鮮明卓越,因而他在道教界及民間也更受尊敬。

    張恩溥說,道教界中人多把李理山描述為江南武林儀義。說他不畏權貴,慷慨仗義,武功超群。在宮觀生活中,他律己嚴,對人亦嚴,道眾日事誦經習武,不准稍越規範。在江南道教界,他與自己分別為全真與正一兩大道派的領袖人物,解放前兩人曾多次協議建立統一的、全國性的道教組織,但總因時局動盪與兩派意見不一而未果,不過這位泰斗級的人物對中國道教的貢獻,是毋庸質疑的。

    聽了張恩溥的話,眾人盡皆唏噓不已,沒來由的對李理山又多了一份尊重,當下由張恩溥牽頭,白二癩子和劉大少抄起趁手的道具,就在附近找了塊鬆軟的土地,給這李理山挖了個小墳,收斂了屍骨,放了進去,一人一掊土,就地埋了。也好讓這位道士,有個葬身之所。

    「老前輩,不管怎麼說,多謝了。」劉大少割了塊鱔魚肉放在墳頭上:「咱後輩身上沒戴啥好東西,回去一併祭拜吧!這是新鮮的鱔魚肉,剛殺的,您老嘗嘗鮮。保佑咱們順利回去,最好連這個勞什子墓,一塊兒給他搗鼓滅了,給您老報仇,給村裡死的鄉親們,雪恨!」

    張恩溥輕咳一聲:「小兄弟,李道長是全真道士,不吃葷。」

    「活著是個道士,死了還是個鳥道士,有肉就吃,有酒就喝,閻王怪罪了咋地,這位李大爺人太好了,我太感動了,尋思著回去趕緊給他燒倆丫鬟和幾個姨太太,好好補償補償。」白二癩子不服氣的道,弄得張恩溥一頭冷汗,他知道跟這三人沒得講理,所以聰明人,還是乖乖閉嘴吧!管不著,咱也不管了。

    白二癩子在那邊矯情,劉大少卻是犯愁了,為啥,這事情也琢磨透了,人也埋了,可被捲進了這個暗河,大傢伙兒該怎麼出去呢?於是他將這個想法跟張恩溥等人說了,眾人連連點頭,但這暗河在地下,就像是和上頭分開來的另一個小世界,下來容易,出去可就大傷腦筋了。最後實在不能坐以待斃,只能按照張恩溥的建議,走一步是一步吧!既然罪魁禍首在這墓裡,大家就往裡面走一遭,說不定能絕處逢生。

    管他明朝皇帝還是清朝皇帝,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奶奶的,劉大少這人說完就做,呸呸的往手心吐了口唾沫,掄起槍托就對那道黑門砸了下去,只感覺轟的一聲,到撲面而來一股冷風,整個人頓覺呼吸一暢。他驀地打了個激靈,擰亮手電筒向前一照,門開了,而門裡面竟然是一個面積廣闊的宮殿,宮殿裡一片漆黑,連手電筒都無法照到邊緣位置。

    劉大少驚喜地叫喊出來:「大家快來看呀!」

    聽見他的呼喊,眾人全都聚了過來,劉大少舉起手電筒照了照對面的洞穴道:「你們看!」

    張恩溥有些失望地說道:「我還以為找著出路了,原來只是一個更大的洞穴而已。」

    田國強煞有介事地拍了拍張恩溥的肩膀道:「張天師啊,你這種悲觀情緒是會影響革命的積極性的,既然有了新的洞穴,那就會找到新的出路嘛,走吧,我們過去看看!」

    大夥兒七手八腳地將那洞穴挖到差不多有半個人那麼高,然後一個接一個地爬進了對面那個更大的洞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