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箭落旌頭
伊拉克軍隊的總攻開始於傍晚19點整,激烈的戰鬥持續了整個一個晚上,伊拉克人的猛烈炮擊給伊朗部隊造成了巨大的殺傷。黑夜是屬於伊拉克人的,強大的夜視裝備極大的增強了伊拉克人的戰鬥力。
瓦利德坦克第一次在夜間遭遇到大規模的坦克對戰,由於劉明高度強調坦克的夜戰能力,所以瓦利德坦克的夜視設備非常出色。
被動紅外夜視儀就是根據這種現象研製成的。它是利用紅外探測器將目標與背景間、目標各部分間的輻射差接收後,形成可見的圖像顯示出來,是供人觀察的一種夜視儀。它可利用人體、坦克發動機廢氣等發出的微弱紅外光源進行觀察、瞄準。由於它工作在8∼14微米的熱紅外波段,可將處於常溫下的景物的熱輻射分佈圖像加以記錄並轉換成可見的光圖像顯示出來,所以又稱為熱成像儀。
被動紅外夜視儀是利用光學掃瞄技術和對中、遠紅外輻射敏感的固體半導體材料,將地物輻射的紅外能量轉變成電信號,把電信號處理放大後,再轉變成電信號,把電信號處理放大後,轉變成可見光圖像的。來自目標的熱輻射通過輸入光學鏡組(無焦點)照射到掃瞄器上,並通過一個紅外平行光物鏡聚焦在探測器上。探測器將熱輻射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電信號經過相應放大後通過發光二極管轉換成可見光。通過平行光鏡頭將發光二級管射線控制在掃瞄鏡的背面。用這種方式,在任何情況下都必然在機械上保證接收熱成像和發光二極管顯像的同步性。因此,可以看到在發光二級管組件中產生、由掃瞄器組合的「熱圖像」。致冷器的作用是提高系統的靈敏度,減少探測器本身的熱輻射。
被動紅外夜視儀自身無紅外光源,只依賴目標與背景間、目標各部份間的溫差而產生的熱輻射成像,因而不受周圍環境的自然照明條件影響;用它可透過霧、雨、雪觀察目標甚至能透過稀疏的叢林進行觀察,能透過偽裝,探測出隱蔽的車輛和火炮的位置,甚至能辨認機場上剛起不久的飛機留下的「熱痕」輪廓;具有良好的隱蔽性,不易被敵方發現和干擾,使用安全可靠;它不會由於炮口焰、炸彈爆炸等產生致盲效應;對坦克發動機和剛發射過的槍管、炮管等具有較強熱輻射源的目標,它的視距可達數公里。
伊朗的酋長坦克和美制m48坦克則是裝備著老式的主動式紅外夜視系統。主動紅外夜視儀靠自帶紅外光源(紅外探照燈)照射目標,利用被目標反射回來的紅外線轉換成可見圖像,由紅外探照燈、觀察鏡、電源三部分組成的。由於自然界物體的溫度較低,輻射出的紅外線能量很小,不能滿足儀器的成像要求,所以需要紅外探照燈或帶有紅外濾光玻璃的白熾探照燈來發射人眼行不見的紅外輻射。
除了坦克上的區別外,雙方裝備在指揮、火力和步兵夜視裝備上的差距也是巨大的,雙方在裝備上的本質差異導致了戰爭的勝負……
…………
不過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劉明卻並沒有過於樂觀,他還在思考著另外的問題。
在這次突擊伊朗內地的軍事行動中,伊拉克突擊部隊由於長期處於無後方的作戰狀態,因此他們攜帶了相當數量的備件和彈藥等物資。但長期的戰鬥也逐漸使得這支部隊變的裝備匱乏,已經開始拆除坦克上零件來裝備其他坦克,被拆除的酋長坦克和汽車等裝備就被隨地丟棄了。
而第九軍團的情況也並不好,直升機只是幫助部隊越過丘陵地區。裝甲部隊有一定自持力。裝甲集群本身有補給車輛,攜帶一定數量的補給,從伊拉克境內出發到達伏擊地區,距離只有200公里,只是相當於兩天的戰鬥推進。所以沒有太大的問題。但隨著戰鬥的進行,問題就開始暴露了出來。
第九軍團的後勤體系是比較現代化的,軍級後勤支援保障是由軍團支援指揮部下轄的6個前方支援營、2個保養支援營和1個運輸飛機保養營提供的。每個前方支援營分別編有編有2個坦克系統支援隊和2個機步系統支援隊。每個營最多可同時對2個坦克營和2個機步營實施支援,提供9類物質器材的技援保障,並能對前方旅支援區內的通信和地面武器裝備實施中級前沿保養。
軍團支援司令部共編有各種噸位的運貨卡車、拖車和油罐拖車2200多輛,可運輸180萬公斤的編制裝備。軍團保障支援營下轄的汽車運輸連每日可提供5∼22.5噸卡車和拖車240輛,一次運貨2300多噸。該連用18輛帶重型拖車的卡車1次可運送445噸作戰物資和18輛瓦利德坦克。
保障支援營下轄的供給與勤務連能夠每日為軍團接收、臨時貯備和分發一類補給品35.58噸、二類補給品52.71噸、三類補給品9.34噸、四類補給品20.07噸、除飛機外的七類補給品23.97噸,以及工程建築材料21.76噸,並每天從軍運輸站轉運136噸彈藥到被支援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