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殘唐重生李世民

第四卷 第四百零四章 強敵阻擋 文 / 尋香帥

    第四百零四章強敵阻擋

    景興四年春,正月十一。天氣晴朗,春寒乍暖。

    李世民親率的十五萬大軍,已經渡過了渭水,離岐州(前鳳翔府)不過數里之遙。涇州郝玼和岐州渾瑊,一起結隊前來迎駕,擺開了陣勢列成了軍陣。

    渾瑊見了皇帝,自然是異常的開心。他早就盼著有朝一日,能夠西擊吐蕃收復望眼欲穿的河隴之地了。大將郝玼也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青年將才,如今坐領涇州,也算是獨擋一面的封疆大吏。涇、岐二州共計五萬人馬,已經整點完畢,只等皇帝一聲令下就可隨時開赴疆場。

    李世民抽了一天的時間檢視渾瑊麾下的大軍,感覺還是挺滿意。這批長年駐紮在邊疆的健兒,每天勤於操練個個身強體健。而且,西線向來多戰事,這裡的軍士遠比內地的軍人更有危機感和實戰經驗,算得上是沙場老手。

    李世民將大軍駐紮在岐山北麓,略作修整。渾瑊麾下的五萬大軍,一起編入了西征軍的編制之中。李世民將二十萬大軍做了一個調停。先是步、騎分開,然後是中軍護駕和後軍糧草轉運監督也指派了專門的人手。

    那彌足珍貴的一萬飛龍騎,可是西征軍壓箱底的王牌,李世民自然沒有將它分散開來編製的道理。這批人馬,由薛平率領專司在中軍護駕,時刻追隨在皇帝身邊。另外的二十萬大軍中,共有騎兵七萬,全部交給了先鋒李光顏率領。郝玼則是率領大部份步軍,作為主戰部隊。糧草之事責任重大,交給了馬燧總督管理,專門與長安軍機處的馬燧調停安排。

    二十萬大軍劃分得很簡單,可是責任很鮮明。按照唐軍的作戰習慣,是以步軍為主戰,騎兵掠陣與衝擊。而且這一次西擊吐蕃,免不了要摧城拔寨。這樣的事情,自然是步兵比較利索一些。倘若遭遇了野戰,七萬鐵騎和一萬飛龍騎,也足以應付得過來了。李世民很早就做出了這樣的軍隊編制構想,也算是很有針對性了。

    二十萬人馬何其龐大,簡單的重組編製一下也費了很大的工夫。岐山北麓忙碌不休折騰了幾天,才算是完畢。然後,李世民讓李光顏在前開道,大軍開拔朝前方重鎮——渭州挺進。

    上一次西川大戰時,渾瑊與李晟等人配合作戰,一舉收復了河西的三個軍鎮。渭州,如今就成了矗立在西線身前的第一道防線與門戶。渭州在天寶時又稱為隴西郡,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諸葛亮與司馬懿就曾在這裡多次鏖戰。諸葛亮更是在這裡收了『天水異材』姜維。渭州人口不多土地貧瘠,目前基本上只作為屯紮兵馬的軍鎮,所需的軍資需要完全從外面輸入供給。

    李世民將大軍屯紮在渭州隴西縣,並讓先鋒李光顏屯騎兵於鄣縣,作為大軍前哨,並不斷派出斥候刺探前方軍情消息。

    李世民心裡清楚,自己這麼大的動作,吐蕃人沒理由不知道。這一次出兵,雖然從戰略上講是出奇不意,但實際上也與『正兵』無疑。那是明正言順、明目張膽的來征伐的。現在,他還不知道吐蕃人在河西一帶究竟佈置了多少兵力。在弄清楚敵方動向與虛實之前,他是不會輕舉妄動的。

    幾日以後,前方李光顏通過斥候瞭解到一些情況,迅速回報給了李世民。李世民接到線報後,迅速將渾瑊等人召集前來議事。

    議事廳裡,懸掛起一幅剛剛由李吉甫精心繪製的行軍地圖。上面山川河流、城鎮荒野一一標誌,十分詳盡。李世民將李光顏送來的線報給眾人看過,然後說道:「看來,赤松德贊也是早有準備了。他在攻擊北庭之前,就做好了河隴一帶的防禦。李光顏回報,僅在蘭州一鎮,就有吐蕃大軍七八萬大軍在駐守,全部是精銳鐵騎。這將是阻擋我軍的第一個對手。據說,領軍大將是論莽熱。渾瑊,你對此人有何瞭解?」

    「論莽熱?」渾瑊眉頭一凜,說道,「看來,是剛剛調來的人物。之前微臣坐鎮岐州時,蘭州不過三五萬人馬,統軍人物也是無名之小卒。這個論莽熱可就不是等閒之輩了。據說,此人是論悉諾戰死之後,吐蕃新近倔起的挑梁大將,是論家仕族出類拔萃的青年俊才。此人大約三十出頭年紀,曾經師從論悉諾學了一身的本事。傳聞,論莽熱極其高大威猛之極,馬上使一桿潑風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還曾聽人誇說,如若萬人敵李晟仍在河隴,他也要煞其威風砍他於馬下!」

    「好大的口氣!」李世民冷哼一聲,說道,「如此說來,不過是匹夫之勇?」

    「非也!」渾瑊大搖其頭,說道,「據說此人深通漢學,四書五經無所不通,韜略文章也很有過人之處。因此,才迅速的在吐蕃諸多仕族中脫口而出,深受赤松德讚的器重與信任。要不然,他也不會將如此重要的蘭州城交給一個年方三十歲的年輕人了。陛下,微臣覺得,此人不容小視!」

    李世民眉頭輕鎖的點了點頭,說道:「朕從來就不會小看任何敵人。能得你渾瑊如此稱讚的敵手,看來也絕非泛泛之輩。萬夫不擋之勇又深通韜略,那豈不是文武全才——不知比李晟當年如何,哼!」

    渾瑊臉上微微一紅,慚愧道:「末將慚愧,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了。」

    「不。在戰場上,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和重視我們的敵人。悼以輕心,就會換來意想不到的失敗。」李世民說道,「既然赤松德贊早有準備,朕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看來這場大戰勢必是持久苦戰了。渾瑊,糧草的事情你要多費點心,和馬燧搭擋好了辦事。不能讓前軍將士少吃一頓。朕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打贏這場仗!」

    「末將遵旨!」渾瑊重重一抱拳應諾。

    李世民尋思了片刻,說道:「李吉甫,你深黯地理以為三軍嚮導。這兩天你再帶人把蘭州一帶的地形摸熟、摸透了,朕要時刻找你問話。」

    「微臣領旨。」李吉甫上前領命。年紀尚輕的李吉甫,也是當今朝廷難得的人才。工部尚書賈耽也是深通地理,不過年歲已高無法隨軍出征。所以李世民特意將他這個工部侍郎帶了出來。一來可以作為地理嚮導,二來也為是為了方便他開展地理研究。無論是行軍打仗還是治國水利,大唐都需要這樣的人才。這也是為了戰爭之後的安撫民生早早打下伏筆。河隴一帶民生凋敝,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地形複雜、水利失修和交通不便。如果能順利收復,重建這裡的水利和農田馬場將是首要任務。這就離不開詳盡的地理知識了。

    眾人正在議事,一名馬卒進來送上了一封書箋,說是前方李光顏的消息。

    李世民接過來一看,不由得笑道:「這個李光顏,比我們還心急。看,急忙忙的請戰來了。說是論莽熱那廝太過囂張,居然每天帶上幾百騎在鄣縣城防外轉悠挑戰,讓城中的李光顏出城與他分個高下。」

    渾瑊面色微變,搖了搖頭說道:「李光顏素來也有武勇之名,在河北一帶名聲極響,隱約也有人稱他為勇冠三軍的『萬人敵』。在聽說了論莽熱的名頭後,心中難免會有些不服氣。再加上論莽熱無理挑釁,坐不住了想出戰也是情理之中的。只不過,末將以為大軍未動,不宜逞這種匹人之勇。倘若有失,則會大傷士氣。」

    「怎麼,你擔心李光顏不是那論莽熱的對手?」李世民微微一笑,說道,「說實話,朕心裡也沒有底。論莽熱如何厲害,是聽你說的;李光顏如何神通,也只聽過傳聞。朕倒還真是想讓他們二人分個高下試試。」

    「陛下,請三思!」渾瑊頓時有些緊張了。

    「哈哈!別緊張。朕也只是說說而已。數十萬大軍在征伐,犯不著因為圖一人之痛快而壞了大局。」李世民說道,「傳一份旨意給李光顏,讓他緊守門寨不得出戰。論莽熱如果罵陣,就讓他們罵回去。若有一人打開城門出戰,他就不必再來見朕了。」

    「是!」傳令小卒馬上跑了出去。

    郝玼有些不快了,上前拜道:「陛下,難道就讓那個蠻子如此橫下去不作理睬嗎?我大唐皇帝陛下御駕親征在此,那個胡蠻匹夫卻敢欺負上門來。這要是說出去,我軍顏面何存?到時候,人家會笑話我們這些當將軍的都是無能之輩,眼看天子聖威被辱也無動於衷啊!」

    渾瑊聞言勃然一怒:「還不住口!」

    「不必罵他。他說得也有幾分道理。」李世民波瀾不驚的笑了一笑,並不生氣,然後施施然說道,「朕只要穿上了這一身戎裝,就只記得自己是陣前將軍了。行軍打仗,靠的是謀略與審時度勢。論莽熱守株待兔專等我前來,如今又有恃無恐的來挑戰,朕當然不會中了他的下懷。雖然朕還不知道他有什麼後招,可是朕幹什麼都不會遂了他的意。他要罵就罵吧,嘴長在他身上那是他的自由。待到朕砍下他腦袋的那天,他也自然就閉嘴了。」

    李世民一席話說得輕描淡寫,卻讓渾瑊、郝玼等人心中微寒了一下。皇帝那輕飄飄的話語之中,卻透射出凌厲的殺氣與不容辯駁的威嚴。郝玼再不敢多言,乖乖的站到了一邊。

    李世民踱著步子到了大地圖前,看了半晌,說道:「都不必心急,再等等吧。反正我軍坐守在這裡,誰想撬動我們是不太可能的。朕沒心情跟論莽熱那個匹夫爭一日之長短,就讓他蹦蹦跳跳再樂幾天吧。等李懷光的消息遞來,我軍再作打算。」

    渾瑊與郝玼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皇帝是在等回鶻的消息再作安排。本來,收復河隴之戰與收復北庭之戰就是息息相關的。雙線配合才能更有收效。

    「另外,朕出來的時候帶的糧草也並不是太多。這些日子軍士與民夫吃起來,消耗得很快。」李世民說道,「糧草如若不繼,是無法大力征伐的。渾瑊,加快進程徵調糧草。大戰之日,隨時可能到來。朕要一切具備,穩打穩扎的進行這一場戰役。爾等也不必早晚來請戰了,朕心中一切自有計較。」

    「是……」渾瑊與郝玼等人,紛紛領旨。

    「罷了,今日就議到這裡。你們各自忙去吧。」李世民輕揚了一下手,讓渾、郝二人退了出去。李吉甫與韓愈也各自去清點糧草、整理文案了。唯留了薛平一人在堂中。

    「薛平。」李世民突然出聲道,「你怕那個論莽熱嗎?」

    薛平年方二十餘歲,卻是淡定如水一點都不像這個年紀的人。他抱拳施了一禮,輕鬆回道:「不怕。」

    李世民微微一笑,說道:「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你有這樣的信心,朕很欣慰。可是,當真陣前遇到他,你有幾成把握?」

    薛平微微一驚:「陛下讓末將去對付論莽熱?」

    「怎麼,你不敢?」李世民神秘一笑,「放心,朕是不會讓你去和他單打獨鬥逞匹夫之勇的。行軍打仗,靠的是這裡——」李世民指了指自己的額頭,笑道:「很明顯,朕認為你的腦子,比那頭蠻牛好使多了!」

    薛平略一驚喜,急忙道:「原聽陛下差譴!」

    「不忙、不忙。」李世民淡定的擺了擺手,面帶微笑的說道,「一切自會水到渠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