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金牙海盜

龍騰世紀 第三卷 抗倭60年代 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制 文 / 牙牙呀

.    張浪屬於能力很平均的人,就是那種什麼都能幹,什麼也不是特別出色的人。他只有一項能力值高--對我的忠心。他是我從歐洲撿回來的苦孩子,是以對我很忠,叫他做什麼便做什麼,最是受教,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叫他做上義和新軍的第一把交椅。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手裡缺將啊!阿sa和海兒雖然能力出眾,但她們畢竟是女人,倒不是我歧視女人什麼地,而是因為現在的中國人歧視女人,我若讓她們主將,而且是倆外國女人,恐怕說不過去。只好委屈她們當教官。其實新軍成立之初,教官的工作能力是重中之重,交給別人,我也不大放心。她倆是主教官,抽出一些精幹的軍官頭目,甚至廣東十虎,輪流在美女手下聽教受訓,以期新軍能夠盡快適應火槍時代的變化,迅速拋棄冷兵器,一桿火槍響徹沙場。主教官帶出小教官,小教官每天現學現賣,再將學到的火槍隊理論教給分屬各部。我希望,年半之期,一隻熟練的火槍隊能夠訓練成軍,實力達到參戰部隊的水平。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我的親衛隊也不只是天天保衛我的工作。他們仍然被我要求參與日常軍隊訓練、軍官培訓,閒暇時,我也會有意無意給他們洗腦。我的意思,他們實際上是一個近衛軍官團,在我身邊當一陣子心腹後,都要外方出去獨當一面,做一方大員的。是以能夠選拔進親衛隊的,都是軍官中的精銳,未來當大將的好胚子。虎冠道人鄧子龍便是我培養的重點。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金牙多疑。後來有好事者如此詆毀我。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我們的義和新軍訓練完全拋棄了冷兵器時代的作風。當初在浙江參觀戚家軍時我就不贊同戚虎的做法,一支小部隊就要裝備長盾牌、籐牌、標槍、腰刀、狼筅、長槍、短刀等諸多制式武器,繁雜且不一定實用,當時心裡就有疑問,這種如戲班子一樣的軍隊或許在水道密佈、地形移動不便的東南地區有市場,因為他們長短結合,防禦性好一些。但長途拉練後、用於奔襲呢?他們還能不能保持速度和強擊力?超負荷的後勤壓力怎麼解決?適於江南,是否放之於草原、山地、江海、雪域皆准呢?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答案是否定的。用不了一百年,後世的滿清騎兵就向世人證明了這一點,當時俞龍戚虎雖去,但他們的作戰思想仍在,正、偏廂車組城,火槍兵兵器組合的軍陣(類似戚家軍模式)居中御之。最後的結果呢,卻是快捷猛烈的騎兵隊伍來去如風,輕易地擊垮大明號稱擁有強大火力的軍隊。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於是世人得出火槍火炮不敵騎兵實用的結論。同時期的西方軍事作戰思想也在為騎兵和火槍的優劣激烈爭論,同樣是冷兵器時代根深蒂固的傳統佔了上風,騎兵仍是寵兒,火槍兵,只能夾雜在長矛兵的方陣裡苟延殘喘。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戚繼光無辜。以當時大明朝廷能夠給他的財力支持,也只能組建一支冷熱兵器搭配的草台班子,雖然有點不倫不類,管用就行,能夠在東南沿海大殺特殺小倭寇,這個戚家軍的「鴛鴦陣」就ok,也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產物。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16、17世紀的火槍隊更無辜。並非火槍火炮對抗不了鐵騎和馬刀,否則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時的火槍火炮質量太次了,炸鏜、射速低,精度不佳、火力弱……作戰理論也不成熟,用火槍隊對抗運用已經超過千百年的騎兵隊,就如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要和大人打架一樣,姿態可笑且一定會哇哇大哭。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那麼我為什麼堅持走純火槍火炮隊的路線呢?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比之戚虎,我所依仗的就是現在兵工廠已完成的,達到百分八十研製進度的新式火槍和火炮技術,這些稍微現代化一點的熱兵器一旦問世,要比現在的火繩槍和前裝小炮威力大得多。掌握訓練得法的新軍,我完全有信心擊潰當面之敵,無論他們是重步兵還是游騎兵。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我現在對兵工專家要求的,新式槍的定義便是:燧發的(抗風雨),直線膛的(射擊精度提高),定裝槍彈的(裝填方便,發射穩定),有閉鎖螺栓(解決槍尾閉氣問題),單兵扳機肩射的新式槍械。其實我們槍械理論的技術儲備相當深厚,克裡斯汀娜甚至提出了後裝槍的研製計劃,但被我否決了。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技術上可行,不代表無需考慮其他因素。研製成功所需時間、糜費金銀、單兵裝備的製造成本……都要考慮進去。如果開發一支比現在的火繩槍先進一些的前裝燧發槍需時半年、經費300萬、單槍成本10兩銀子,和開發後裝槍需時三年、經費1000萬、單槍成本100兩銀子,你猜我會選哪個?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非要等後裝槍問世才裝備我的新軍的話,不說倭寇會不會打到家門口,便是當地的流民土匪也將我滅了!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我是現代過來的人,生平最佩服的戰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戰勝德軍的經典。論單兵素質、武器裝備的質量、甚至天才將領,蘇軍都不如德軍,t式坦克轟不過虎坦克,德軍的制式槍炮車輛先進程度在當時都屬一流,v形火箭潛艇都用於實戰,論將領,更有希特勒隆美兒等不世出的將帥之才,為什麼會輸?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輸在國力,輸在規模化生產,輸在數量,輸在蘇聯正確的採用以簡就繁的戰略裝備理念,輸在武器的性價比上面。用一堆性能不算太差物美價廉的t坦克攻擊幾輛價格昂貴到不能損失程度的「虎」,哪個划算?五十輛t坦克採用群狼戰術一擁而上將一瞬間的戰術效果放至最大,可能擊毀五輛虎式坦克自己將損失三十輛,但虎式再厲害,沒了就是沒了,t坦克卻仍然保存了二十輛完好的戰力,從廢坦克堆裡扒拉扒拉說不定還能修復幾輛,這二十多輛,仍可去攻擊下一個目標。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所以我說,我的義和新軍不走完美路線!要走短平快的實用路線!要求標準化、規模化、適度先進化、追求整體戰鬥效果。天才將領是軍魂,當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果沒有不必氣餒,大量培養中高素質的軍官團體也是一個好辦法。歷史上三國時期的魏,注意挖掘培養大量的中堅人才,反觀蜀國,前期有那麼牛b的五虎上將,後期諸葛亮又挖出天才姜維,卻並不重視中堅力量的培養,以至後期廖化當先鋒。結局呢?魏勝吳滅。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標準化的裝備必然要求標準化的操練。而這正是我對阿sa和海兒教官所冀望的。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義和新軍將來必定要裝備統一的新式槍支,否則新體制就無法運轉。這種標準化的短期效果是大大減少了軍事費用。一旦戰場上只需要一種口徑的滑膛槍彈丸,供應就不會出現緊張情況。而且,既然每一個士兵可以按標準化操練的精確動作進行訓練,增援任何減員的單位就幾乎變得與補充滑膛槍彈丸一樣簡單。總之,士兵就和他們的武器一樣,成了一架巨大的軍事機器上可以任意更換的零件。顯而易見,管理這樣的軍隊比以前更加容易,而且比以前更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以前在非洲廷巴克圖基地,海兒就已經在軍隊中推行條令。根據條令,軍隊進行了系統劃一的戰鬥訓練,加強了紀律性。這是海兒操練課程的主要內容,也是最重要的革新。她迫使士兵們練習火繩槍的裝彈和射擊動作;練習在前進中和戰鬥時的持槍位置。這種訓練並非前所未有的。軍隊總需要訓練新兵,但是以前的教官們認為,一旦人人都學會了使用武器,任務也就完成了。這種想法不無道理。海兒和前人不同之處在於她的做法要系統得多。她將火繩槍的相當複雜的裝彈和射擊動作分解為42個單一的連續動作,給每個動作定出名稱和發令詞。由於士兵們動作的時間相同,節奏一致,每個人都能做好同時發射的準備。這樣,齊射既容易又自然,對敵人的隊伍造成一種衝擊力。更重要的是,士兵們裝填和發射的速度更快,而且忽略任何重要步驟的可能性也小得多。結果,槍比以往任何時候效率都高。因此,海兒相應地可以增加部隊火槍的數量。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標準化操練的重要內容之一:部隊正規化。訓練士兵步伐整齊,就可以使整個單位的士兵按照規定的方式前進、後退、向左、向右,將縱隊變成橫隊,再由橫隊變成縱隊。海兒教官的操練中最重要的動作是反方向行進。一排火繩槍手或滑膛槍手在發射完畢後,從站在他們後面的兩列士兵中間走過去,到隊列後重裝子彈。同時,下一排槍手重新裝好槍彈,其他各排也都發射完畢並後退就位時,第一排槍手就能夠毫無障礙或毫不耽擱地開始第二次齊射。這樣,一個訓練有素的單位就能像演出動作經過精心設計的軍事芭蕾舞,連續快速地進行一連串的齊射,使敵人還來不及從第一次齊射火力中清醒過來,另一次齊射就又命中了目標。這裡的竅門在於選擇時機,同時也在於阻止士兵們在背向敵人以走到隊列後重新裝彈時逃離戰場。反覆進行訓練,使每一個動作都達到半自動化的程度,就能把出現故障的可能性減少到最低限度。大批軍官和軍士對士兵的嚴格監督,也是使反方向行進實際可行的必要措施。凡火槍隊,基本都具備這種「二連擊」的技能,乃至「三連擊」「五連擊」,至於傳說中的「九連擊」,就是在短時間譬如一分鐘內火力重疊九次,那就要寄希望於我們的新式火槍的性能了。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海兒根據我送她的《槍炮操典》一書進行軍事改革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提高炮兵的機動性和加強其突擊力量,組建了畜力拉動的輪式火炮製式的輕炮兵兵種。另外精減整編部隊,使各戰鬥單位更適合於機動戰。她仿照西方陸軍的支隊形式將軍隊劃分成比往常更小的戰術單位。1個營為550人,營再劃分為連和排(其實是出於我對現代軍隊三三制單位的回憶。送給海兒的《槍炮操典》其實經過我的修改,是古老悠久的歐洲傳統戰術與現代戰爭回憶錄的結合體)。劃分成這樣的小單位,操練起來很方便,一個人的口令就可以控制所有士兵的動作。在這種小單位裡,也能夠建立起從指揮官到剛入伍的新兵的個人聯繫。它們在戰場上可以靈活地活動,既能獨立行動,又互相配合,因為一系列明確的命令從指揮整個戰役的將軍,可以一直傳到帶領每一個排的每一行士兵的軍士。指揮系統中的各級指揮官都執行上級的命令,將命令傳達到下級官兵,並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具體說明。這一改革預示著現代營的出現。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這樣,軍隊就成了有中樞神經系統的、互通聲氣的有機體,因而能對意外的情況作出靈敏的、比較明智的反應。每一個動作在準確性和速度方面都達到了新的水平。各營在戰場上的運動乃至士兵在射擊和行進時的單個動作都可以予以控制,也可以預期,這是以前未能很好做到的。一個訓練有素的作戰單位,每個動作都達到規定的要求,就能夠增加戰鬥中每分鐘射向敵人的子彈數量。單個步兵的靈巧身手和堅定意志已經幾乎不起作用;個人的勇敢和膽量在不可更動的例行常規面前也幾乎完全消失。戎馬生涯呈現出新的面貌,軍隊的日常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經過金牙式訓練的部隊在戰役中自然而然地顯示出強大的戰鬥力。人們以後認識到新軍這一點後,甚至在最保守的大明紳士和老將中間,昔日非正規的英雄式的軍事活動方式也逐漸消亡了。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戰鬥中的高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其重要性尚不及訓練精良的部隊在守衛城池和圍城時所表現出來的比以前更高的效率。說到底,士兵的全部時間幾乎都是在準備和敵人對抗中度過的。對於過去的軍隊來說,如何使軍隊在等待時不變得煩躁不安和難以管教始終是一個難題。在越野行軍中,這個難題能夠迎刃而解,但是當一支軍隊在一個地方安營紮寨,連續幾天或幾個月無所事事,就很可能士氣低落,紀律渙散。一天幾個小時的操練很容易組織,效果明顯,又很容易實施。因而,守衛部隊的紀律就容易維持。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古代中國的軍隊也曾利用這種本能把他們的軍民結合在一起。我們其實是回顧了中**隊傳統重視戰法和訓練的做法,更改他們的操練方式以適應新的時代,其實是將近代歐洲的軍隊管理方法接上古老而久經考驗的中**隊傳統。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訓練嚴格的軍隊通常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與所處的社會相隔絕,從鄉村直接招募來的新兵只需很短的的心理適應過程即可融入連、排等人為的基層社團。儘管操練看起來似乎單調而重複,卻把往往來自社會最底層的各種人牢牢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緊密的集體,甚至在生命顯然處於危難的緊張時刻也能服從命令。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所以,新的操練方法使軍事單位成了一種專門化的集體,其中,新穎的、標準化的、面對面的關係有效地取代了傳統的社會組合方式。因此,訓練精良的排和連組成的人為社團十分迅速地取代了往常那種按武功和地位形成的等級。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另有一項重大的建議由我提出,得以實施演練,主要是用來工事防禦,特別是對付機動性非常高的騎兵。這就是後來明軍爭相效仿的鐵鏟防禦。在西方十六世紀以前,歐洲軍隊並不重視挖土築牆。在牆後躲避危險或打洞藏身意味著怯懦。即使對中**隊而言,也通常依靠從附近徵募的勞工來完成大部分他們認為必要的掘土挖壕工作。我卻提出,隨軍攜帶的鐵鏟比刀劍或鳥嘴槍更有威力。圍城軍隊有計劃地挖壕築牆保衛外圍防線,這樣做可以防禦敵軍的解圍援兵進襲,同時又不放鬆圍城。新軍在日常訓練中強調多次,軍隊必須遵循這一方式圍城,受到守城敵軍的火力殺傷就比較少。同時,堅持掘進,日益接近守敵的壕溝和城牆,直到可以發起最後衝擊。這樣,圍城變成了一項工程,揮鏟挖土成了圍城士兵的日常工作。在西洋已經流行的堡壘戰中,我曾經命令海盜王紅鬍子在阿爾及耳防線最先採用近敵壕與對向壕、坑道與反坑道,使得這道防線幾乎成了不破的神話。不過最後還是破了,被另一海盜王海雷丁從內部攻破,非戰之罪也!現在西方世界的軍事工程學正在掀起熱潮,但使我驚奇讚歎的是,我中華名將歷代輩出,兵學理論浩浩大觀,都提到工事在攻守之間的重要性,所缺的,只是一把短小方便的工兵鏟。讓兵工廠大量鑄造便是。這種沉重的勞動有一種附帶的效果,即幾乎掃除了官兵的懶散習氣和放蕩行為。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別人看世界盃的時間,我在為書友碼字。另外有人說我這書沒救了,快開新書吧,對我打擊很大……我還是想堅持寫全本。雖然已經在準備新書。)

    《divstyle="display:none"》發佈《/div》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